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网系统谐振抑制技术研究

来源 :电工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595091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述了光伏并网系统发展情况及系统谐振问题,介绍了光伏并网系统的结构模型及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模块。根据系统结构分析了谐振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常用的谐振抑制方案,对方案的适用性及利弊问题进行了比较。最后,对未来光伏并网系统谐振研究进行了展望,寻找系统谐振研究发展方向,提升系统性能。
其他文献
为了有效地评价航天装备的保障效能,针对航天装备的特点,通过对保障效能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航天装备保障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航天装备设计特性指标和综合特性指标,设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测试发射控制系统具有高容错、热备冗余、高可靠、强适应能力的特点。其较强的创新性、实用性和通用性,实现了适应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6h液氢加注前端无人值守、三垂测发模式的系统构架,能够达到快速、准时、可靠发射,保障窄窗口的重大发射任务零秒点火升空。
国内发电厂厂用电系统多采用高压厂用变低压侧经中电阻接地方式。当馈线发生接地保护时由定时限接地保护做动作于跳闸故障馈线,但当馈线发生高阻接地时,因保护装置测得接地电
为了提高光伏阵列光电转换效率,确保光伏阵列功率输出始终维持在最大功率点上,传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在应用于局部阴影条件时,可能存在陷入局部最优或跟踪时间过长等问题。
针对滑模观测器在低速范围内的不适用性,以及中高速范围内高频注入法跟踪性能差的问题,采用一种复合控制策略实现永磁同步电机全速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为避免电机启动失败
根据未来电能生产者、消费者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考虑负荷的重要程度和经济性,构造了基于负荷重要程度、能量传输距离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负荷优先选择法的经济性能量分配
大量非线性负荷的接入会造成系统半波不对称,此时系统可能会产生偶次谐波和直流分量,当偶次谐波含量过大时就会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危害。在分析偶次谐波出现的条件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线圈耦合范围的限制。对于串联补偿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传输功率随线圈耦合增强将降低,因此在实际的系统伏安容量限制条件下,传统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难以在较宽的线圈耦合范围内输出所需的额定功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心抽头绕组的可重构谐振拓扑,可在不同的线圈耦合范围内选择不同的连接方案和工作模式。可重构谐振拓扑充分考虑了各部分电路在不同模式中的重复利用,使系统在覆盖更宽耦合范围的同时保持了简洁的电路拓扑和尽量少的元件数量。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结构可在不显著增加系统伏安容量的情况
某变电站GIS在带电调试期间,母线产生高频振动响声。对存在高频振动响声的带电GIS母线分别在无任何措施、刷阻尼涂料及增加抱箍的方式下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测试发现,振动
传统PI双环解耦电流控制的电压源型转换器难以为孤立交流区域提供频率支持,因此需要增加频率控制环节。通过在VSC控制器的有功控制环中增加有功-频率下垂控制,在无功环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