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实验来培养中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能力 教学策略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实验高考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应用生物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感性知识,进行积极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抓好实验教学对生物教学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一、在教学中我们注重“提出问题”和“实验设计”两个重要环节
探究始于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确定一个可通过实验探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可检验的假设,既是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前提,也是进行实验探究的难点。训练学生运用简化和提炼的策略,对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和问题情境进行解读,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教师不要把所有问题事先都给学生设想好,并给出合理的解答,要给学生留下空间和时间去发表自己的见解,收集汇总学生的各种问题,然后训练学生善于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重新组合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处理各种问题,最终学生就能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实验设计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科学研究能力,设计实验方案其实质就是解决一个实验问题,我们训练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实验设计。首先建立问题的框架,明确实验设计的重点和关键,抓住实验设计的核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运用求同法、求异法、剩余法、共变法确定实验的变量和孤立变量;训练学生运用对比的科学方法建立对照实验;精心设计实验步骤第一是“共性处理”、第二是“变量处理”、第三是“显示差异结果”;训练学生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正改进原来的实验方案;训练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方法看待自己的实验,评估实验的局限性。
二、在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创新意识是人类的最高形态,是人类智能的最高集中表现,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质疑,就是学习者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敢于独立思考,设疑问题,敢于大胆发言,热烈讨论,敢于追根问底,探索求知。生物科技的每一次进展和重大突破都是大胆质疑的结果,如我国在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牛胰鸟素获得成功,针刺麻醉的采用,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培养成功,克隆技术应用等,充分说明了创新意识的重大价值。因此,教师既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伟大创新精神,又要努力引导学生养成多思善问、质疑问题的良好习惯,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如讲到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合成有机物,它是目前人类所利用一切食物的来源时,请学生设想一下,能不能创办一个模拟光合作用制造粮食和其他有机物的“化工厂”?学生的想象“阀门”被打开后,学生会产生或提出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独创的的想法、解法、见解或可能性。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对于敢于提问的学生,不管问题大小,价值如何,都有要给予鼓励。
三、在实验室观察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要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训练学生严格操作、细心观察的科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只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生物实验,才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实验能力,对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生命运动是最复杂的运动,生物实验千变万化、现象各异、操作要求高。有些实验现象相近或仅是一个瞬间过程而难以观察;有些实验因浓度、温度、光照强度、PH值、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改变等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带来现象、结论的改变;有些实验因为操作程序不同而有不同现象;许多学生做实验时,没有严格、科学的按书上的实验步骤去做,实验难做成功,与书上的实验结果相比较有一定的距离,还有些实验需反复操作才能成功等这一切都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实验中要严格操作,仔细观察、记录、认真分析、归纳才能得出结论。如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因加丙酮过多而造成色素带不明显现象。因此、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与书本上描述的现象有不同的情况时,要及时记录、认真分析原因。如果对出现的现象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而自作聪明、弄虚做假造成的恶性后果是无法估量的,也就不可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在生物实验中积极开辟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展生物课外实验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开阔学生装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加强生物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治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上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能力。近几年,我们都及时组建生物课外科技兴趣小组,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从去年到今年之间我们组织高二生物兴趣小组,挖掘山区的课程实践资源,寻找素养形成与实际可行性的结合点。对云和黄源的黑木耳基地,张家地灵芝基地,石塘的花菇基地,朱村的香菇基地,城东、城西鸡腿菇基地,城镇周围的平菇栽培,大棚木糠段料菇栽培,大棚黑木耳栽培等开展调查,参观,实践,访问和研究,形成固定的实验基地。对云和县内的食用菌进行分类,命名,开发并栽培各种可研究实验的食用菌资源,研究其成分、营养价值、保健及药物作用。还组织高中生物兴趣小组成员参观了啤酒厂,同学们结合书本以及生活知识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制啤酒的水质有何要求?为何要将蛋白质沉淀?干啤与全麦工芽啤酒有何区别?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科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能力。
总之,通过实验课的实际操作、观察、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别能力、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切实地认识到生命是复杂多样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能为他们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能力 教学策略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实验高考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应用生物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感性知识,进行积极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抓好实验教学对生物教学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一、在教学中我们注重“提出问题”和“实验设计”两个重要环节
探究始于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确定一个可通过实验探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可检验的假设,既是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前提,也是进行实验探究的难点。训练学生运用简化和提炼的策略,对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和问题情境进行解读,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教师不要把所有问题事先都给学生设想好,并给出合理的解答,要给学生留下空间和时间去发表自己的见解,收集汇总学生的各种问题,然后训练学生善于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重新组合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处理各种问题,最终学生就能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实验设计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科学研究能力,设计实验方案其实质就是解决一个实验问题,我们训练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实验设计。首先建立问题的框架,明确实验设计的重点和关键,抓住实验设计的核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运用求同法、求异法、剩余法、共变法确定实验的变量和孤立变量;训练学生运用对比的科学方法建立对照实验;精心设计实验步骤第一是“共性处理”、第二是“变量处理”、第三是“显示差异结果”;训练学生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正改进原来的实验方案;训练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方法看待自己的实验,评估实验的局限性。
二、在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创新意识是人类的最高形态,是人类智能的最高集中表现,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质疑,就是学习者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敢于独立思考,设疑问题,敢于大胆发言,热烈讨论,敢于追根问底,探索求知。生物科技的每一次进展和重大突破都是大胆质疑的结果,如我国在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牛胰鸟素获得成功,针刺麻醉的采用,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培养成功,克隆技术应用等,充分说明了创新意识的重大价值。因此,教师既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伟大创新精神,又要努力引导学生养成多思善问、质疑问题的良好习惯,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如讲到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合成有机物,它是目前人类所利用一切食物的来源时,请学生设想一下,能不能创办一个模拟光合作用制造粮食和其他有机物的“化工厂”?学生的想象“阀门”被打开后,学生会产生或提出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独创的的想法、解法、见解或可能性。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对于敢于提问的学生,不管问题大小,价值如何,都有要给予鼓励。
三、在实验室观察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要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训练学生严格操作、细心观察的科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只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生物实验,才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实验能力,对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生命运动是最复杂的运动,生物实验千变万化、现象各异、操作要求高。有些实验现象相近或仅是一个瞬间过程而难以观察;有些实验因浓度、温度、光照强度、PH值、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改变等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带来现象、结论的改变;有些实验因为操作程序不同而有不同现象;许多学生做实验时,没有严格、科学的按书上的实验步骤去做,实验难做成功,与书上的实验结果相比较有一定的距离,还有些实验需反复操作才能成功等这一切都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实验中要严格操作,仔细观察、记录、认真分析、归纳才能得出结论。如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因加丙酮过多而造成色素带不明显现象。因此、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与书本上描述的现象有不同的情况时,要及时记录、认真分析原因。如果对出现的现象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而自作聪明、弄虚做假造成的恶性后果是无法估量的,也就不可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在生物实验中积极开辟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展生物课外实验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开阔学生装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加强生物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治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上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能力。近几年,我们都及时组建生物课外科技兴趣小组,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从去年到今年之间我们组织高二生物兴趣小组,挖掘山区的课程实践资源,寻找素养形成与实际可行性的结合点。对云和黄源的黑木耳基地,张家地灵芝基地,石塘的花菇基地,朱村的香菇基地,城东、城西鸡腿菇基地,城镇周围的平菇栽培,大棚木糠段料菇栽培,大棚黑木耳栽培等开展调查,参观,实践,访问和研究,形成固定的实验基地。对云和县内的食用菌进行分类,命名,开发并栽培各种可研究实验的食用菌资源,研究其成分、营养价值、保健及药物作用。还组织高中生物兴趣小组成员参观了啤酒厂,同学们结合书本以及生活知识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制啤酒的水质有何要求?为何要将蛋白质沉淀?干啤与全麦工芽啤酒有何区别?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科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能力。
总之,通过实验课的实际操作、观察、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别能力、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切实地认识到生命是复杂多样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能为他们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