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传播期刊时效价值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ta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效价值,是指与新闻信息产品的时效性相依存的传播价值和市场价值,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和规律。作者根据当前对外传播期刊的现状和自身的实践,提出提高对外传播的时效价值需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入手,才能达到对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期刊,作为新闻媒体,固然要强调时效性,但期刊有着其特殊性,期刊应在报道深度方面达到最大化,才能充分发挥传播的功效。
  当前,对外传播的方式日趋多元化,但期刊仍是我国对外传播的主要而有效的形式之一。对外传播期刊出版周期长、环节多,其时效滞后与读者希望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作为中国对外传播主力阵营的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拥有中、英、日、法、西、阿、韩、俄、德等多个语种的期刊。近年来,通过推行期刊本土化战略、强化对外传播的贴近性、实施科学管理等方式,对外期刊的时效价值得以明显提升,提高了对外传播的实效。根据在《今日中国》(china Today)杂志的采编发实践和对集团内外其他期刊编发业务的观察,笔者试图对如下问题作一些探讨。
  时效价值,是指新闻信息产品与时效性相依存的传播价值和市场价值。它在新闻事件发生的一瞬间达到最大,然后迅速衰减。时效价值依据新闻信息类型的不同,其衰减速率不同。在受众广泛感知的情况下,新闻信息将成为信息噪声,而使传播价值呈现负增长。对外传播期刊正确认识和运用此概念有助于扬长避短,使传播内容有着较长的“保鲜期”和“保质期”。
  
  对外传播期刊时效的特殊性
  
  对外传播期刊在时效上往往受到以下因素的限制。
  信息反馈滞后性。提高对外传播的针对性,是做好对外传播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 “对外传播应该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立场,就是着眼于传播真实的中国这个立场;二是艺术,传播可不是说笑,应该让读者从杂志中受到影响,这是需要用艺术的方式去沟通的。”(赵启正语)也就是要注意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讲究传播方法和传播艺术,注意外宣杂志的可读性、针对性,遵循外宣“三贴近”原则。
  根据以上要求,宏观上的重点宣传领域和微观上的选题策划,往往来源于国外对国内社会现象、新闻事件的反馈,从事件的发生、国外反应,到信息的收集、重点领域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周期,再到外宣媒体落实选题,往往已时过境迁,直接影响到外宣的效果。
  编辑翻译周期。对外期刊往往有一个翻译的过程,翻译承担的任务很重。就像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蔡武在“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高层论坛上说的那样:“更完整、系统、准确、深入地向世界说明中国,真正实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汇通与融合已成为翻译工作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全部实现采编和翻译的合一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以《今日中国》为例,尽管有部分稿件直接以外文写作,但翻译的量仍然很大。向外国作者约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2005年《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采用外国人撰写的稿件比上年增长了13%。一般说来,外国人的稿子针对性较强,有较大的说服力,往往宜为受众接受。
  运输、发行周期。对外期刊,传统的运输方式不外乎航运、海运、铁路、公路运输等形式,空间距离的阻隔、通关的交接,在途时间过长,待到读者手中,往往事过境迁,使期刊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涉外政治属性的限制。期刊对重大社会事件的观点,往往与外交、外事、侨务有关,必须维护国家利益。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广义的阶级性,鲜明的政治立场。一般媒体抢发新闻比较自由,而对外传播媒体则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外交、外事的大局,遵守涉外纪律、规则和规律。
  以上主客观因素,使对外期刊在时效竞争上往往处于不利的境地。月刊且不说,即使周刊优势也不大。
  
  提高时效价值的途径
  
  从以上可以看出,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挖掘潜力,强化其时效性,进而提高其宣传时效和实效。笔者认为,无外乎两个方面。
  
  外延式
  即打破距离制约,缩短制作发行周期,从非采编因素入手,提高其时效价值。其特点是,需要资金方面的投入、物质方面的支撑、科学管理的加强。
  1.以期刊本土化为突破口,打破空间距离的限制,进而缩短采编译印发周期。
  近年来,以《今日中国》西班牙文版、阿拉伯文版在对象国设立分社为标志,中国外宣期刊本土化战略已经实施了两年多的时间。将选题策划、印刷发行前移,实现了“两头”在外,打破了时空界限。中国的对外期刊,在国外获得了合法身份,享受全部或部分国民待遇,解决了空间距离和贴近性的问题,是我国对外传播事业史上的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日文的《人民中国》、俄文的《中国》等,也以不同的方式,在对象国实现了本土化选题和印刷发行,大大提高了其时效价值,提高了传播效果。
  2.采取在外分印、印刷发行的方式。
  对于不能提高在国外建立分社的期刊,在国外实行分印,打破了空间距离,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如《北京周报》北美版、《今日中国》北美版等。通过卫星传版、网络传版等方式,从北京传送到各分印点,以实现同步印刷,快速分送。
  除了对外传播的国家队,不少地方性强队,也在国外设立了分印点。如《知音》、《东方美食》杂志在北美,《女友·newyou》杂志在温哥华,《读者》杂志也以繁体字版在加拿大分印发行。
  3.以版权合作、经营合作的方式与国外强势媒体合作。
  《人民画报》韩文版在韩国的发行量每月5万份,由中国出版集团提供内容、法国强媒具体运作的法文杂志《中国》,首期也发行数万册。尽管合作方式不同,但都是通过中方提供内容,获得传播效果,对方获取市场利益的目的,互利双赢,同样达到了较好的外宣时效和实效。
  4.通过管理挖掘潜力,缩短出版、发行周期。
  其做法是优化出版、发行流程。2005年,中国外文局所属对外期刊,通过广泛调研,严于要求,采、编、译、印、发环节日趋紧凑。月刊提前两个月定稿的局面有所改变。其中,《今日中国》中文版快时10天截稿,最短的出版周期离出版日只有一周,保证了重大新闻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刊发、不漏报。
  
  内涵式
  即通过优化采编译环节,保证内容具有较高的时效价值,保持内容的新鲜度。其特点是需要采编水平的提高和采编管理水平的改进。
  1.增强对外传播的主动性,加强对国内外舆情的调研能力。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有专门的对外传播研究机构,可以根据国家的要求和国外、海外舆情确定宣传方向和 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但从微观选题的角度,外宣期刊社在调研过程中主动性还需要加强,因为微观选题调研的主体恰恰应该是媒体本身。通过了解海内外读者的价值观念、语言习惯、阅读偏好、审美标准、消费心理,了解其对中国信息的需求。不光要从技术层面解决问题,还应该从思想观念上有所转变。
  2.调整期刊板块结构,突出知识性、文化性、服务性、实用性。
  使新闻板块和非新闻板块、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在数量上有一个合理的比例。目前我国的对外期刊多是大而全的综合性期刊,即使办刊思想、市场定位有所侧重,也达不到窄众传播的目的。新闻性板块,新闻性栏目过多,恰恰突出了其“易碎性”。
  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是多元的。即使在抢时效方面有较大优势的电视、互联网、日报、晚报,非新闻板块也占了较大的比例《今日中国》中文版,2006年进行了一次改版,强化了法律服务、实用经济信息等栏目,刊登了涉外婚姻、大陆投资指南等方面的内容,读者反应不错。从时效价值上看,延长了销售周期。目前,正酝酿新一轮的改版,更侧重内容的可读性,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稳定的风格。
  3.增加选题的预见性,形成新闻预警机制。
  期刊在抢时效上毕竟有很多劣势。如果对外期刊要及时地反映重大的新闻主题,必须凭借记者、编辑的新闻敏锐性,凭借媒体建立的新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选题的预见性。记者必须有新闻前预性思维,即新闻一旦发生,就能马上捕捉、加工、制作。
  一些重大题材是可以预见的。杂志如果能够加强策划,前期选题配合后发新闻,新闻的时效性是可以保证的。《今日中国》2006年第3期做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专题《神圣使命》,针对各级人大政协落实代表、委员意见、批评和建议的情况,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采访,向海内外读者介绍了中国真实的民主法制进程,编发后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好评,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新闻局领导同志的赞扬和批示。
  对外期刊应注意来信、来电、来访信息、机关信息、各地报道的搜集,注意培养通讯员及“线人”,把握新闻源,增强预见性。《今日中国》2006年7月关于阿拉伯人在浙江义乌的报道,是通过新闻线索知道在义乌有数千阿拉伯人经商的。社里对此进行了分析和策划,派出由社领导、资深记者、外籍记者组成的采访组,采访了数十人,通过一系列活生生的人物和典型事件,反映了新时期中阿经贸文化往来,形成了重点选题《圆梦新丝路》,在阿、中文版刊发后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在全系统获得了年度奖。
  4.事件性、人物性新闻应通过深入挖掘其故事性,提高时间张力。
  即紧迫线索,以独特的视角,挖掘社会、文化事件和人物的故事性魅力,从而相对延长时效。《今日中国》中文版2006年第11期发表了《“海归”罗枫的求职之路》,通过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反映了海归求职之难和社会的变迁,有过程有细节,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和共鸣。《今日中国》2006年第10期发表的《“美国雷锋”丁大卫的苦与乐》,报道了一个美国青年来到中国大西北的甘肃小城东乡,在中国经历的快乐助学生活。中文版2006第7期发表了《大学生村官高妍:不玩虚的》。这些稿件尽管不长,但都能从大处着眼,小事入手,说的是平凡人不平凡的事,报道有深度,有广度,有背景,有分析,读起来轻松、愉悦,有感染力。
  所以,应该通过人本的角度、个案的选择,展示事件中的人物命运和情感。注意展示情节,挖掘细节,设置悬念。一年后去读,仍然很新鲜,从而把“易碎品”变成长效读物。
  对外期刊的宣教色彩目前还比较重,选题泛化,即概念化、现象化,新闻性、社会性、人文性展示不足。首先,在新闻层面,所有的稿件都应具有新闻性,没有了新闻性,就没有了传播价值。其次,在社会层面,即所有的选题都要具有社会性、时代性,脱离社会的、时代的选题是没有市场的。再次,在人文层面,关注人的需要、命运和情感,强调故事性,传播时效因故事而得以延长。
  5.压缩采编环节,实行直接外文定稿。
  对外传播对人才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人才必须熟谙新闻规律和具备较高的新闻敏感和采写技能,新闻人才必须熟练使用外语。国际出版集团(外文局)具有明显的外语优势,尤其是中译外方面。这既有外文局的国家地位,也有中国译协的社会优势,更有国家委托组织翻译资格考试的政策支持,是外语人才、国际新闻人才荟萃的地方。目前在中国外文局所属的各外文媒体,能直接以外文采访、撰写、编辑、定稿的人员在逐渐增多。
  6.通过业务管理挖掘潜力。
  管理是媒体的软件,也是软肋。如何通过管理,优化出版流程,提高采、编、译效率,始终是各外宣单位永恒不变的主题。应建立配套的时效管理机制,渗透到制度层面。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读者为中心,提高媒体的时效性要求。2006年末,今日中国杂志社根据上级的统一安排,结合“三定”方案和绩效考核方案的制订,把新闻时效考核纳入了对部门、对人员的考核方案中,规定了奖罚措施,并付诸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杂志的时效价值。
  目前,对外期刊的出版、发行有其特殊性,也有计划体制留下的制约发展瓶颈。其出路,一方面要改革,另一方面要挖潜。尤其是后者,在体制转型需要一个过程的情况下,要多考虑能做些什么现实的努力。
  
  期刊应注重选题的策划,在专题上下工夫,从厚重上做文章
  
  在时效性方面,悲观点说,期刊永远赶不上网络、电视、广播,也赶不上报纸,在新闻条数和报道面方面,报纸、广播、电视等显占优势,而期刊则可避其锋芒,利用较充裕的版面、充足的时间、多样的手法,对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幕后情况进行加工、分析、评价,讲述新闻后面的新闻、新闻故事后面的故事,充分发挥深度报道的长处。《西行漫记》可谓是新闻史上深度报道的典范。
  对外期刊应发挥期刊的优势,注重选题的策划,在专题上下工夫,从厚重上做文章,通过采访的深入,稿件分量的厚重,在背景、情节、细节上增加微观的信息含量,从而达到“后发制人”的效果。具体来说,一个突发事件的报道,报纸可能寥寥几百字就报道完了,如中国要造大飞机、南堡油田的发现等,如果对外期刊跟在报纸的后面就消息报消息,首先其时效价值基本为零,你不可能抢在人家的前头。报纸的消息报完,读者的兴趣并没有消失,很想知道新闻背后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期刊正可以通过自己的角度,对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披露、分析、评价甚至预测,揭示出规律性的结论。还可以大量的人物对话、过程、数字等进行报道、分析、综合,从而披露报纸等没有披露的故事,这就是独家新闻,这就有了可读性。
  这样的新闻就具有典藏价值、大篇幅进行转载的价值、可保存的价值、其他行业引用的价值。如此以来,其阅读周期就变长了。作为载体的期刊,其时效无形中就得以延长了。为什么几十年前的长篇报道,今天仍有人不断地去研读,其理则在此。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报道了某事件,接着,又在《焦点访谈》用十二分钟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但人们很爱看,为什么?因为它有深度,有厚重感,满足了听众对新闻的诉求。对外期刊更多的是,应该作这方面的报道,而不是去抢什么消息之类的东西。那不是期刊之长项。
  作者在写作本文时,参考了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限于篇幅,不一一注明出处,特此说明,敬希见谅。——作者注
  
  责编 邓树林
其他文献
引言青贮发酵是由乳酸菌驱动的过程,在厌氧环境中,乳酸菌可以发酵可溶性的碳水化合物,释放有机酸。目前,很多研究资料集中在利用分离自饲料作物表面的乳酸菌改善青贮饲料的品
开发塘堰资源启动富民工程韩从银洪湖是有名的"百湖之市",境内河汉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这种典型的水乡湖区地貌,经多年沧桑变迁而成塘堰密布的独特景观。全市约有塘堰17000个,面积4.3万亩
目的分析老年手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82例,依据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予以芬太尼麻醉的
作为一名具体从事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工作的过来人,我最近有幸读了《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一书,深感耳目一新、富有启迪。国家形象对一个国家的国际定位和国家战略目标的
日本文化名人、中川美术馆馆长中川健造先生及夫人,应邀于2008年8月6日至11日来华出席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
预报补偿与控制技术是提高精密内圆磨削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分析轴承内圈内圆磨削质量的基础上,指出精密内圆磨削过程可视为一典型的灰色系统,灰色系统GM(1,1)模型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内
基于生产实际的需要,提出一种全新的工程图管理方法,用于完成新产品设计和成熟产品改型过程中图纸,明细表,汇总表等的编辑管理,是企业推广CAD技术的有力工具。
<正>建村[2013]40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农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增强小城镇功能、深入推进新农
会议
以大型电铲为例,采用WVD,STFT,小波和小波包分析构成处理非平稳动态信号系列技术,揭示变工况(变速,变负载,非平稳,非线性)状态下,大型电铲提升系统工作时出现的摩擦,冲击,磨损,附加脉冲及轴承早期
马安德(Andrew Ch.Mckillop),英国出版商,拥有剑桥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他涉足出版业的第一份工作是1976年到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担任了一年多的外国专家,后辗转于柯林斯和哈伯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