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i53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世界全球化、扁平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上都必须适应这一趋势。本文主要从中国高等教育之所以要国际化的原因、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更好地引进来和走出去这三大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原因;问题;对策
  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新经济时代将是全球化更加突出的时代,适应这一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时代的要求,高等教育必然也须显示出国际化的特点。尤其是在中国加我国自加入WTO以来,经济、政治、文化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高等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不可避免地承担起国际化这一任务。
  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
  “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概念大概在二十世纪70年代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广泛使用过。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高等教育及其国际化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中国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前沿性问题,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一)国家层面
  教育作为社会诸多子系统中的一员,它的变化与发展必然受到国家方针、政策的影响。国家层面笔者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来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
  1.政治方面
  政治是促成高等教育国际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美国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教育在政治发展中可以说是一个顶梁柱。中国也不例外,我们要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必须要将我们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通过教育,向世界传递我们的爱好和平的政治主张,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熟悉我们的政治理念。
  2.经济方面
  经济利益的驱使是促成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另一动因。既然国际化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那么我们就从这两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是引进来,肯定有不少的人觉得我们无论是对来华读书的留学生还是来华任课的老师,以及来华办学的投资者都特别优待,而对我们自己的国人却没那么看重。比如,在大学里,留学生住着豪华的留学生公寓,而我们自己的学生却住着几个人一间的旧屋;在我们国家任课的外国教师比我们自己的教师不仅要轻松而且待遇还好;到中国办学的或者中外合作办学的准入度也不高等。以此大家不禁觉得我们国家教育的国际化似乎像在求着外人来。诚然,我们给他们的优惠条件着实很多,那是因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的确赶不上别人,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借鉴,需要他们留下来。就如改革开放之初,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我们哪里有筹码去和人家谈判,我们不得已提供有利于他们的条件,希望他们在中国投资办厂。或许当然也有不少人想不通,但30多年过去了,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不是证明了那时牺牲的值得吗?而现在我们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改革开放时的情景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目光来看待今天的一些教育政策,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再来谈谈走出去,现在很多中国学生到国外学习前沿的技术,他们一些佼佼者还能在国外拿奖学金。他们将学到的知识、方法带回国内,推动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
  3.文化方面
  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上的讲话,将“文化传承与创新”列入了高等教育的职能,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历史,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以及历史悠久的民族,其文化更是灿烂多彩,我们要融入世界大文化家庭,要和世界各国民族的文化相互渗透,就必须将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挥好高等教育文化传承的功能。
  (二)学校层面
  1.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规律的结果。
  高等教育从诞生那天起就具备了国际化的特征,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规律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要学习和借鉴他国的经验,保持开放性。二十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取得了卓越进步,国际高等教育合作从目的到手段,从形式到内容,从领域到规模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加强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积极向各国开放国内教育,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自觉行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共识;国际高等教育的互动不再单纯局限于人员和知识的流动,高等教育课程的跨国流动与办学机构的跨国流动迅速兴起,真正意义上的跨国高等教育开始出现,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一个新的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形式和推动力。
  2.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与高校的改革,国际高等教育的竞争形成了改革的动力,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参照。
  首先,要求我们调整培养目标。国际化的发展就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全球意识、能了解中国文华、了解世界文化、能够吸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能处理相关领域国际事务的知识和能力的人才。
  其次,要求我们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当代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这就要求我国对现有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
  再次,要求我们对课程与教学进行调整,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3.有利于弥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
  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资源流动加快,有利于弥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
  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例,中外合作办学不仅满足了高校对优质资源的需要,也满足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
  4.有利于教師和学生学术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教师和学生同国外学者交流的机会增多,在学术碰撞过程中有助于我国教师和学生学术造诣的提高。   二、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高水平人才外流
  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我们国家高等教育之所以要与国际接轨也是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然而现在很多中国留学生却是一去不复返,这不仅造成我们国家人才的流失,而且对我们国家经济财产也是一笔损失。因为很多留学生是靠着公费出国念书,而他们学业有成后却选择了留在条件优越的他国,这不是我们祖国用我们国人的财产为他国培养人才吗。所以,我们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不仅要培养人才而且要留着人才。
  (二)低俗文化的入侵
  毛泽东曾说过,我们应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船坚利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腐蚀。日本就深深懂得这一道理,因而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占领中国后,会对我们国人實施愚人教育。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外国文化的大量进入,我们应提高自我文化意识的鉴别能力,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较低
  按照国际化进程不同的阶段,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高校之间开展师生短期交流个别学者互访进行若干项目的技术援助与合作,召开国际性学术会议;第二层次是指高校之间开展学分互换学位接轨在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上实行互补,进行联合办学;第三层次是指国家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及其相关政策,发展留学生教育,开拓境外教育市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基本上处在第一层次,而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仅在为数不多的一些高校中探索和实施。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不平衡
  从国与国来说,我们国家国际化起步比较晚,水平低,而且在国际化浪潮中处于劣势、不利地位,而发达国际却相反,他们起步比较早,教育实力强,因而在这场对话中,他们站得比我们高。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学历互认的不公平,国外大部分学校的学历在我国都被认可,而我们国家的高校学历,在国外却很少被承认。
  从国内来讲,地区与地区间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也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凭借其地理位置,经济实力,高校的国际化水平远胜于西部地区。在西部一个重本院校每年的交换生的数量竟还没有东部地区一普通院校多。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差异还表现在不同专业上,文科专业吸收的外国留学生比理科多,这可能是由于中国高等学校理科教育水平的不高,也可能是由于外国学生基于经济利益,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中国文化而必须要学习这类课程。
  三、中国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措施
  (一)为留学生提供优越条件
  在上文中笔者已提过这一问题,在这里笔者所讲的为留学生提供优越条件,不仅仅是说为了请进来外国留学生,而且也是说要请回来去国外留学的的中国留学生。
  既然我们为外国留学生提供了那么好的衣食住行条件,那么如果他们能够留下来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自然是一桩喜事。我们的留洋学生,也应该为他们提供好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把他们请回来。有了人才何愁教育,何愁经济?
  (二)制定正确的文化战略
  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因而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我们应警惕我们的文化安全问题,不能任国外的低俗文化侵蚀我们的思想,要向我们学生传输正确、积极向上的阳光文化,要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应遵循“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思想,我们要和世界各国的文化协和,然而我们也要保持我们文化的独特性,不能被国外文化所同化。只有这样才能发扬我们的先进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政府开展一些教育联盟计划
  现在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低,政府应当发挥其宏观手段的作用。如经济上我们有欧盟、有亚太经合组织、还有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这些组织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国际间经济的繁荣,那我们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也可以借鉴经济上的做法。如根据就近原则,片区内的几所高校联盟,学生们可以选修联盟内学校的课程、可以修联盟内学校的第二学位,然后该联盟再与国外学校合作,互相承认学历,派交换生等。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就如同全球化一样是一柄双刃剑,然而其利大于弊。所以,我们不能闭门做教育,必须打开教育的国际大门,然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要趋利避害,积极吸收国内先进的教育思想,积极发扬我们民族的教育特色,打造属于中国特有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文山.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历程、动因及趋势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6(01).
  [2]陈 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探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4(02).
  [3]许 南.高等教育国际化:德国经验及其对中国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启示[J].教育与经济,2012(03).
  [4]姜 文,苏 靓,崔庆玲.十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述评——以2001-2010年CNKI 数据库为样本的统计分析[J].高教探索,2011(04).
  [5]丁三青.高等教育国际化与跨文化交际中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J].煤炭高等教育,2005(02).
  [6]徐继宁.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新进展[J].黑龙江高教究,2006(12).
  [7]陈向丽,付有龙.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1994-2012.
  [8]盖雨鸥.浅谈高等教育国际化[J].职业技术,2011(07).
  [9]李振全.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探析[J].高教研究,2004(02).
  [10]李振全,陈霞.英德法三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比较研究[J].制度建设与政策研究,2004(11).
  [11]吕福军, 高汉运.和而不同: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J].教育与现代化,2005 (02).
  [12]贺 俊.我国高校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一一以H大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2.
  [13]徐鹏飞.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策略研究[D].重庆:四川外语学院,2012(04).
  (作者简介:江 莲,四川大学中美大学战略规划研究所,高等教育管理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担起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小微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了中国GDP总数的56%,贡献了46%的税收,提供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但是目前在银行的贷款额占比仅有16%,金融资源的配置是不合理的,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小微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应对困局将是振兴国家经济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企业;融资问题;融资模式  中
幼儿教育的师资发展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的发展程度,只有具备良好胜任力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幼教工作.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对贵州省遵义市和毕节市的1
心境是排球运动员的一项重要心理指标。采用BFS心境量表作为测试工具,运用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中国女排运动员的赛前与赛中心境状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赛前与赛中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
日前, 焦作市马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对全区建筑施工单位开展专项执法检查.rn此项检查重点对劳动合同签订、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资按月发放、总承包单位代
期刊
摘要: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人们日益关注我们的居住空间,生态设计应运而生。因此未来设计的重点是重视考虑和解决自然能源,自然材料的合理利用,在室内环境中多利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材质,创造自然朴实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室内设计更贴近自然,室内能源利用和审美景观的创造都能达到新的高度。  关键词:室内生态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
在动荡反复的股市中,消费、医药等板块在各种利好消息的刺激F,颇受投资者青睐,收益也远高于投资大型蓝筹股,而创业板也不乏炒作题材,受到资金的热烈追捧,跻身其中的投机者往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多媒体网络作为一个教育领域新兴的重要教学手段,不仅带来了一股春天般的气息,更吹响了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号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正全面履行新世纪军队历史使命,而军校教育更是重中之重,不容忽视。为了提高军事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达到创先性学习的目标,多媒体网络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进了军事院校的课堂。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军校教学  当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部队信息化建设和
2018年以来,安阳市北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真贯彻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要求, 积极发挥部门职能, 精准推动脱贫攻坚工作.rn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在积极参与全区脱贫攻
期刊
英语写作能力实质是学生英语水平的综合运用能力体现,是“终结性评价”高考试题内容的具体体现,也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目标之一.但当前高中生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