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復学后,目前条件下,过度渲染疫情与后果或者讳谈逃避疫情影响,都不是上上之策,因此,帮助学生理性认知疫情,理解防控政策法规,牢固树立信心,坚定保护好自己,不让所爱者担心,逐步恢复和巩固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才应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第一要务。本文意在凸显复学关键期学生思政引领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并结合本校实践经验作交流分享,以引起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同行的警觉与思考。
【关键词】 后复学期 学生思政心理 就业创业
经过漫长等待,高校学生在期望里心怀忐忑,带着疫后的疑虑重返校园,并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面临学业、心理、就业、创业等压力,容易产生焦躁情绪、交往困难、失去信心等等问题。因此,如何合理地、科学地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好这一时期,将是对高校教师的一次大考,并且是一次检验全面育人能力的大考,每一名高校教师,在这特殊时期,都应当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地、努力地去做学生思想的领航者、学生心灵的涵养者、学生前行的助力者,守护青春,激励青年,稳步过渡好复学后的关键阶段。
一、做学生思想的领航者
高校教师分工多样、叫法多样: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实训教师、宿管教师等等,归根结底都是“师”,都会在学生周边的“心理场”内产生直接的、间接的影响和暗示。新冠肺炎是国家卫健委定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延续防控期间,高校教师应避免思政工作简单化、口号化,应有一半诗心,一半匠心,领路在前。
(一)怀抱诗心,激发情感。疫情发生后,从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不惧疫情严峻,不失必胜决心,责任扛上肩,急危冲上前,关爱连着心,举国上下共同谱写出了一曲气势恢宏的战疫交响曲,如果给予定名,也许是壮怀激烈的“护国行”,也许是充满诗意的“踏歌行”,如果要分乐章,也许会有“序曲—苍生风雨、逆行背影、深夜离歌、直面疫情、英雄凯旋、黎明曙光、山河无恙”,每个人都是其中的音符,在起承转合之中心潮起伏,同频共振。同样,要唱好高校思政这首“歌”,必须要读懂、弄通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说理与实践并行,比如我校以师生诗歌咏诵、文学作品朗读、音乐、舞蹈、“我的读书一角”等诗意活动,诱发学生抒发情感,引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将学生从焦虑、萎靡中疏离开来,抬起头来,升华学生心中对小家、大国的深情厚意。
(二)运用匠心,细致入微。目前各高校尚有极少量学生犹如风筝般散落各地,而大多数返校的学生,心思也可能同样一半还在家里、路上,如何将“游丝”牢牢地把握在我们手里,就需要用匠心眼光体察学生所思所想,所难所困,觉察学生整个重新适应过程的沿革和演变,运用网络、官微、面谈以及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和渠道,以“润物细无声”的手法,坚定学生信念,稳定学生学习和生活状态。就我校教师来说,提前备课、读稿、加料,甚至琢磨淡妆、服装、练习绕口令,目的就是让自己在电脑、手机屏幕这个方寸之间“让学生获得更多一些”,为了一节节网课,闭关式地修行,把嗷嗷待哺的婴儿、好奇张望的家人都挡在门外;为了一个个环节,风里雨里守护着,培训、宣传甚至饮食,各显神通,呕心沥血,学生想出门活动了,教师们发起“趣走校园”活动,少数民族学生们想过个“肉孜节”了,教师们参与进去一起来个“品尝”,学生想创业,教师们放下手中工作,帮助学生一起找平台,一路陪伴默默支持,无一不具匠心。
二、 做学生心灵的涵养者
复学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将存在不同程度的应激态度和行为。为此,教师应调整和改进思维方式,观察和把握学生新刺激源的来源,强化研判能力,并实施有效帮助和指导。
(一)网格关注,不留盲区。以内紧外松原则,我校采取日查日跟踪、周小结、月汇总的网格化管理方式,跟踪全体学生,完善“四库全书”——高危库(家庭重大变故、心理危机、就业困难等)、疫情重点库(重点区域学生与一线工作志愿者等)、普测重点库、全体大库,进行寝室—公寓—班级分院—学校五个层级的管理和监控,学生几乎觉察不到严密防控,但是能够有效严防危机事件发生。
(二)前移筹谋,预案扎实。对于各项危机可能性打好提前量:提前做好预案,并进行模块化预演和预备;提前做好教师培训,准备心理实战;提前摸排学生心理需求、生活需求,提前帮助解决;提前进行大批量的“密集打桩式”心理委员培训,排兵布阵,复学后起到信息实时报备、示范引领疏导等“小先生”作用。
(三)特色培训,入脑入心。我校作为全国高校心理委员研究协作组成员之一,积极作为,支持心理教师参与了全国高校心委平台系列公益讲座之一(全国高校师生有4万余人收看);组织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通过网络举办心理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发挥了心理委员的独特作用、传递坚定必胜的积极信念、展现广大青年的奋斗精神和青春风采;在复学心理“抗压”宣传教育工作独树一帜、成绩显著,工作的规范性、连续性、专业性成为新常态下的新保障、新武装;为充分发挥心理教师和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开展校内培训,提前录制各项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要点、心理防护培训专辑,把各种可能的问题都摆开进行探讨,厘清思路,消解疑虑。同时,广泛推出全校联动的“交院有心晴,我们一起......吧”活动,动员师生一起读书、一起绘画、一起运动、一起DIY美食,一起赏析文艺作品等等,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当下的生活中来。
(四)全日陪伴,无缝衔接。学校心理中心和分院二级心理辅导站教师QQ随时等候,学生也可以预约自己心仪的老师;开通24小时在线QQ咨询守候,学生可随时上网找教室聊天、谈心、咨询,作正向引导和正向强化。
(五)全程引导,贴心关爱。为转移视线和注意力,防止学生因对疫情过多
关注而产生负面影响。我校通过“我的心声”征文比赛、心理情景剧本大赛等等活动,吸引学生将关注点转移到自我认知、认识疾病、理解疾控、遵章守纪上来。共征得征文300余篇,剧本50余个;对优秀毕业生的困难生采取特殊照顾的方式,报送省招就中心帮助重点推荐;通过特大困难临时补助的方式,对疫情期间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家有重病人员、本人重病等近50名学生进行及时补助,发放国家助学金1000余人,并陆续进行一对一回访跟踪,切实帮助学生走出逆境,重振信心。 三、做学生毅行的助力者
新阶段,新气象,要号召学生共同营造昂扬向上的校风学风,扬起豪情,展现青春活力。习总书记说,“危”中有“机”,高校思政工作也同样,当前时机,正是高校教师引领学生看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社会主义理论的先进性,更体验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最好时机,从“上下齐心者胜”的众志成城,到“视死忽如归”的慷慨大义,到“丹心图报国”的一线人员,到“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军人,无一不在青年学子心中激起波澜,激起斗志。我校连续开展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励志感恩典型系列宣传、“劳动最光荣”行动、“传承‘五四‘精神’”、“就业助力”等活动,激励学生砥砺前行;复学前后,在教师的带领和鼓励下,共有160余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积极投身社会抗疫服务工作中,600余名学生投入学校复学服务工作,其中19级盛泽韬同学被共青团浙江省委聘请为“浙江青年讲师团”讲师,在“抗击疫情,青春担当--浙江省青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进行事迹报告,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一)学业助力,稳定提高。在不增压、不加负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安排好学生学业进度,提炼知识技能要点,在应知应会上下功夫,在学习方式上作提升,在学习效率上作提升,稳中求进,稳步提高。
(二)就业助力,平稳融入。学校要遵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1]”的要求,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快推进相关工作,确保毕业生就业大局总体稳定,多措并举,要以帮助学生拓展就业渠道、升学帮扶、“互联网+就业”[2]等服务,以“云面试”、“云应聘”等方式帮助学生平稳就业,融入社会。
(三)创业助力,开拓进取。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在业态选择上尽量与社会“创客”展开错位竞争,一是要发挥好自身专业、能力的“强势”,二是要找到正规、合适的创业平台,三是要做好“正向选择题”,走上正道,走好正道。学校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职业规划都已了解,学生强项、弱势也都已暴露在眼前,为师者,一定要引领学生迈好第一步,敢于尝试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光有激情不行,要有定力,学校层面,要多请自身创业过的企业家们来给他们作起步辅导,并指派教师进行一对一跟踪辅导,使毕业生对创新创业有更多的思想上的、认知上的、能力上的多方面的贮备和准备,并为学生争取到合理的基金,多一分保障,少一些困难,帮助学生创业起步顺利。
书香浮动,与子伴行,子若安好,便是晴天。下阶段,高校师者,应继续整理好心情,一起重温2019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殷殷嘱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扛起责任,咬定思政不放松,陪伴学生不疏冷,把眼光聚焦到學生身上,把思政做到学生心里,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学生平安、平稳、进步各项任务上来,与学生一起,毅然前行。
【参考文献】
[1][2] 2020年4月23日教育部新闻办“微言教育”栏目《就业关键期!教育部要求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6方面工作》
作者简介:王燕平(1966—),女,汉族,浙江杭州人,大学本科学历,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副部长,副高职称,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后复学期 学生思政心理 就业创业
经过漫长等待,高校学生在期望里心怀忐忑,带着疫后的疑虑重返校园,并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面临学业、心理、就业、创业等压力,容易产生焦躁情绪、交往困难、失去信心等等问题。因此,如何合理地、科学地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好这一时期,将是对高校教师的一次大考,并且是一次检验全面育人能力的大考,每一名高校教师,在这特殊时期,都应当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地、努力地去做学生思想的领航者、学生心灵的涵养者、学生前行的助力者,守护青春,激励青年,稳步过渡好复学后的关键阶段。
一、做学生思想的领航者
高校教师分工多样、叫法多样: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实训教师、宿管教师等等,归根结底都是“师”,都会在学生周边的“心理场”内产生直接的、间接的影响和暗示。新冠肺炎是国家卫健委定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延续防控期间,高校教师应避免思政工作简单化、口号化,应有一半诗心,一半匠心,领路在前。
(一)怀抱诗心,激发情感。疫情发生后,从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不惧疫情严峻,不失必胜决心,责任扛上肩,急危冲上前,关爱连着心,举国上下共同谱写出了一曲气势恢宏的战疫交响曲,如果给予定名,也许是壮怀激烈的“护国行”,也许是充满诗意的“踏歌行”,如果要分乐章,也许会有“序曲—苍生风雨、逆行背影、深夜离歌、直面疫情、英雄凯旋、黎明曙光、山河无恙”,每个人都是其中的音符,在起承转合之中心潮起伏,同频共振。同样,要唱好高校思政这首“歌”,必须要读懂、弄通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说理与实践并行,比如我校以师生诗歌咏诵、文学作品朗读、音乐、舞蹈、“我的读书一角”等诗意活动,诱发学生抒发情感,引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将学生从焦虑、萎靡中疏离开来,抬起头来,升华学生心中对小家、大国的深情厚意。
(二)运用匠心,细致入微。目前各高校尚有极少量学生犹如风筝般散落各地,而大多数返校的学生,心思也可能同样一半还在家里、路上,如何将“游丝”牢牢地把握在我们手里,就需要用匠心眼光体察学生所思所想,所难所困,觉察学生整个重新适应过程的沿革和演变,运用网络、官微、面谈以及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和渠道,以“润物细无声”的手法,坚定学生信念,稳定学生学习和生活状态。就我校教师来说,提前备课、读稿、加料,甚至琢磨淡妆、服装、练习绕口令,目的就是让自己在电脑、手机屏幕这个方寸之间“让学生获得更多一些”,为了一节节网课,闭关式地修行,把嗷嗷待哺的婴儿、好奇张望的家人都挡在门外;为了一个个环节,风里雨里守护着,培训、宣传甚至饮食,各显神通,呕心沥血,学生想出门活动了,教师们发起“趣走校园”活动,少数民族学生们想过个“肉孜节”了,教师们参与进去一起来个“品尝”,学生想创业,教师们放下手中工作,帮助学生一起找平台,一路陪伴默默支持,无一不具匠心。
二、 做学生心灵的涵养者
复学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将存在不同程度的应激态度和行为。为此,教师应调整和改进思维方式,观察和把握学生新刺激源的来源,强化研判能力,并实施有效帮助和指导。
(一)网格关注,不留盲区。以内紧外松原则,我校采取日查日跟踪、周小结、月汇总的网格化管理方式,跟踪全体学生,完善“四库全书”——高危库(家庭重大变故、心理危机、就业困难等)、疫情重点库(重点区域学生与一线工作志愿者等)、普测重点库、全体大库,进行寝室—公寓—班级分院—学校五个层级的管理和监控,学生几乎觉察不到严密防控,但是能够有效严防危机事件发生。
(二)前移筹谋,预案扎实。对于各项危机可能性打好提前量:提前做好预案,并进行模块化预演和预备;提前做好教师培训,准备心理实战;提前摸排学生心理需求、生活需求,提前帮助解决;提前进行大批量的“密集打桩式”心理委员培训,排兵布阵,复学后起到信息实时报备、示范引领疏导等“小先生”作用。
(三)特色培训,入脑入心。我校作为全国高校心理委员研究协作组成员之一,积极作为,支持心理教师参与了全国高校心委平台系列公益讲座之一(全国高校师生有4万余人收看);组织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通过网络举办心理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发挥了心理委员的独特作用、传递坚定必胜的积极信念、展现广大青年的奋斗精神和青春风采;在复学心理“抗压”宣传教育工作独树一帜、成绩显著,工作的规范性、连续性、专业性成为新常态下的新保障、新武装;为充分发挥心理教师和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开展校内培训,提前录制各项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要点、心理防护培训专辑,把各种可能的问题都摆开进行探讨,厘清思路,消解疑虑。同时,广泛推出全校联动的“交院有心晴,我们一起......吧”活动,动员师生一起读书、一起绘画、一起运动、一起DIY美食,一起赏析文艺作品等等,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当下的生活中来。
(四)全日陪伴,无缝衔接。学校心理中心和分院二级心理辅导站教师QQ随时等候,学生也可以预约自己心仪的老师;开通24小时在线QQ咨询守候,学生可随时上网找教室聊天、谈心、咨询,作正向引导和正向强化。
(五)全程引导,贴心关爱。为转移视线和注意力,防止学生因对疫情过多
关注而产生负面影响。我校通过“我的心声”征文比赛、心理情景剧本大赛等等活动,吸引学生将关注点转移到自我认知、认识疾病、理解疾控、遵章守纪上来。共征得征文300余篇,剧本50余个;对优秀毕业生的困难生采取特殊照顾的方式,报送省招就中心帮助重点推荐;通过特大困难临时补助的方式,对疫情期间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家有重病人员、本人重病等近50名学生进行及时补助,发放国家助学金1000余人,并陆续进行一对一回访跟踪,切实帮助学生走出逆境,重振信心。 三、做学生毅行的助力者
新阶段,新气象,要号召学生共同营造昂扬向上的校风学风,扬起豪情,展现青春活力。习总书记说,“危”中有“机”,高校思政工作也同样,当前时机,正是高校教师引领学生看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社会主义理论的先进性,更体验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最好时机,从“上下齐心者胜”的众志成城,到“视死忽如归”的慷慨大义,到“丹心图报国”的一线人员,到“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军人,无一不在青年学子心中激起波澜,激起斗志。我校连续开展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励志感恩典型系列宣传、“劳动最光荣”行动、“传承‘五四‘精神’”、“就业助力”等活动,激励学生砥砺前行;复学前后,在教师的带领和鼓励下,共有160余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积极投身社会抗疫服务工作中,600余名学生投入学校复学服务工作,其中19级盛泽韬同学被共青团浙江省委聘请为“浙江青年讲师团”讲师,在“抗击疫情,青春担当--浙江省青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进行事迹报告,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一)学业助力,稳定提高。在不增压、不加负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安排好学生学业进度,提炼知识技能要点,在应知应会上下功夫,在学习方式上作提升,在学习效率上作提升,稳中求进,稳步提高。
(二)就业助力,平稳融入。学校要遵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1]”的要求,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快推进相关工作,确保毕业生就业大局总体稳定,多措并举,要以帮助学生拓展就业渠道、升学帮扶、“互联网+就业”[2]等服务,以“云面试”、“云应聘”等方式帮助学生平稳就业,融入社会。
(三)创业助力,开拓进取。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在业态选择上尽量与社会“创客”展开错位竞争,一是要发挥好自身专业、能力的“强势”,二是要找到正规、合适的创业平台,三是要做好“正向选择题”,走上正道,走好正道。学校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职业规划都已了解,学生强项、弱势也都已暴露在眼前,为师者,一定要引领学生迈好第一步,敢于尝试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光有激情不行,要有定力,学校层面,要多请自身创业过的企业家们来给他们作起步辅导,并指派教师进行一对一跟踪辅导,使毕业生对创新创业有更多的思想上的、认知上的、能力上的多方面的贮备和准备,并为学生争取到合理的基金,多一分保障,少一些困难,帮助学生创业起步顺利。
书香浮动,与子伴行,子若安好,便是晴天。下阶段,高校师者,应继续整理好心情,一起重温2019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殷殷嘱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扛起责任,咬定思政不放松,陪伴学生不疏冷,把眼光聚焦到學生身上,把思政做到学生心里,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学生平安、平稳、进步各项任务上来,与学生一起,毅然前行。
【参考文献】
[1][2] 2020年4月23日教育部新闻办“微言教育”栏目《就业关键期!教育部要求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6方面工作》
作者简介:王燕平(1966—),女,汉族,浙江杭州人,大学本科学历,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副部长,副高职称,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