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最早的互市是以绢易马。到隋唐时,西北各民族饮茶之风盛行,茶马互市兴起。唐肃宗时,回纥如朝,驱马市茶,首开茶马互市的先河。茶叶主要源自东南沿海,但由于这时的茶叶是少数民族贵族阶层享用的奢侈品,茶叶的销量不是很大,管理业务还不十分繁重。朝廷就把茶马互市与绢马贸易放在一起进行管理。先后开放的互市场所主要有榆林、张掖、焉支山、龟兹和甘松岭。
【关键词】新城;茶马互市;汉藏团结;文化交流
洮州卫城,即今甘肃省临潭县新城,最早建于北魏太和五年(481年),为吐谷浑11世14传王符连筹所建。古时称为洪和城,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唐代建国后,为了固边安民和发展经济的需要,曾经开通了以国都长安为中心通往边地及国外的商贸通道,除中外有名的丝绸之路外,还有一条通往西藏的道路“唐蕃古道”。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即由此路进入西藏拉萨的。它对巩固国防,加强汉藏民族团结,促进汉藏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今的新城,就是当年镶嵌在这条纽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成为当时两地物资交流的集散地和中转站,也是唐蕃使臣往返的驿马站。因而使洮州地区自贞观之治以来的繁荣局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旧唐书》载:天宝年间(742—755年),洮州有户口的计3700户,人口15060人。作为唐代洮州政治、经济、文化相对集中的洪和城,当年的繁荣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互市”在历史上主要指对外贸易或同边境少数民族之间的贸易。西汉政府同南越和匈奴之间的通商,是中国最早的互市之一。
最早的互市是以绢易马。到隋唐时,西北各民族饮茶之风盛行,茶马互市兴起。唐肃宗时,回纥如朝,驱马市茶,首开茶马互市的先河。茶叶主要源自东南沿海,但由于这时的茶叶是少数民族贵族阶层享用的奢侈品,茶叶的销量不是很大,管理业务还不十分繁重。朝廷就把茶马互市与绢马贸易放在一起进行管理。先后开放的互市场所主要有榆林、张掖、焉支山、龟兹和甘松岭。为了减轻国内贸易压力,隋唐王朝对绢马、茶马互市的限额有一定的规定,输往边境的绢、茶每年都有配额,超出配额,不论是中原的绢、茶,还是边疆的马匹均不得出、入境。
北宋初年,出于军事需要,宋朝政府始终把战马的获取放在重要经济开发和商品贸易的突出位置。宋朝每年以大量茶叶向西北各族易马,而茶马互市的主要地则在甘肃。这就是因为饮茶之风自隋、唐传入少数民族后,很快普及开来。到了宋代,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从贵族到牧民经常驱赶马匹到边市上换取茶叶,或以朝贡的方式,谋求回赐茶叶。至今,少数民族中还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
茶马互市也是制约藏族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關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 对维护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
从唐末、五代到北宋末,洮州曾数度被吐蕃占领。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宋将王绍攻克武胜关后,夺去了被吐蕃占领的西河六州,吐蕃守将鬼章联合西夏攻宋,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一举攻破洮州,并挥众加固了城池。岷州知州种宜与姚兕分两路出师,一路经铁城(临潭陈旗)一路经石门,趁大雾攻克了洮州,活捉了鬼章等守将九人。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洮州陷于金朝。以后金朝在这里三置榷场,开展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南宋理宗宝佑元年(1252年),忽必烈兵伐大理,曾在这里住跸一月之久,设牙帐于隍庙,故民间传说鬼章行宫为“达王金銮殿”。元代建国后曾在这里设“洮州路元帅府”,委世袭“达鲁花赤”(掌印官)镇守。
北宋茶马互市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沿边政府派人到吐蕃、回鹘、党项等族中去招商,让商人将大批良马赶到秦州、西和州(甘肃西和)等马市,由宋朝市马官开具公函,送京师估马司给钱收买,此为“券马”;二是宋朝在原州(宁夏固原)、渭州(甘肃平凉)秦州、仪州(甘肃华亭)、阶州(甘肃武都)、文县等临边州、军设市,派提举买马官主持购买,此为“省马”。
北宋最初是以金帛购买马匹,主要是为了省去运费。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于成都设榷茶司,在秦州设置买马司,分管四川茶叶与藏族马匹的互市事宜。不久,又以提举茶事的官员兼管买马。熙宁以后,又在熙河路通远军(甘肃陇西)、永宁寨(甘肃甘谷)等地设置市马场。宋元丰四年(1081年),并为大提举茶马司,统一管理茶马互市。南宋时,茶马互市的交易场所仅剩文州、阶州和西和州等,规模渐小。
茶马互市对双方来讲都是利弊相生。北宋以茶易马虽然解决了战争急需,但所易马良莠不齐,真正能使用的战马并不多。对于少数民族来讲以马易茶,固然解决了生活所需,但也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使自身的国力下降。
相对而言,宋代的茶马互市较唐代更加严密,为了控制茶马贸易,宋朝设置有专门的机构即茶马司,设职官都大提举执掌其事。实际上,宋初茶马贸易机构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开始时设有买茶司、买马司两个机构。据《宋史·职官志》、《文献通考·职官》等文献记载,熙宁七年(1074年)收复熙河后,按照经略使王韶的建议,“西人颇以善马至边,请趣买茶司买之”。这是最早见于记载的买茶司。买马司最早见于《宋会要辑稿·职官》: 熙宁七年(1074年)六月二十五日,熙河经略使王韶言:奉诏募买马,今黑城夷人颇以良马至边,乞指挥买马司素应付。
宋神宗熙宁(1068—1077年)年间,茶马互市的重点逐渐转移到熙秦地区。朝廷派遣王韶开辟河湟,建置熙河路(治所今甘肃临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熙河之役”。王韶早年客游陕西,采访边事,对西北地区的情况比较熟悉。王韶于熙宁元年(1068年)上疏《平戎策》,指出要制服西夏,当务之急是收复河湟,而收复河湟的关键在于以恩信安抚沿边少数民族,其中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开展历史上行之有效的茶马互市,其理由是西羌“颇以善马至边,所嗜唯茶,乞茶与市”。为了筹措资金,在今陇西城古渭塞设置“市易司”,以官钱为资本,借贷给商人,由他们与少数民族进行贸易,以商人交纳的利息充作军费。在神宗和宰相王安石的支持下,遂有王韶主持的包括茶马互市在内的熙河开边的举措,宋代军队先后收复了熙(今甘肃临洮)、河(今甘肃临夏)、洮(今甘肃临潭)、岷(今甘肃岷县)、叠(今甘肃临潭南迭部)、宕(今甘肃宕昌)等州,设熙河路(治所今甘肃临洮)进行统治。在王韶的支持下,宋廷于熙宁七年(1074年)开始在四川地区榷茶,由政府统一控制蜀茶,将大量蜀茶运送到陕西秦凤(治所今甘肃天水市)、熙河(治所今甘肃临洮)两路,用茶叶与“西羌”“博马”。我国历史上定期进行的茶马互市,至此正式开始。元丰四年(1081年),进一步将其合并为大提举茶马司(简称茶马司),统一管理茶马互市。 宋、辽、金对峙时期,民族间的贸易除了民间正常的活动外,就官方来说,主要通过“榷场”来进行,宋太祖曾经在宋朝的边界扬州、汉阳等处设置榷署,开展民族互市。宋朝对于辽代,则采取比较自由的互市,主要由边界守臣和商人进行。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军事攻灭北汉,但伐辽归于失败,宋朝对于榷场更加重视,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形势变化单方面决定榷场的开放或禁闭。而比较正常的榷场管理体制,随着景德元年(1004年)“澶渊之盟”之后显得正规化。辽国要求推进榷场贸易,而宋朝基于各方面的考虑,只是将官方控制的榷场限定在雄州(治所今河北雄县)、霸州(治所今河北霸县)、安肃军(治所今河北徐水)、广信军(治所今广西梧州)、代州(治所今山西代县)等地方进行。
自南北通和,始置榷场,凡榷场之法,商人货百千以下者,十人为保,留其货之半在场,以其半赴南边榷场博易,俟得南货回,复易其半以往,大商悉拘之,以俟南贾之来。蔡、泗、唐、邓、秦、巩、洮州,凤翔府置场。
金皇统二年(1142年)之后,金国在西北地区的秦、巩、洮、凤翔府设置榷场与宋进行贸易。當时南宋向金输出的商品主要是茶叶、象牙、纺织品、钱币、牛、米等,金向南宋输出的主要商品包括北珠、貂革、人参、甘草、北绫、北绢等。茶叶是其中最重要的贸易内容。金朝通过榷场或互市获得茶叶,而宋朝则通过此而获得马匹:“金人之茶,自宋岁贡之外,皆贸易于宋界榷场”。各得其所,互惠互利。
元朝不缺马匹,因而边茶主要以银两和土货交易。曾在成都榷茶,在北京和陇西设局专卖。
明代对茶马交易采取政府颁发许可证的方式严加控制,互市的主要物品集中在茶叶和马匹上,对其他民间商贸实行相对宽松的政策。明代的茶马互市是以经济为手段来实现其既定的“固蕃人心”、维护边境安宁的政治目的。明洪武五年(1372年),把四川做为茶马交易的茶叶生产基地。明朝还制定了严刑峻法来确保茶马交易中茶叶的质量和信誉。同时,置茶马司,设立了大使、副使等职,专门从事茶马贸易。
洪武五年(1372年),明政府在秦州(天水)设立了秦州茶马司和河州(临夏)茶马司。到洪武三十年(1397年),秦州茶马司移到西宁,改称西宁茶马司。后来又成立了甘州茶马司。此后继续增设,至明神宗万历年间,有河、洮、岷、甘、西宁、庄浪等6个茶马司,其中河州、洮州、甘州、西宁4个茶马司设置时间最长,终明之世没有多大变化。
明洪武三年(1370年)元朝洮州路元帅府世袭“达鲁花赤”归附了明庭,逐在旧洮堡(临潭旧城)建立了洮州军民千户所。洪武十二年(1379年)正月,洮州十八族藏族头目三副使汪舒剁儿只,乌都儿,瘿素子、阿卜商等发动了叛乱,据纳邻七站之地与明庭抗衡。朱元璋派平西将军沐英、都督府殓事奉国将军金朝兴率京、秦、豫、鲁各路兵马进剿,并派曹国公李文忠往筹军事,叛乱很快被平息。捷报到京,朱元璋非常高兴,亲下诏谕:“洮州,西蕃门户,筑城戌守,扼其咽喉”。根据这个诏谕,李文忠委派金朝兴在当地藏族头目南秀节的大力协助下,在原洪和城的基础上扩建、增高、修筑了洮州卫城。自洪武已末(1379年)春二月至夏五月,完工(筑洮城工竣碑),并将军民千户所(正千户为正五品,副千户为副五品,并下辖十个百户),从旧洮堡迁来新城,升格为洮州卫指挥使司,下辖五个千户所,任命聂纬、陈辉等六人为指挥所守御洮城,隶属陕西都司管辖。由于洮州距陕西都司府西安和京城南京很远,交通不便,军队的后勤供应更加困难,为了减轻运输费用,李文忠等向朝廷建议:“官军守洮州,馈运甚艰,民劳不便”计划班师回京。朱元璋鉴于洮州在战略上的需要,降旨说:“洮州西控蕃戎,东蔽湟陇,汉唐以来,备边要地,今蕃寇即斥,弃之,数年后蕃人将复为患。虑小费而忘大虞,岂良策哉!所获牛羊分给将士,亦足充两年军食,其如敕行之”。巡按陕西御史杨有仁上奏朝廷说:“洮河譬之门庭、门庭坏则堂奥不守”,都强调了洮州在当时的重要战略地位。李文忠等不敢违旨,逐将所带来的江淮军士留在当地开荒种田,战时为兵,平时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后陆续将屯军家属迁来定居,逐在这里长住下来,成为当地的永久居民。
明成祖永乐时,政府让利“蕃族”,提高了茶马交易中比价的给茶量,造成马多而茶不足的状况,茶禁也渐渐松弛了,私茶也大量出境。为此,明政府又申严茶禁,增设洮州茶马司和甘肃茶马司(在张掖),使茶马互市继续保持兴盛。宣德(1426年)以后,中央权利削弱,私茶贩运盛行,茶马互市受到冲击,茶政日渐废弛。
清初,茶马互市制定仍承明制,在西宁、岷州、平蕃、兰州、河州设5个茶马司,管理茶马互市。然而随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官办茶马互市走到了尽头。康熙初年,相继裁撤了苑马监和茶马御史等机构官员,后来,又放宽了禁令,茶叶改为民间自由经营。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裁撤茶马司,茶马互市制定自此结束。行销西北的茶叶均由商人向户部领引贩运,产生了官茶引贩制度。这项制定即由清政府向茶商征收茶课,茶商领引赴产茶地办茶,并在指定区域销售。清咸丰二年(1853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江南各省道路梗塞,茶路不畅。同治元年(1862年),陕西回民起义,烧毁囤积于陕西泾阳待运甘肃的砖茶,西北茶叶供应十分困难。同治十三年(1874年),陕西总督左宗棠奏请朝廷“拟仿淮盐之例,以票代引”。
民国时期,西北官茶行销仍沿旧制,领票机关是甘肃省财政厅。每三年领票一次,1942年,茶税列入统税,“以票代引”制定正式废除。此后,西北茶叶经销统归国营中国茶叶公司办理。
新城在明以后的六百多年间,藏、回、汉各族共聚一地,繁沿生息,辛勤劳动,逐渐发展,在洮州这块土地上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新城气势雄伟,尤如巨龙盘绕,后经过明代成化(1445年—1486年)、万历(1573年—1619年)年间和清乾隆36年(1771年)、道光(1821—1850年)、咸丰(1851—1861年)年间前后共六次都做了大的修葺。到光绪初年,达到了它最完美的顶峰。成为屹立于洮河北岸的西陲重镇。自唐、宋、元、明、清至民国,它都数次成为郡、州、县府所在地,也是洮州这块广袤土地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这座城虽然经历了历史上数次兵变,政权更迭等噩运,目前已非昔日雄姿,但墙体基本完整,为全州现存故城中最完整、最大的一座,她所具有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洮人都引以为荣,昔日的茶马互市,今之商贸集市,每逢初一、十五,必显她的风采,因为她是镶嵌在洮州这块热土上的一座历史丰碑。
【关键词】新城;茶马互市;汉藏团结;文化交流
洮州卫城,即今甘肃省临潭县新城,最早建于北魏太和五年(481年),为吐谷浑11世14传王符连筹所建。古时称为洪和城,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唐代建国后,为了固边安民和发展经济的需要,曾经开通了以国都长安为中心通往边地及国外的商贸通道,除中外有名的丝绸之路外,还有一条通往西藏的道路“唐蕃古道”。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即由此路进入西藏拉萨的。它对巩固国防,加强汉藏民族团结,促进汉藏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今的新城,就是当年镶嵌在这条纽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成为当时两地物资交流的集散地和中转站,也是唐蕃使臣往返的驿马站。因而使洮州地区自贞观之治以来的繁荣局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旧唐书》载:天宝年间(742—755年),洮州有户口的计3700户,人口15060人。作为唐代洮州政治、经济、文化相对集中的洪和城,当年的繁荣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互市”在历史上主要指对外贸易或同边境少数民族之间的贸易。西汉政府同南越和匈奴之间的通商,是中国最早的互市之一。
最早的互市是以绢易马。到隋唐时,西北各民族饮茶之风盛行,茶马互市兴起。唐肃宗时,回纥如朝,驱马市茶,首开茶马互市的先河。茶叶主要源自东南沿海,但由于这时的茶叶是少数民族贵族阶层享用的奢侈品,茶叶的销量不是很大,管理业务还不十分繁重。朝廷就把茶马互市与绢马贸易放在一起进行管理。先后开放的互市场所主要有榆林、张掖、焉支山、龟兹和甘松岭。为了减轻国内贸易压力,隋唐王朝对绢马、茶马互市的限额有一定的规定,输往边境的绢、茶每年都有配额,超出配额,不论是中原的绢、茶,还是边疆的马匹均不得出、入境。
北宋初年,出于军事需要,宋朝政府始终把战马的获取放在重要经济开发和商品贸易的突出位置。宋朝每年以大量茶叶向西北各族易马,而茶马互市的主要地则在甘肃。这就是因为饮茶之风自隋、唐传入少数民族后,很快普及开来。到了宋代,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从贵族到牧民经常驱赶马匹到边市上换取茶叶,或以朝贡的方式,谋求回赐茶叶。至今,少数民族中还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
茶马互市也是制约藏族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關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 对维护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
从唐末、五代到北宋末,洮州曾数度被吐蕃占领。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宋将王绍攻克武胜关后,夺去了被吐蕃占领的西河六州,吐蕃守将鬼章联合西夏攻宋,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一举攻破洮州,并挥众加固了城池。岷州知州种宜与姚兕分两路出师,一路经铁城(临潭陈旗)一路经石门,趁大雾攻克了洮州,活捉了鬼章等守将九人。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洮州陷于金朝。以后金朝在这里三置榷场,开展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南宋理宗宝佑元年(1252年),忽必烈兵伐大理,曾在这里住跸一月之久,设牙帐于隍庙,故民间传说鬼章行宫为“达王金銮殿”。元代建国后曾在这里设“洮州路元帅府”,委世袭“达鲁花赤”(掌印官)镇守。
北宋茶马互市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沿边政府派人到吐蕃、回鹘、党项等族中去招商,让商人将大批良马赶到秦州、西和州(甘肃西和)等马市,由宋朝市马官开具公函,送京师估马司给钱收买,此为“券马”;二是宋朝在原州(宁夏固原)、渭州(甘肃平凉)秦州、仪州(甘肃华亭)、阶州(甘肃武都)、文县等临边州、军设市,派提举买马官主持购买,此为“省马”。
北宋最初是以金帛购买马匹,主要是为了省去运费。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于成都设榷茶司,在秦州设置买马司,分管四川茶叶与藏族马匹的互市事宜。不久,又以提举茶事的官员兼管买马。熙宁以后,又在熙河路通远军(甘肃陇西)、永宁寨(甘肃甘谷)等地设置市马场。宋元丰四年(1081年),并为大提举茶马司,统一管理茶马互市。南宋时,茶马互市的交易场所仅剩文州、阶州和西和州等,规模渐小。
茶马互市对双方来讲都是利弊相生。北宋以茶易马虽然解决了战争急需,但所易马良莠不齐,真正能使用的战马并不多。对于少数民族来讲以马易茶,固然解决了生活所需,但也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使自身的国力下降。
相对而言,宋代的茶马互市较唐代更加严密,为了控制茶马贸易,宋朝设置有专门的机构即茶马司,设职官都大提举执掌其事。实际上,宋初茶马贸易机构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开始时设有买茶司、买马司两个机构。据《宋史·职官志》、《文献通考·职官》等文献记载,熙宁七年(1074年)收复熙河后,按照经略使王韶的建议,“西人颇以善马至边,请趣买茶司买之”。这是最早见于记载的买茶司。买马司最早见于《宋会要辑稿·职官》: 熙宁七年(1074年)六月二十五日,熙河经略使王韶言:奉诏募买马,今黑城夷人颇以良马至边,乞指挥买马司素应付。
宋神宗熙宁(1068—1077年)年间,茶马互市的重点逐渐转移到熙秦地区。朝廷派遣王韶开辟河湟,建置熙河路(治所今甘肃临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熙河之役”。王韶早年客游陕西,采访边事,对西北地区的情况比较熟悉。王韶于熙宁元年(1068年)上疏《平戎策》,指出要制服西夏,当务之急是收复河湟,而收复河湟的关键在于以恩信安抚沿边少数民族,其中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开展历史上行之有效的茶马互市,其理由是西羌“颇以善马至边,所嗜唯茶,乞茶与市”。为了筹措资金,在今陇西城古渭塞设置“市易司”,以官钱为资本,借贷给商人,由他们与少数民族进行贸易,以商人交纳的利息充作军费。在神宗和宰相王安石的支持下,遂有王韶主持的包括茶马互市在内的熙河开边的举措,宋代军队先后收复了熙(今甘肃临洮)、河(今甘肃临夏)、洮(今甘肃临潭)、岷(今甘肃岷县)、叠(今甘肃临潭南迭部)、宕(今甘肃宕昌)等州,设熙河路(治所今甘肃临洮)进行统治。在王韶的支持下,宋廷于熙宁七年(1074年)开始在四川地区榷茶,由政府统一控制蜀茶,将大量蜀茶运送到陕西秦凤(治所今甘肃天水市)、熙河(治所今甘肃临洮)两路,用茶叶与“西羌”“博马”。我国历史上定期进行的茶马互市,至此正式开始。元丰四年(1081年),进一步将其合并为大提举茶马司(简称茶马司),统一管理茶马互市。 宋、辽、金对峙时期,民族间的贸易除了民间正常的活动外,就官方来说,主要通过“榷场”来进行,宋太祖曾经在宋朝的边界扬州、汉阳等处设置榷署,开展民族互市。宋朝对于辽代,则采取比较自由的互市,主要由边界守臣和商人进行。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军事攻灭北汉,但伐辽归于失败,宋朝对于榷场更加重视,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形势变化单方面决定榷场的开放或禁闭。而比较正常的榷场管理体制,随着景德元年(1004年)“澶渊之盟”之后显得正规化。辽国要求推进榷场贸易,而宋朝基于各方面的考虑,只是将官方控制的榷场限定在雄州(治所今河北雄县)、霸州(治所今河北霸县)、安肃军(治所今河北徐水)、广信军(治所今广西梧州)、代州(治所今山西代县)等地方进行。
自南北通和,始置榷场,凡榷场之法,商人货百千以下者,十人为保,留其货之半在场,以其半赴南边榷场博易,俟得南货回,复易其半以往,大商悉拘之,以俟南贾之来。蔡、泗、唐、邓、秦、巩、洮州,凤翔府置场。
金皇统二年(1142年)之后,金国在西北地区的秦、巩、洮、凤翔府设置榷场与宋进行贸易。當时南宋向金输出的商品主要是茶叶、象牙、纺织品、钱币、牛、米等,金向南宋输出的主要商品包括北珠、貂革、人参、甘草、北绫、北绢等。茶叶是其中最重要的贸易内容。金朝通过榷场或互市获得茶叶,而宋朝则通过此而获得马匹:“金人之茶,自宋岁贡之外,皆贸易于宋界榷场”。各得其所,互惠互利。
元朝不缺马匹,因而边茶主要以银两和土货交易。曾在成都榷茶,在北京和陇西设局专卖。
明代对茶马交易采取政府颁发许可证的方式严加控制,互市的主要物品集中在茶叶和马匹上,对其他民间商贸实行相对宽松的政策。明代的茶马互市是以经济为手段来实现其既定的“固蕃人心”、维护边境安宁的政治目的。明洪武五年(1372年),把四川做为茶马交易的茶叶生产基地。明朝还制定了严刑峻法来确保茶马交易中茶叶的质量和信誉。同时,置茶马司,设立了大使、副使等职,专门从事茶马贸易。
洪武五年(1372年),明政府在秦州(天水)设立了秦州茶马司和河州(临夏)茶马司。到洪武三十年(1397年),秦州茶马司移到西宁,改称西宁茶马司。后来又成立了甘州茶马司。此后继续增设,至明神宗万历年间,有河、洮、岷、甘、西宁、庄浪等6个茶马司,其中河州、洮州、甘州、西宁4个茶马司设置时间最长,终明之世没有多大变化。
明洪武三年(1370年)元朝洮州路元帅府世袭“达鲁花赤”归附了明庭,逐在旧洮堡(临潭旧城)建立了洮州军民千户所。洪武十二年(1379年)正月,洮州十八族藏族头目三副使汪舒剁儿只,乌都儿,瘿素子、阿卜商等发动了叛乱,据纳邻七站之地与明庭抗衡。朱元璋派平西将军沐英、都督府殓事奉国将军金朝兴率京、秦、豫、鲁各路兵马进剿,并派曹国公李文忠往筹军事,叛乱很快被平息。捷报到京,朱元璋非常高兴,亲下诏谕:“洮州,西蕃门户,筑城戌守,扼其咽喉”。根据这个诏谕,李文忠委派金朝兴在当地藏族头目南秀节的大力协助下,在原洪和城的基础上扩建、增高、修筑了洮州卫城。自洪武已末(1379年)春二月至夏五月,完工(筑洮城工竣碑),并将军民千户所(正千户为正五品,副千户为副五品,并下辖十个百户),从旧洮堡迁来新城,升格为洮州卫指挥使司,下辖五个千户所,任命聂纬、陈辉等六人为指挥所守御洮城,隶属陕西都司管辖。由于洮州距陕西都司府西安和京城南京很远,交通不便,军队的后勤供应更加困难,为了减轻运输费用,李文忠等向朝廷建议:“官军守洮州,馈运甚艰,民劳不便”计划班师回京。朱元璋鉴于洮州在战略上的需要,降旨说:“洮州西控蕃戎,东蔽湟陇,汉唐以来,备边要地,今蕃寇即斥,弃之,数年后蕃人将复为患。虑小费而忘大虞,岂良策哉!所获牛羊分给将士,亦足充两年军食,其如敕行之”。巡按陕西御史杨有仁上奏朝廷说:“洮河譬之门庭、门庭坏则堂奥不守”,都强调了洮州在当时的重要战略地位。李文忠等不敢违旨,逐将所带来的江淮军士留在当地开荒种田,战时为兵,平时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后陆续将屯军家属迁来定居,逐在这里长住下来,成为当地的永久居民。
明成祖永乐时,政府让利“蕃族”,提高了茶马交易中比价的给茶量,造成马多而茶不足的状况,茶禁也渐渐松弛了,私茶也大量出境。为此,明政府又申严茶禁,增设洮州茶马司和甘肃茶马司(在张掖),使茶马互市继续保持兴盛。宣德(1426年)以后,中央权利削弱,私茶贩运盛行,茶马互市受到冲击,茶政日渐废弛。
清初,茶马互市制定仍承明制,在西宁、岷州、平蕃、兰州、河州设5个茶马司,管理茶马互市。然而随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官办茶马互市走到了尽头。康熙初年,相继裁撤了苑马监和茶马御史等机构官员,后来,又放宽了禁令,茶叶改为民间自由经营。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裁撤茶马司,茶马互市制定自此结束。行销西北的茶叶均由商人向户部领引贩运,产生了官茶引贩制度。这项制定即由清政府向茶商征收茶课,茶商领引赴产茶地办茶,并在指定区域销售。清咸丰二年(1853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江南各省道路梗塞,茶路不畅。同治元年(1862年),陕西回民起义,烧毁囤积于陕西泾阳待运甘肃的砖茶,西北茶叶供应十分困难。同治十三年(1874年),陕西总督左宗棠奏请朝廷“拟仿淮盐之例,以票代引”。
民国时期,西北官茶行销仍沿旧制,领票机关是甘肃省财政厅。每三年领票一次,1942年,茶税列入统税,“以票代引”制定正式废除。此后,西北茶叶经销统归国营中国茶叶公司办理。
新城在明以后的六百多年间,藏、回、汉各族共聚一地,繁沿生息,辛勤劳动,逐渐发展,在洮州这块土地上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新城气势雄伟,尤如巨龙盘绕,后经过明代成化(1445年—1486年)、万历(1573年—1619年)年间和清乾隆36年(1771年)、道光(1821—1850年)、咸丰(1851—1861年)年间前后共六次都做了大的修葺。到光绪初年,达到了它最完美的顶峰。成为屹立于洮河北岸的西陲重镇。自唐、宋、元、明、清至民国,它都数次成为郡、州、县府所在地,也是洮州这块广袤土地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这座城虽然经历了历史上数次兵变,政权更迭等噩运,目前已非昔日雄姿,但墙体基本完整,为全州现存故城中最完整、最大的一座,她所具有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洮人都引以为荣,昔日的茶马互市,今之商贸集市,每逢初一、十五,必显她的风采,因为她是镶嵌在洮州这块热土上的一座历史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