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平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更加繁重和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发展,打造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平台,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更加丰富的形式和有效的手段。
一、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举措
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加强党建工作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在新形势下,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最为有效的途径。
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根本任务上是一致的,都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生党建工作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同时,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上,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多共通性,都是通过信念教育、典型示范、形势分析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可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激励作用。通过树立先进,广大学生可以对照他们的先进思想和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提高,从而更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可以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学生党员通过党内学习和组织生活,可以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切实保证其成为大学生中最先进、最优秀的分子,进而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他们作为先锋模范的人格力量,激发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端正学习态度,促使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最终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良性循环。
3.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有效载体。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以理论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要方式进行,这种教育模式对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单纯的灌输式培育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新举措、新思路。而通过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特别是对党建工作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可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提供有效的载体。
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高校党建组织管理模式缺乏互动性。目前,高校党建的组织管理模式多为“校党委—院系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这种传统模式往往使党员被动地接受组织上的安排,党建工作缺乏互动性和主动性。一方面,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的活动完全分离,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交流极少。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党员而言,对他们的管理是分系按班级进行的,班系党员之间也缺乏横向的交流与合作。
2. 学生党建方式陈旧,科技含量不高。在网络的舆论作用和影响力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基层党支部组织活动依旧是单一的开会学习形式,这不能不说是资源利用上的缺憾。早在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强调指出:“要重视和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目前,我国高校在网络党建方面虽然取得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但就整体而言其功能和影响力还未被充分利用。这主要表现在多数高校往往只重视网络的建设,而忽略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网站信息更新缓慢,缺乏互动性,无法引起广大党员的兴趣。
3. 学生党员模范作用不明显,缺乏影响力。当前,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部分学生将入党作为日后找工作的一个筹码,这导致他们在入党前都积极表现,入党后却难以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缺乏对周围同学的影响、帮助和引导,没有把责任意识上升到作为一名党员应具有的高度,更没有发挥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身份认同感不强,在很多方面将自己等同于普通学生,这也影响了其他学生党员在普通学生心目中的表率作用。
三、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1. 构筑党建工作的横向互动平台。针对高校党建工作缺乏互动性的情况,我们应该打破单一的纵向组织模式,增强上下级党组织之间、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之间、学生党支部之间,以及入党联系人与学生党员之间的横向联动,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通过让学生党员参与到教师党员的科研活动中去,把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定期安排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谈话,以教师自身的人生经验、正确的价值观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影响学生党员;各学生党支部之间也可以将比较好的经验做法进行相互交流,实现各种教育资源共享。
2. 拓展网络平台为党建工作的信息渠道。拓展网络这个大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交流平台为党建工作服务,是党建工作在手段和方法上的创新,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学校党组织可以通过党建网站,及时更新党的政治主张,解释党的方针、决策,扩大党的影响,赢得广大学生的拥戴。同时,网站还可以开通网上党校、网上党支部、过网上支部生活。可以把学校的相关文件、政策采用电子邮件或者通过编辑电子杂志的形式,定期不定期地通过网站直接向广大党员发送,这有利于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重大时政方针,以及高校各级党组织的文件和精神,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3. 开拓学生宿舍为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除去上课、课外活动以外,他们的休息、娱乐、谈心交友等都离不开宿舍,学生宿舍可以说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等新型大学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因此,党建工作也应该延伸到学生宿舍,把学生宿舍作为拓展学生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可以通过在学生公寓区成立学生宿舍党建领导小组的办法,全面负责学生宿舍党建的各项管理工作;同时可以以楼栋为单位选派学生宿舍党建工作联络员,实行学生党员宿舍挂牌承诺制,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影响普通群众,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还可以在宿舍办党建宣传栏和党建专刊,宣传和展现优秀党员的风采,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
4. 发挥学生社团在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社团一般是指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等因素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众团体,其自身具有非常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通过学生自发组织开展的各项社团活动,能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增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在学生社团中开展党建工作,可以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满堂灌”的培育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因此,要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就应该将学生社团作为一个平台,在其中建立党支部,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社团活动。这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社团活动的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又能结合社团活动辐射面广的特点扩大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
责任编辑:闵之杰
一、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举措
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加强党建工作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在新形势下,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最为有效的途径。
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根本任务上是一致的,都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生党建工作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同时,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上,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多共通性,都是通过信念教育、典型示范、形势分析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可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激励作用。通过树立先进,广大学生可以对照他们的先进思想和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提高,从而更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可以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学生党员通过党内学习和组织生活,可以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切实保证其成为大学生中最先进、最优秀的分子,进而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他们作为先锋模范的人格力量,激发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端正学习态度,促使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最终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良性循环。
3.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有效载体。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以理论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要方式进行,这种教育模式对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单纯的灌输式培育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新举措、新思路。而通过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特别是对党建工作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可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提供有效的载体。
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高校党建组织管理模式缺乏互动性。目前,高校党建的组织管理模式多为“校党委—院系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这种传统模式往往使党员被动地接受组织上的安排,党建工作缺乏互动性和主动性。一方面,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的活动完全分离,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交流极少。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党员而言,对他们的管理是分系按班级进行的,班系党员之间也缺乏横向的交流与合作。
2. 学生党建方式陈旧,科技含量不高。在网络的舆论作用和影响力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基层党支部组织活动依旧是单一的开会学习形式,这不能不说是资源利用上的缺憾。早在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强调指出:“要重视和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目前,我国高校在网络党建方面虽然取得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但就整体而言其功能和影响力还未被充分利用。这主要表现在多数高校往往只重视网络的建设,而忽略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网站信息更新缓慢,缺乏互动性,无法引起广大党员的兴趣。
3. 学生党员模范作用不明显,缺乏影响力。当前,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部分学生将入党作为日后找工作的一个筹码,这导致他们在入党前都积极表现,入党后却难以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缺乏对周围同学的影响、帮助和引导,没有把责任意识上升到作为一名党员应具有的高度,更没有发挥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身份认同感不强,在很多方面将自己等同于普通学生,这也影响了其他学生党员在普通学生心目中的表率作用。
三、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1. 构筑党建工作的横向互动平台。针对高校党建工作缺乏互动性的情况,我们应该打破单一的纵向组织模式,增强上下级党组织之间、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之间、学生党支部之间,以及入党联系人与学生党员之间的横向联动,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通过让学生党员参与到教师党员的科研活动中去,把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定期安排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谈话,以教师自身的人生经验、正确的价值观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影响学生党员;各学生党支部之间也可以将比较好的经验做法进行相互交流,实现各种教育资源共享。
2. 拓展网络平台为党建工作的信息渠道。拓展网络这个大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交流平台为党建工作服务,是党建工作在手段和方法上的创新,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学校党组织可以通过党建网站,及时更新党的政治主张,解释党的方针、决策,扩大党的影响,赢得广大学生的拥戴。同时,网站还可以开通网上党校、网上党支部、过网上支部生活。可以把学校的相关文件、政策采用电子邮件或者通过编辑电子杂志的形式,定期不定期地通过网站直接向广大党员发送,这有利于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重大时政方针,以及高校各级党组织的文件和精神,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3. 开拓学生宿舍为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除去上课、课外活动以外,他们的休息、娱乐、谈心交友等都离不开宿舍,学生宿舍可以说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等新型大学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因此,党建工作也应该延伸到学生宿舍,把学生宿舍作为拓展学生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可以通过在学生公寓区成立学生宿舍党建领导小组的办法,全面负责学生宿舍党建的各项管理工作;同时可以以楼栋为单位选派学生宿舍党建工作联络员,实行学生党员宿舍挂牌承诺制,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影响普通群众,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还可以在宿舍办党建宣传栏和党建专刊,宣传和展现优秀党员的风采,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
4. 发挥学生社团在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社团一般是指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等因素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众团体,其自身具有非常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通过学生自发组织开展的各项社团活动,能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增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在学生社团中开展党建工作,可以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满堂灌”的培育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因此,要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就应该将学生社团作为一个平台,在其中建立党支部,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社团活动。这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社团活动的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又能结合社团活动辐射面广的特点扩大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
责任编辑:闵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