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凝学变化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hter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10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约半数作了血凝学检查,发现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初步分析了高凝状态及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着重讨论了各项血凝学指标变化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发病与免疫紊乱有关。胸腺组织具有调节机体免疫状态的功能。为此进行了培养人胚胸腺组织治疗8例再障。
期刊
根据江山等收集的国外资料所提出的诊断标准和参照1982年FAB协作组制定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DS-CMML)诊断标准,对26例CMML患者进行了临床和实验室回顾性分析比较,并提出本病的特点及其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近年来,人们在不断地寻找反映肝中纤维化程度的血清学指标以取代具有损伤性的肝脏穿刺肝组织学检查方法。在此领域内,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的测定被认为是目前较好的反映间质胶原增生活跃的诊断指标。近来又发展了反映基底膜成分代谢的测定方法,如血清板层素(Laminin)含量测定,并有商品药盒供应。国外研究多集中在乙醇性肝病时血清PⅢP及板层素的诊断意义上。我国患者多系肝炎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为此,我们研
期刊
患者女,26岁,工人。因咳嗽、咳痰8个月,近1个月来加重,并间断咯血1天于1988年7月31日收入院。患者于8个月前出现阵咳,痰少量;近1个月来咳嗽加重,尤以夜间明显,并伴有右胸痛;入院前1天间断咯血数次,总量约500ml,伴低热,遂来我院急诊。既往无肝炎病史及接触史。家族中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并密切接触。有服止痛片过敏皮疹史。现早孕第一胎2个月。
期刊
我们自1982年至1989年先后收治因在他院使用激素类药物不当,而引起严重副作用的10例(其中1例因大咯血死亡),现报告如下。
期刊
非血液病出凝血问题座谈会于1989年7月21日至23日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44名来自8个省、市及解放军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请出凝血问题专家介绍了目前出凝血生理的最新进展和各种较新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其意义,许多代表结合自己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所作的学术报告反映了我国当前非血液病出凝血问题的研究动向,代表们还针对当前急需解决的有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现概述如下。
期刊
患者男,33岁。右腰部、臀部、右大腿内侧皮下结节2月,高热10余天。患者1989年1月底发现右腰部、臀部、右大腿内侧出现直径1.5~3cm皮下结节,表面皮肤发红,无自觉症状。按一般感染治疗无效。3月初伴发热、咽痛、同时皮损明显扩大,右大腿内侧皮损破溃,于1989年3月11日入院治疗。
期刊
以心血管系统为主要表现的高嗜酸细胞综合征二例
期刊
论著英文摘要(ENGLISH ABSTRACTS OF ORIGINAL ARTICLES)
期刊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标淮差,什么是标准误?它们之间有什么连系,又有什么区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