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植物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h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书中这样说,行走的植物是通过风力,抑或其它自然力量移动,它们没有腿,又好像身上到处都是腿。
  我想,艾草的运动最富于魔幻。
  每到冬季,我浑身的寒气就在骨节与骨缝间窜动,那种凉是夏天井水的凉,是冰山上雪莲的凉,甚至是寒光闪闪的尖刀的凉。于是就尝试用点燃的艾柱把这种寒凉一点点拔出来,抽出来。艾灸永远是一件迷人的事儿,艾灸也是会上瘾的。艾灸的日子我的头发都松软如草,光亮如上了层蜡,这样的日子通常会持续半个月左右。我戴着艾灸的器具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艾香一缕一缕绸缎一样在我身上绕来绕去,我和这种充满灵性的东西默契极了。我知道我现在戴着这些器具,是为了将来去掉肉体上疼痛的枷锁。艾草,有一层浅浅的清香,但骨子里却是邪性的、苦涩的。它的苦涩让人更加坚定了它的医治之能,甚至通天之能。村人们喜欢把艾草种到田埂上,没有肥料却长得郁郁蔥葱。它们站在田埂上,无意中作了土地的护卫兵,也护卫着一村的老小,甚至护卫了穿过土地的风和雨。村里的老人说,艾草的茎干不会行走,但它的灵魂是会行走的,它的灵魂里住着一只精灵。
  世界上有许多行走的植物。植物也是有灵性的,有灵性的植物,它们的姿态是曼妙的。这些植物有自己的宿命,有自己的路,有自己的香气和傲骨,所以它们和人一样,身子骨能立起来就要行走,行走是一种使命。它们行走的时候,天边跃动或安适的晚霞是属于它们的,还有茫茫戈壁,还有眼前的河,梦中的海,这些景致都是属于它们的。
  传说中人参也是会行走的,人参是植物,是药,是植物界的贵族。
  人参走起路来笃定、深沉。人参不光长着腿,还长着眼,白天晚上提防着心怀不轨的人们。挖参人做梦都想着进山,进山就能高亢地吆喝一声“开眼”——就是找到人参的意思——在空旷的大山引来成群的同伴。据说这是挖参的规矩,谁破坏了规矩,就会葬身在这埋藏着人参的大山。“开眼”后就用红绳子小心地系了人参叶子,那根红绳子好像是情人的腕带,在日光下飘啊飘。然而,人参的脚步是隐藏的,只有更具灵性的星月和大地看得深情,看得真切。深山里的风也看不见。风太过张狂,风时时刻刻想充当人类的探子,但它始终无法搞清人参的行踪。人参的走动在地底下是有规则的,它的脚步极具方向感,一直往前走,走到人想不到的地方,走到安全的地方。它是智者,更像一位见过江河波涛,垂首思考的老人。人参是最自信的植物,它坚信藏身的地方是逃城和避难所,它的自信腰斩了挖参人的自信。人参是大神!
  在美国西部,有一种行走的植物叫风滚草。它的名字轻盈、圆润、生动、可爱,像是天赐的。每逢干旱季节来到,风滚草望望天边的云,再望望天边的云,天边的云会涌起愁烦,燃起火焰。风滚草干咽一口吐沫,果断地从干燥的土壤中拔出根茎,拔根茎的时候弄痛了它,也弄痛了几只蔫怏怏的小虫子。整株的风滚草遂缩成圆球状,拖着那些附着在它身体上的残缺的虫子,随风而走,一直往前,走过更高的沙砾,走过太阳的炙烤,最后终于走到了适合它生存的地方,啪嗒一声把拔出来的根茎扎进湿润的土壤里,后来的日子风滚草安逸地随风摇摆,随风高歌。风滚草像是从快活林走出来的,眉梢上都挂着笑。
  然而,风滚草的臭名也是无法回避的。在北美的一些地方,最让人心烦的就是这些风滚草。这些风滚草总是结伴而行,在公路上,在乡镇,铺天盖地,成群的幽灵似地在太阳下横行霸道,如匪患水患,造成交通堵塞,视野堵塞。居住在北美的人们早晨一开门,那些热乎乎的风滚草就不请而来,云团似的迷离了人的眼睛。人们又恨又无奈,对于这些怪物似的风滚草,那愁烦一如风滚草漫天飞舞。风滚草还有一个不太雅的名字:刺沙蓬,听听,多么粗俗的名字,这才是它的本质。这个名字像是充满了仇恨,一团风似的仇恨。当地人对风滚草仇恨的时候,成群的小鸟却在蓝天上温情地飞着,温情地注视着这些异类。
  别号刺沙蓬的风滚草,真的成了当地人眼睛和心灵里的一根刺,一根有个性又有点恶劣的刺!
  地球上行走的植物,或许像能够行走的人那样多,步行仙人掌、卷柏等都有自己的步伐,它们在世界的任一个角落移动、思考、呼吸,就如此刻的我,独步在客厅,望着袅袅的艾烟,仿若徜徉在植物的世界里,和植物一起运动。艾草的神韵和功力正一点点触摸我的皮肉、我的骨头,最后进入我的骨髓,疗我之寒疾。此刻,我也像棵植物在时光的注视下,正在发芽、开花、结果。其实,我更愿意说女人是用冰做的,女人的手脚常常是冰凉的。女人的额头也是清凉的,像是堆积的雪山;女人的额头渴望春风的抚慰,也渴望爱的抚慰。我坚信艾可化冰,世间,冰的坚硬制约了水滴柔美的姿态,可艾那水滴石穿的坚毅可以让冰化为甘露,化为江河,化为云彩般美丽的爱情故事。且看那个从水边走过来的采艾的小姑娘,一次次地来采这仙物,让某人爱不释目。一日未来采艾,就有了历史上惊天动地的一句诗: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出自《诗经·王风·采葛》。那是如何的牵肠挂肚啊!我们仿佛看到了某人焦灼的目光,看到某人站在原野上脚步碎了,期盼的一颗心也碎了,期盼着那个轻盈得好像穿着风和云彩来采艾的女子。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不只与麋鹿有关,也和植物有关。我突发奇想:如果那个采艾的妙龄女子去采风滚草呢,去采卷柏的叶子呢?
  古代的女子聪灵得何尝不像《诗经》中的麋鹿呢?!古人早已知道了艾的纯阳性,温和、舒适的灸治效果,所以在春天把一个个窈窕的女子牧放在原野,像一只只麋鹿,跳荡在艾叶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详细记录了每年的采艾时间:“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叶曝干。陈旧方可用。”看起来生有时,死有时,万物都有定时,艾的采摘也有定时!一年的某个日子不光与艾草有关,也与一个个青春女子有关。这个日子,她们头顶的云彩是娇羞的,遮住了娇羞的采艾女子。
  有人说,艾草长着腿,人走到哪里,它就走到哪里。其实,正确的解释是,艾草走到哪里,人就走到哪里。艾草是大地的魂,艾草的身体里住着一只精灵,这个精灵吸收了春雨秋露和日月星辰的精华,形成了自己亘古不变的独特的魅力。看它一直在大地上行走,自由地行走。
  植物有心,又有眼。
  油是植物的精华。植物的油或许是植物的根茎里喷出的泉,冒出的火。以往只知道果实里有油,比如橄榄油、花生油、蓖麻籽油等,却不知植物的根茎里也有油,是那种深褐色的浓浓的化也化不开的油,如甘蔗急促间结出的糖浆,也像蜂房下缓缓淌出的蜂蜜。但艾油是苦涩的。或许除了甘蔗之类,地球上大部份植物的根茎都是苦涩的,正如芸芸众生的日子艰难多于怡适,苦涩多于甘甜。
  世界上没有一棵植物是无心栽下的,没有一棵植物是无心生长的。它们的灵魂里背负着一双眼,一双可以行走,甚至能够飞翔的翅膀!
其他文献
每一粒沙都是一粒铜魂。  ——题记  一  谁的灵魂飞向他,用铜铸鹤  谁在死海纠正神话,在不朽的枯枝  摘下果实  谁在昆仑之巅,为爱发动一场雪崩  手指开满花蕾  我们豢养西汉的月亮  我们豢养生死,却豢养不了命运  我们深爱如鹿,却逃不回石头1  我们写汉字无数,从不临摹宿命  我们与时光同镜,远不及草木一秋  不及大雾瞬息  二  铜铃摇动,昆仑山烈焰灼灼  铜铃静默,昆仑山大雪如注  一
期刊
海棠待雨时节,如酥的润物果然不期而至。  家祭分前后两段,前段在祖宅举行,后段则移至百里之外的祖籍地。  四月四日清晨,我家的家祭开始了,全族人陆续赶到祖宅祭祖现场,昔日沉寂无声的院落一下醒了过来。砖木结构的百年老屋,红砖灰瓦,对开的老式木门,黑漆红边,门扇上对贴的大红福字,烘托出浓郁的典礼气氛,而悬挂在屋檐下的八米横幅上书“鄠邑区祖庵镇铺尚村田族苗裔2019(己亥)年清明回擀(土+斡)(土+耳)
期刊
坐在高铁上  想一些慢的事物  ——在春天等一场雪  在雨夜的西窗下想一个人  那总不见老的石磨  和蒙上眼睛慢腾腾  拉磨的牛  高铁注定不会想这些  它是以快为傲的  到了车站  也不能慢腾腾地下  人流匆匆  追赶着更加匆匆的车流  在这流里  我只是一朵小浪花  一朵小浪花在匆匆的流里  想到慢的事物  想要慢下来  甚至想躲到墙角抽一根烟  赏一回野蔷薇  ——多么地不合适宜  连他自己
期刊
电弧光  再坦诚的人也不愿暴露自己  红尘中尖锐的事物无处不在  犹如放蜂人戴着面罩  防御微不可见的锋芒  当电弧光像一群马蜂  扑面而来,我唯有举起手  用蓝玻璃作盾牌  那些皮肤被灼伤的  总是自诩刀枪不入的钢铁  那些难以隐藏的鲜艳的伤口  像一朵朵开在红唇上的  玫瑰,它们与蜜蜂相亲相爱  透过蓝玻璃,这个世界看起来  更柔和,更容易萌生亲近感  塔吊上  我一步一步往塔吊上爬  活像一
期刊
开于掌心的花  雨停下脚步。  四周安静下来。几只鸟儿打破凝固的  气氛,上下跳跃,偶尔发出几声欢快的啾鸣  路面蒸腾。  空气中弥漫着雨水和柏油混合而成的独特味道  连带着一些温热感  微小的风吹过。  一粒豆大的雨珠从树叶缓慢滑落,我伸出手掌接住  相触瞬间,在我手中,散成一朵破碎的花  神秘国度  她进入花的更深处,沉睡  天色由昏暗转至纯白,又回到昏暗  的过程  外界的呐喊,唤醒无数花骨
期刊
一株落尽叶子的钻天杨张开干瘦的手掌  努力地托举着夕阳  羊群的脚下霜后的白草嗦嗦作响  落伍的那只总在不停地回头张望  一只苍鹰悬浮着  投下一片阴影  那头毛色微黄的瘦狼望了望  就消失在芦荡深处  风对着大堤轻轻吹了一小口  那个完整的牛头骨就隐隐泛出了白光  蓦地,豁口处  冒出一个年老的僧人  僧衣轻轻一抖  故道就落滿了浓稠的夜色
期刊
愤怒出诗人,平静出散文。  散文,顾名思义,应是很随意的文字。  如果将文坛拟为“动物乐园”,不同体裁的作家们,因其特质相异而各自拥有不同的体貌,成为绝不相似的动物。  比如诗人,就如高蹈的仙鹤。杂文家,满腔义憤,似竖刺以待的豪猪。小说家,目光炯炯、捕捉生活与细节的神态,极像迅捷矫健的猎豹。评论家善挑剔,为啄木鸟。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作家,凭耐力和体力狩猎社会生活中重大事件,照我看像西伯利亚狼。散文
期刊
城里的月光  比起乡下的月光,你瘦了很多  被锋利的高楼切成条状  有时候,你就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四处流浪  凝固的音乐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每一幢大厦,都是一曲精彩的乐章  当有人问起,它们的作者是谁  偌大的都市,一脸茫然……  田 埂  仿佛是一根根古老的琴弦  每一次触碰,都能发出温婉的律动  当春风,轻轻地拂过这片古老的土地  它便用古乐,回馈远古的先
期刊
一等奖  1、鲁敏《就花生米下酒》  2、施晓宇《空海:中国取经》  3、庄振加《被拐卖后的那些年》  4、张锐锋《塔城随记》  5、张林华《龙窑》  6、何正良《梦回先遣连》  7、周有德《周有德散文小辑》  8、查兴娥《货车被劫记》  9、林丽华《柳桂青》  10、蒋殊散文集《沁源1942》  精锐獎  阿瑟穆·小七《解忧牧场札记》  十佳散文奖  李芝桂、吴斌、吴有君、吕华青、郑相豪、钟秋生
期刊
土墙,灰瓦,西下的阳光  从没有玻璃的窗口  照亮堂屋正中  先辈的神位  香桌上  他们用过的土碗  还装有人间的甜,辣,酸,苦  他们用过的水缸  還映现着从年青到老年变幻的容颜  他们用过的竹蔑晒席  还能看到他们劳累一生  凉晒过喜悦的果实  他们用过的柴刀和蓑衣  还能为我们燃起烟火  和遮挡风雨  种庄稼的娘  玉米、红苕、麦子、白菜、萝卜、青菜  从早忙到晚  总是把腰弯得不能再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