斯巴鲁不满经销商暴利 欲收在华代理权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1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斯巴鲁欲在中国成立销售公司,并且将收回在华代理权。对此,《投资者报》记者就此事求证斯巴鲁中国公司和其代理商,虽然斯巴鲁和其经销商表示,暂未接到有关此方面的通知,但此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斯巴鲁代理商庞大集团董秘办车少华对记者表示,去年斯巴鲁曾提过此事,但是只是斯巴鲁为了提高在华销售商讨的选项之一。
  “现在和斯巴鲁的代理合同都是一年一签,年年都面临到期不再续约的风险,所以,我们也不知道斯巴鲁心里到底怎么想。”车少华对记者说道。不过,业内人士表示,斯巴鲁收回代理权主要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均,但是由于与代理商之间的博弈,斯巴鲁想实现愿望并不是那么容易。
  欲收在华代理权
  在品牌影响力逐渐加强的形势下,斯巴鲁终于开始打算收回在华代理权。近日,有媒体报道,因合资国产项目遇阻和在华市场份额下滑,斯巴鲁将效仿其他进口车品牌在中国成立销售公司,并收回代理权。但是斯巴鲁和三大代理商均表示暂时未接到相关通知。
  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车少华说,“去年斯巴鲁咨询过庞大和其他代理商,未来斯巴鲁在中国如何更好地发展,是继续采取目前这种代理方式,还是斯巴鲁统一起来销售,当时谈了几个选项,收回代理权只是其中一个选项。”
  斯巴鲁的华南经销商广州意美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斯巴鲁确实有意收回代理权,意美也在和日方协商,如果收回代理权,意美这边的利润肯定下滑,所以无论如何都会争取代理权的。
  其实收回在华代理权,其他汽车企业早已开始。从2006年开始,宝马、沃尔沃、宾利等进口车品牌相继收回了渠道总代理权。
  “一般而言,外资汽车品牌先是试水,然后合资国产,当国产销量和进口车销量发生冲突时,收回代理权成为必然。目前斯巴鲁没有实现合资国产化,按说不应该收回代理权,但是现在斯巴鲁的进口规模越来越大。当达到一定规模后,受市场利益的驱动,斯巴鲁当然想把进口代理权收回,建自己的直营店,利益最大化。”汽车资深评论员张志勇对记者说道。
  销量和利益分配是根本
  “斯巴鲁之所以要收回代理权,是因为日方认为代理商的暴利影响到了斯巴鲁在中国地区的销量,这是根本原因。”山东一位汽车经销商对记者表示。
  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1~7月斯巴鲁的销量约为3.1万辆左右,而去年同期,斯巴鲁的销量则为3.4万辆,同比下降了10%,但是进口车销量并没有受多大影响。今年1~7月进口车的销量同比增长20%。在进口车上涨,而斯巴鲁销量却下滑的情况下,斯巴鲁当然要有所行动。
  从2010年开始,斯巴鲁在华增长已趋于缓慢。2010年销量为57138辆,2011年的销量为57198辆,仅增加了60辆。
  上述广州意美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今年广州意美的斯巴鲁销量确实有所下滑,其中有公司管理不力和经销商分散等原因,但是因为斯巴鲁自身质量问题也导致了销量下滑。
  因制动系统存在缺陷,2011年年底,斯巴鲁在美国市场召回三万余辆傲虎、力狮和翼豹车型,同时斯巴鲁在美的经销商已经停止销售上述车型。而最近,也因其他问题,斯巴鲁在中国开始召回部分车辆。
  “之前的质量问题,让斯巴鲁的车卡在海关一直进不来。有两三个月,我们都没有傲虎和力狮车,只能卖森林人,再加上质量问题的影响,也导致流失了一部分客户。”上述广州意美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道。
  然而最根本的其实是利益分配。“越是市场萧条,大家就越是在意一厘一毫,近几年斯巴鲁品牌的崛起和销售渐好,让斯巴鲁觉得越来越亏,因此趁合约到期就终止总代理权了。”深圳一位汽车销售总经理李江(化名)对记者说道。
  收回代理权被指不合时宜
  公开资料显示,斯巴鲁在华共有三大区域总代理商,分别是庞大集团(北方八省市)、上海安吉(华东六省市)和广州意美(华南五省市)。其中庞大集团占据斯巴鲁年销量的半壁江山。
  众所周知,进口车的利润普遍偏高,因此斯巴鲁一旦收回代理权,总代理商变为普通经销商后,肯定将丢失一大块利润。三家代理商联合抵制也成必然。
  据庞大集团年报显示,2011年,庞大集团的营业毛利为63.58亿元,其中斯巴鲁销售业务贡献了12.59亿元,占比19.8%,可见斯巴鲁给庞大集团带来了不小的利润。
  “但是即使取消代理权也没办法。因为经销商庞大是弱势,没有话语权,庞大只能代理更多的品牌,或者是参股制造企业。庞大为什么要收购萨博,就是希望巩固经销商的地位,可惜没做成。”张志勇说道。
  不过,斯巴鲁收回代理权,独立出来做经销,管理全国的经销商难度很大,而且价格也容易混乱。
  “斯巴鲁在中国没有合资伙伴,想要靠一己之力在中国市场上赢得更大的利润,恐怕也不太现实。强行收回的话,开发新的销售渠道必然会增加成本。”一位汽车行业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道。
其他文献
进军葡萄酒领域的消息传播了一段时间后,汇源果汁(01886.HK)近日又以“倒卖”汇源商标官司一案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折腾了一个上半年后,汇源发出的中报却没有那么好看:公司2012年上半年由盈转亏,营收16.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净亏损3217万元人民币。  对于亏损的具体原因,汇源果汁媒体公关部负责人并未给出明确的答复,只是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以业绩说明会为准”。  自2008年,可口
期刊
女鞋品牌达芙妮因加盟问题陷入纠纷漩涡,其“去加盟化”的做法激起部分加盟商不满,甚至遭到抵制。近日,湖北省等10余家加盟商向上海市工商局和人民政府投诉达芙妮。  在舆论的压力下,近日,达芙妮和部分加盟商续约,但是加盟商还是没有满意。有加盟商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由于价格和货品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心理还是没有底。  此外,据记者调查,续约的加盟商只有湖北地区,其他地区加盟商并未收到通知。未收到通知的加
期刊
9月5日,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发布公告称,其对欧洲第二大快递服务公司荷兰TNTExpress NV(TNT)的收购将于2013年年初完成,原因是欧盟委员会要求TNT收购审查期延长10个工作日。此前,欧盟反垄断监管部门称裁决截止日期将为12月12日。  抢夺欧洲版图  今年3月19日, UPS和TNT联合发布声明,宣布UPS将以每股9.5欧元的价格收购TNT,收购价格接近51.6亿欧元(约
期刊
无论是汽车销量数据,还是在车型引进速度,都能感受到福特在华业务的脚步正在加快。  最新销量数字显示,7月福特中国共销售汽车42560辆,同比增长32%。而今年1~7月累计,福特中国合计销售汽车近32万辆,同比仅上升4%。福特7月销量暴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福克斯的热销,当月福克斯两厢、三厢车型合计销售近两万辆,而6月合计销量达到2.67万辆。  伴随着销量增长,8月28日,福特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
期刊
7月3日,孙宏斌收到不少投资者发来的短信,内容皆是祝贺融创中国(01918.HK)股票冲破发行价。  连续“四连阳”,并于7月3日股价取得8.64%的涨幅后,融创中国的股价终于冲破3.48港元的发行价,收盘报价3.52港元。  孙宏斌在当天的微博中除了表达感谢之外,还透露“上市后一年九个月(股价)一直在发行价下面是我心里的痛。”  8月29日,在融创中国的中报业绩会上,孙宏斌在回答《投资者报》记者
期刊
经人提醒之后,我才意识到,明年就是中超的第十个年头了,中国的足球职业化历程也有二十年了。十年,我们中国人自然是逢五逢十视为大事,找出陈奕迅的《十年》,听了一遍,在《足球之夜》十周年时,这首歌大伙儿好像一起唱过的。如今,再听一遍,想从中找到些许心境,面对这个特殊的十年,该为中超做些事情的。  唱歌经常记不住歌词的,看着播放器一侧滚动的歌词,有些词语居然很配合眼下的心情。“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
期刊
日前,丰田汽车中国和一汽丰田共同宣布,将从9月3日起,在中国市场召回16万辆进口和国产的RAV4车辆。此次召回的车型涉及2005年7月21日至2008年11月28日期间生产的1.35万辆进口RAV4,以及2009年2月6日至2010年10月31日期间生产的14.73万辆国产RAV4。两款车型全部是因为后悬架下摆臂调整杆固定螺母的紧固力存在不足,可能影响车辆行驶稳定性。  作为丰田中端SUV的当家花
期刊
随着苹果iPhone5发布日期的临近,苹果产业链上的国内供应商再度受到关注。顶着“苹果供应商”这顶大光环,大多数厂商在A股市场上一路走高,并在整体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交出了令人艳羡的2012年半年度报告。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A股公司中共有16家苹果概念股,这些公司上半年营业总收入合计达619.65亿元,同比增长25.34%;实现净利润合计为18.45亿元,同比增长21.42%。不过
期刊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国著名地产公司铁狮门,已开始低调叫卖囤在手中的中国地块。不过事后铁狮门公司出面否认传言,并宣称其在中国长期发展战略不变,不会退出。  CRIC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杨晨青表示,铁狮门依然可能采取各种方式运作该项目,其中不排除出让地块、寻找合作伙伴等可能。这表明外资信心不足,资金回流美国,中国楼市调控压力依然巨大。  而就在8月31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考察保障房建设时表示
期刊
“七不准、四公开”监管新规成效初步显现。  据刚刚发布完毕的16家上市银行2012年半年报,《投资者报》记者发现,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放缓,过去动辄就增长40%以上的情况,在此次中报发布中已难觅踪影,其中,中行甚至还出现了下降。  拖累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与贷款相关的收费业务收入大幅下滑,而贷款相关收费业务收入下滑的原因则是今年年初银监会制定的监管新规影响,新规规定了不准以贷收费、借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