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拉非尼治疗肾透明细胞癌致上消化道出血一例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ian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62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个月,发现右肾占位2周于2013年5月6日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平素服用硝苯地平片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尚可,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2013年3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少难咳,至温州市第三医院就诊,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多发结节,予抗炎、止咳等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出院.后咳嗽逐渐加重.2013年5月2日,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PET-CT检查提示,右肾高代谢肿块,肿块大小约7 cm×6.5 cm,考虑肾癌,累及右肾静脉和相邻下腔静脉,并伴两肺、骨骼多发转移,遂入住我科. 关键词:索拉非尼;药物疗法;肾肿瘤;消化道;出血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男女性肝细胞癌患者围手术期转归、术后复发和生存情况的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配对研究,按照年龄、慢性肝炎、肝功能分级、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卫星结节及切缘情况等配对条件,对40例女性术后肝癌患者与同期手术的男性肝癌患者行1∶1配对,比较男女性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男女性肝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流阻断方法和输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p1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和头颈部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HPV感染、p16和EGFR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本组43例患者中,HPV感染11例,感染率为25.6%,均为汉族.其中HPV16/18感染率为63.6%,HPV31/
目的 评价临床扪诊、钼靶X线或高频超声不同筛查方案在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中的准确性及直接医疗成本.方法 采用以体检人群为基础的平行盲法比较试验设计,对≥35岁女性进行第一轮乳腺癌筛查,以及首轮筛查阴性者的1年随访和第二轮复查.以活组织检查和1年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不同乳腺癌筛查方案的准确性指标和直接医疗成本,比较不同乳腺癌筛查方案的准确性差异和直接医疗成本差异.结果 共入组研究对象2 471例
目的 探讨CT隐性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支气管镜检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胸部平扫CT检查未见异常,但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部位和支气管镜检特征.结果 11例CT隐性肺癌患者中,表现为咯血或痰血7例,中位病程为3个月.9例患者临床分期为Ⅰ期、Ⅱ期,其中5例接受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达80.0%;病变部位涉及两肺各支气管分支,且好发于双上肺;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鳞癌支气管镜下表现
目的 探讨完全性切除手术标准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711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完全性切除手术标准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为44.6%.ⅠA期、ⅠB期、ⅡA期、ⅡB期和ⅢA期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0.5%、55.4%、43.1%、37.0%和28.1%.符合完全性切除标准组的5年生存率为50.3%,不符合完全性切除标准组
目的 评价巨大肝癌患者单纯应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115例巨大肝癌患者,分为单纯TACE治疗组(TACE组)72例,TACE联合治疗组(综合治疗组)43例,分析其生存情况.结果 115例巨大肝癌患者中,TACE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4%、23.3
目的 研究低剂量重离子束(12C6+)照射对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亚群比例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集21例胰腺癌患者的PBL,每例患者标本分为假照组、X线照射组(0.05 Gy)和12C6+照射组(0.05 Gy)进行照射.照射后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与NK细胞亚群比例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目的 分析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因素,探讨、验证第7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食管癌分期标准.方法 选择1993年1月至2007年3月间胸段食管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后患者1 715例,按第7版AJCC食管癌分期标准进行重新分期,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和术后复发转移模式.结果 1 715例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54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1.9%.其中胸上段、胸中段、
目的 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了解新辅助治疗前后Ki-67的表达变化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78例初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粗针吸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并给予蒽环类联合紫杉类药物新辅助化疗.根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分子分型,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Ki-6
患者男,33岁,于2009年12月出现鼻塞,于2010年12月鼻塞加重,鼻涕中带血,左侧颈部可触及一鸡蛋大小的无痛肿物,于当地给予多次抗感染治疗,症状无好转.于2012年3月患者出现双侧颈部多个淋巴结肿大并压迫致面部紫绀,入我院口腔科治疗.给予头孢地嗪、氟美松治疗2d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鼻塞消失.复查头颅和颈部CT示,双侧腮腺内、双侧腮腺区、颌下、颈动脉鞘区和锁骨上窝多发病变,双侧鼻腔黏膜增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