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赛道更科学、更务实

来源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ktj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被称为中国碳中和“元年”,元年意味着开始,同时也预示未来三四十年时间里,碳中和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毫无疑问,2022年碳中和将依然很热,中央和地方政府、重点领域和行业企业有关碳中和的政策规划和行动方案也将陆续公布.例如,地方层面,按照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广东、云南、甘肃、上海、江西、山西、安徽、湖南、重庆、福建、山东等11省明确2022年将制定、完善碳达峰行动方案.行业层面,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实施方案及《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等也将于2022年按程序印发实施.另外,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预计也将在今年公布碳达峰行动方案.
其他文献
2022年,北京冬奥会全球瞩目,亮点纷呈,令世界赞叹不已,其中一大亮点便是科技冬奥带来的精彩,科技是冬奥会成功举办的一个重要支撑因素.据悉,这次冬奥会有200多项科技成果得到应用.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举办冬奥会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一体谋划、一体实施,实现北京同河北比翼齐飞.”如今,北京冬奥会交出了一份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优异答卷,为京津冀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区域协同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主办机构与主办城市在推进赛事筹办的过程中,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再到产业提质增效,不仅有力保障了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更是创造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典范.
期刊
青年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受益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量,亦是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领导力.四年前,联合国启动了“青年2030:联合国青年战略”,强调青年是创新、思想和解决方案的重要来源,并正在推动技术领域、气候行动、建立包容公正的社会等方面实现所需要的变革.2020年联合国发起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行动十年”计划,呼吁在加速采取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来应对世界上所有重大挑战之际,继续重视将青年纳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期刊
2022年1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强调:“早在申办时,我就提出,中国这次办奥的最大目的,就是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经过不懈努力,这一愿景已经成功实现.”
期刊
笔者是2017年第一批参与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管理专家团队的成员,2018年正式受聘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委员,主要参与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相关工作,亲历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并参与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报告、教材编写、标准编制等相关工作,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和感知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管理工作及其取得的效果.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北京冬奥会的可持续性管理,就是“全面融入”,这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高层领导重视,三标协同合一,融入核心业务,多方共同参与,管理成效显著.
期刊
北京冬奥会在奉上一场精彩体育盛会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一批可持续亮点——所有新建场馆采用最新绿色建筑标准、100%使用绿电、二氧化碳制冰、表土剥离及回用、首钢园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3亿人上冰雪促进冰雪产业发展……成功将国内外各方对可持续性的关注提高到新的层次,这些都与北京冬奥组委在可持续性管理方面的努力密不可分.总体来看,北京冬奥会的可持续性管理工作经验可以概括为“六有”.
期刊
2019年10月,生态环境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联合推动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成为气候投融资领域的专业机构,促进气候投融资项目落地的重要信息平台,以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专业委员会还将承担参与气候投融资领域的标准制订、推动构建多元化的全球气候投融资治理体系等活动.该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推进气候投融资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期刊
2022年2月4日,经过7年多筹备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万众瞩目中盛大开幕.北京冬奥会既拉开了全球冬季体育盛会的序幕,也全面展现了北京冬奥会可持续的工作成果以及可持续发展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的支柱作用.
期刊
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指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以此可以深刻领会到,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绝不是短期目标,而是在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前提下稳步实现的目标;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不是简单替代,而是要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统筹下实现安全替代.
期刊
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风险之一.全球变暖正在影响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导致热浪、暴雨、热带气旋的频率显著提高,全球范围内的干旱、火险、洪水等灾害发生异常频繁.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最新报告,全球气温极有可能在未来20年内较工业化前水平提高1.5℃,这将进一步提高气候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为了有效降低气候灾害对人类经济社会带来的损害,基础设施的气候韧性建设在此阶段极为重要,是有效规避气候风险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同时带动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福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