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土地与乡土文化:从“李子柒现象”看我国乡村传播的本源与遵循

来源 :延边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a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乡村传播主要遵循传播发展和社会人类学的范式,彰显了媒介和文化的力量。以短视频“现象级传播”构成的“李子柒现象”为我们重新审视乡村传播的本源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注脚——由媒介、文化上溯至劳动本身。中国悠久的乡村治理历史和厚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底蕴使得劳动、土地和乡土文化成为乡村传播研究不同于西方主流范式的特色所在。推进乡村传播向劳动的回归、重视土地的联结功能、传承发展乡土文化将成为构建中国特色乡村传播概念、推动乡村传播结构转型的重要遵循。
其他文献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真理观,是认识在“感性的人的活动”中溯源本体的革命真理观,是思维逻辑在客观存在的历史演进中透视本质的实践真理观,其澄清了真理绝非学理论争而当属实
在国家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倡导加快现代城镇化建设的大政方针下,敦化市应紧紧抓住全域旅游的良好契机,分析全域旅游视角下敦化市城镇旅游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思想理念,强调创新发展,建立全域旅游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创新协同发展机制,积极推进产城融合互动发展,加快全域旅游背景下敦化城镇旅游化发展的步伐。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中探讨和系统阐释其意识形态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围绕“思维与存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资产阶级与无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党实现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普遍的“小康”,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从物质和精神双重维度回顾党反贫困传奇的书写、感悟党对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凝聚,展现脱贫成果的来之不易、彰显民族精神在当代的体现,对于党领导人民坚定理想信念、迈入新征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由于对文化和制度的不同理解,近代以来学界的文化制度建构理论大致分为“限定式”建构、“结构式”建构和“生成式”建构三种模式。其中,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生成式”建构模式强调文化生成的实践基础,认为现实的人是推动文化生成、传播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建构文化制度的目标是发展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建构即依照“生成式”建构模式,在已有历史基础上,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立足基点,以人民为中心,在把握文化整体性中突出文化的意识形态根本属性,
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方式、教育主体间关系、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复杂性给高校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然而,受简单性思维的影响,高校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还存在着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分离、教学主体与信息技术相割裂等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学亟须将简单性思维范式转化为复杂性思维范式,从而建构起完善的双线混融教学模式。
文化自信是激发国家发展生命力、凝聚力和创新力的内生动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基石。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梦的践行者,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大学生辨识文化意识形态属性的能力;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引发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共鸣;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高校党委作为高校的领导核心,在构建高校政治认同中应当发挥领导作用。因此,高校党委在构建成员政治认同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加强党委领导和构建政治认同之间的关系,将培养成员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以及政治行为作为构建政治认同的基本思路,从创造执政绩效、构建制度保障以及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三个路径不断增强高校成员的政治认同。
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是我们党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的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
以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高度衡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不提出两个追问: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问题意识及其理论逻辑,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高度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