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慎初教授治疗头痛的经验

来源 :福建中医药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yh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俞慎初教授临证五十余载,学验宏富。兹就其治疗头痛的临床经验整理介绍于下。一、疏风祛邪法疏风祛邪法适用于外感头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6克,薄荷5克,白芷6克,荆芥5克,防风6克,羌活6克,细辛
其他文献
<正>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多因经络阻滞、气血运行受阻而致。据通则不痛之理,配制去痛散,治疗头痛86例,效果满意。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来源于门诊和住院患者,86例中男63例,女23例,全头痛41例,偏头痛23例,前头痛19例,头顶痛3例。方剂组成:白芷、梅片、飞雄黄、细辛、川芎、琥珀、朱砂、麝香。上药共为细面,密封备用。用法:取药粉1克,用喷粉器喷入鼻腔,左痛喷右,右痛喷左,全头痛喷入双鼻腔,喷药
期刊
<正> 柴胡疏肝散源于《景岳全书》,由柴胡、白芍、枳壳、甘草、香附、川芎组成。主治肝气郁结,胁肋胀痛及痛经等证。笔者应用于血管性头痛,疗效甚佳,举例如下: 夏××,女,33岁。1988年1月29日诊。自诉近一年来,头痛反复发作,两颞侧阵发性跳痛,每日3~4次,伴少寐、乏力。曾经中西药多方治疗,效果不著。脑血流图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为“血管性头痛”。
期刊
<正> 血管性头痛是高海拔地区常见的疾病,因反复发作,患者颇为痛苦。我们根据中医理论,自拟活血行气汤治疗,获得满意效果。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了舌尖及甲皱微循环的检查,现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284例中,男性128例,女性156例;年龄在16~74岁之间,其中以20~45岁为最多,占68.3%,平均年龄为38.7岁。以农民最多,占78%,干部、学生、工人及其它占22%。病程1年以下
期刊
<正> 例1.顽固不寐案。陈××,男,50岁。1979年3月25日诊。患者于五年前因夫妻不和而失眠,每夜难以入睡,至下半夜方能睡2~3小时。数月后病情加剧,常彻夜不眠,且出现头晕、头痛、性欲消失等症,体力逐日减弱。五年来多方求医服中西药均未见效。
期刊
<正> 张××,男,52岁。1981年3月5日诊。5年前患者行胃手术后,常感头昏痛。两年多前曾到某医院作普奴卡因针封闭治疗、嗣后头痛剧烈,似无休止,以两太阳部为甚。诊为三叉神经痛,用脑清片、玄胡乙素片等治疗,效果不显著。后作鼻窦炎治疗亦未效。诊见:患者两手拖头,呻吟呼痛,辗转不安。舌质偏红,衬有紫气,苔薄腻,脉象沉弱。证属肝肾精血亏虚,络脉痹阻。治以益肾养肝、通络止痛。
期刊
<正> 正骨紫金丹首载于《医宗金鉴》一书,由血竭,熟大黄、木香、丁香、儿茶、红花、当归、莲肉、茯苓、白芍、牡丹皮、甘草等药组成。原方主治“跌打扑坠,闪错损伤,并一切疼痛,淤血凝聚”。笔者常用此方治疗淤血头痛,其效多验,兹介绍如后。案一:于××,女,40岁,工人,1977年10月7日初诊。患者头部右侧偏上前方疼痛。痛有定处,反复发作,时缓时急已有五个春秋。自诉历年服药累计不下三百余剂,
期刊
<正> 患者男,48岁,住院号3795。1981年9月5日入院。近10年来持续性头痛,痛甚时难以忍受,夜不能眠。曾用止痛剂、镇静剂等久治未愈。腰穿:脑脊液压力(侧卧位)210mmH2O,白细胞25个/立方毫米。神经科诊断为慢性蛛网膜炎。舌苔黄腻而厚,舌体稍胖,脉滑。中
期刊
<正> 内伤头痛多系情志刺激、劳倦、宿疾所致。从病情、病位,发作规律看:头痛为剧痛、或疼痛隐隐、或为胀痛;痛在两颞太阳穴、或前额与眉棱骨、或后枕与项脊、或巅顶;其病情悠悠戚戚、时剧时缓、缠绵不断、令人十分痛苦。 临床上、内伤头痛虚证居多、亦有虚实互见、寒热错杂的、多为久病。临证治疗亦不易、即瘥亦易复发。 笔者对内伤头痛临证常运用“脏腑辨证”进行辨证论治、即审其病因病机、证候、辨明
期刊
<正> 例1.许××,男,30岁。1987年8月诊。两月前在田间劳动时,休息于水边,嗣后便头痛。曾在沈医大治疗二个月之久,无有效果。诊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苔白腻,脉濡。分析:外感风湿,上犯巅顶,清窍被蒙,清阳不升故头痛如裹;湿为阴邪,故纳呆胸
期刊
<正> 内伤头痛表现的证型错综复杂,其疼痛的部位及程度亦不一,有发于头的一侧或头后、前额、巅顶,或连及眉棱骨、鼻梁骨;有剧痛难忍,有隐痛、空痛、昏痛等表现。因此,临症时应根据不同的症情施以不同的治则和方药。我院顾问谭之彬主任医师,治疗内伤头痛,颇有经验,现简介如下,以飨同道。一、脑失所养,升清利窍补气血例1、王某,女,32岁,1982年4月2日初诊。患者于1981年1月由劳动不慎小产,出血较多,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