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多种西药联用致不良反应的分析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c1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多种西药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分析.方法:选择了我院收治的因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共计120例进行研究,将用药前患者状态设为对照组,用药后患者状态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的类型进行归纳,并分析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患者在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西药治疗前的二重感染、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损害和过敏的发生率均低于患者联合用药后,以上数据对比均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为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多种西药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系统造成多种形式的不良反应状况.因此在临床药物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医生提升专业知识能力,识别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起到降低该类型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表分组标准,划分为对照组(43例)与实验组(43例).将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方式应用于对照组内,实验组则采取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情况、治疗总疗效与疼痛感受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较对照组更好(P<0.05);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感受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于胸腰椎骨折患者中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均具有
目的:分析在宫外孕患者的保守治疗中联合应用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单纯以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则采取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的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37%,对照组84.84%,且P<0.05;观察组的腹痛、盆腔包块、阴道出血消失时间及血β-HCG复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宫外孕患者采取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的联合用药保守治疗方案可显著提升疗效,有助于快速促进患者机体康复.
目的:探究对腹股沟疝气患者分别采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的差异.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三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5例腹股沟疝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顺序编号将患者分为两组,入院序号为单数的48例患者患者接受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并设定为对照组,入院治疗序号为双数的47例患者接受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并设定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出院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
目的:分析在小儿腹泻治疗过程中使用健脾汤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西安市鄠邑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腹泻患儿中选取120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使用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健脾汤进行治疗,对比患儿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症状改善用时短于对照组;经治疗,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经治疗,患儿免疫指标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经治疗,患儿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满意度更高,上述数据组间差异有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施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于对照组患者,实施丁苯酞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于观察组患者.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为92.5%,对照组明显比观察组低(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P<0.05).结论:采用丁苯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采用联合治疗方案(硝苯地平控释片与厄贝沙坦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按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单一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以3个月作为观察周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在进行周期治疗之后,观察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血压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SBP、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
目的:分析应用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治疗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整理并回顾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本院接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信息,在告知患者实验目的后选择其中88例进行本次研究,并按照其就诊顺序分为实验组(尾号为单数)和对照组(尾号为双数),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血凝酶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方案,根据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再次出血率、临床情况以及止血效果进行比较,再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具体疗效.结果:结果显示,对照组患
目的:探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处方点评与不合理案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800张处方为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处方点评,总结处方不合理情况.结果:2800张处方中,合理处方2674张,占有比率为95.50%;不合理处方126张,占有比率为4.50%,其中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62张,联合用药不适宜23张,重复用药15张,无指征使用抗生素11张,处方不规范7张,诊断与用药不相符5张,配伍禁忌3张.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处方不合理现象较为常见,必须给予恰当的处方点评,分析不合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100名慢性胃炎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把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三联疗法治疗,即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各种证候以及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通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而对照组则为76.00%,由此说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嗳气、胃反酸、
目的:在乳房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中应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对该治疗效果予以探究.方法:65例行乳房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接受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地塞米松.常规组33例接受胸椎旁神经阻滞.对比2组术后1、8、12、24、48小时疼痛评分、阵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常规组,实验组术后1、8、12、24、48小时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此次研究对乳房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应用胸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