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记住雷文勇的名字,不因他是铁骑力士集团的董事长,而是因为一则趣闻:
铁骑力士庆功宴上,成百上千的人举着酒杯,等着董事长雷文勇发表祝酒辞,雷文勇高举酒杯,运足了气,所有人的期待达到饱和时,雷文勇却道:“说句耿直话,哪个儿不干!”
1992年,雷文勇怀揣3.5万元资金下海,租下一个仓库,办起了饲料厂。22年过去,如今的铁骑力士,已成为旗下拥有3条产业链、51家分公司、年产值50多亿元的产业王国,雷文勇也因此成为现代农牧行业的领军人物。无论是铁骑力士,还是雷文勇个人,都拥有了太多的荣誉:
铁骑力士: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饲料行业最具竞争力十大品牌、5个国家级副会长单位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
雷文勇: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饲料行业年度经济人物、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这些含金量极高的荣誉或身份,雷文勇似乎全不在意。走进雷文勇的办公室,你会发现,看不见一块奖牌一张证书,更看不见司空见惯的,与各级领导的合影,倒是满屋子的书,让你误以为撞进了某座图书馆。正因为此,年前由国家新闻出版总局评选的首届“全国书香之家”揭晓,全国996个家庭上榜,雷文勇的家庭榜上有名—这一看似虚幻的荣誉却让雷文勇极为安慰。他称,这是他所有荣誉中最重要的一项。也因为书的话题,我们进行了交流,由此了解到一些意外而感慨的故事,将这些故事串起来,你会看见一位企业家不一样的高度,也会看见雷文勇及其家庭不一样的人生。
书迷·书缘
雷文勇爱书仿佛天生。出生于剑阁县开封镇的他,家境并不宽裕。他的书多半是从小伙伴处借来的,借啥读啥,但凡有字的东西,都恨不得拿来读:历史,小说,诗歌……上小学、初中时,他和二哥雷文军睡一张床,盖一床被子,一本《春秋》,他打着手电,在被子里翻来覆去读。常常是二哥一觉醒来,他还在被子里弓身看书。几十年后的2015年3月5日,二哥雷文军60岁生日时,雷文勇深情地对二哥说:我读书的那点底子,都是在你温暖的被窝里培养起来的。
从省粮校毕业后,雷文勇被分到粮站工作,业务能力首屈一指,成为饲料方面的技术科长。可雷文勇非但不感到满足,甚至还有些煎熬。因为书,他过得十分窘迫:遇上一本好书,他不但读,还要“据为己有”。兜里的钱除了吃饭,都买成了书。以至于他和妻子杨秋平结婚时,两人搬到一起的最大家当,就是满满两大箱书。
没钱买书就想挣钱。1992年,他下海创业时,他的目标已不仅是挣钱买书,而是挣够60万,出国留学—到国外去,读更多的书,见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路在很多时候,一旦上了轨道,就有自己的逻辑。雷文勇创办了铁骑力士后,虽然未能如愿出国留学,可他爱书如命的性情一如既往:办公室像图书馆,家中随处是书,桌上、沙发、床头甚至厕所里,都有随手可拿的书。他笑侃自己:宁可半月无肉,不可一日无书。出门在外,候机或者等人,只要有一本书,时间便变得分秒可贵。即使在喧闹的街市、广场,他翻开书,世界便宁静无人。
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通史》到《中外企业家传》,从《微软的比尔·盖茨》到《中国企业500强》,从古典诗文到当代文选……读书让他温雅,也让他生命里的血性奔涌。他喜欢成为成吉思汗那样的英雄,他的铁骑力士,便是由此获得的意象:长矛、骑士、战马。
由书,他还珍惜所有有字的世界。无论是家里的保姆还是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深知他的脾性,有字的纸张或字条,哪怕只写了一个字,都不能随便扔弃,得他自己处理。
闲暇之时,他最喜欢的休闲是去新华书店,或者去旧书摊“淘宝”。旧书摊上的陈旧和灰尘在他眼里一点不觉得脏,反倒有一种疼惜和感动。新书旧书,他一视同仁,被他抱回家上賓一般放进书架,适时翻来,书香弥漫。常常在世界各地飞,他淘书的世界更加广阔,行李箱被书塞得满满的,过安检时超重已是常事。他便笑侃自己说:这是我一个恶习。
如今,作为全国农牧行业首屈一指的企业家,雷文勇时常感慨的并不是他的成功和财富,而是他对书的感情:我比普通人幸运,我是个买得起书的读书人,在书店买书,无需翻看价格,只要喜欢,尽收囊中。
他坦言,创建铁骑力士23年,他最大的财富,一是有一群共同抱团打天下的铁骑力士人,二是家中数以万计的藏书。熟悉雷文勇的人都知道,因为读书,他有了不一样的思维和方略,有了寻常人难以理解的远见和卓识,也因此,铁骑力士自诞生起,就出手不凡,战绩卓著,扩张之势稳健迅猛,成为绵阳乃至更广泛地区成功与财富的代名词。
橡树·木棉
爱读书的雷文勇,多年来保留着一个习惯:写信。他写信,不是QQ邮箱里的简短留言,也不是半公开半做秀的微信微博,而是一对一真情实感的书信:给亲人,给朋友,给同事……
读和写往往是相连的,文字的深处,有唯你才适的情感。雷文勇十分器重如今已成为公司执行总裁的李全。在培养李全的过程中,雷文勇没少花心思,除了言传身教,聘请大学教授专门为他授课外,他还给他写信,用文字的方式,贴己的情感,与他交流思想,为他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帮他拓展视野和潜能。
对同事,对朋友,对亲人,雷文勇伏案写信,传递真情,可对父辈,对老师,雷文勇的用心又有不同。读书人尊师,奉行的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雷文勇为恩师李正德持续28年过生日的故事,在铁骑力士传为佳话。
雷文勇刚参加工作时,李正德是粮店所属浓缩饲料厂的厂长,雷文勇任技术科长。李厂长爱才惜才,对雷文勇十分关爱。他知道雷文勇爱读书,常常读至深夜,为了能让他多睡会,李正德每天早上跑步回来,都要为雷文勇打一壶开水,放两个馒头在桌上。工作上,更是对他悉心教指,大胆信任。细微的情义往往能深入骨髓。自那时起,雷文勇就将李正德视为“恩师”,并将恩师的生日,作为自己表达感恩之情最重要的日子: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四,他都要亲自为恩师操办生日,28年来,从未间断。今年的农历二月初四,是李正德70大寿,雷文勇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生日庆典。庆典上,雷文勇恭敬地站立,向老师深深地三鞠躬:谢天谢地谢正德! 在场的人目睹着这个场面,无不为雷文勇的真诚情怀所感动。
对老师如此,对父亲,雷文勇又是一番不同的感悟:“有钱的人出力,那才是孝顺。”雷文勇的父亲已经103岁,身体健朗,为了表达孝顺,雷文勇专门为父亲准备了一辆三轮车,但凡有时间,他便自当“车夫”,拉着父亲到处走,到处看。
为女儿取名雷博,可见雷文勇对女儿的期望。女儿刚满周岁,便带她去书店,女儿对书的热爱源自基因,伸出小手去摸书,店里的阿姨上前阻止,要小孩不摸书,一向温雅的雷文勇生气了,怨阿姨不明白书的真义。
女儿十八岁时,父亲为她举行了成人礼,礼物是一张“碟片”:《雷博那些事儿》。片子里,画面与文字交融,情感与岁月历显:成长的足迹,亲情的细微,希翼的真切……
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做父亲的雷文勇也体味着成长的快乐,为了与女儿有共同话题,他看韩剧,看日剧,看郭敬明;女儿要去美国留学,学经济学,学美国历史,他找来经济学和美国历史认真研读。
毫无疑问,女儿秉承了父亲爱书的性情,走到哪里,口袋里都带着书,到美国来去,行李再重也舍不得少搁几本书。
女儿20岁时,从美国回公司授课,面对众多比她成熟甚至年长的“学生”,女儿响亮提出:要精神时尚,内心强大。
最让人感慨的是雷文勇和妻子杨秋平的情感历程。雷文勇和杨秋平的爱情,是从图书馆里“泡”出来的。结婚之后,两人爱读书的习性从未改变。杨秋平至爱的一首诗,是舒婷的《致橡树》: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多年来,书作为桥梁始终将“橡树和木棉”紧紧连结在一起,既相依相偎,又相对独立,雷文勇和杨秋平之间,便不可能出现许多成功家庭常出现的境遇:一个人进步了,成功了,另一个人却远远地落在后面,最终导致分离和怨尤。
出现在他们之间的,是一种奇迹般的惊人的相似:
丈夫雷文勇就读武汉粮院,妻子杨秋平就读郑州粮院;夫是四川大学MBA、妻是南京理工大学MBA;夫是14期长江商学院学员,妻是20期长江商学院学员;夫是全国劳模,妻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夫是绵阳商会会长,妻是绵阳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夫是四川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妻是四川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夫是四川十大杰出青年,妻是四川十大杰出女性等等。
2014年,雷文勇妻子杨秋平五十岁生日那天,雷文勇给妻子备好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碟片《知·秋》。妻子名杨秋平,五十岁生日,又是人生之秋的开始,名《知·秋》,朴实深情。碟片中详细记述了二十多年来夫妻共同的记忆,妻子的情趣情致,一些难忘的小故事,并特意附上一封“情书”。
雷门家训
侄儿生日时,雷文勇想着送一件礼物给侄儿,最终他送出的礼物出乎意料,“雷门家训”:
厚道做人,勤奋做事,诚信立业,厚德载福,身有绝技,善干善成,孝道为先,爱国爱家。
八句话32个字,寓意深远涵盖广阔,做事做人,品格才能,父母家国……用篆字刻在一方玉石上,为庄重深厚的内容赋予了一种古朴典雅的形式,抽象的精神有了具象的载体。雷文勇说,我以后的财富就是“雷门家训”,如果有什么传家宝的话,也就是“雷门家训”。
古往今来,中国多数的书香之家,都有类似的“传家宝”。难怪之前,说到荣获“全国书香之家”的感受時,雷文勇表现出少有的欣喜与安慰:如果我这代人不能成为书香之家,那我的女儿、我的孙子肯定是。
如今,他的家庭成了货真价实榜上有名的国家级“书香之家”。
然而,雷文勇深知,“书香之家”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修养和积淀的历程。在中国,“书香之家”大体对应于西方所言的“贵族”。而贵族,绝不仅仅指财富的拥有。常言道,三代人才能培训出一个“贵族”,可见“贵族”一词里,财富的积累,精神的高贵,时间的久远,历史的传承,缺一不可。
由此,我仿佛洞见了深藏在雷文勇心底里真正的“野心”,也由此洞见了在商战中常胜、以成功者身份立于世的雷文勇,其着力点更在于精神世界的拓展和生命意义的追寻,更在于以价值立世—他是和平年代里难得的,以勤奋和激情征战“疆场”的真正的骑士。
(摘编自“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