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分析在基础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uti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强调曲式分析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不是什么问题,因为目前多数音乐分析教学中仍然是以西洋传统曲式研究为切入点。但近几年在音乐分析教学领域里还是有一些对传统曲式学的“偏见”“忽视”“弱化”……大家可曾看到一些人在微博上对一部西方古典作品的曲式结构的判断进行争论,可以想象往往是达不成一致的。一些观点认为曲式就是一个套路,生搬硬套毫无意义;也有说曲式就是“砍大块儿”;还有说曲式分析视角单一,已经到了必须改革,进入新分析方法的时代;有人撰文明确提出要从曲式分析中解放出来……云云。
  这些意见听上去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以为有些问题还需探讨清楚。对于曲式分析好像是老生常谈,其实不然,它是一个没有人去面对或者说敢于面对的问题。似乎谈到曲式分析就落伍了,这有点像不用现代作曲技法作曲就落伍了一样的心态。我今天的发言就是想回归理性,用科学的认知态度就曲式分析在基础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谈几点意见。
  一、曲式分析究竟是什么。
  记得在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上大家探讨的话题之一就是关于曲式分析、作品分析和音乐分析的称谓。尽管大家对称谓的形成、变化以及所涵盖内容做过相当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但我还是觉得这个称谓没那么大的区别。在我们中国音乐学院硕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上十多年前就改为“音乐作品分析”了,多了两个字也觉得很习惯,考试内容和要求也没有什么区别。关键就是如何认识曲式分析,或者说曲式学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目前对曲式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是:音乐基础于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等十余种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有机地组合构成音乐的材料和陈述形式,曲式则是这些音乐材料和陈述形式的综合。当然我是认同这一观点的,也就是说,曲式分析是对作品一切技术的综合分析。另一种观点是把曲式孤立起来认识,或者说把曲式降级,与旋律、节奏、节拍等同为基本要素。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曲式真的如同一些人所说的就是“砍大块儿”了。但设想,如果没有音乐的基本要素做为分析对象,没有音乐材料的有机组织、陈述结构的逻辑发展作为依托,这个“大块儿”将如何砍出来呢?自然会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失去了曲式分析应有的意义。因此,充分认识曲式分析乃是作品的综合分析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二、目前曲式分析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
  我们在对曲式分析基础理论的研究其实并没有成熟和完善。在多年的硕、博考试中,对一部作品的争论和探讨是经常有的。曾见过北京的一些院所,对考题给出的所谓的标准答案就不准确。当然这并不奇怪,因为很多作品本身不能简单地用一个答案来解释,但我们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那么考试过后考生们常常会不知所以。大家可以观察一下,目前在国内市场上作品分析方面的教科书最多,内容上可谓花样翻新。这种“多”或许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作品分析比较容易,分析会使人“想当然”,谁都敢下定义,当然也敢写书;二是作品分析比较难,音乐作品千变万化,很难用统一的理论去解释它,自然大家就会以各自的不同的理解去论述它。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基础教学和理论研究普遍还很薄弱。我可以给大家读几段教科书上的论述,是关于乐段和一部曲式的。这些论述都是来自国内著名的且比较畅销的国产教科书:
  第一种论述说:“乐段是最小的曲式单位。”大家注意这里是将“乐段”称谓作为曲式范畴来运用的,没有“一部曲式”的概念;
  第二种论述:“由乐段构成的曲式为一部(段)曲式……”这里有了一部曲式的概念,并可以理解为乐段和一部曲式是一回事;
  第三种论述:“一部曲式和乐段在名称上可以相互通用,但有差别。乐段既可涵盖一部曲式,又能包含曲式单位外的其他结构部分,即附属结构部分。”这种论述意思是说,乐段不仅和一部曲式名称通用,而且乐段范畴很广,似乎引子、连接、尾声都可叫乐段;
  第四种论述:认为“在一部曲式内部包含多种陈述结构形式,乐段是一部曲式内部陈述结构中的类型之一。”这种观点与上述完全相悖,首先,一部曲式涵盖乐段,其次,将乐段作为陈述结构的层级进行论述。
  各位同行,大家不觉得晕吗?这就是我们目前市场上的教科书,我们的学生、音乐爱好者们是不可能看懂的。这里我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见的“段”“部”“并列”等表述会有完全不同的释义,而且每本书都会发明很多专用名词,这就更加麻烦。我认为,我们从事音乐分析理论的专家、学者应该并有责任扭转这个局面,这是确保基础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说我们对曲式学的研究还在路上,并没有走到尽头。
  三、曲式分析是基础教学中的重要分析方法
  我们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围绕方法和教学展开的。曲式分析或曲式学就是一种分析方法,作为西方音乐史上重要的理论体系之一其学术价值不可低估。曲式分析对有调性音乐而言无疑是最适合不过的分析方法,我们没有必要拿音集集合的理论去分析贝多芬和肖邦的作品。首先要从历史和文化层面对待这个问题,在基础教学中要结合音乐风格史将曲式分析技术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应该意识到,西方共性写作时期,涌现了浩瀚的音乐精品和众多世界级作曲大师,然而作曲家们共同使用的就是那么几个曲式原则(再现、并列、循环、奏鸣),他们是如何创作出千变万化的音乐作品,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又是如何形成的,这是教学中应该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内容,也是曲式分析的难点所在。通过分析让同学们从中学习和体会到西方经典作品中其艺术价值究竟是什么。
  对于作曲学生来说曲式分析是最好的结构感形成的基础。古典音乐结构中起承转合、起开合、呼应等原则以及音乐材料的发展手法、对比统一关系、黄金分割比例、高潮段的形成等等,这些与美学原则密切相关的音乐发展手段,对于初学作曲的学生来说都是最宝贵的经验。完美的音乐形式是作品成功的保障,是作曲学生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四、曲式分析对现代音乐分析的借鉴意义   研究和运用现代多元的音乐分析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但任何分析方法都是有针对性的,应该从音乐史和音乐创作流派、个性的发展角度去研究。不同的分析方法之间常常是有关联的,比如实践已经证明的申克分析理论与传统分析理论的各种联系。我在研究斯特拉文斯基晚期序列音乐中也考虑用什么分析方法研究,最后发现斯氏的主要重心都放在了序列的各种技法的运用上,使用各种办法来摆脱勋伯格十二音序列技法的束缚。比如勋伯格要求序列必须由12个半音构成,斯氏除了使用12个半音创作外,更多尝试使用4音、5音、7音、11音、13音、16音;勋伯格要求序列不能有重复音,而斯氏的序列有大量的重复音出现,《七重奏》中的16个音序列不重复音只有8个;勋伯格要求回避调性,走出传统,斯氏却用轮回法突出中心音来加强调性感,并大量运用与传统体裁和技法的结合来保持自己的音乐个性等等。那么我的研究重点就必须放在序列技术的运用上,传统曲式原则在他的作品中有保留也有突破,但结构分析并不是难点。反而传统曲式的综合分析方法和思路完全可以被借鉴和应用。
  五、基础理论研究对研究生培养的意义
  写好分析文章首先要具备理论功底。我们现在有些研究生论文中对传统音乐分析功力薄弱,经常看到曲式和体裁概念不清(甚至有论文出现幻想曲式、进行曲式的表述)、调式与调性概念不清,甚至调性、和声分析错误等等,这样的理论基础对现代音乐分析无疑也是苍白的。理论家的工作是要总结和梳理作曲家有艺术价值的音乐表现手法和美学体验,如果在你的理论研究中让作曲家感到讲到了点子上并使作曲家本人从中得到提升这是最理想的境界。
  怎样才能写出有学术价值的音乐分析论文?我以为,首先就是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是首要的案头工作,这是真正的第一手资料。当然,做好这个案头工作不容易,是对一个人理论功底的考验。我经常对同学们说阅读和分析谱子是个基本功,这个基本功的培养最好的途径就是大量的曲式分析。
  在这里也顺便说一下对音乐分析论文写作的一点看法。这次音乐分析大会学生论文比赛我先后看了四十余篇,很多论文从选题到研究内容非常好,对读者来说是一次学习。不过在一些学位论文的写作中,我一直觉得还要提倡“实”,避免玄而空。有些文章初看很“炫”,但仔细读来就觉得空洞,内容深入不够。音乐分析的文章习惯用图表,图表本意是帮助更好的理解所表达的文字或乐谱内容,而不应搞得很玄奥,把理应“看图识字”变成“看图猜谜”。想想我们搞理论的人读起来都很费劲,还指望更多的人喜欢读我们的文章吗?有些文章被文字的数量所困扰,可以用5千字说明白的问题,一定要写到1万字,文字绕来绕去不直接,可读性差。如果有很多该删掉的话在文章里,那么这个文章读起来可想而知。字多不一定是好文章,言简意赅,能给自己和读者节省更多的时间也有助于低碳环保,何乐而不为啊。
  最后谈点题外话,关于我的导师杨儒怀先生。确实在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到杨先生的理论体系,我习惯把不同的教科书、不同的理论家的观点告诉学生,以留给学生自学和思考的空间。今天我想换一位先生提一提,就是令我敬佩的音乐分析大师钱仁康先生。我非常喜欢钱仁康先生的文章,他的文章真正是集音乐学分析、曲式分析和技术分析于一体。当年,在我初次步入作品分析研究领域时,有幸读到了钱仁康先生于1986年出版的《肖邦的叙事曲》,在我的理论知识很薄弱的情况下对着谱子逐字逐句地研究了钱先生对四首肖邦叙述曲的分析,记得当时我没感到有任何文字和乐谱上的困惑,让我感觉读钱先生文章的过程很愉悦,收获非常大,使我很快对作品分析产生了兴趣。钱先生的文章是深入浅出,朴实易懂的典范,直至今日我仍然喜欢钱老的文风,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多读一读钱老的文章,让我们在音乐分析理论研究的道路上共同努力!
  高佳佳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 张萌)
其他文献
2011年刘长远应上海民族乐团委约创作了一部二胡协奏曲,题为《梦释》。此标题乍一看颇有些神秘,是音乐的《周公解梦》?亦或是音乐之弗洛伊德?然而,其标题之意既不是以梦卜吉凶,也不是《梦的解析》,而是指借梦抒发现实中的情感。中国有一句谚语:“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晋代的张湛也曾说:“昼无情念,夜无梦寐。”那么这部作品不就是通过对梦境的描绘,折射出作曲家的现实情感体验吗?全曲分十个段落,每个段落均有小标
期刊
2014年6月5日,“国乐金声”——石海彬唢呐协奏曲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上演,音乐会由指挥家李心草执棒,中央芭蕾舞交响乐团协奏。这是国内首场由交响乐团协奏的唢呐协奏曲个人音乐会。音乐会上的四部唢呐协奏曲全部为新作品首演,分别是景建树的《梦·四回》、刘长远的《金声》、庞那荣(泰国)的《地球的呼吸》(《Respiration of the Earth》)和李博的《吹飞寒》。  本次协奏曲音乐会是石海彬2
期刊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主办,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承办的“中原乐风”河南民族乐团专场音乐会于2012年8月20日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作为河南省优秀剧(节)目北京展演月中的重头戏,河南民族乐团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积极准备了这样一台极具地域风情和艺术高度的音乐会向党的“十八大”献礼,无疑是最能代表中原人民的心愿。  两个多小时的音乐会始终处于祥和热烈的氛围中,一曲曲洋溢着中原戏曲音乐风格的作品
期刊
在当下数字时代,音乐正成为传媒和娱乐领域日益重要的经济驱动力之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如果你要创立一个音乐公司,你会想知道,当今的音乐市场上涉及哪些买方和卖方团体。如果你要成立一个乐队,你会想知道,通过音乐谋生将面对哪些挑战。2013年新出版的《音乐工业入门:一个创业者的视角》(Introduction to the Music Industry:An Entrepreneurial
期刊
《湖南瑶传道教与梅山文化——以瑶族还家愿与梅山信仰仪式音乐的比较为例》一书,于2013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是赵书峰的博士学位论文,全书共分六个章节,主要针对瑶传道教音乐的分类构成、梅山信仰音乐的艺术形态特征、文化内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与思考。本书重点探讨了瑶族道教与梅山信仰仪式音乐之关系问题以及结合结构主义与符号学理论深入诠释了瑶、汉梅山信仰音乐及其文化的互文关系,同时也是一部典型的跨族群(瑶
期刊
15年11月1日下午,在隆重热烈的校庆典礼完毕之后,中央音乐学院建校75周年庆系列活动中最重头的学术交流活动——首届北京21世纪音乐教育学术讲坛开讲了。  本讲坛由时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教授发起创意,得到了众多世界知名高等音乐教育机构的院长级领导的积极响应。本届讲坛共邀请到24所著名音乐教育高等院校的院级领导前来参加,根据论坛演讲及主持的次序分别为,美国茱莉亚学院、美国皮博迪音乐学院、美国耶鲁
期刊
每到夏季,欧洲艺术节云集。对于推崇阳光和音乐的欧洲人来说,尽情享受人生的一刻又来到了。要给欧洲的艺术节做个排名,如果萨尔斯堡艺术节说自己第二,那还有谁敢说自己第一?长达六周的顶级演出,16万人次的国际观众让萨尔斯堡闻名于世。  一、萨尔斯堡,音乐大师的故乡  尽管萨尔斯堡是一座音乐名城,但说起出生于此的音乐名人,或许真的不算多,屈指算来,最顶尖的只有两位,一位是莫扎特,一位是卡拉扬。  1756年
期刊
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叶一位影响广泛的德国作曲家,也是一位知名指挥。他生前声名显赫,被视为20世纪德国音乐生活的代表人物,但身后却颇受争议。日本音乐之友社主编的《理查·史特劳斯》一书中指出:施特劳斯的作品在其生前和身后在世界各地的的音乐厅与歌剧院占有巩固的地位。“不过就史特劳斯个人的存在而言,其在我们心目中所占有的地位却仍在动
期刊
立秋刚过,暑热未消,国家大剧院又迎来了盛况空前的第六届八月合唱节,此次汇集了来自国内外的9支优秀合唱团,为观众呈现风格各异并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9场音乐会。伴随着合唱节的正式演出,各种各样的合唱普及活动以及各地群众业余合唱团精彩的展演活动,即是全方位的合唱艺术展示也是多层次艺术教育普及。8月13日一支来自北京的老年合唱团的演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他们就是已有20年团龄的育英贝满合唱团,这一次他们
期刊
路易吉·诺诺(Luigi Nono,1924-1990),一位旗帜鲜明的意大利作曲家,一位值得尊重的20世纪先锋派音乐的战士,一生创作大量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包括歌剧、管弦乐、室内乐及多种不同形式的声乐作品。他所处的时代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促使他思考问题并形成了成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诺诺于1952年加入意大利共产党,1975年当选为意大利共产党中央委员,这样的政治信仰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巨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