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旅遊熱背後的隱憂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elie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們珍惜此刻台海風平浪微的氣氛,更期望以旅遊為平台,帶動雙方更進一步的理解和交流,建立彼此的心靈連結,落實共榮互利,為萬世開太平。
  春節前後,桃園機場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除了返台過節的台商和海外度假的台灣上班族,人群之中,我們也聽到許多不同省市的鄉音,感受到從寧波、鄭州乃自哈爾濱的同胞第一次攜家帶眷到台灣過年作客的興奮和期待。根據台灣統計,2014全年大陸赴台旅遊人數創下393萬人次的歷史新高,顯示寶島旅遊正夯,不僅為台灣創造了可觀的外匯收入,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更已成為兩岸人民自然文化交流的管道。
  兩岸交流
  走向平民化、常態化
  回想十多年前,我在天津台協會長任內,因公務之需,曾多次接待大陸各省市公務人員赴台參訪。當時兩岸關係緊繃,大陸參訪團受到嚴格管制,有關單位的「跟監」如影隨形,稍有逾越,邀請單位和導遊就會接到嚴重警告。
  還記得有幾次大陸團員提出拜訪離散在台親屬的請求,只能安排在投宿的飯店會面,卻因親人老邁體殘無法出門,只能電話問安,咫尺天涯之憾,令人無限悵惘。2008年馬英九上任後立即開放大陸居民來台旅遊,至今親履寶島的大陸民眾已近1400萬人次,各種旅遊延伸服務也不斷完善,大陸手機在台可直接撥號,銀聯卡消費廣被接受,並且可在一定金額內直接從ATM提領新台幣現金,這些都是兩岸在「冷戰」時期難以想象的便利。馬英九近來雖因領導、用人風格飽受爭議,但當年他率先突破「戒急用忍」的思維,使兩岸交流走向平民化、常態化,這不僅是他任內最耀眼的政績,在中華民族史上也應記一大功。
  台海兩岸因戰亂阻隔不相往來近半世紀,彼此互相猜疑、防備。即使到了九〇年代,台灣許多老輩不知道大陸建設一日千里,對大陸仍存著窮、苦、落後的印象,年輕人則對大陸非常淡漠,感覺似乎比日本、美國還要遙遠。而大陸民眾對台灣的認知也只限於書本上的阿里山、日月潭以及蔗糖、香蕉;一提到「國民黨」,很多人甚至不由自主浮現諜報片中「歪戴帽子斜抽煙」的刻板印象,感覺既恐怖又滑稽。
  開放交流減少對立
  旅遊是最自然真實的文化交流,大陸民眾赴台後,看到台灣各地的生活環境,親身體會民間濃鬱的人情,對台灣普遍留下親切、樸素、有禮、有趣的印象。我注意到大陸微信微博圈中經常有人轉載台灣人不亂丟垃圾、儒家教化深植的文章,雖然有時不免過譽,但善善循環若可增進彼此的內省與學習,對整個中華民族而言又何嘗不是好事?與此同時,台灣人也從大陸旅客的驚人購買力開始關注大陸突飛猛進的經濟建設,並激發旅遊、投資的興趣。
  根據大陸統計,2010年以來入境大陸的台胞每年都超過500萬人,就連偏遠的西藏高原都有台商的蹤跡。台灣人和操著南腔北調的大陸民眾直接交流,不但有助於理解生活背景造成的文化差異,更啟發對中華文化融舊創新的探索。無論是流行歌手周杰倫、儒學現代舞者林懷民或國際知名導演李安,都在這樣的時代潮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他們的成功故事也激勵更多台灣年輕人扛起背包,向西尋求文化的根源,探索更大的發展空間。
  適時適度管理
  不能殺雞取卵
  然而,現代旅遊產業牽涉廣泛,利益鏈環環相扣,複雜程度遠非一般旅客所能想象。特別是旅遊團的接待,從推廣、交通、食宿到導覽、購物,上下游各自分工,互相烘托,不肖業者低價攬客、高價強銷的糾紛時有所聞,少數甚至發展成以量作價把持市場,壟斷利益,造成旅遊產業與地方居民對立,這就是香港政府眼下面對的難題。
  目前赴台旅遊八天七夜的行程含食宿每人只要3000元人民幣左右,聽在台商耳裏都覺得不可思議,更對台灣正規旅遊業者造成嚴重衝擊。想起幾年前我自己曾親耳聽到台灣導遊為達推銷目的,對第一次前來台灣考察的大陸貴賓編造徐福為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藥東渡來到台灣,毛王爺用靈芝治癒蔣宋美齡氣喘病而獲贈日月潭拉魯島土地等荒唐故事,又想到好友老婆抱怨高價購買的台灣珊瑚胸針褪色後有如塑膠,不禁為這種低價台灣旅遊團的品質捏把冷汗。旅遊業者唯利是圖,大陸相關管理單位責無旁貸,必須以香港為鑒,適時適度管理,不能任其殺雞取卵,以免危害兩岸友愛互惠的善意。
  旅遊紅利分享民眾
  相對地,台灣旅遊部門在慶祝陸客人數成長的同時,也要積極開發新景點和路線,加強旅遊設施和標示商品定期檢查,並針對自主旅遊飛速成長的趨勢,提供便捷的旅遊諮詢,完善申訴和緊急救助的管道,確保安全和品質。除此之外,更應鼓勵各地區農漁特產與文創產品在地推廣,或在高速公路休息區聯合設立大型展銷中心,配合品質檢測乃至兩岸速遞的服務,便利大陸旅客直接就近採購,才能優化台灣旅遊形象,並使陸客旅遊的紅利得以全面惠澤地方民眾。
  兩岸穩固和諧的關係不能只架構在政治、經濟合作的基礎上,更要建立在彼此的心靈連結上。我們珍惜此刻台海風平浪微的氣氛,更期望以旅遊為平台,帶動雙方更進一步的理解和交流,落實共榮互利,為萬世開太平。
其他文献
不久前,大陸央行宣佈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同時還宣佈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調整為1.3倍。降息首日,不少商業銀行已作出反應,連夜將存款利率一浮到頂。分析師表示,銀行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範圍擴大,將加大各銀行之間的存款利率差異化。雖然絕大多數銀行都採取了存款利率上浮至頂的方式,但各銀行並非是一刀切,出現了分期限、分門檻、分管道上浮利率
期刊
2015年4月10日起,外商在中國大陸的投資領域將有所擴大。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日前發佈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5年修訂)》(簡稱新目錄)。新目錄將限制類條目從79條減少到38條,進一步放開一般製造業,取消鋼鐵、乙烯、造紙、起重機械、輸變電設備、名優白酒等股比要求,有序推進服務業開放;鼓勵外商投資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先進製造、節能環保、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領域,鼓勵外商投資研發環節,推動
期刊
大陸《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暫行條例》)3月1日開始落地實施,據相關媒體報導,廣州、成都、青島、杭州等15個城市將率先把房產證更換成不動產證。「房產證換成不動產證,從本質意義上代表了不動產登記聯網的加速推進,對市場影響較大,一旦不動產登記聯網實現,基本就意味著有關房地產的稅制即將大幅度變革,房地產整體稅制將有調整。」業內人士表示。統一的不動產登記簿證已經正式公佈,包括《不動產登記簿》、《
期刊
3月6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關於監管部門將向銀行發放證券牌照問題,目前,證監會正在現行法律框架下,研究證券期貨業務牌照管理制度,以及商業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在風險隔離基礎上申請證券期貨業務牌照有關制度和配套安排。目前,中國銀行已經通過全資控股的中銀國際獲得了內地證券承銷牌照;另外一些國有商業銀行通過在香港設立全資控股有限公司,取得了在香港當地開展證券業務的證券牌照,這些公司可以做境外承銷業
期刊
為鼓勵企業調高員工伙食費,並減輕員工租稅負擔,台灣財政部門近日發佈,將伙食費免稅限額從現行每月1800元(新台幣,下同)調高為2400元,增加600元,並回溯自今年1月1日起實施。會計師表示,所得稅相關法令對薪資的規範很多,如果雇主只加伙食費不加薪,不但不用提撥退休金,還可隨時取消,彈性較大。官員解釋,企業發給員工薪資或伙食費,都屬企業支出的費用,報稅時可減除,但員工取得免稅限額內的伙食費或誤餐費
期刊
3月10日,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中卿介紹了關於證券法修改的最新進展。他表示,今年4月下旬證券法修訂草案將進行審議,順利的話年內可以出台。此次修訂確定了股票發行的註冊制度,明確了註冊的程序,修改了發行的條件。思路主要有三點:一是簡政放權,推進市場化,促進市場在證券市場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二是放鬆管制,鼓勵創業創新,推動證券行業的發展;三是加強監管執法,強化對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
期刊
中國致公黨中央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  優勢互補 兩岸下一步合作的重點在高科技產業  無論是製造2025,或是互聯網+,兩岸的產業合作、科技合作都有不小的空間。在全球新興產業發展的情況下,兩岸下一步的合作可以重點放在高科技的產業領域,兩岸有很多共同或者互補的方面。  解析:  資訊時代,製造業正在向智能化迅速升級。比如汽車企業正在和互聯網企業加深合作,從網路銷售開始,逐漸進入到智慧汽車、智慧製造的範
期刊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關於進一步簡化和改進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政策的通知》。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取消直接投資項下外匯登記核准;二是簡化境內直接投資項下外國投資者出資確認登記管理;三是取消境外再投資外匯備案,境內投資主體設立或控制的境外企業在境外再投資設立或控制新的境外企業時,無需辦理外匯備案手續;四是取消直接投資外匯年檢,改為實行境內直接投資和境外直接投資存量權益登記;五是加強事中事後監管。自201
期刊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改善投資環境 深化對外開放應對外企撤離潮  出於對勞動力成本和市場要素的考慮,外企將製造環節從中國大陸向東南亞等其他地區轉移,屬於正常現象。大陸應繼續改善投資環境,深化對外開放,尤其是在自主創新等方面通過收購兼併等方式,加強與外企合作,以更好地融入全球價值鏈。  解析:  由於大陸市場基數大,即使經濟增速下降一二個百分點,但市場增長量仍然很龐大。所以,以大
期刊
3月大陸「兩會」期間,在參加地方代表團討論時,李克強總理在回應「清理規範稅收等優惠政策」相關問題時指出:「首先,優惠政策是有的,特別是對設在西部地區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這就是有的。所謂要清理的,是指那些不合法的、不合理的、形成惡性競爭、不正當競爭的一些所謂的優惠政策。這個問題要根據原則主要應由地方來把握。這是一個大的原則:主要由地方政府,特別是西部地區自己去把握、甄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