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0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北京农学院为案例,系统阐述了高等农业院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必要性,分析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高等农业院校应优化配置,科学规划;开拓“多位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能力;多方资源共享,合作共育人才,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256-03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高等农业院校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机构,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农科类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更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在农业院校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2008年北京农学院在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亭自庄村建立北农科技园,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通过近五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了以现代种植、现代养殖、现代农产品加工、生态环境等农业学科的企业和教学基地,是集教学、科研、技术孵化、生产、示范、科普、观光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对进一步推动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培养新型高科技的农业人才,加大农业的创新力度,加快新型农业技术转化和推广,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的质量的提高、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科学研究的开展和社会服务有机融合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需要。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习惯于应试教育,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重视学习理论知识,对实验课、实习等实践环节则认识不足,轻视实践环节锻炼。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实验课、实习等实践环节中表现为眼高手低,许多实践操作常常认为自己能做,动起手来却不会做或做不好。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从工作效率及生产效益角度出发,自然不希望接受这种实践能力较差的学生到单位实习,也不愿因学生的实践操作不当而使本单位的科研及生产经营活动等遭受损失[1]。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实践时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践教学基地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习中,通过到机构或社区参观实习接触到在学校里、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有了感性认识[2]。随着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加速了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其发展所需的学科支撑由农科门类延展至多学科的结合,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故此,探索农业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就尤显重要。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有效地刺激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培养意志力,增强能动性和独立性。同时,有效的科学实践活动也能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代表着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高低。我们应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认识,把实践教学真正作为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来抓。只有正确认识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所起的作用,充分肯定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才能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3]。
  2.提供科研试验平台,提升科研水平。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科研试验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整个人文环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当中,为求知者提供较好的、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的环境,是提升科研水平的前提,也是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学生读书期间,教师是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先导,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课题是载体,为学生搭建一个合适的科研平台,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独立科研的重要性。因为大多数青年学生具有热情、奔放、思维活跃,并传承了艰苦奋斗的良好传统的特性,因此,我们要切实转变过去的陈腐观念,与时俱进地创新学生的培养观念。
  3.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者有机结合。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与企业联合建立共同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以科研课题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纽带,增进了沟通交流,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大量科技攻关课题及实习指导;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又提供科技创新智力及人才支持。从而促进了教学、科研、生产三者有机结合,同时利于校企双方建立互惠互利、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内容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加强学校和社会间交流与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拓宽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新途径的教育平台[4]。作为一个首都高等农业院校,北京农学院本着以服务首都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己任,坚持多学科共同发展,自主设计、建设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多功能综合科技示范与实践教学基地——北农科技园,总投资约1.1亿元、占地1023亩。突出学校学科特色,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及农业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的要求,形成设施种植区、设施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果树园艺种植区、标准农田区、园林花卉植物种植区、技术成果展示展销区、教学服务保障区等功能区以及新能源技术系统的实验展示平台为基本架构的集成式、综合性、特色化的都市现代农业综合实践教学基地样板,突出绿色生态、安全生产、循环农业、技术集成、科技先导、高端引领等先进理念。集教学、科研、技术孵化、生产、示范、科普、观光为一体,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为学校5大学科22个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基地,每年完成1.5万学时的教学实践课程,逐渐形成了四年不断线、八个环节相互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入园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向学校开放各种实习窗口,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资源和平台支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5]。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还应有更丰富的内涵,关键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注意挖掘合作的内涵,实现合作形式的多样化。就以往的实际工作经验看,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在内容和形式上至少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拓展:接受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咨询意见;参与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培养,如定期派员给学生作学术报告;学校派出专家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双方合作进行科技攻关和市场拓展;双方相互支持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学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等[6]。
  四、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为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建有不同规模的校内外教学与实习基地,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够,实践基地建设资源配置、定位、规划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实习经费、基地建设经费等缺乏,对基地建设投入不够,实习场所存在规模小、条件差、交通不便、管理薄弱等问题;同时,由于对基地规划不当或缺少中长期建设规划,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学和科研脱离,学科交叉融合不够,严重影响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实践能力提高[7]。
  1.政府对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的资金投入不够。高等农业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前期建设、日常运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不仅需要硬件设施、专业设备的投入,还需要水、电、暖、人工、材料、种子、化肥、设施维护维修等运行经费的投入。目前,高校所属教学实践基地多是政府投资建设,随着政府对农业高校投资的相对减弱,农业高校扩招,难以保证必要的实践教学需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基地作用的发挥。为确保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的有效运行,大量的经费支持迫在眉睫。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缺乏中长期统筹建设规划。目前,多数农业高校所属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分学科、分专业建设与运行,并且依学科或专业自成体系管理,各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分散建设,缺乏适应科技、经济发展的多学科相融、交叉教学实践的规划与统筹,造成资源难共享,教学、科研脱离,学科交叉融合不够,严重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3.实践教学形式内容实用性不够,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目前国内高校的实践教学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针对性不强、时间短、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同时,很多实践教学教师不是理论型过强就是缺乏理论基础,对实践教学指导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周年利用率偏低,教学体系不够科学和规范,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践内容安排及专业人才的指导,影响实践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高等农业院校大部分的教师只是从事理论方面的研究,开发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教学项目实施也就困难重重。
  五、完善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
  1.优化配置,科学规划。学校实践活动是教学任务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保证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的力量之源。高等农业院校对基地的建设、布局、管理、规划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和专业而设置不同的标准,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合理利用,实现硬件的共享。北京农学院大学科技园的落成,是对科学研究、实践教学、农技推广、人才培训等多个项目进行优化,为教研性农业高等院校提供了广阔的思路,成了推动首都农业发展的助燃剂。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优越性,就需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实训条件建设,积极整合实验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积极筹措建设资金,逐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共建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
  2.多位一体,建立以种植、养殖、加工、观光休闲立体都市现代农业实践教学模式。随着北京高等教育率先步入现代的都市型农业发展,加大了对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形势的挑战,北京农学院审时度势,迅速调整了专业结构和内涵,使之更加适应都市农业产业发展和功能定位。改造传统农科专业,增设都市农业特色新专业。学校首先将传统的农学、园艺等专业改造为以种业生产、设施栽培、观光休闲为核心的都市型植物生产类专业;将畜牧、兽医专业改造为以小动物为主的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同时,增设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业资源与环境、会展经济与管理、种子科学与工程等彰显和拓展都市农业复合功能的新专业。既可为综合性实践教学提供必要保障,又可为农业学科跨学科协同创新、学科间互动提供有效支撑。
  3.强化实践,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学生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到企业接受锻炼,与社会对接。依据人才需求和专业变化,学校三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学校推行了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3 1”(3年优化的理论教学 1年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和“2 X”(每学年两个长学期 X个活动小学期)的学期制,并在2012年正式启动“卓越农业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培养服务现代农业建设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开展校外合作,与大型涉农企业、研究院、兄弟高校等单位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学校挂牌的校外实践基地154个,北京市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等3个被评为市级优秀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还统筹资源,努力打造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以亭自庄农场、怀柔林场等为基础,建成了教学实习园、科研试验园、科技推广示范园等12000多亩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以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为依托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和充足优良的实验实践教师队伍,构建了学校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4.资源共享,多方合作共育综合实践型人才。近年来,在贴近行业、服务区域,服务首都城乡经济一体化,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学校一直注重校内外协同创新。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强校校、校政、校企、国际合作,建立了校内外、国内外联合培养机制。学校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在京央属高校联合,共建共享实验实践资源,打通共用实践教学师资,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师资保证;与北京市三委两局(市教委、市科委、市农委和农业局、园林局)及区县政府、对口部门开展校政联合,争取在政策、人才、项目、资金等方面获取支持,拓展办学资源;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学院、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开展“3 1”合作办学,获得社会、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   立体化多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和资源共享的多元化合作育人机制,使都市型特色人才培养工作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从而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了实处,学校培养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来,学生在科技、文艺、体育等各类竞赛中获得北京市级(省部级)以上奖励300余项,其中一等奖50余项,并首次获得了全国冠军。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100%,2010年北京农学院就业中心被评为首批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大批学生广泛深入基层一线,在北京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已成为重要的骨干力量,得到了北京市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陈火君,马强.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促进农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J].广东农业科学,2010,(11).
  [2]龚晓洁,丛晓峰.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工会论坛,2011,17(4).
  [3]吴虹.对高校实践教学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12,(6).
  [4]范双喜,程春生,刘铁军.构建教学实践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北京教育,2010,(09).
  [5]高东,杨宝东,秦岭.大学科技园助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J].中国高校科技,2012,(04).
  [6]罗明忠.重复博弈视角下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机制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1).
  [7]李井葵,张晓东.农业高校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建设研究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4).
  [8]唐孝云,杨安.产学研结合推进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
  作者简介:马洪艳(1983-),女,内蒙古赤峰人,硕士研究生,北京农学院大学科技园西区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实践教学的研究、大学科技园的运营与管理;白宝良(1955-),男,本科,陕西长安县人,北京农学院科技产业处副处长,研究方向:大学科技园区运营与管理研究。
  *通讯作者:刘芳(1973-),女,山东临沂人,管理学博士,教授,现任经济管理学院主管科研与研究生的副院长,研究方向:高等农业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不管是课堂还是生活中处处是他们的学习之地,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关键词:课堂;字理;游戏;生活;复习;竞赛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
摘要: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那么怎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思想品德课堂呢?理想的课堂就是动态生成的课堂,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动态生成;思想品德课堂;新境界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44-02  一、什么是生成  “生成”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重要教学概念。“生成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在做高考散文阅读题时不能对文章进行快速准确地整体把控的现状,在认真分析高考散文阅读试题选择题的题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借助选择题,快准读懂文”的解题策略。  关键词:高考;散文阅读;选择题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80-02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中,散文阅读理解成了备受青睐的考题,如四川省近四年都有散文赏析的考
摘要: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是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反映一个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从近年来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实践出发,总结改革成效,分析目前仍然面临的挑战,思考与探索应对这些挑战的对策。  关键词:科学管理;实验室建设;综合效益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
摘要:跟踪调查《咸宁新闻网》网站英译项目的全过程,分析大型翻译项目对英语翻译专业学生译员的能力培养所起到的作用。进行较为全面的解析,对项目过程中提升译员能力的行为和因素进行总结,同时反思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方面的不足之处,为今后通过翻译项目来培养学生译员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翻译项目;翻译专业;译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
摘要:“口语交际”教学任务繁重,意义深远。但从教学实践中感觉得到,许多同学怕与人交谈,害怕参加口语交际训练。有的同学想说,可又表达不清,不断需要别人提醒和帮助。那么,我们于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标精神,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应立足生活,走向生活,激励交际。  关键词: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走向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
摘要: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提出以来,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因此而不断凸显。随着人们对校园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共青团基层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将广西中学(中职)共青团基层组织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作为研究基础,尝试探索出其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方法,希望可以为相
摘要: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的内心世界也不相同,阅读同一本书,各人的体会心得也相异,正所谓:“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读者,心目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有个性才有创造,与别人不同才可谓创新,创造的过程就是个性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让语文教育真正实现“一个人一特色,一生一个性”的个性化教学,在语文学习中应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发展、张扬他们的个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以人为
摘要:《重大新闻报道》课程是以国内外各大媒体正在集中报道的重大新闻为学习、报道对象,以不同类型重大新闻报道的策划、报道规律、报道特点、报道角度、报道形式等为知识体系,以组织学生策划、报道重大新闻为训练载体,提升学生的策划以及报道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媒体的最新报道成果;组织学生学习政治、经济、法律、体育、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增强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意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大局意识和社
摘要:作为一所非“985”、非“211”的理工类高校,长沙理工大学的学术讲座状在普通本科院校乃至我国高等学校中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研究小组通过学校有关部门、网络等多重渠道,对改校师生对学术讲座的看法进行了走访调查,对本学年该校学术讲座状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出了长沙理工大学学术讲座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提振措施。  关键词:讲座分析;提振措施;投入力度;反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