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孔灌注桩在复杂地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42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冲孔灌注桩是工程中常用的基础形式,因其诸多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与桥梁工程中。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就冲孔灌注桩在复杂地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对比了成桩的工艺,并详细概述了冲孔灌注桩关键的施工技术,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冲孔灌注桩;复杂地质;工程施工
  冲孔灌注桩是建筑物深基础的一种形式,它具有承载能力大、抗震性能好、沉降量小等优点,可省去大量土方、排水、支撑、降水设施,而且施工简便,可以节约劳动力和缩短工期,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及桥梁工程中。本文就冲孔灌注桩在复杂地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基坑平面尺寸约90m×200m,基础埋深约12.8m,安全等级为二级。工程场地属滨海浅滩地貌,场内地下水属潜水,赋存方式为第四系土层潜水和花岗岩裂隙潜水。地下水位在自然土标高下0.3~1.5m。
  2 成桩工艺的对比选择
  从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成桩工艺的选择主要从障碍物的处理、成孔的可行性、工期进度及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因此将该地区常用的钻孔灌注孔、人工挖孔桩、冲孔灌注桩等成桩工艺类型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采用冲孔灌注桩工艺作为工程桩的成桩工艺。该工艺的优点在于可对碎石及风化岩层施工以外,还能穿透旧基础、大孤石等障碍物,在对类似障碍物不单独处理的情况下能较快、经济、有效地成桩;避免了大面积清障开挖引起环境影响、大型机械进出场成桩造成的场地占有率和高额费用。
  3 冲孔灌注桩关键施工技术
  3.1 超前钻施工技術
  工作原理:主要是针对岩溶地区,在成桩之前采用钻探方法查清其桩底基岩情况,并收集岩样,作标记保管好,以便冲孔桩施工时用于对照、判定。
  作用和目的:查明每个桩孔的地层结构及分布特征;查明强风化层厚度;查明稳定持力层的准确顶面标高及其标准承载力。由设计单位根据超前钻的情况具体地确定每根桩的桩底标高,以作为施工终孔的基本依据。一般情况下,确认中风化岩面后,测量孔深以钻机进尺1倍桩径深度后终孔。
  3.2 施工工艺流程
  冲孔灌注桩的施工流程基本与钻孔灌注桩一致,区别在于成孔方法不同。施工流程为:测量定位、护筒埋设→桩机定位→冲孔成桩→孔深测定、清孔→制作及安放钢筋笼→安放导管→二次清孔、测定沉渣→安放隔水塞、灌注混凝土→成桩。
  3.3 测量定位、护筒埋设
  护筒埋设采用“中点校正尺”,确保中心线与桩位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大于20mm,并保持垂直。护筒内径为D(桩径)+200mm,护筒上部开设1~2个溢浆孔;护筒埋设深度一般为1.2~1.5m。
  3.4 冲击成孔
  冲击冲程与高度应根据不同土层情况作相应调整。如遇基岩面陡倾,可回填小块石(20~30cm)至岩面以上40~50cm,先低锤密击待形成平面后再高锤重击。
  每冲进2m深度检查一次成孔垂直度,若发生斜孔或塌孔时,应停机矫正后再施工。
  4 施工体会
  冲孔灌注桩具有承载力高、适应性强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孤石、卵石和岩层地质条件,但是施工进度慢、成桩过程易发生较多隐患事故,通过珠海天一居工程的实施,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施工效率和质量。
  (a)冲孔灌注桩施工前必须实施超前钻,因为通过超前钻技术分析可提前针对不同桩的土层采取针对性的施工方法,加快施工效率。
  (b)对于以砂层或黏土层为主、岩层为辅的工程桩,可先采用钻孔桩机成孔,后配合冲孔桩机冲击岩层,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及进度。
  (c)对于孤石较密、或孤石厚度超过1.5m以上的,可先采取水下爆破,再配合冲孔桩机击碎孤石,既保证工效又能防止长时间冲孔造成塌孔的风险,保证成桩质量。
  (d)冲孔灌注桩虽然采用桩机成孔,但工人劳动强度大、耗工还很多,在工期较短的情况下,必须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和机械,施工组织管理难度大。
  (e)冲孔灌注桩适用于填土层、黏土层、粉土层和碎石土层;特别适用于有孤石的砂砾石层、漂石层、坚硬土层、岩层施工,而后者往往是回旋钻进和其他钻进方法施工困难的地层。
  5 结语
  综上所述,冲孔灌注桩在建筑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因其能提供可靠的地基承载力,被广泛推广。但是,因为地质条件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成桩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只有充分了解在施工过程中的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并注意关键施工技术的利用,才能使冲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郭鹏.复杂地质条件基础施工中冲孔灌注桩的应用[J].广东科技.2006(05).
  [2]郑博.冲孔灌注桩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施工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05(08).
其他文献
摘要:主要通过理论计算对复式交分道岔的扣轨方式进行选择,减小道岔区挠度,确保复式交分道岔线路的几何状态满足列车的正常通行,以及加固过程中如何防止出现红光带的经验总结  关键词:复式交分;受力检算;扣轨加固;绝缘;信号红光带  一、施工概述:  猎德大桥系统北延线下穿广深铁路隧道工程包含了D、E两座箱型桥,其中D线箱型桥下穿广州东站南咽喉区,施工难度大,如何解决影响铁路行车的安全问题是本工程的关键,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现代建筑高楼如春笋搬出现,并日渐发展成熟,在这种背景下,国内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工程师们必须要创新出新的设计以突破现代建筑设计的瓶颈,仿古建筑就成为了现代建筑的潮流。但是仿古建筑在结构设计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就仿古建筑在结构抗震等方面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及其解决方案,并对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进行分析,为其他的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仿古建筑;结构
期刊
摘要:在现代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的社会,旧城改造作为城市建设中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成为城市建筑设计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很多关于城市建筑都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为我们的旧城改造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旧城改造;建筑设计;原则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综合反映着社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人认为“城市的实体就是建筑”,建筑的发展是与城市的发展并进的。现代城
期刊
摘要:本文是根据珠江新城I1-4地块(广州远洋大厦)的深基坑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结合施工实际情况,阐述制定及实施专项方案的重要性。  关键词:深基坑;专项方案  近年来,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日益进步,出现了多种符合我国国情的实用深基坑支护方法,使基坑工程的设计规范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每个建筑工程的深基坑规模、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实际情况不尽相同,预测可能引发的事故也不一致,就需要强大的技术
期刊
摘要:随着GPS技术的不断进步,GPS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地形测量项目中,并呈现出了其高精度、高效益、受环境条件影响小等显著特点,本文对GPS技术在数字化地形图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改善数字化地形测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GPS技术;地形测量;数据处理  如今数字化地形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了极大地重要性,近年来相关测绘技术不断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地形測量中,为地形测量的准确
期刊
摘要:本文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涵义出发,分析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区别和联系,分析了我国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注重实际的使用效果和城市特色的体现,这種健康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城市规划起到了积极良好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对于协调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城市规划;空间结构;建筑设计  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民对于居住的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
期刊
摘要:现代土木工程不断地为人类社会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成为人类社会現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土木工程的涵义、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土木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纵观人类文明史,土木工程建设在和自然斗争中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木工程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功能、造型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
期刊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建筑设计的要求为基础,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结构体系,同时进行结构分析和评估,然后以分析结果和相关结构设计的规范为依据,进行施工图设计。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及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要点;趋势  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因构成因素比较复杂,包括设计依据、抗震与人防等级、材料等级、地基承载力、防潮抗渗办法、施工注
期刊
摘要:本文就办公建筑供配电系统谐波抑制措施及效益进行了分析,简述了谐波的抑制,通过结合具体的实际工程,对谐波的抑制措施作了系统的分析,并详细阐述了节能的效益,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供配电系统;谐波;抑制措施;效益  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和自动化程度迅速,供配电系统非线性设备和负荷的使用,使谐波的产生巨大的温床,谐波对电网的干扰愈加严重,电网供电质量下降。所谓的谐波
期刊
摘要:介绍了我国当前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太阳能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情况,详细分析了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特点、优势,并进行了施工应用方面的具体阐述,为被动式太阳能应用方案在民用建筑节能中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建筑节能;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民用建筑;施工应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建筑的能源消耗急剧增加。但近年来,在煤和石油等自然资源的可开采量日渐见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