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需求冲击下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选择

来源 :统计与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g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高速扩张,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通过构建包括住房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住房需求冲击下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选择.结果显示:金融加速机制推动信贷规模和房价持续上升,如果货币政策能对金融冲击做出大幅调整,那么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波动显著下降;在金融冲击和住房需求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能降低信贷规模波动,从而维护经济稳定;在无法识别冲击来源的情况下,未经调整的宏观审慎政策存在政策失误风险.
其他文献
文章采用1999-2017年全国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AR-VECM模型和BCC模型探究城乡互动背景下农村土地市场化与脱贫的关系.结果 表明:农村土地市场化与脱贫存在正相关关系,2012年以前农村土地市场化对脱贫拉动作用较强,2012-2016年脱贫对农村土地市场化的拉动作用较强,2016年以后两者均呈现出强推动力;两者的弹性系数、脉冲系数和VECM系数均显著为正;部分指标未达到最佳的效率值.
文章基于中国2008-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绿色生态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迁、绿色生态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产业结构与绿色生态效率的提升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经济增长与绿色生态效率间存在负向关系,短期内经济增长会对产业结构变迁产生“拖累效应”;绿色生态效率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呈现“U”型负向关系.
文章运用2004年、2008年、2013年、2018年的数据考察市场竞争程度的地区差异对省级区域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 表明:企业间技术差距越大的行业,市场竞争越激烈,越不利于技术创新;企业间技术差距越小的行业,市场竞争越激烈,越有利于技术创新;从动态演变视角来看,大部分制造业内部企业间技术差距在逐步缩小,意味着市场竞争程度越高,企业越倾向于采取加大研发投入的策略提高自身生产效率,从而导致制造业内技术创新活动呈现上升态势.
文章基于2014年、2016年、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贫困测算指数识别相对贫困农户群体,分解政府引导的外部环境对农户脱离相对贫困的影响程度,使用二元选择模型测算政府引导的外部环境与农户经济行为选择的脱贫效应,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显示:当农户处于弱相对贫困状态时,政府引导能够有效带动农户脱离相对贫困;农户经济行为选择是相对贫困减缓的关键因素;政府营造的外部环境改善可以有效引导农户经济行为选择.
文章基于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以黄河流域313个县域的人均GDP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0-2018年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性的时空演化情况.结果 显示:2010-2018年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性的绝对程度在拉大,相对程度在不断缩小,同时呈现着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而且空间集聚的程度在不断强化.从空间集聚的形态看,“高-高”型县域主要集聚在内蒙古、陕西和山西的北部,少数分布在山东;“低-低”型县域主要集聚在黄河上游的西部地区;“低-高”型的塌陷型和“高-低”型的极化型县域相
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文章从产业组织、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绿色集约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算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指数.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初始起步期、发展高峰期以及回落企稳期.增强产业韧性,提高产学结合度和专利价值度,以及释放要素活力以降低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是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路径.
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与门槛模型对各省份新旧动能转换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并研究各省份新旧动能转换的区域特征.结果 表明:中国新旧动能转换水平较低,各省份动能发展具有明显区域异质性特征.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省份新旧动能转换水平多处于提质增效阶段,仅辽宁、山东呈现反转退化特征,海南呈现波动式发展特征;中部地区省份大多仍处于传统发展阶段,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呈现递进式发展特征;西部地区仅有重庆呈现递进式发展特征,其余省份均保持平稳发展.
文章基于1993-2019年31省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限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我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周期的门限效应,研究发现:总体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推动经济周期扩张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第三产业、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显著为负.而重工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周期方面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显著推动了我国经济周期的扩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提高,重工业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步由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转变为背离比较优势,因此需要加速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使得产业结构
金融杠杆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渠道,也是链接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主要风险载体.文章通过构建基于稳增长、防风险双重目标的最优金融杠杆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2008-2019年的动态面板数据进行系统GMM估计,分析了金融杠杆、经济增长以及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计算了最佳经济增长水平以及最低金融风险下的最优金融杠杆率,测度了最优金融杠杆阈值区间标准.结果 表明:我国宏观金融杠杆水平已处于最优金融杠杆区间,而各省份金融杠杆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从区域层面看,金融杠杆水平整体呈现东部与西部较高、中部较低的区域差
文章通过重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现有统计条件下跨时空农村产业融合度水平比较提供新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熵值法和均权法对我国31个省份展开测度.结果 表明: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省域差异明显但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特征,即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通过比较发现,熵权法和均权法下的评价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可见赋权方法的不同并未改变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地理梯度特征,不过均权法在分析多样性和体系开放性方面存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