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权利和说话的效果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天闲聊,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说,从一个人读书的方式能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心态,比如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说明他的性格很散淡,不拘于一物,而北宋的赵普一辈子只研究半部 《论语》,则说明这个人性格很直。
  我回了一句:“那诸葛亮呢?”
  朋友不说话了。
  《三国演义》 中说,诸葛亮曾跟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一起游学,后三人读书追求精熟,而诸葛亮“独观其大略”。按照这位朋友的理论,诸葛亮至少也应该是心胸宽广,拿得起放得下。可事实上,诸葛亮一向都是事必躬亲,对谁都不放心,唯恐手下的将领不能理解自己的意图,还拼着老命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结果弄得国库空虚,内外交困。这简直跟“拿得起放得下”一点边儿都挨不上。
  不过朋友说的赵普倒是很靠谱,这位死抱着半部 《论语》 啃了一辈子的北宋宰相,确实有点偏执狂的味道。
  有一次,老赵发现了一个人才,就连夜写了一份奏折,第二天上朝向宋太祖推荐。
  太祖接过奏折,细细看了一遍,批示道:“赵爱卿选拔人才的眼光比以前精进了不少,不过还有待提高,望再接再厉,再创辉煌。另:注意错别字。”
  老赵回到家,翻出最新版的字典,连夜把错别字都改了一遍,第二天又把奏折呈给了太祖。
  太祖接过奏折,扫了一眼,心想,这不是昨天那份奏折吗?我已经给他退回去了,怎么老赵又送上来了?太祖一寻思,明白了,老赵从小没念过多少书,自己又批示得有点含蓄,敢情这老赵还以为是在夸他呢,得,跟直性子人交流就应该直来直去。想到这儿,太祖抓起大笔,在奏折上批示道:“爱卿的建议朕不同意。 另:字迹太潦草。”
  老赵回到家,又翻出柳公权的字帖,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折腾了一个晚上,把奏折重新抄了一遍,第二天上朝又呈给了太祖。
  太祖接过奏折,眼前一亮,不禁被通篇的柳体吸引住了,但看着看着就不对劲儿了,这不还是前天那份奏折吗?这老赵分明就是在故意拿朕开玩笑啊!太祖最忌讳的就是这个,不禁大怒,一把将奏折撕得粉碎,扔在地上,怒道:“赵普你好大胆子!竟敢拿同一份奏折三番五次地来消遣朕!”
  只见赵普不慌不忙,一片一片捡起地上撕碎的奏折,回到家用胶水粘起来,过了几天又给太祖呈上了。
  现在我们先来做个调查:如果你碰上这种人,你会怎么办?有三个选项:A.揍他个遍地开花,让他知难而退;B.送他去精神病院;C.赶紧逃跑,咱惹不起还躲得起。
  应该说,这三个选项都不错,至少比至尊宝对付唐三藏的那一套更有可行性。不过对宋太祖来说,选择的余地就没那么大了。太祖曾立下祖训:“有宋一朝不杀大臣。”而且太祖有志于构建清平社会,大力号召大家献计献策,至少不能比前朝那位唐太宗差,所以A就被淘汰掉了。鉴于世界上第一所精神病院在九百多年后才正式出现,太祖显然也没这个超前意识去选B,那么就只剩下C了。于是,太祖转身就回到了后宫。
  赵普一看,怎么皇上今天这么奇怪,还没下班就先跑了,这可是早退啊,不行,我得跟着去看看。于是,赵普屁颠屁颠地跟着太祖来到了后宫门口。
  太祖回到后宫,一口气儿还没喘完,突然一回头见赵普正站在门口,双手捧着奏折,高高地举在头顶上。太祖终于忍不住了,叫道:“赵普你还来劲了!那个人我就是不用,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赵普仍然举着奏折,道:“选拔人才是国家的事,应该从国家的角度考虑,陛下怎么能凭借自己的好恶作出判断呢?”
  太祖实在没办法,不能让这么个老汉总站在后宫门口,无奈只得答应了他的要求。
  看完这个故事,不由得让人感叹,这老赵也真够执著的,半部 《论语》 啃一辈子也只有这种人才能干得出来。
  不过在佩服老赵的执著的同时,我们似乎也应该想想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说话的权利和说话的效果。
  法国大哲学家伏尔泰曾留下一句名言:“我虽然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在专制时代,话语权被一些人死死地攥着,他们说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别人胆敢说半个“不”字,轻的赏你两个大嘴巴,重的就直接割掉你的舌头,再不行就把你的脑袋也割下来,看你还敢不敢乱说话。所以,当伏尔泰这句话一问世,立刻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响应,在专制的时代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效果,这也是它能够迅速流传开来的原因。
  不过这句话毕竟是专制时代的产物,要是任何时候都把它当成宝贝,那就未免有点悲哀了。
  还拿赵普这件事來说,宋太祖立下祖训“有宋一朝不杀大臣”,这无疑是在告诉大家:有什么话尽管说,就算说错了也不用担心,至少你的小命我先给你保下了。不过还有个细节宋太祖没有说出来,就是你们有提意见的权利,但采不采纳的权利在我。这就有一个问题,要是我提了很多意见,可您全当耳旁风,那我说了还有什么用?我的这个权利还有什么意义?
  显然,赵普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你既然给了我这个权利,那我就要把它变成真正的权利,我的话不光要说出来,还要达到效果。所以,老赵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再不行就追到你家门口,非要让你同意我说的话不可!虽然有些极端,但效果显著。可以相信,宋太祖以后再碰上这种事,一定会好好掂量掂量奏折上到底说的是什么话,而不是一目十行地看完就算。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因言获罪的例子不少,但捍卫别人说话的权利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比如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
  有一天,郑国的大夫然明来向子产告密,说有很多人聚集在乡校,议论朝政,抨击官员,连大人您都被骂得一无是处,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大人赶紧去把乡校封起来吧,要是让老百姓天天在那儿议论,迟早会出大乱子。
  子产微微一笑,说:“这正是我想要的。”
  然明一愣,心想:大人是不是吃错药了?别人把他骂得狗血喷头,他竟然还笑得出来。
  子产看着一脸茫然的然明,说:“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现在让他们去乡校把他们的不满都说出来,不好过让他们憋在肚子里吗?就像治理洪水一样,你老想着堵住它们,迟早它们会加倍地报复你,所以一定要给它们一个出口,把它们慢慢地放出去。这所乡校就是个出口,老百姓把心里的不满在这儿都发泄出来了,自然就不会再闹事了。”
  可以说,这位子产兄真正做到了捍卫别人说话的权利,伏尔泰要是早知道中国还有这样的人物,肯定会来中国取取经。不过咱这位子产兄比伏尔泰更高明,我不仅要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还要从善如流,积极采纳你提出的建议。当时子产每天都派手下去乡校卧底,记下老百姓有什么不满,然后一一解决,结果没多长时间, 就没人再去乡校发牢骚了。
  今天的网络就相当于春秋时的乡校,可惜已经没有几个人知道子产的故事了。伏尔泰那句很有诗意的名言一出,各路人马纷纷以“伏氏门徒”自居,扯着“民主”的大旗,一副“心胸宽广”的高姿态—— 你们尽管说吧,虽然在我这里没什么用,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比如,前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建造中华文化标志城事件,虽然网络上反对的声音铺天盖地,但一句“允许有争论,但一定要建”,就把所有的声音全都压下去了,堪称“伏氏门徒”最经典的语录。
  “我虽然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听起来多么民主,多么动听,可要是只有说话的权利,却达不到说话的效果,那这样的权利又有什么用?
  一千年前,赵宰相用一种偏执狂的方式赢得了说话的效果,一千年后的我们呢?
  (选自《历史不是镜子》/马少华 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8年1月版)
其他文献
盖叫天家的新房子有一个花园,其迁入不久,即雇工用水泥铺了一方地,他自己练功在这里,教孙儿练功也在这里。花园的一端,在滴水檐下,放了幾张藤椅子,假使你清晨或黄昏到盖家做客,就会被盖老邀请:“上这儿来坐,他们练功了,请你看看。”他们,指的就是四个孙儿。  认真地讲,这四个孙儿不仅是在练功,同时是在排戏,是正正式式的排戏,他们都穿着行头,不过每一身行头上面都缀满了补绽。特别是二孙儿穿的那一身,破得最厉害
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晚,逮捕“四人帮”后,汪东兴即给在京的所有政治局委员打电话,请他们立即动身前往玉泉山九号楼参加政治局会议。委员们接到电话都很惊诧,为什么把会址选在离京几十里的玉泉山?但谁也没有去问,都纷纷调车,往玉泉山而去。  政治局委员们上山后,即被领到叶剑英下榻的九号楼的大客厅里。山道上、树林里、空场上、走廊里,到处都是持枪警戒的士兵。大客厅门口站着四名腰挂手枪的中年军官和四名手握冲锋枪的士
荔枝古人多写作“离支”、“荔支”,是史书上记载的最早贡品水果之一。《后汉书·和帝纪》 记载:“旧南海献龙眼、荔支”,意思是,旧例,南海郡 (今广东一带) 要贡献龙眼、荔枝等水果。  在古代,能与荔枝相提并论的热带水果,惟有龙眼,这两种热带水果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树形、肉色和时序来说,龙眼和荔枝均较接近。唐人刘恂 《岭表异录》书中称:“龙眼之树如荔枝,叶小,壳青黄色,形圆如弹丸大,核如木槵子而不坚,肉
一  1923年夏天,丁玲跟随挚友王剑虹由上海来到南京,试图在读“社会大学”的同时寻找理想的未来。8月下旬的一天,经沪上旧友施存统、柯庆施介绍,她俩认识了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来南京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瞿秋白,并很快被其英俊潇洒的风度和渊博幽默的谈吐所吸引。在秋白的动员和鼓励下,丁玲和剑虹于当年9月重返上海,进入当时由国民党和共产党联合办学,瞿秋白担任教务长兼社会科学系主任的上海大学
魏征历史地位的快速抬升出现在安史之乱以后。乱后重建社会秩序,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教化,崇尚实学。魏征所倡导的“王道政治”又重新彰显出历史价值。  唐德宗是安史之乱后颇有作为的一任皇帝。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十二月,朝廷檢勘武德以来实封陪葬配飨功臣们名迹崇高者,魏征居宰臣一等第五位,这是高宗以后官方首次明确给予的定位。  魏征历史地位的重新提升,给后裔们带来了命运的转机。如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
2014年12月“上海文学艺术奖”揭晓,获得“杰出贡献奖”的有著名翻译家、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陆谷孙教授。因编写词典而个人获奖的,似乎是破天荒第一个。虽然跟他不相识,但作为同龄人、同行,我在心里还是默然地向他祝贺。欣喜之余,不禁勾起我们参与编写跟 《新英汉词典》 为姐妹篇的 《法汉词典》 的那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四十七年过去了,《法汉词典》 的编写人员统统成了“70后”“80后”,还有“90后”
在梁山泊人物中,宋江是个最复杂的形象,他的思想充满着矛盾冲突。这种矛盾突出表现在:身在衙门,却同情草野;加入绿林,却心怀朝廷。宋江的一生,始终是在激烈的内心冲突中度过的。  开始时,宋江在郓城县衙当押司,为了结交江湖好汉,通风报信放走了劫取生辰纲的晁盖。没想到晁盖一伙却大杀官军,上了梁山。宋江因此事感到左右为难,陷入内心冲突的苦恼之中。  晁盖上梁山以后,立即派刘唐送来信件和金条,以答谢宋江救命之
马君武是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当年中国学术界有“三马”,即指马叙伦、马浮、马君武是也。其中马叙伦、马君武皆在政治舞台上担任过重要职务,马浮则为单纯的学者。  马君武是中国留德学生第一个取得科学博士学位者。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曾用旧诗格律译拜伦、歌德、席勒等人的诗篇,编译了《德华字典》 等书。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 《物种起源》 的中国人
斯大林发“红包”  发“红包”,即用封口的大信袋给党政军高级干部送一大笔钱。其钱数多少,按级别和“贡献”而定,通常为官员月薪的一至二倍。这“红包”制度,直到1956年才被赫魯晓夫取消。而据苏共元老、曾为第二把手的莫洛托夫回忆,它是二战结束后由斯大林亲自提议实施并制度化的。  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实行巴黎公社的“廉价政府”原则,官员薪金大体与工人的平均工资持平。如1918年列宁的平均月薪为807卢布,
1957年底,《北京日报》 记者田藏申联系上杨沫,说從作家出版社那里获悉她的长篇小说 《青春之歌》 即将出版的消息,因写的是北京地区的学生运动,希望能在 《北京日报》 上连载。这是第一家因 《青春之歌》 找上门的媒体,杨沫同意了,尽管小说尚未正式出版,她也并不确定是否能被广大读者接受。  次年1月,《青春之歌》 正式面世,与此同时,开始在 《北京日报》上连载。小说出版后反响很好,或者说可能比杨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