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问题域中的政治哲学

来源 :东岳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oum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通常认为,现代性与政治哲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在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相互打通或建立起内在勾连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事实上,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政治哲学思想,都与现代性的生成与不断展开有着或隐或显的关系.从现代性所开辟和占据的问题域中,我们至少可以梳理、概括出三种政治哲学的致思传统,它们分别是确证现代性的政治哲学、批判现代性的政治哲学、重建现代性的政治哲学.虽然这三种政治哲学代表了三种相互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和分歧的传统,但它们之间又因为现代性问题域而具有了可相互对话乃至相互借鉴的共性.这一点,不仅对于我们把握不同的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而且对于我们构建当代形态的政治哲学也具有重要启示.
其他文献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左联五烈士"牺牲九十周年,话剧《前哨》创排演出,是一份特殊的纪念与献礼.从左联刊物到现代戏剧,《前哨》对待史料是严肃严谨的,在虚构与真实、细节与想象之间做了一定程度的平衡与融合.在剧中,鲁迅成为一个线索人物与灵魂人物,将相互独立或交集不多的五烈士连贯为整体形象.《前哨》面向青年,以青年为视角,是一部理想主义的青春之歌.剧作以现实主义为底色,充分运用超现实主义的叙事结构、浪漫主义的桃花意象与唯美画面等艺术形式,展现革命与牺牲中"美"与情感世界的一面.在内容与形式上
季姬方尊中的"田",其性质当为"牧田"或"牛田".其中所见之邑落并非普通的农耕小邑,而是一处以畜牧为主业的聚落.铭文证实了商周贵族"以奴放牧"的历史.此尊所见的聚落有其特殊的一面,它是由当时高级贵族控制下的畜牧成员所组成,若据以讨论一般的西周聚落或者宗族经济是不甚恰当的.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们党100年来创造的伟大奇迹,诠释了之所以能够创造这些人间奇迹的深层密码,鲜明提出必须坚持"两个结合",极大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深刻阐明了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是一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
1909年初版本《域外小说集》收入与儿童密切相关的3篇译作.其中,《乐人扬珂》讲述一个因儿童天性好奇而引发的悲剧,在社会批判之余,引导读者思考"何谓儿童"这样本质性的问题.《天使》描写一个乡村女童在失去亲人后孤立无援,面临无从救赎的困境.《安乐王子》以童话题材展现民间疾苦,流露出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此外,依据多项可靠史料,可以确认周氏兄弟在晚清时期已经完成了"儿童的发现",形成了将儿童视为"原人"的基本观念,并以此为基础,在"五四"时期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
新时代的舆论呈现出新特征、新结构、新趋势,对传统的舆论学知识体系产生了颠覆性影响.虽然国内舆论学在研究议题、方法与视域上关涉概念梳理、模型建立、舆情引导策略等,但总体上呈现"学为末、术为主、策为上"特征,忽略了对舆论的抽象层次的理论建构.新媒介技术的出现为舆论学知识体系的转型与重构带来了新的契机,它要求研究者平衡舆论治理"道"与"术"的关系,重新阐释舆论学的诸多概念与命题,进行元理论的建构和研究范式的革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符合中国独特语境的本土化研究,促进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勾连与互动,以构建中国特色舆论
时间和地理上的回溯使萧红的《商市街》呈现出回忆性文本的特质.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萧红缘何回忆、如何回忆,在回忆书写的过程中,她选择了何种叙述策略,又展现出怎样的叙述特征,等等.本文借用文化记忆研究理论的视野与方法,在萧红处理"个体记忆与认同关系"的框架中思考如上问题.同时,文章还围绕萧红的情感记忆书写,考察其感觉化的抒情表意是如何标记小历史片断,并提供生命经验接榫地方性历史的写作思路等问题.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三个标杆式人物之一,在对待现代性的态度上,阿多尔诺与哈贝马斯和霍耐特有所差异.笼统地说,阿多尔诺的"现代性"概念,可以归属于哈贝马斯所说的"古典现代性"概念;但他对现代性的态度,并非仅仅局限于哈贝马斯所说的"总体化的理性批判",而是试图对现代性进行"解构".在这个解构过程中,阿多尔诺力图解构主体首要性,从而触及到了现代性的灵魂;力图瓦解同一性逻辑,从而动摇了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批判资本主义的等价交换原则,从而揭露了现代性的社会现实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说,阿多尔诺的"现代性解构"具有后现代特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吸收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创造性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先后创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极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宝库.“两个结合”科学论断的提出,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和发展逻辑,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特质和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重要方法论和行动指
由邓小平亲自主持的1975年军队整顿,是当时全国各条战线整顿的重点之一.针对"文革"以来军队出现的各种严重问题与混乱现象,重新恢复工作后的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和老帅们的支持下,以独有的政治胆略和魄力,对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邓小平提出了整顿的指导思想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步骤.整个整顿以整治"肿""散""骄""奢""惰"为重点,积极稳妥地进行,前后持续一年多时间,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员额大幅度压缩;军事训练全面恢复;军队形象发生明显变化.整顿过程中,邓小平同"四人
唐人在遵循《文选》诗、赋、文序次,"诏令"位列"奏议"前的义例基础上,对"奏敕"文献的卷目设立与编次进行了调整.《权载之集》首次设立"奏议"独立类目,《白氏长庆集》则将最直接凸显官僚士人立言垂世的献书进言奏议放在了"奏状"类文献的首篇.进入宋编唐集视野,以宋敏求整理《李卫公别集》与《颜鲁公集》为例,"奏议""表章"类文章占据"文"类文献的首要位置.又宋编《元氏长庆集》与《唐文粹》总集,"表状"类文献调整至"制诰"类文献之前.通过考察唐人文集中"奏议"文献在类目设立、首篇意图、卷次调整等层面在唐宋时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