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与魅力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相是天生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一生中所有的容貌变化,一出生就被注定。对于长相而言,其实是可以因为每个人天天所思所为而改变。经验的多少、知识的众寡、思考的深度、行动的决心……一个人内在的这些累积,会一点点地改变着人的外表和容貌、气质、长相。
  美国总统林肯的一位朋友,有次向他推荐某人为阁员。林肯却没用他。推荐的朋友问林肯为何不用他。林肯说:“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哦?可是,这岂不太严厉了?他不能为自己天生的脸孔负责呀!”“不。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孔负责。”
  日本经济学家、教育家小泉信三曾说:“精于一艺或是完成某种事业之士,他们的容貌自然具有凡庸之士所无的某种气质与风格。读书亦然,读书而懂得深入思考的人,与全然不看书的人相较,他们的容貌当然不尽相同。”“潜心熟读伟大的作家、思想家的巨著时,的确会使一个人变得与别人不一样,这件事当然也会显现于一个人的长相。”
  完成某种大业的人。有其风格,有其魅力。即使不与他有所深談。只要与他在一起,就让人觉得三生有幸。此即所谓的魅力。是一个人具有的声望与感化力,它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可成的,而是长期努力的结晶。妙就妙在,它会先显露于一个人的长相上。
其他文献
华大方瑞位于空港科技园区的一栋临街的楼里,远离城区,空气清新,周围有充足的停车位。  自从开始进行个人DNA亲子鉴定业务以来,这栋楼下就经常会停着很好的私家车。后来周围人都说,只要看见园区里停上豪车,多半都是来做亲子鉴定的。  在邓亚军的印象中,大部分鉴定委托人都很普通,跟街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没什么区别。正因为如此,每当听到那些鉴定后面的故事时,都会让她有种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惊讶。  当然也有一
期刊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我国著名的国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  有一次,有一个人买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后,很高兴地把画挂在客厅里。  此人的一個朋友来访,看到此画,竞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牡丹花还没有画完,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  买主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富贵缺了一边总是不妥,于是拿回去准备请俞仲林重新画。  俞仲林听了他的理由哈哈一笑,告诉这个买主,牡
期刊
一抬头,我便愣住了——对面的墙壁上,分明奔流着一道鲜花“瀑布”;那些鲜红的、嫩黄的、粉白的、淡紫的鲜花在墙上勃然怒放着,怒放出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哦,当然不会是春天,窗外,正寒风呼啸雪花纷飞呢。仔细看了才明白,那开在墙上的。原来是一朵朵“布花”:但那巧夺天工的造型。简直可以以假乱真。我的目光在花朵上久久流连。总也舍不得离开。最后,我将一束嫩黄色的花儿带回了家,用它们编成了一个小巧的花环挂在卧室的墙
期刊
相邻的两个国家,一富一穷。虽然百年来明争暗斗,但富国总是占优势。突然间穷国急起直追,让富国有点担心,于是派出许多探子。潜入穷国的民间观察。  有个探子专门观察地铁。  第一年探子回来说:“他们地铁里的工作人员都面无笑容。”  第二年探子回报:“虽然有笑脸了,但是民众还差得远。地铁里的人在自动扶梯上还不知道静立地站在一侧。把另一侧让给赶时间的人走。”  第三年探子回來说:“他们很差!虽然学会礼让了,
期刊
西方有种论调,说中国人不懂幽默。其实大谬不然。国人不仅懂幽默,善幽默。而且幽默的水准远高于西方。这方面的事例,上下古今,俯拾皆是。  现在收藏升温,“鉴宝”被看好。一收藏者来到《鉴宝》栏目,请专家鉴定他花八万元买的西周陶罐。专家认真端详后,很严肃地说:“这哪是西周的?分明是上周的。”不是专家故作高深,更非刻薄,口不留情,而是一不留神“制造”了一个幽默。文物市场假货充斥,鱼目混珠,高仿赝品冒充古董,
期刊
朋友的妻子早逝,他独自坚强地抚养着他七岁的儿子。  一天出差,他把放暑假的儿子一个人留在家。可他一路上担心孩子有没有吃饭。会不会哭,心老是放不下,到达目的地后又不时打回电话。孩子倒是很懂事,要他不要担心。但朋友还是无限牵挂,处理完事情,便匆匆踏上归途。回到家时儿子已经睡了,他这才松了口气。  当他准备就寝时,却突然发现棉被下面有一碗打翻的碗儿面!盛怒之下。他朝熟睡的儿子屁股上一阵狠打。儿子被打醒了
期刊
周末,去修车。很凑巧,我赶到时,技术高超的老板并不忙。当我把汽车的毛病简单叙述后,他把坐在门口的年轻人招呼了过来。“这是我新收的徒弟,”老板向我介紹后,又将头转向他,“大卫,帮韦老师看看车。”让他帮我修车?碍于面子,我并没说什么。转念又一想,让他锻炼锻炼也无妨,有老板在旁边盯着,不会有什么事的。  事情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老板叮嘱几句之后。就和邻居老板下象棋去了。老板的态度让我很气愤,待他走后,我没
期刊
那时,他们日子过得很苦,租不起房,借了一间朋友的仓库,简单收拾后,作为卧室。严寒的仓库犹如一口冰窖。没有一床温暖的棉被裹体,她常常在半夜里冻醒。他紧紧地抱住她,尽量把她帖在自己胸口,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她。  一天。她从外面回来。神色恍惚、面色苍白。他问她,怎么了,是不是病了?她说,没事,就是有点累。之后立刻兴奋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红色大钞,在他眼前晃了晃,亢奋地说,我们有钱了,去买一床棉被吧。他问,
期刊
中国人对门是十分讲究的。自古至今,都是如此。因为“门面”如何,从虚处看,关系到家族的地位和兴衰;从实处说,则直接影响到家人生命财产的安全。于是门的建造和装置便花样百出。门一旦构建好,就有了门里门外之分。在门里的便是主人。而被拒之门外的,便是外人了。而所谓的“门外汉”,也就是无“家”可归,不得其“门”而入的人吧?  门外汉想改变处境,进入某个他看中的“门”,里面的人当然不会轻易开门。门外的人不甘,便
期刊
我这个人喜欢买书,但由于囊中羞涩,再加上书店里的书比较贵,我买书一般到二手书市里去买。价格比在书店里买书便宜一半以上。  这天傍晚,我又到二手书市里闲逛,想看看自己有没有中意的书。面对着地摊上琳琅满目的不少书籍,我在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的地摊前蹲了下来,仔细搜索着自己想要的书,当我无意中搜索到一本《中美较量大写真》的时候,我顿时眼前一亮,觉得这本书不错,想打算把它买下来,于是。我试探着问中年男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