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抓好语文基础,是提高中学生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教学气氛的浓厚和教学环境的宽松、教学硬件的配备是使教师能做到既实且活的外在保证。
【关键词】语文基础;语文能力;教学环境;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077-01
语文教学要撇开基础知识谈语文能力的培养,那无疑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抓好语文基础,是提高中学生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
一、目标明确,适中要求,人人过关,限期转变
语文教学的原则包括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原则,语言训练和思维相结合的原则,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兼顾的原则,以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统一的原则等等。
所谓“目标明确”,就是要求教师对每节课的基础知识教学目标要做到“明确具体”,这节课究竟教会学生读准几个字,写会几个字,记住几句话,要明确,不可囫囵吞枣搬教参,“依葫芦画瓢” 定目标,使教案成为“抄案”。目标要宁精勿杂,宁少勿多,愈明确具体愈好。“要求适中”就是对学生达到基础知识教学目标的要求应适中,注意把握好一个“度”,避免失“度”。如果要求过高,学生望而止步,跳几跳都采不到“果子”,就易丧失信心;如果要求过低,学生轻而易举就达到要求,就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人人过关,限期转变”指的是:合适的要求提出之后,就要求学生过关。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出现难过关的学生不足为奇。教者务必与其谈心,为其鼓励加油,因材施教,并限期转变。这样,既保护了学生浓烈的“过关欲”,又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真正贯彻这条基础知识教学原则,并非省力。教师有难亦有苦。难,就难在目标的确定,要求的适度。目标要选得精,选得明确,要把得准,定得巧。苦,就苦在教者耗时费力督促学生“过关”“转变”上。实现原则的前者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后者则取决于教者的工作责任心。只有两方面的完美结合,这一教学原则才有可能得到切实贯彻,才能结出语文教学丰硕成果。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这两方面作努力,以确保“原则”的贯彻。
二、低起点,慢镜头,高标准的教学方法
农村薄弱初中学生语文素质低劣。这就迫使我们在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试以教学“怎样查字典词典”为例,对选用教学方法作简单说明。学生查词典用词典要达到既快又准的要求,这是个高标准的目标。第一步,讲述查阅字典词典的意义。字典是一位博学的老师,是一位随叫随到的老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字典是攀登知识高峰的拐杖,是学海泛舟中的航灯。同时结合《名人学语文轶事》中鲁迅小时候经常查检《尔雅》打下坚实语文基础等故事进行教育。这一教学环节旨在激起学生对教学目标的重视。第二步具体讲授三种查检方法:即音序、部首、笔画。根据学生实际,确定音序查检法重点抓音之序;笔画查检法重点抓笔画笔顺;部首查检法重点抓部首及位置的确定。三者又以部首查检法教学为重点。在讲授部首及位置确定时,放慢教学节奏,降低教学起点,增加随堂学习。并用“特写镜头”剖析难点、注意点。如“奇”字,学生或答部首是“大”,或说部首为“可”。熟是熟非,众生争执激烈,这时加以指出:确定部首固然从“上下左右外”五个主要位置入手,但其顺序务必遵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上下有部首不能取四角的原则。有些词典为读者查检便利,让一个字在两个部首出现,对一些常用字的笔画笔顺,我设计一定的随堂作业,让学生“现场操作”,逐一加以面批面改。对“凹凸肃与长鸟”等字还要在黑板上“放大叠现”加以“画面定格”。这样做,起点可谓太低了,教学节奏可谓慢透了——用了三节正课、一节自习课。即便如此“低起点、慢镜头”能达到“高标准”的也为数不多,还要实行“倾斜政策”,过关“缓期执行”。第三步,将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训练拓展到课外。开展查字典比赛,写作《如何使用<新华字典>》、《部首的自述》、《记一次查字典比赛活动》等。
三、活而实的课堂艺术
在基础知识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追求一种既“活”更“实”的教学艺术。 “活”符合初中生心理基础,使其增强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基础知识教学的效果;“实”,是由基础知识教学特点和语文工具性质所决定的。在“活”的基础上求“实”,就会更“实”,在“实”的过程中求“活”,就是“活”得不至于“浮”。
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 “实”与“活”的关系。首先,要能做到以灵活的形式完成务实的教学内容,达成既定的目标。比如教学《孔乙己》一文,可采用朗读、表演、给孔乙己写对联、联系现实的教育方法讨论、写感想、观看同主题影像等种种形式。这些灵活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开拓其思维有很大的好处。但语文教学毕竟不是表演教学,不是欣赏教学,每一节课都有既定的目标要求,每一课都要落实到对文章的全面阅读与理解的能力考查上,都要落实到对学生的思维启发和语言能力培养上。因此,我们不能认为搞了一些好的形式就以为学生主动性起来了,就有了成效了,其实不然。教师在灵活采取各种形式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清小说的思路,体会《孔乙己》一文精巧含蓄的布局;另外,指导学生能从制度和社会环境上去挖掘孔乙己的可笑性格及悲剧命运的根源。对于鲁迅小说精练而含蓄的语言也都需要学生反复耐心的咀嚼体味的。当然文中的一些字词注音解释、字形辨析等基础知识更不是单靠灵活生动的形式就能完全让学生掌握的。
其次,要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的实与活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能切实提高自己的素质。不仅专业素质要强,更要综合素质强。前者能保证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后者决定了教师教学思路的开阔性,也是课堂手段多样化的能力基础,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教师应成为“杂家型的专家”。其实要想做到教学既实且活,做到这些还仅仅是形式上的要求,教师内在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才是最为重要的。
当然,教学气氛的浓厚和教学环境的宽松、教学硬件的配备是使教师能做到既实且活的外在保证。
【关键词】语文基础;语文能力;教学环境;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077-01
语文教学要撇开基础知识谈语文能力的培养,那无疑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抓好语文基础,是提高中学生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
一、目标明确,适中要求,人人过关,限期转变
语文教学的原则包括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原则,语言训练和思维相结合的原则,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兼顾的原则,以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统一的原则等等。
所谓“目标明确”,就是要求教师对每节课的基础知识教学目标要做到“明确具体”,这节课究竟教会学生读准几个字,写会几个字,记住几句话,要明确,不可囫囵吞枣搬教参,“依葫芦画瓢” 定目标,使教案成为“抄案”。目标要宁精勿杂,宁少勿多,愈明确具体愈好。“要求适中”就是对学生达到基础知识教学目标的要求应适中,注意把握好一个“度”,避免失“度”。如果要求过高,学生望而止步,跳几跳都采不到“果子”,就易丧失信心;如果要求过低,学生轻而易举就达到要求,就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人人过关,限期转变”指的是:合适的要求提出之后,就要求学生过关。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出现难过关的学生不足为奇。教者务必与其谈心,为其鼓励加油,因材施教,并限期转变。这样,既保护了学生浓烈的“过关欲”,又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真正贯彻这条基础知识教学原则,并非省力。教师有难亦有苦。难,就难在目标的确定,要求的适度。目标要选得精,选得明确,要把得准,定得巧。苦,就苦在教者耗时费力督促学生“过关”“转变”上。实现原则的前者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后者则取决于教者的工作责任心。只有两方面的完美结合,这一教学原则才有可能得到切实贯彻,才能结出语文教学丰硕成果。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这两方面作努力,以确保“原则”的贯彻。
二、低起点,慢镜头,高标准的教学方法
农村薄弱初中学生语文素质低劣。这就迫使我们在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试以教学“怎样查字典词典”为例,对选用教学方法作简单说明。学生查词典用词典要达到既快又准的要求,这是个高标准的目标。第一步,讲述查阅字典词典的意义。字典是一位博学的老师,是一位随叫随到的老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字典是攀登知识高峰的拐杖,是学海泛舟中的航灯。同时结合《名人学语文轶事》中鲁迅小时候经常查检《尔雅》打下坚实语文基础等故事进行教育。这一教学环节旨在激起学生对教学目标的重视。第二步具体讲授三种查检方法:即音序、部首、笔画。根据学生实际,确定音序查检法重点抓音之序;笔画查检法重点抓笔画笔顺;部首查检法重点抓部首及位置的确定。三者又以部首查检法教学为重点。在讲授部首及位置确定时,放慢教学节奏,降低教学起点,增加随堂学习。并用“特写镜头”剖析难点、注意点。如“奇”字,学生或答部首是“大”,或说部首为“可”。熟是熟非,众生争执激烈,这时加以指出:确定部首固然从“上下左右外”五个主要位置入手,但其顺序务必遵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上下有部首不能取四角的原则。有些词典为读者查检便利,让一个字在两个部首出现,对一些常用字的笔画笔顺,我设计一定的随堂作业,让学生“现场操作”,逐一加以面批面改。对“凹凸肃与长鸟”等字还要在黑板上“放大叠现”加以“画面定格”。这样做,起点可谓太低了,教学节奏可谓慢透了——用了三节正课、一节自习课。即便如此“低起点、慢镜头”能达到“高标准”的也为数不多,还要实行“倾斜政策”,过关“缓期执行”。第三步,将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训练拓展到课外。开展查字典比赛,写作《如何使用<新华字典>》、《部首的自述》、《记一次查字典比赛活动》等。
三、活而实的课堂艺术
在基础知识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追求一种既“活”更“实”的教学艺术。 “活”符合初中生心理基础,使其增强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基础知识教学的效果;“实”,是由基础知识教学特点和语文工具性质所决定的。在“活”的基础上求“实”,就会更“实”,在“实”的过程中求“活”,就是“活”得不至于“浮”。
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 “实”与“活”的关系。首先,要能做到以灵活的形式完成务实的教学内容,达成既定的目标。比如教学《孔乙己》一文,可采用朗读、表演、给孔乙己写对联、联系现实的教育方法讨论、写感想、观看同主题影像等种种形式。这些灵活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开拓其思维有很大的好处。但语文教学毕竟不是表演教学,不是欣赏教学,每一节课都有既定的目标要求,每一课都要落实到对文章的全面阅读与理解的能力考查上,都要落实到对学生的思维启发和语言能力培养上。因此,我们不能认为搞了一些好的形式就以为学生主动性起来了,就有了成效了,其实不然。教师在灵活采取各种形式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清小说的思路,体会《孔乙己》一文精巧含蓄的布局;另外,指导学生能从制度和社会环境上去挖掘孔乙己的可笑性格及悲剧命运的根源。对于鲁迅小说精练而含蓄的语言也都需要学生反复耐心的咀嚼体味的。当然文中的一些字词注音解释、字形辨析等基础知识更不是单靠灵活生动的形式就能完全让学生掌握的。
其次,要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的实与活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能切实提高自己的素质。不仅专业素质要强,更要综合素质强。前者能保证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后者决定了教师教学思路的开阔性,也是课堂手段多样化的能力基础,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教师应成为“杂家型的专家”。其实要想做到教学既实且活,做到这些还仅仅是形式上的要求,教师内在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才是最为重要的。
当然,教学气氛的浓厚和教学环境的宽松、教学硬件的配备是使教师能做到既实且活的外在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