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p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各学科教学中均要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也可结合本学科特点, 从点滴做起, 优化操作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 ”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儿童的天性. 例如教学“乘法估算”时,例题21 × 48是看做20 × 50进行估算的,学生质疑提问:“48看做50后,21 × 50也可以口算,为什么一定要两个数都看做整十数?”问题的提出,“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有的赞成这意见,有的则说:“48看做50,看大2,积就增加了2个21,如把21看做20,就看小1,积减少1个48,估算结果就比较接近精确值,口算也更方便了. ”有的说:“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估算只要求得到一个估计数,不要很精确. ”在质疑提问中得出了估算根据需要只要方法合理、方便都行. 又如,低年级学习“小统计”的例1、例2后,学生质疑:“每小格可以表示1或10外,还可以表示几?”全班顿时“兴奋”起来:“可以表示20,100,…”“可以表示任何数……”“每小格不可以表示任何数,0及比0小的数就不行. ”提得多好呀!尤其是后者不但对前面的提法敢于质疑,还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经讨论后学生们知道了根据需要每小格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但不可以表示0(无意义),而比0小的数是可以参加统计的,只是这个内容要长大一些再学习. 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二、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实践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仍以“统计”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从收集数据到整理数据、解释数据的过程,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母亲生日的数据,课上在模拟给妈妈庆贺生日的情境中,认识各月份母亲生日人数的统计图. 既使学生初步知道怎样收集、整理、解释数据,又进行了爱长辈的情感教育. 又如引导学生从已有长方形面积计算中探究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 课上让学生在一个长方形中任意画出一个最大的三角形,思考: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与相应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边思考边动手验证,学生想到各种剪拼的方法,发现了三角形面积是相应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还有的想到不用剪,利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关系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需的思维形式. 对数学而言,题目答案可以是唯一的,而解题途径却不是唯一的. 课堂上有了一种解法后,还要求两个、三个直至更多,甚至能从不同侧面来探讨和否定已有的答案,使学生善于打破思维定式,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材中一些看似一般的题目都是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素材. 在教学时不片面追求题量,不找“各种各样”的习题让学生操练,不增加过重学业负担,摆脱“题海”,充分运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40分钟的教学质量来提高学习水平. 例如,解答“有两筐苹果共重71千克,如果从甲筐取出苹果7千克放入乙筐,那么两筐苹果的重量相等. 原来两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时,要求学生不满足于求答案,而是用多种思路解答. 学生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有的列算式求解:(71 - 7 × 2) ÷ 2(乙筐),(71 7 × 2) ÷ 2(甲筐);71 ÷ 2 - 7(乙筐),71 ÷ 2 7(甲筐). 有的列方程求解:设乙筐苹果重x千克,2(x 7) = 71;设甲筐苹果重x千克,2(x - 7) = 71. 通过交流,学生开拓了思维.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勇于创新,学生的能力就能不断提高. 这些课堂实例表明:培养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能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为思维的创新活动提供良好条件.
  四、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構的习惯
  “创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作基础.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 如在每堂课的最后留几分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整理所学的内容,梳理所学的知识. 在一组例题或一单元相关知识学完后,让学生自编提纲或练习题进行复习. 如复合应用题的教学,新授时,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一步计算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间的发展变化;复习时,通过自编题等学习活动并结合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悟出题目内容变,而其结构不变,掌握了复合应用题的一般解法,并构建了复合应用题的一般结构. 这样教学从近期效应看,学生解题思路清晰,且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解决了以往通过四个例题的教学,有些学生虽会解答四类题目,但不能把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有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甚至只会依样画葫芦解题的偏向. 从长期效应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理解了知识,再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归并、删除、提取,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实际上已是一种创新劳动. 创造性学习的习惯这四项内容,它们都是以思维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并且呈螺旋形上升态势. 学生在学习中凭借原有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了探究知识奥秘的欲望;在实践中,手脑结合,大胆实验或验证;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找到各知识点的连接点,把它们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较合理的知识序列,建立信息库,便于日后提取、删除、归并,进入新的实践、探究过程. 如此循环往复,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有利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知识的分叉点与连接点,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新颖独特、突破常规和灵活变通的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教师要加强课件制作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从实际需要出发,客观合理的将计算机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摒弃不顾教学内容、教学实情滥用计算机多媒
通过对QBT80/45起重布料两用塔机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建立了QBT80/45起重布料两用塔机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数学模型;分别在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初期和后期采用元器件计数法和元
复习课,对于学生系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
摘 要:所谓文本联读,就是同时选用主题内涵、语言风格、流派特征等方面相同、相似或者相反的若干篇連续性或非连续性文本,进行组合式阅读。近年来,浙江省各地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在借助“文本联读”方式测评学生的阅读素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相关的命题形式有同质同主题的文本联读、异质同主题的文本联读、跨文本同主题的文本联读和若干个长篇文本的联读等。   关键词:阅读测评;文本联读;阅读素养  在中考语文试卷
利用液体阻尼效应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原理,开发了一种用于血浆粘度测量的生物传感器.阐述了该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同时介绍了探头和振荡电路的设计方法.实验表明,传感器的最大
摘 要:虚拟反方立场作为一种论说思维,可以有效提升思辨力,让说理更具合理性。其思维路径有四个层级,即虚拟可能涉及的身份与视角,结合虚拟身份与视角多维度呈现,在多维度呈现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筛选与组合,以针对性落实完善来提升写作的思辨性。  关键词:论述文写作;虚拟反方立场;论说思维  论述文写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育学生的思辨眼光与理性精神,这一点几乎可以达成共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做为新一代的民用客机机栽数据总线,ARINC629总线在大型民用客机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介绍ARINC629航空数据总线的基础上,对总线MAC层使用的两种协议包括基础协议BP和
基于简单的机械模型导出了岩石类材料在损伤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通过对适合与岩石类工程材料的内时定义的适当修正,将材料所受围压和应变率引入到本构关系中,导出了岩石在
关注文本语言是解读文本的关键,是深入文本教学的必要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分析语言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邻居吴老先生》一文的教学,可从“吴老先生”“邻居
根据仿真系统的理论和高炉操作的特点,开发了一个模拟高炉值班室操作的仿真系统,建立了数学统计模型.该系统采用菜单操作方式,人-机界面方便灵活,系统结构通用性强.现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