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2
摘要: 分析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原因,并总结了相关护理防控对策。主要包括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隔离,加强手卫生,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加强环境及物表的消毒管理,加强宣教,正确留取痰液标本等。通过采取防控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隔离;护理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多数意识障碍,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部分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此外探视、陪护人员多。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 医疗设备与诊疗技术不断更新, 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呈上升趋势,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我科对凡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全部进行隔离治疗和护理, 采取有效措施,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 保障了其他患者的安全, 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我科自 2010年 1 月至 2014年 10 月四年间共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 85 例, 其中基础病为高血压脑出血 41 例,重型颅脑损伤 44 例; 男58 例, 女 27例; 年龄 39~ 82 岁; 所有病人经肺部 X 光检查提示肺部感染, 体温 38! 以上, 通过病原学检查、药物敏感试验资料显示为院内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多重耐药菌菌株分别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产 ESBLs 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 我们严格按照医院制订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去隔离病人, 控制好各个环节, 采取有效措施,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护理措施
1.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当确诊病人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时, 及时落实好隔离措施, 并做好隔离标记, 在病人的床头卡和住院病人一览表处贴上明显标志, 在病历牌附有并注明隔离的方式、目的、措施等注意事项。尽量安排病人住单间, 如没有单间则安排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且做好床边隔离, 控制室内温度在 22~ 24! ,湿度在 60%~ 65%, 室内通风换气 2~ 3 次/ 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 严格控制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 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护人员的手常常是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 文献报道: 革兰氏阳性细菌常通过外源性途径如医务人员的手获得[ 1]。因此, 洗手是阻断接触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2]。所以, 我们要求在对多重耐药菌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 或者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 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 应当洗手; 无明显污染时, 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从而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感染其他病人。为了保证手的清洗和消毒, 手卫生的设备尤为重要, 我们配备了感应式水龙头, 并将洗手示意图张贴在洗手池上方以推广六步洗手法, 在治疗车上放置速干手消毒液, 让医务人员养成自觉手卫生的习惯。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病人使用的各类物品专用, 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可有效预防交叉感染。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 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普通的医疗用品应做到一用一消毒; 接触患者破损的皮肤黏膜的物品应做到一用一灭菌; 对于持续使用的吸氧装置, 每 24 h 消毒、更换一次, 消毒后的物品, 应冲洗干净, 晾干备用; 备用的医疗用品要保持干燥, 放置在便于消毒的容器中, 以免保管过程中污染, 或使用一次性管道, 防止交叉感染。对医疗垃圾进行统一分类收集, 严加管理, 正确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切断病原菌传播途径, 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4. 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特别是在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吸痰等操作时, 极力避免污染, 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应用抗菌药物时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尽早正确取痰标本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药物, 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 严格探视制度:为切断通过病人家属传播的途径, 在探视上做到定时间、定人数, 进入病室时穿隔离服, 戴帽子、口罩, 床旁备手消毒剂, 并告知家属接触病人前后都要进行手卫生。
护理体会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 我们应当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 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并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 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 采取有效措施,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防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隔离,加强手卫生,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加强环境及物表的消毒管理,加强宣教,正确留取痰液标本,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 1] 王忠诚. 神经外科手术学[ M] .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84.
[ 2] 陶红, 钱丽静, 王为兵. 护理人员手清洁方法的实验观察[ J] . 护理学杂志, 2002, 17( 3) : 226.
摘要: 分析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原因,并总结了相关护理防控对策。主要包括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隔离,加强手卫生,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加强环境及物表的消毒管理,加强宣教,正确留取痰液标本等。通过采取防控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隔离;护理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多数意识障碍,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部分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此外探视、陪护人员多。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 医疗设备与诊疗技术不断更新, 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呈上升趋势,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我科对凡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全部进行隔离治疗和护理, 采取有效措施,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 保障了其他患者的安全, 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我科自 2010年 1 月至 2014年 10 月四年间共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 85 例, 其中基础病为高血压脑出血 41 例,重型颅脑损伤 44 例; 男58 例, 女 27例; 年龄 39~ 82 岁; 所有病人经肺部 X 光检查提示肺部感染, 体温 38! 以上, 通过病原学检查、药物敏感试验资料显示为院内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多重耐药菌菌株分别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产 ESBLs 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 我们严格按照医院制订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去隔离病人, 控制好各个环节, 采取有效措施,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护理措施
1.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当确诊病人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时, 及时落实好隔离措施, 并做好隔离标记, 在病人的床头卡和住院病人一览表处贴上明显标志, 在病历牌附有并注明隔离的方式、目的、措施等注意事项。尽量安排病人住单间, 如没有单间则安排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且做好床边隔离, 控制室内温度在 22~ 24! ,湿度在 60%~ 65%, 室内通风换气 2~ 3 次/ 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 严格控制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 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护人员的手常常是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 文献报道: 革兰氏阳性细菌常通过外源性途径如医务人员的手获得[ 1]。因此, 洗手是阻断接触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2]。所以, 我们要求在对多重耐药菌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 或者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 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 应当洗手; 无明显污染时, 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从而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感染其他病人。为了保证手的清洗和消毒, 手卫生的设备尤为重要, 我们配备了感应式水龙头, 并将洗手示意图张贴在洗手池上方以推广六步洗手法, 在治疗车上放置速干手消毒液, 让医务人员养成自觉手卫生的习惯。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病人使用的各类物品专用, 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可有效预防交叉感染。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 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普通的医疗用品应做到一用一消毒; 接触患者破损的皮肤黏膜的物品应做到一用一灭菌; 对于持续使用的吸氧装置, 每 24 h 消毒、更换一次, 消毒后的物品, 应冲洗干净, 晾干备用; 备用的医疗用品要保持干燥, 放置在便于消毒的容器中, 以免保管过程中污染, 或使用一次性管道, 防止交叉感染。对医疗垃圾进行统一分类收集, 严加管理, 正确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切断病原菌传播途径, 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4. 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特别是在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吸痰等操作时, 极力避免污染, 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应用抗菌药物时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尽早正确取痰标本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药物, 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 严格探视制度:为切断通过病人家属传播的途径, 在探视上做到定时间、定人数, 进入病室时穿隔离服, 戴帽子、口罩, 床旁备手消毒剂, 并告知家属接触病人前后都要进行手卫生。
护理体会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 我们应当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 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并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 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 采取有效措施,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防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隔离,加强手卫生,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加强环境及物表的消毒管理,加强宣教,正确留取痰液标本,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 1] 王忠诚. 神经外科手术学[ M] .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84.
[ 2] 陶红, 钱丽静, 王为兵. 护理人员手清洁方法的实验观察[ J] . 护理学杂志, 2002, 17( 3) :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