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探究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bula_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进行探究。探讨如何改进演示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物理 教学 演示实验
  
  新课改,要求我们变革教学行为,以人为本,体现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展现学生自我价值,发展学生的能力。但是不能以课改为借口削弱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而恰恰应该以课改为契机,强化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应该一边坚持不懈地进行课改,同时进一步探讨新课改下如何更好的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改进演示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演示实验现状调查。多媒体技术及DIS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越来越差也是不争的事实。1990~1995年期间,国家教委仪器研究所对一万余名学生进行实验能力测试,结果是我国中小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几乎都不及格。说明了我国中小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近几年这种现象越发严重,我们调查了区内两所中学开设演示实验情况,总体并不乐观。能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的只占72%,学生只看不参与的占20%,应付了事的占6%,干脆不做的占2%,可见不能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的高达28%。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是:①对演示实验重视不够,认为可有可无;②准备实验费时费力,不如讲实验;③演示实验占用时间多,不如多做几道题。有的教师公开课中的演示实验轰轰烈烈,平时课中能应付就应付。究其原因是,注重短期行为,对二期课改理念认识不到位,对演示实验的地位认识不足。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爱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就要领会好课改精神,进一步认识演示实验的地位和作用,改善实验条件,改进演示实验的教学和方法。
  2.演示实验的作用。在物理学的研究中运用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形成、发展和检验物理理论,并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在物理教学中正确运用演示实验可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好的情境,使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促进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也正是使学生在清晰地了解物理现象的同时,也激励学生情感,启迪了学生思维。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大体有以下作用:
  2.1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是产生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活跃部分。教师选择一些生动、有趣、新奇的和使学生感到意外的演示实验来引入课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展示真实场景,有助于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在对事物的感知之上。例如在“声现象”中,可以给学生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发声体的振动,青蛙鼓动的肚子、蟋蟀颤动的双翅等,特别是要感受自己的声带振动,由此激发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原因进行猜想。
  2.2 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无论简单还是复杂的物理实验,只要精心安排实验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观察,就可使本来不明显的物理现象显著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对其蕴含的物理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演示浮力产生的原因时,将塑料饮料瓶去底,打开瓶盖倒放,将一完好的乒乓球放入该饮料瓶中。让学生猜测如果注水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猜想后再注水,结果乒乓球并不浮起。师生共同分析此现象的原因,让学生想办法怎样能使球浮起。经过讨论后,有的学生想到把瓶子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或用手抵住瓶口不让水流出,可观察到乒乓球上浮至漂浮,从而很自然的使学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3 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演示实验的目的,最终是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因此在设计时,要在启发上下功夫。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释疑的强烈愿望,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中,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获取新知识。如在学习“参照物”这个概念时,可以引入下面的动画场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令他吃惊的是,当他抓到这个小东西时,发现它竟然是一颗子弹。”这样异于常规的问题会引起学生们的种种猜想,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内部条件。又如讲“大气压”时可做这样一个实验:将装满橘子汁的瓶口塞紧后插入吸管,问:能否将橘汁吸出?由于学生有生活经验,许多同学都会回答能吸出,但当学生上前实践时,却不容易吸到饮料,这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相悖,使之产生了好奇,并积极思考。教师抓住这一时机设置问题,会进一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经常有意识这样做,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较大提高。
  2.4 突出事物本质,变抽象为具体。物理难学,有学科因素,但究其根本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某个环节出现了障碍,使思维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在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增加感性认识。如,为了显示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微小形变,可让学生利用玻璃瓶和吸管自己制作演示弹力的仪器,并在课上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老师设计问题:为什么截面是椭圆的瓶中的液柱会下降?学生积极讨论得出结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为成功而兴奋,通过演示把抽象问题具体化了,同时揭示了现象的本质。
  3.改进演示实验教学。
  3.1 使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这种作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被动接收“信息”,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让学生感知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還很大,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在“欧姆定律”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变原来的课堂演示实验为边做边讲实验,每两位学生发一套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读数,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结论。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又能为学生提供展示实验技能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还能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3.2 演示实验要突出探索性。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启迪学生思路。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将这个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其研究方法是:①边学边做实验: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做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认识物体从斜面滑下时平面越光滑,物体滑行越远。然后用多媒体演示理想情况,进行推理。②探索知识: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处理实验数据。③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这样,让学生用实验探索和理论探研两种方法自我进行推证,在推证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对研究对象、成立条件、使用范围、注意事项搞得一清二楚。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这样不但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3.3 合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优化演示实验教学。新时期学生对网络最感兴趣,我就选择比较震撼的课件或视频放给学生,如讲到光的反射时,播放美军轰炸伊拉克时使用的激光制导技术;讲浮力时播放电影泰坦尼克片断,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对事物的感受更深刻了。利用网络技术模拟实际中难以实现的实验,例如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利用模拟实验,解决了理想平面问题,突破了原有的模式,使枯燥变为有趣。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例如,对于“电流的磁场”,笔者应用课件进行演示,利用动画功能展现了电流变化时磁场如何变化,情景逼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求知欲高度旺盛的状态。用多媒体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不但为教和学增添了信息的传输和接收通道,而且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3.4 使演示实验效果更明显。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进行演示时,不仅要保证演示成功,而且还应精心设计演示的方法,使演示产生最佳效果。
  3.4.1 現象明显,可见度高。为使演示实验现象明显,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得清晰,教师应想办法提高演示仪器(挂图、媒体)等的位置,注意观察角度,增强可见度,把一些细小的现象进行放大,利用多媒体技术慢放、再现演示变化趋势等。小型仪器能在学生之间移动。可能的话,还应尽量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3.4.2 利用生活素材,增加效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观察到许多物理现象,这些物理现象中包含有很多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演示实验应尽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仅是对这些现象简单重复,学生会感到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另辟蹊径,推陈出新,增加刺激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学生在开始学习电学知识时,如果教师把一块带电的包装泡沫塑料,靠近学生头顶,该学生的头发突然向上蓬发,必定引起轰动,使演示效果大为突出,奇妙的静电现象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4.3 简单明了,有美感。教师应力求使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简单的器材来演示,并使操作过程尽可能简单,器材陌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操作过程复杂会使学生理解困难,这些都影响演示效果。而演示实验中的美,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科学美。我们演示时应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产生美的感受。这种科学美一旦深入学生的脑海,就往往会显得深刻持久。如在演示电流磁场时强调对称性,演示透镜成像的发散与汇聚时,强调线条美。美化演示过程,展现科学的美,有利于改善学生审美观。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中学物理教材教法与实验》.北师大出版社,2006
  2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上海科普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笔者介绍了高职教育走产学研发展之路的几种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模式;“订单教育”培养模式;董事会合作模式;成立研发、培训中心合作模式;围绕优势专业发展校办企业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产学研发展    坚持产学研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比较两组学生对同一器材进行功能开发的数量、完成不同困难程度的移动游戏所用时间、耐力方面,以及自信心、意志力等心理测试中,发现他们具有差别。学生在赏识因素的激励下,产生了一种心理需求,形成了良性的非智力因素。在赏识教育中,学生从阶段性“小目标”的实现获得成功的体验,朝着自定的目标前进,进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学生由此身心充分结合,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赏识教育; 赏识对象; 赏
期刊
【摘要】文章在分析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按照《大纲》的要求,探讨了在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以及如何很好地运用归纳法进行系统的语法教学。  【关键词】中职学生 新教材 语法教学 归纳法    职业学校要增强专业的适用性,开发和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及教材。面向新世纪,职业教育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英语课程作为职业教育“
期刊
【摘要】引导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智力开发为目的,以知识为手段,以参考资料为载体,较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高效吸收知识的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在固定义齿修复技术中的应用:用对比引导法,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效率;采用类推引导法,培养同学的“造血功能”;采用比喻引导法,变抽象为生动具体;采用设疑引导法,强化思维,激发求知主动性
期刊
【摘要】PBL教育模式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本文从基本做法、应用PBL教育模式需要探讨的问题、对PBL教育模式进行的探索以及试用PBL教育模式的感受四个方面对这种教育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PBL教育模式 教学 试用与探索    PBL教育模式,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模式[1]。为了对这种模式有所认识,我们在免疫学和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对PBL模式也进行了试用与探索,并由此提出几
期刊
【摘要】为完善我国适应市场经济的计量法制体系和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我国正进行《计量法》修订,将进行量传管理模式改革,要逐步建立计量检测市场,大力开展计量校准活动,并建立注册计量师制度,而这些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对“检定”、“校准”和“测量不确定度”的理解和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检定 校准 测量不确定度    1.检定、校准的区别和关系。检定和校准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不同的概念
期刊
【摘要】根據给定的几何条件建立平面方程,这是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适当的方法把几何条件正确地“翻译”成代数式子,本文则介绍六种常用解法。  【关键词】矢量分析法 束面法以及三向量共面法 待定系数法 轨迹法以及辅助平面法    1.方法一:用矢量分析法求解平面方程。利用矢量分析法求解平面方程,即是借助平面的法向量求解平面方程。利用此法求解时,题型的特点一般是已知一些垂直或
期刊
摘 要:以教材为依据,以考纲为标准,以高考题型为样板,以名词、动词、连词为龙头带动英语高考一系列词法、句法复习,使考生极短时间内全面准确、科学、系列地掌握英语高考知识体系,取得高考优异成绩,无疑是高考英语复习的一种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以各词为先导; 以动词为核心; 以连词为关键  多年高考英语复习的实践使我们逐渐探索了一条以教材为依据,以考纲为标准,以高考题型为样板,以名词、动词、连词为突破口
期刊
【摘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失误、差错、失望、沮丧,乃至自暴自弃……他们往往会一时偏离了正确的航道。教师,作为学生学业和人生的引航人,就要不失时机地给他们改错纠偏、点拨激励。而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本文分析了现行高校人才的特点和激励机制存在的意义,介绍了构建高职院校人才激励机制的原则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激励机制 教育体系 激励方法    人们由需要而
期刊
【摘要】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需要:①课程设计要贴近生活;②课程设计要让学生喜爱;③课程设计要以人为本;④课程设计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思想品德 教学设计    搞好职教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政治思想品德意识及法制观念,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更应当是责无旁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