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扬剧现代戏的地方性与现代性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以来,扬剧现代戏逐渐摆脱了特定年代的思想教条和清规戒律的束缚,涌现出了多部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层面都达到较高水平的作品,这些作品在艺术本体、主题内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坚持以扬剧的传统价值和地方特性为依托,以富有现代性的美学和思想价值为方向,从而走出了一条突围之路.但是,扬剧现代戏创作的整体走向是宏大叙事和精英化的,一步步偏离了其民间化、生活化的叙事传统,这也是扬剧现代戏发展中应该被正视的隐忧.
其他文献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原区委编办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立足主责主业,全面开展调查研究,理清相关部门职责权限,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双减”任务,助力中原区美好教育发展.
期刊
机构编制核查工作开展以来,三门峡市委编办严格按照省委编办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单位自查、数据比对等核查程序,为进一步盘活机构编制资源,强化综合约束和监督检查打下坚实基础.
期刊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洛阳市洛龙区委编办率先开展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多措并举打破教育体制机制瓶颈,努力打造洛龙教育高地.
期刊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立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举措.自汤阴县启动医共体建设以来,县委编办坚持“三个强化”,积极探索编制管理方式,为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和支撑.
期刊
“采风”资料是《史记》史料来源的重要方面,但论者大多只重视《史记》与古籍资料的关系,而很少关注《史记》与“采风”资料,特别是口述史料的关系.《史记》对口述史料的运用情况大致有三类:纠正古籍记载错误,补充古籍记载不足,构成独立的“口述史”.口述史料的运用,使司马迁等《史记》作者找到了诸多历史事件的新史识,找到了众多历史叙事的灵魂,也找到了他精神上的寄托!是《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徐渭《女状元》杂剧中“即兴代笔”的关目常为人所轻忽,它实际上是一种前人未曾写过的具有独创意味的戏曲情节.这一关目以现场书写、连续代笔等“不近人情”的形式,产生出令人称奇的戏剧性效果,不仅将女主人公黄崇嘏的才华展示得淋漓尽致,从而把全剧推向高潮,而且增加了人物的生动性与情节的丰富性.此关目的 出现,与徐渭游幕记忆密不可分,是对其中最为深刻的代笔经历的唤醒与重构.同时,即兴代笔关目的 呈现也最终缓解了长期以来困扰着作者作为“代笔人”的身份焦虑,完成自我疗愈与自我认同.
近年来江苏淮剧现代戏形成了一个显见的群体性特色,即“向地而生”.具体体现为戏曲题材的地域特色、乡村情结的凸显和“村官”系列形象的塑造以及“接地气”的审美追求等三个方面.这些具体做法对考察地方戏如何凸显艺术个性以及解读“盐城现象”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初苏伯衡《空同子》与刘基《郁离子》、宋濂《龙门子凝道记》《燕书》并称于时,同为元明之际浙东子书的翘楚,都具秦汉之风.不仅为明代子书开启新端,而且奏起明代前后七子复古派“文必秦汉”的先声.基于此,对后世几乏问津的苏伯衡《空同子》28首发微探幽,还其本相,可补遗珠之憾.
小剧种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特殊性,传承发展小剧种具有特殊价值.江苏小剧种有通剧、丹剧、海门山歌剧等,目前生存状态良好,但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的瓶颈,如小剧种文献资料未能充分保存与整理、小剧种创作展演缺乏科学规划与指导、小剧种人才培养未有长项与持续设置、小剧种传播交流未能紧随时代求创新.对此,应加强小剧种文献资料的整理挖掘、完成存量资源的普查,扶持小剧种创作展演,预先做好科学规划与指导,组建新型小剧种演员构成、加强小剧种人才培养长项设置,创新小剧种传播方式、创造小剧种对外交流机会,通过若干路径的不断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三个深刻改变”,“三个深刻改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只有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才能真正领会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主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