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学家魏绍昌

来源 :上海采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ap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绍昌,一位心真意诚的文史学家,一个以读书、买书、著书、藏书、赠书为乐的书人,以真诚相见、热忱相待的盛情,与戏曲界、电影界、书画界的众多艺术家往来颇深,尤其和京剧、昆剧、越剧、评弹等表演艺术家交往很多,成为知心朋友.rn魏老曾在上海市作家协会资料室工作,每天浏览报刊,把有用的资料剪贴保存起来.他掌握的信息量比较多,对文化艺术界的情况也比较熟悉.
其他文献
巴金说:“那么现代文学的藏书,除了唐弢就是你(姜德明)多了吧?”“除了唐弢以外,大概你藏的新文学书最多了。”(姜德明著《与巴金闲谈》文汇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49、75页)。这是姜德明先生1988年10月24日赴上海巴金居所和1995年7月12日杭州西子湖畔探望巴金闲谈时,巴老对姜德明收藏现代文学的肯定和赞誉。他藏有“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学版本书万余册,累计藏书2万余册,也是继唐弢先生之后收
期刊
引 子rn淅淅沥沥的梅雨声中,一百又六岁的上海文史馆员,集诗文、书法、鉴赏一身的著名学者周退密先生,于七月十六日晨驾鹤西游了.rn周老1914年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上海震旦大
期刊
“铺席者何,与民同乐也”rn我最初知道“荒煤”这个名字,来自茅盾先生在1941年写的一篇散文《记“鲁迅艺术文学院”》,其中有一小段:“……看见那边一小堆人谈论得很热烈,从
期刊
壹  某日,一朋友拉我进一小群,在群里发现了金柏松,互相打了招呼,简单而又热情。这在微信世界很常见,一个人久久不见,哪怕不是朋友,但突然地在某个群里又遇到了,这时候首先感受到的是时间流逝得很快,比如金柏松,三十多年没见了。  那时我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辑部工作,据说他的办公室和我同一个楼层,我却一点也不记得了,更不知道他的具体职业。我只记得有一回在厂门口遇到他和姚忠礼,当时他胳肢窝里夹了幅油画。
期刊
上海人民滑稽剧团成立之前,艺术大师笑嘻嘻费尽心血,日夜操劳,忙进忙出,忙碌数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有红花,没绿叶,戏演不了。招学员,远水救不了近火。怎么办?他不愧为老“大公”老团长,灵机一动,独辟蹊径,找出新路,吸收群众文艺积极分子。他与杨华生两人一起东奔西走,四处观摩业余演出,当侦探。功夫不负有心人,慧眼识宝,终于觅得了佼佼者王汝刚、林锡彪、王津波等六个年轻人。进了团,一个个生龙活虎,朝气蓬勃
期刊
1986~1987年试验研究表明,棉花大豆间作,在黄淮海棉区作为新的种植制度,它比单作一熟、麦棉套种具有较好的用地养地效益。同时,这一种植制度下的农田环境因子对棉花生育和产
庚子伊始,新冠疫情肆虐,危害程度出乎预料。疫情在中国稍稍控制稳定之际,4月中旬,接到沈虎发来电子请柬,他的《水墨解说》个人画展,在上海中国画院展厅如期举行。这让我颇为意外,同时欣慰于生活可以恢复正常。  此展取名为《水墨解说》,是沈虎去年年底在常州“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个展的延续。年初,他接到上海中国画院的邀请,在原来常州展的基础上,再充实了三十多件作品,由《水墨写生》《戏剧人物》《城市建筑》《荷韵
期刊
对事件的论说,立场不一,观点不一。我们也有我们的态度,此刻,只愿做一个听众,听听大家怎么说。
中央电视台曾为原上海科教片厂的著名编导夏振亚拍过一部专题片,名为“中国影坛奇才——夏振亚”.我与振亚都毕业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上海电影专科学校,他比我高一届,学摄影,
期刊
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底蕴是画家永不褪色的气质.在“画二代”中,谢小珮有实力,有思想,但为人低调,且不张扬,只有慢慢走近她,与她交往,才能懂得她的那份真诚待人的善良之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