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着眼,细处落笔:阅读教学切入点的选择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erv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學目标达成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之一。立足教学切入点的选择,在实践中总结了文体特质、知人论世、重要段落、课程思政等方式,力求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9C-0015-04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达成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所有中职语文教师应承担的责任。课程目标要落脚到实际教学中,就有了我们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即教学目标。语文教师要从这一大处着眼来思考自己的教学,选择合适的切入点,细处落笔,兼顾全局与细节,追求更加高效的课堂。
  一、从文体特质切入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规定了中职语文课程的结构,安排了15个专题的学习内容,主要指向三类文本的阅读与交流,即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与交流)、实用类文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类文本(文学作品选读),非常鲜明地凸显了对文体特质的关注。文体是文章的体裁,是文本的规格或模式,它是长期积淀而成的。作者依循文体特质而作文,读者依循文体特质来读文。把握文体特质、培养文体意识,是学生能“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逐步认识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并运用到专业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这是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
  《获得教养的途径》是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从文体特质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具有两栖性,既有散文(随笔)的文学性质,又有议论文体的文章性质,它兼具了审美与实用的功能,前者重在“怡情”,后者意在“致用”。教学的切入点由此确定。一方面把《获得教养的途径》当做一篇“随笔”来教。随笔有什么特点?说法很多,但较为公认的是一种取材自由、篇幅短小、笔法灵活,富有生动表现力的文学体裁,从这四个角度来统领整堂课的教学。另一方面,在“随笔”这条线之外,“议论文体”线也同时跟上,实现双线并行。基于这样的想法,可以将课堂分为两大块。第一块是立足“随笔”教学课文,从随笔的四个特点架构。立足“取材自由”学习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理解“真正的教养”的含义、呈现形式以及追求目的等;立足“篇幅短小”学习课文,梳理文章层次,理清文章主要内容;立足“笔法灵活”以文章的第一部分为例,捕捉黑塞的思想火花,看到他与自己心灵的真诚对话,看到他向读者袒露自己的灵魂,理解作者的行文随着思想而流动,意到笔随,言尽而止,率真自如,不拘一格;立足“富有生动表现力”学习文章形象化的议论、谈话的方式、诗意哲理的语言等特色。接着,进入第二块——从“议论类文章”的角度进一步学习。在明确前面提到的“获得教养的途径是阅读经典作品”即中心论点之后,以文章的第二部分为例,学习文章说理的方式,欣赏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二、从知人论世切入
  知人论世也是语文阅读教学很好的切入点,一般是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正如《孟子·万章下》所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知人论世的方法使用往往困于模式化、程序化,呈现时机多数在学习之初,呈现内容往往追求面面俱到,呈现目的主要在于认识、了解,与文本学习未能紧密联系。知识、文本只是形成核心素养的载体,言语实践活动与情感体验才是提升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郁达夫,其文章一向以“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著称。该文选取了哪些富有特征的故都之秋景物,表现了故都之秋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这些问题往往是许多教师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用找中心句和提炼关键信息的办法就可以解决。然而,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作者眼中的故都的秋为什么具有这些特征,作者眷恋故都的秋的深层次情感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却并不好解决。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知人论世去切入。
  课堂从提问“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觉得郁达夫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觉得郁达夫先生是个这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能选一个句子来佐证自己的看法吗”引入,唤醒学生个人的阅读体验与作者个人的写作情思之间的融通。以文中描绘的五幅面画为品味重点展开,教师引导学生于“破院秋色”中见郁达夫的审美追求,喜欢蓝、白色见其追求淡雅美,租破屋、泡浓茶见其对厚重美的追求,而必要枯草来陪衬可见其直面生命的衰败,以“悲凉”为美。于“落蕊轻扫”中见郁达夫的文人之心,与一般人不同,作者的视角落在了非常细小的“像花而不是花”的落蕊,它“铺得满地”,听上去“声音也没有”,闻上去“气味也没有”,唯有清扫过后的留下的“扫帚的细纹”,宣告着槐花生命的消逝,引发感情深处对生命衰亡的感伤,引发了作者“深沉”的思索,凸显出作者敏感纤细的文人之心。于“秋蝉残声”中悟郁达夫的生命意识,小而轻的“衰弱”的“残”声,与“旧梦豪华已化烟,渐趋枯淡入中年”的人生无比契合,蝉生命的脆弱与人生的短暂合二为一。如此将其人与其文联结起来,从而走到文章的深处,理解“言为心声,文见其人”,探寻作者独特的审美意趣。
  三、从重要段落切入
  段落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阅读教学往往从通读全文开始,但又不能止于通读全文,因为按部就班的逐段开展阅读活动虽然稳妥,但有时不免失之于效率低下。教师不妨尝试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从重点段落切入,以此为抓手统摄全文学习,使教学层次更加清晰,教学重点更加突出,以更好地提升阅读的质量。至于哪一段是可以做为切入点的重点段落,这取决于文章本身的内蕴,也取决于教师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   以教学《师说》为例,可以从文章的第4自然段切入引导学生阅读。先请学生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得出作者韩愈写《师说》是用来赠送给李蟠的;进而思考“李蟠是谁?为什么要赠送给李蟠”等问题,引出对“韩愈为什么要赞赏李蟠”“韩愈赞赏李蟠什么”等的思考,在明确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等优点的同时,适时抛出“关于第4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资料跟同学们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即交代了写作缘由。现在让我们就一起从第4自然段切入来研讨一下全文,深入探究一下第4段的作用”这一阅读任务,具体可以分四步来完成。第一步,先从“不拘于时”的意思理解引出“韩愈写《师说》时的时代风气是什么样的?文章中哪一段有介绍”这一问题,进行第2自然段的阅读,从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对象等三方面的对比赏析中“知时俗”,了解李蟠的难能可贵,也明白韩愈的态度立场。第二步,从“能行古道”的理解引发思考,在第1自然段中提取“古道”的具体表现,与“今时”形成鲜明的对比,高下立现;再从第3自然寻找“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实证。第三步,再回到第4自然段,从对“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等句的理解中,结合韩愈的相关政治、文学主张探究“古道”的内涵。从而顺利地完成对第4自然段作用的分析这一任务。显然,这一段是韩愈用来表明自己的师道观的,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了主题。文章在论证结构上环环相扣,前后照应的特点也顺理成章地得到概括。最后一步,跳出文本,阅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句段,要求学生查阅网上相关资料,以《〈师说〉之后》为题写一篇300字的议论性文章,在梳理韩愈人生轨迹的同时,站在时代的高度思考韩愈《师说》所反映出的思想的先进性究竟在哪里,进行意义重构。
  这一教学过程,基于比较、辨识、分析、归纳和概括等思维活动的开展,指向了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也就很好地达成了语文课程目标的相应要求。
  四、从课程思政切入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规定了中职公共基础课程内容确定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思想性”,语文作为意识形态属性强的一门学科,同样承担着“不贴标签”、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进行“课程思政”的重要任务,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新阶段之际,语文课程“以语育人,以文化人”的功用必须得到发挥。
  《〈物种起源〉绪论》作为学术著作的概述部分,说明了研究的目的、过程,阐释了著作的观点和依据,有助于对著作的整体理解。教学中设定的教学目标有四个,一是了解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基本观点,体会科学论著的科学性特点;二是领会本文运用简明准确的词语、复杂严密的句式来严谨周密地表达思想观点的语言特色;三是学习达尔文注重逻辑、论据的实证精神;四是体认达尔文不迷信权威,坚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理性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学即从此处切入。
  第一步,教师请学生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提取关键信息,把握“作品基本观点”“作者研究方法”“作品章节内容”“作者个人主张”等内容来确定作品的出版价值。其中“作品基本观点”的提取引出“开展物种起源研究所凭借的事实、方法和研究的结论”,见其实证精神;“作者研究方法”的提取引出科学实验方法,进一步验证实证精神“讲论据”这一要素;“作品章节内容”引出“作者个人主张”,语气斩钉截铁,对自己的结论深信不疑——基于一定的有说服力的自然证据,基于自己研究物种变异的方法(家养、栽培)。显示出作者冲破传统的勇气与自信,看出他作为科学家不仅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还具备不迷信权威,坚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理性精神。从而从“理论上”肯定了《物种起源》的出版价值,但还不够。第二步,请学生本着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再读本文,梳理与探究《物种起源》的成书经过:用时27年,“没有轻率地下结论”,研究过程讲论据,这都充分体现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审慎的态度,达尔文的实证精神一目了然。教师进一步追问“假如没有那三个不得不提前出版原因,你们认为达尔文会提前出版这部在他看来论据过简的‘不完备’的专著吗”,引出对实证精神第二要素“讲逻辑”的探究。总之,教学过程基于科学精神的两个层面——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切入对文本的学习;学习方法的选择,如提纲挈领,从纷繁陌生的内容中提取关键信息,如不止步于《物种起源》“理论上”的价值进一步探求其成书经过,如大胆质疑达尔文的学术观点是否为“终极理论”并通过查找文献资料等方法验证自己的观点等,也是基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言:“追求效率,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目标明确,二是方法得当。”[1]切入点的选择基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若能从此“大处着眼”,则“细处”到底在哪里,就是教师自由的选择,处处可为细处。着眼“细处落笔”,可以化繁为简,从而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效果,教学也就能成为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夏英
其他文献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指所有的血管因素导致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现从概念及意义、分类、流行病学研究与转归、相关因素、病理生理、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等方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与日俱增。面对高度紧张的社会,如何帮助现代人缓解生理、心理压力成为了设计者研究的重要方面,也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
近年来,徐州云龙区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上来,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责任、最过硬
副猪嗜血杆菌病,也作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或革拉泽氏病(Glasser,s disease)。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起的猪的疾病.表现为猪的多发性
Waitress:hello,can I help you?(您好,需要什么?Laura:I would like to have a glassof lemonade,、please!(请给我一杯柠檬汁)
【正】 三、四化建设新时期的商品交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
目前,大量中医药临床研究使用复合结局指标“总有效率”评价疗效,该指标的出处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制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然而,该原则主要按照中药新药
9月28日,在以“育新机、开新局:变革中的大企业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20年中国企业500强系列榜单,隆鑫控股有
统一同一时体论:宇宙无限。包括万事、万物;有机、无机;生命沸生命;物质、精神等,所有都包容在宇宙体内,是一个统一体。宇宙间的任何个体,都发生在某时间段与变化的空间内,所以任何个
艺术类图书出版一直面临专业要求高、内容品质高、审美需求高、印制成本高、定价高等系列问题。在新形势下,伴随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全国乃至世界图书业的“生态系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