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汉族梅毒患者与HLA-A、B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n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山东汉族梅毒患者与HLA-A、B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SSOP)方法对205例山东汉族梅毒患者与5844例山东汉族正常对照的HLA-A、B等位基因表现频率进行检测.结果 梅毒患者组HLA-A*02,B*15、40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Pc值均<0.05),HLA-A*26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03;Pc=0.039),HLA-B*15、40等位基因频率在显性梅毒组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Pc值均<0.05),HLA-A*02、11、29,B*15、40等位基因频率在隐性梅毒组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Pc值均<0.05),HLA-A*30、33等位基因频率在隐性梅毒组低于对照组(P值、Pc值分别为0.002、0.026;0.001、0.013),HLA-A*30等位基因频率在显性梅毒组高于隐性梅毒组(P=0.001;Pc=0.013).结论 HLA-A*02,B*15、40等位基因可能与山东汉族梅毒相关,HLA-A*30可能与山东汉族显性梅毒相关,HLA-A*02、11、29可能与山东汉族隐性梅毒相关。

其他文献
第七届湖北省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学术会议暨换届改选会议于2010年9月16—18日在武汉市安华大酒店举行,来自全省2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70余篇,内容涉及到基础研究、临床治疗和护理等各个方面。
期刊
患者女,36岁,因发现左前臂皮下肿物6月余伴疼痛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就诊前6个月,偶然触及左前臂皮下肿物,初为黄豆大小,固定不可推动,自觉轻微疼痛,偶于月经期疼痛加剧.6个月来肿物快速增大,至就诊时达蚕豆大小,疼痛随肿物的增长逐渐加剧.患者既往体健,该肿物发生部位无外伤和注射史,无其他系统疾病史,未发现其他系统肿瘤,月经正常.体检:于患者左前臂屈侧距肘窝下方约3 cm处触及一蚕豆大小的单发皮下肿
期刊
患者男,65岁.因左腰部逐渐增大的紫红色斑和丘疹4年就诊.4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腰部有一紫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详,行冷冻治疗,无明显好转.此后丘疹周围出现红斑并逐渐扩大伴瘙痒.近2个月来皮损增大明显,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于2003年7月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期刊
目的 比较硬皮病鼠模型经不同剂量UVA1辐射后皮肤匀浆中CD34和M30的变化,初步探讨UVA1光疗法对硬皮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硬皮病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UVA1照射组(按剂量又分为100 J/cm2、60 J/cm2、20 J/cm2组,每周照射3次,共10周)及未照射组,每组10只,共50只.治疗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背部造模处皮肤一份行组织病理检查,另一份制成5%匀浆,
经中华医学会批准,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于2011年6月11—14日在西安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本次会议属中华医学会一类学术会议,将继续以“以人为本的学术促进”为宗旨,推动中国皮肤性病学事业进一步发展。
继发于皮炎湿疹的红皮病是皮炎湿疹中最为严重且易复发的类型.近年我们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联合丹参酮ⅡA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期刊
紫外线照射是影响皮肤生物功能最常见的因素之一.大部分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发生在曝光部位[1];皮肤弹性降低、皱纹增多也是常见的紫外线导致的损伤[2].皮肤色素增多、炎症形成及晒伤等也是与紫外线照射有关的皮肤病.此外,紫外线照射对表皮通透屏障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在防治紫外线照射对皮肤的损伤过程中,改善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常常被忽略.为此,本文仅就紫外线照射对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意义做
期刊
面部皮下组织缺损不仅表现为面部组织凹陷,而且因为局部的凹陷使其形象更加衰老,甚至畸形改变,严重影响外观.近年来,我们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修复面部凹陷40例,取得满意效果。
期刊
广东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的换届改选工作于2010年11月2日在广州广东大厦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广东省医学会相关领导及新一届委员会的全体委员。会议由省医学会的秘书长朱宏主持,首先由上届皮肤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曾凡钦教授作第十届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
期刊
目的 评价国产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单次注射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受试者分别接受国产和进口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在治疗前(D0)、治疗中(D14)及治疗后(D28)分别对各观察指标进行评估记录.结果 共入组病例144例,完成试验139例,其中对照组68例,试验组71例.疗后4周FAS分析显示,对照组有效率为86.11%,试验组为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