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care:拆解新母婴品牌爆款玩法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ong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立7年时间,成功跻身母婴行业头部品牌,市场表现惊人,作为新消费品牌近两年的一匹增长黑马,Babycare做对了什么?
  围绕Babycare身上的标签很多:一个时常被消费者误以为是进口货的国产品牌,一个由设计师创立并在产品颜值上大量投入的母婴品牌,一个持续打造爆款并实现品牌资产跨品类迁移的新锐品牌,一个从低频耐用品向高频快消品成功转型的消费品牌。
  其经营表现可圈可点。2020年Babycare全渠道GMV突破5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00%,仅2020年“双11”期间,Babycare全渠道销售额就超过9亿元。体量大、增长快,在一众母婴消费品牌中(除奶粉、童装外),Babycare不仅销量居首,增速也是数一数二。
  不俗的表现也引起了资本的注意。Babycare于2019年获得来自红杉资本中国的3亿元A轮融资,2021年初获得由鼎辉投资领投,华兴资本、红杉资本中国跟投的7亿元B轮融资。
  在新消费品牌这个赛场里,尤其是在国内集中度很低的母婴赛道,Babycare何以在7年内有如此声量,值得我们一“拆”为敬。

堆叠爆款就能形成品牌吗?


  2014年,互联网电商界风起云涌,先是京东于5月上市,后有阿里巴巴于9月登陆美国资本市场。



  随即,母婴行业垂直电商起势,除天猫、京东、苏宁等综合性平台外,蜜芽、贝贝网等垂直性玩家也在资本助力下一路高歌猛进;乐友、孩子王等线下连锁业态开始向线上拓展,母婴行业体量全面快速增长。(据艾媒咨询报告,截至2020年,中国母婴市场规模超4万亿元,预计到2024年将增至7.5万亿元。)
  同年,Babycare在国内市场初露头角。
  始于“腰凳”的拓品类之路
  品类拓展是Babycare在短短几年内销售额大幅增长的首要原因。
  Babycare拥有多款爆火单品,这些爆品虽同属母婴行列,但之间并没有很强的品类或技术关联性。换句话说,Babycare这些年不仅将品类拓得够宽,爆款率还得以保证。
  A. 腰凳
  Babycare最早打入市场的单品,是母婴消费品中相对不那么热门的腰凳,许多还未生育宝宝的消费者甚至可能都没听说过这类产品。
  Babycare选择从腰凳入手,源于它有硬件和技术壁垒,兼具时尚且不属于较大的品类。通过与实验室合作研究,致力解决人体工程学痛点,Babycare逐渐在这片小众市场里,挖掘出了更多的潜在用户。
  小众市场,一方面意味着有消费者需求未被满足,另一方面意味着产品一经问世就已经具备了差异化竞争的优势。Babycare利用腰凳快速切入市场,占领了小众分类的制高点,实现对用户心智的首次覆盖。
  一开始Babycare以抱婴袋起家,腰凳并不是刚需产品,后者定位高端,进口价格为1 000~2 000元/個,而Babycare定价200~600元/个,大众普遍能够承担。由此,Babycare收获了首批种子用户—其需求和支付能力都很高。
  B. 啃咬类用品
  Babycare进军的第二个品类是牙膏和奶嘴等婴幼儿啃咬类产品,其产品使用中国台湾工厂开发的银离子材质,抗菌性较强,市场认可度高,价格较硅胶贵。
  C. 母婴电器



  Babycare涉猎的第三个品类是母婴电器,逐步向消费者普及电器类产品,如消毒柜、消毒锅和辅食机等。在Babycare推出相关产品前,市场上的母婴电器多为进口品牌,价格约为1 000~8 000元/个不等,普通消费群体难以承担。Babycare母婴电器价格定位约300~1 000元/个,这也将一些原本不是该品类目标群体的人转化为了客户。
  D. 喂养用品
  Babycare推出的第四个品类是哺育类产品,如奶瓶、水杯、保温杯等。奶瓶是母婴用品行业的核心,是一个新品牌必须要做好的单品,其技术含量在母婴产品里排第二位,仅次于奶粉。
  据悉,Babycare耗时5年开发了纳米云概念的重力学奶瓶,其中纳米云具有抑菌功能,重力学解决的是宝宝喝水时的呛水风险。
  E. 纸巾
  Babycare推出的第五个品类是纸巾和湿纸巾产品。这一品类门槛并不高,但Babycare发现,市面上许多湿纸巾含有酒精、防腐剂等材质,对宝宝肌肤有所伤害。因此Babycare采用锡纸包装,不含添加剂,致力在安全性和防病菌方面做到位。
  同时,Babycare在渠道投入上重点聚焦湿巾纸巾,2019年仅湿纸巾的营销广告投入就占了近30%。从效果上看,的确带来了跨越式的增长:2017年Babycare湿巾类产品GMV不到5 000万元,到2020年时GMV近8亿元,市占率也从2017年的约3%一路上涨到2020年的近25%。
  F. 纸尿裤
  2018年下半年,Babycare切入纸尿裤赛道,主打高端路线,并将纸尿裤板块作为未来的主战场,因为Babycare的纸品已经成熟,全球供应链也已经完善。
  数据显示,2018年Babycare纸尿裤GMV仅为2 700万元,到2019年时GMV近9亿元。但Babycare并未明显撼动行业头部外资三强(帮宝适、好奇、花王)的市场份额,更多的是整合吞并了众多长尾品牌。   总结Babycare起盘之初的产品迭代:首先,在细分品类中,挖掘尚未被满足的用户痛点;其次,利用创新的产品设计和高科技感为产品赋能,以此获得母婴用户的信任,实现第一波口碑发酵。
  从腰凳到喂养用品的转变可以看出,Babycare的战略是从门槛产品转向扩充品类,接着利用类目流量优势带入高频复购产品纸巾和湿纸巾。Babycare在母婴这个大类里,除了不销售食品,其他用品几乎都有涉猎,其中自研产品占比高达90%。
  Babycare计划每个品类推出几个爆款,因此尝试了大量SKU,有上千个之多,其销售排名前3的SKU收入占比20%。未来,Babycare或将精简SKU,淘汰掉销售不好的SKU。
  品牌资产跨品类迁移
  毋庸置疑,多品类布局是Babycare弯道超车的一大利器。
  作为一个多品类品牌,我们可以概括Babycare的品类迁移之路:以小众且高科技感的腰凳起盘,喂养用品打造爆款,利用爆款流量带入高频产品湿巾,以扩充品类切入集中度低的纸尿裤赛道,而最新方向是童装。



  Babycare做到了一件事:品牌资产的跨品类迁移。
  通常来说,消费品,尤其是快消品,其品牌资产只能覆盖同一品类,如提到可口可乐就想到可乐,提到农夫山泉就想到天然饮用水,提到德芙就想到巧克力。而Babycare在每一个投产的品类里,都找到了自身品牌的一席之地。
  Babycare的SKU非常多,2020年Babycare在天猫生态的GMV超34亿元,其中婴幼儿用品占比8%,孕产用品占比6.1%,家庭清洁用品占比3%,销量TOP3的产品为纸尿裤、湿巾和玩具。
  其所切入的细分赛道都有一个共同点—集中度不太高,Babycare的发展空间在于整合杂牌以及淘汰不给力的竞品。
  早期针对出行场景,Babycare的打法是用腰凳开拓全新需求,在红海中造蓝海。相較于推车等传统品类的高集中度,腰凳品类的体量和CR5(5大企业集中率)都相对较低,Babycare洞察到市场需求,甫一入局就占据了细分赛道的第1名。
  依靠在小众赛道“一举成名”树立起品牌声量后,Babycare自然想要入局母婴用品市场中需求最大的赛道—纸尿裤。
  国内纸尿裤赛道常年被帮宝适、好奇、花王占据,3家品牌共瓜分约36.5%的纸尿裤市场,除3家外的品牌无明显竞争力。国内纸尿裤市场集中度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放眼国际市场,2019年美国纸尿裤CR3达72.4%以上,日本纸尿裤CR3更是接近75.6%。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纸尿裤市场由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产纸尿裤生产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产品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因而,Babycare从2018年起切入纸尿裤赛道,迅速抢占3强之外的市场。到2020年,Babycare拉拉裤+纸尿裤2个细分品类合计实现营收8.8亿元。
  除占据赛道优势外,Babycare铺品类的路径类似于小米。



  小米最初以手机品牌切入数码电器赛道,与华为、vivo、OPPO等瓜分消费市场,手机市场的“厮杀”十分激烈。后来小米确立了打造智能家居生态链的定位,彻底与其他品牌区别开来,是实现品牌资产跨品类迁移的典型案例。
  母婴产品与家居产品一定程度上类似,都比较容易做出一个生态来。基于多款爆品的成功,Babycare有意覆盖整个母婴产品生态链,不过区别在于,小米的全生态依靠科技实现,而Babycare目前只是在设计外观上做到了较高的一致性和识别度,相对而言,Babycare做全生态的护城河还比较低。
  近2年Babycare加足马力提高产品研发能力,不过很多细分品类的市场份额仍由领先企业占据。在全品类打法下,Babycare提高竞争力的最大挑战来自自己。
  在研发尚弱阶段,设计无疑成了Babycare快速出圈的利剑之一。“颜值”能够如何作用于Babycare的产品,乃至品牌?

颜值投入到底值不值?


  抛开功能性不谈,Babycare产品颜值很高。
  母婴行业最会做设计的公司
  Babycare网罗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各地的工业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以及插画师,外籍设计师就有40多位,在中国和美国均设有设计中心。
  与其他品牌相比,Babycare设计的最大不同在于,其他品牌多重视功能设计,而Babycare还重视色彩设计,保持主色调与品牌形象的高度一致。
  不少人可能会质疑,消费品不是花架子,最重要的难道不是功能和质量吗?
  苹果的产品质量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但其实苹果也把视觉摆在第一位,一切开发环节都以ID部门的方案为出发点。倘不以苹果这类行业头部品牌为例,对于一个普通规模的品牌来说,其产品功能和质量大多出自正常的供应商,呈现的是行业平均水平。而同质时,好看为先。
  “颜值即正义”虽带有一点戏谑成分,但也彰显出,在颜值经济时代,高品质高质量不再是用户唯一的追求。
  消费者对审美的追求远超我们的认知,毕竟在人类五感中,视觉接受的信息量占比最大,高达83%。但国内大多数品牌并未意识到产品需要满足消费者审美,所以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了满足使用功能上。   其实视觉设计与满足使用功能并不冲突,都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样是对产品力的加持。Babycare在产品外观设计上,采用低饱和度色彩,给人舒缓、平静的感受,对孕产期和哺乳期的宝妈来说,可以缓解其焦虑情绪。
  综上,品牌想要抓住消费者心智,也要遵循视觉设计先行。
  深度掌控供应链
  那么,以设计为出发点的产品创新路径该如何良好运作呢?
  著名建筑与工业设计师黑川雅之曾言,设计者需要与供应链在一起,甚至应该让设计师参股。
  与其他将设计外包的品牌不同,Babycare一开始就建立了自己的设计团队,最初成本或许不低,但成本边际递减效应明显。想要设计的独特性得以保证并最大程度地实施,Babycare需将设计与供应链有力结合起来。
  截至2019年底,Babycare自有产能占收入的30%,其将收入的20%用于投资ODM的若干条生产线,持续合作的ODM数量有50个,剩下50%则用于商务合作。Babycare选择的ODM合作商大多是中等偏上规模,因为小厂产能不够,头部工厂又不允许注资。
  品控对上新速度和翻单速度要求高,只有自己的工厂才能跟得上节奏。未来,Babycare计划将代工厂全部转化为自己的工厂,类似纸尿裤这种高复购率的品类,均由自己生产。中国少子化趋势趋于明显,未来行业发展重点是围绕单个妈妈将LTV做到最高。
  将设计与供应链掌握在自己手里并深度结合,未来Babycare才能拥有较高的品牌壁垒。
  设计赋能营销
  设计使品牌形象达成一致,这种一致性不仅体现在产品本身及其包装设计上,线上渠道的产品详情页也力求颜值和质感。
  在电商店铺主图的呈现上,Babycare的设计师采用了原本多用于3C类目的C4D渲染图,其优势在于可以把产品展示得更加干净纯粹,让产品质感表现到极致。但这样的渲染图成本高昂,非头部卖家基本无力承受。Babycare全店采用此类风格,还专门设置了产品渲染师岗位,在视觉投入上花费不小。
  不过即使需要为高颜值投入高昂的成本,这笔钱对Babycare来说,也花得超值。据天猫数据显示,C4D设计作品比普通页面的点击转化率高出7倍。
  当然,Babycare的高速增長不仅因为产品好看,还包括快速推出新品类、保证产品质量等其他主要原因。但正如“颜值决定是否在一起,内涵决定在一起多久”,消费者对一款商品的选择,很多时候也遵从这样的道理。
  作为一个新品牌,在像老品牌一样树立起口碑和信任之前,产品本身设计是否吸睛,大概率决定了消费者的首次购买冲动。而使用后的体验决定了是否对该产品进行复购,有复购意愿,消费者才有放宽尝试该品牌其他商品的可能性。而设计,正是传递这种口碑和信任的“表面功夫”,有时视觉设计的力量甚至可以直接替代广告效果。
  对“颜值”的投入,使得Babycare产品力、运营力、营销力等多个环节共同受益,环环相扣实现品牌增长。

淘内淘外联合作战


  产品有了,想要走近消费者,有时还需要“等风来”,Babycare的这阵风,是电商渠道带来的流量红利。创立于2014年的Babycare,几乎是跟随天猫成长的脚步一路壮大。
  站内谋效果:早期吃透淘宝单渠道红利
  从销售渠道来看,2019年Babycare天猫销售量占其所有销售渠道的77%,天猫是Babycare当之无愧的主阵地。
  2018年,Babycare旗舰店仅“双11”销售额就超2亿元,在母婴行业排第1位,天猫全品类排名前3。早期Babycare在淘内获得的大部分都是免费流量,这种态势一直持续到了2020年。
  实际上,2019-2020年Babycare遭遇发展瓶颈,平均销量为1亿~2亿元/月。2021年2月经历疫情后婴童用品线上开始发力,Babycare销量增长至2亿元+/月。在遭遇瓶颈后,Babycare开始投放淘内付费流量。
  其中,淘宝客是Babycare官方旗舰店的主流付费推广工具,其他付费工具如品销宝、直通车及超级推荐则在相对稳定的投入范围内,仅在大促月追加,平推月没有特别集中的投入。
  将淘内的这些策略工具分品类来看,Babycare对它们的使用并非“一锅炖”,而是投放有术。
  就腰凳来说,作为店铺“双11”的重点策划对象,从流量结构上看,Babycare针对腰凳主要使用的是直通车打爆款的策略。直通车是付费流量渠道里访客人数占比较大的渠道,占全店访客人数约30%。
  就水杯来说,从流量结构上看,免费流量占全店的60%左右,手淘搜索带来的访客及成交金额占比均是主力,说明该链接能够撬动较高的淘内免费流量,竞争力大、权重高。
  就棉柔巾来说,从流量结构上看,付费流量中淘宝客在2020年1-6月内的销售额占比一直都是最高的,说明棉柔巾的策略是用淘宝客稳住链接的销量权重,再用直通车清洗人群标签及流量拓新。此外,有关棉柔巾的搜索关键词中,品类词占比76%,品牌词占比不高,品类词占比高可以不断收割淘内的免费流量,从而获得更多的流量访客。
  综上,母婴品类里少有像Babycare这样在阿里生态中如此精细营销且紧跟节奏的品牌,类似零食行业里的三只松鼠。
  站外树品牌:后期铺设社媒是必然选择
  据观察,从电商单渠道起盘的新品牌,若年GMV超过3亿元,就会开启全链路内容“种草”,将站外流量向站内转移,Babycare也不例外。即使曾经站内红利再多,如今也不足以支撑Babycare想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野心。因此,动用站外社交媒体的力量是必然选择。
  Babycare的社媒投放集中在微博、抖音、小红书三大平台上。
  据果集数据显示,2020年1月-2021年5月,Babycare关联微博数量占整体推广内容数量的一半以上,月均产出约3 351条相关内容,抖音关联视频数量占比约30%,小红书关联笔记数据占比约15%。   Babycare全年通过各个社媒平台投放,持续扩大品牌声量。具体而言,各平台热门关联内容会随着大促节点变化,主要布局节点包括三八妇女节、京东品牌日、“6·18”、“双11”、年货节等。
  由于Babycare主打中高端消费人群,站外的主要作用在于塑造品牌力。而在功能侧重点各不相同的若干社媒中,微博是Babycare重点投放也是效果最显著的媒体之一。
  据艾瑞咨询研究发现,在2021年中国母婴人群获取育儿信息渠道TOP10中,微博是仅次于母婴类网站的公域信息平台。一方面,母婴人群会在微博主动搜索信息;另一方面,母婴圈比较倾向信赖专家,对知识类内容有着非常强的刚需。
  微博平台作为母婴的重要社交阵地,具有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母婴人群聚集、KOL多、可信赖专家多等综合特点,非常契合Babycare“深耕品牌”和“整合营销”的需求,这也是Babycare为什么选择微博作为线上主要品牌宣传阵地的原因。
  从Babycare在微博平台的关联账号类型分布来看,以母婴育儿、美妆时尚、影视娱乐3类博主为主,其中母婴育儿类博主占比达59%;从关联微博中推广的商品来看,多以快消品为主,耐消品较少,其中湿巾及棉柔巾推广数量最多,推广数量适中的品类包括纸尿裤、水杯、纸巾、拉拉裤等。
  对于大促节点,Babycare在微博也有着很典型的呈现。
  2021年母亲节期间,Babycare发起的“爱的2平方”话题得到央视网等众多大V转发,全网阅读量破亿次,其内容为呼吁社会在公共场所乃至工作场所多建立母婴室,以解决“背奶妈妈”群体的生活困扰。
  此番营销事件,是品牌站在目标群体视角的一次发声,且将品牌价值提升到了社会责任、人文关怀以及群体情感高度。
  微博拥有大量步入育婴或备孕年龄段的(准)妈妈精准流量人群,伴随90后逐渐成家立业,长期陪伴她们的微博社区转变为分享育儿经验、晒娃晒母婴好货的社交分享场所。
  从重要营销节点的明星代言,到以感触妈妈情感的活动引爆,再到无数妈妈们互相分享、创作的UGC内容,微博给Babycare提供了一个与用户亲密接触、无缝连接情感的小世界。



  此外,Babycare在微博、小红书、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均开设了企业号。其中,微博更新频率最高,每天发布3~5条内容;其次是小红书,发布频率少则5~7天1篇,多则1~2天1篇;微信公众号更新频率为1月1篇。

老品牌和新品牌终将走向统一


  虽然起盘于线上,但近2年Babycare越来越重视线下渠道的铺设。尤其是母婴行业,若只有线上渠道,线下没有铺货和展示,难以提升用户信任度,因此,线上线下配合尤为重要。
  Babycare线下渠道仅铺设进入了母婴店。2018年,Babycare首次覆盖了全国2 000家母婴店,母婴店销售占比约10%;到2020年,Babycare已进入2万多家线下门店,包括KA及百货布局,如上海新力、贵阳国贸、云南百货、盒马鲜生、永辉超市等。
  在销售渠道上,Babycare分为直销和分销,其中直销占比92%,分销占比8%。Babycare线下渠道除母婴专卖店外,还通过省级代理商供货。
  据悉,2019年Babycare在全国有30个省级代理商,Babycare的终端毛利率为30%,其省级代理商毛利率为15%,省级代理商的返点值为2%。没有设置二级分销,是因为没有给二级经销商留出毛利空间。
  对于省级代理商,Babycare会派市场专员帮助其开拓终端商,甚至帮助他们与终端商谈合作,然后将合作权转交给省级代理商。省级代理商通常能获得费用支持,该费用占Babycare总费用的5%,但这笔费用不单独计算,支持费用与毛利打包。
  由此,Babycare省级代理商的黏性很高。
  Babycare支持终端货架,但对终端商的选择有一定要求,需要终端商保证销量。Babycare同款产品的线下零售价比线上活动价高,为终端商保留了利润空间。此外,Babycare也有自己的母婴品牌店。2021上半年Babycare开了17家新店,总数达到42家。
  在Babycare铺货的线下渠道里,还包含母婴零售店龙头企业孩子王。孩子王以大店模式为主,选址高端,注重单客经济。
  孩子王在母婴零售领域做到第一后,陷入增长瓶颈。为稳固地位保持增长,孩子王正从原先的集合售卖各品牌产品,向研发自有品牌转型,不断强化和扩大自有品牌在店内货架上的占比。
  而Babycare则相反,从单一爆品树立品牌,到做出品牌矩阵,再到建立线下门店,Babycare在门店中不仅售卖自家产品,也售卖一定比例的其他品牌产品。
  在同一行业内,新锐品牌发展到全渠道之后的形态,与老品牌进行数字化升级之后殊途同归。孩子王和Babycare的殊途,最后都将同归成为—既有自有品牌產品,又有集合零售形态的母婴品牌。
  未来,Babycare对标和需要竞争的,并不是其他单一品类母婴用品品牌,而是掌握了高质量零售终端,又大力发展自有品牌产品的新型母婴零售商。

结语


  自2018年开始,Babycare的GMV持续爆发,1年内翻了近2倍,全渠道单月销售额就超9亿元。Babycare用3年时间坐稳了母婴用品的首席位。
  通过对母婴强势新品牌Babycare的深度拆解,可以总结出其成功的原因:
  第一,跨品类打造爆款。相比其他母婴品牌专注单爆品,Babycare并没有在打造第一款爆品后就戛然而止,而是不断拓宽产品品类,形成多爆品效应。Babycare热门产品种类多,其中喂养用品和湿巾类目天猫销量排到了TOP1,纸尿裤排进了TOP3,都处在母婴产品的头部位置,可与单品类的领军品牌抗衡。
  第二,注重颜值设计。创始人设计师出身,将设计的重要性贯彻进了Babycare的品牌打造中,设计团队庞大、投入高,并将设计与供应链深度结合,维持了产品颜值和调性的一致。
  第三,全域营销大师。Babycare能够稳坐龙头位置,很关键的一点在于早期吃到了淘系单渠道营销红利。起盘之初紧跟阿里生态,打磨出了一套成熟的电商投放策略,2019年GMV破10亿元后,即刻转向全渠道营销。与此同时,站外“种草”也没落下,牢牢把握以微博为首的社交媒体,将自身品牌力深植于消费者心智中。
  作为从起盘到行业第一只花了六七年时间的新品牌,Babycare还有一大杀手锏—深耕私域运营。Babycare通过线上私域,以及线下直营门店,稳步搭建起线下门店导购引导+线上客服陪伴+线上社群维系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会员系统。
  (本文转载自增长黑盒Growthbox。)
其他文献
摘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必须对土地进行整治,于是土地整治潜力的评价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成都市金堂县为例,以乡镇为单位,运用统计分析的知识,结合金堂县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实际和未来发展定位,建立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各层次的15个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对土地整治潜力进行测算。研究表明:金堂县
期刊
来北京创业后,覃流星胖了好几斤,这让他万万没有想到,毕竟工作更忙了,有时拖着沙哑的嗓子也要赶制短视频。  我们大概能够猜到令覃流星发胖的原因:他正在做他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创业使人愉悦。  观察101名师工厂的创始团队,你会认同郭德纲的口头理论“老天爷给饭吃”。覃流星和刘冠奇拥有独特的前台表现力,在镜头前兼具热情与幽默;李石担当团队的“理性咖”,考虑问题时面面俱到。在谈及某位知识博主时,覃流星形容他
期刊
2021年10月18日,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奥林匹克运动发祥地—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古奥林匹亚采集成功。在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赫拉神庙遗址前,奥运火种再次为北京点燃。  19日,在希腊首都雅典的帕纳辛奈科体育场,北京冬奥组委特别代表—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于再清从希腊奥委会主席斯皮罗斯·卡普拉洛斯手中接过火种,火种交接仪式顺利完成。  據悉,北京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举行,北京届时将成为首个既
期刊
最近,數学天才韦东奕又火了。10月14日,达摩院青橙奖公布获奖名单,韦东奕以发展了预解估计方法和波算子方法,解决了流动稳定性的数学理论中的一系列重要公开问题获奖,并获得百万元奖金。  早前,韦东奕在北大校园被偶遇采访,以“拎着3个馒头和大瓶矿泉水”的形象走红,作为现任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员微分方程教研室研究员,大家亲切地称他为“韦神”。  韦东奕的人生仿佛“开了挂”:2007年免试
期刊
与其他组织一样,家族办公室(以下简称为“家办”)的成败也有赖于有效的治理。  无论是创立或运营一个家办,抑或扩大家办现有的服务,都需要周详的考虑和规划,才能妥善保护和管理家族的财富,使其日益增值。  本文重点分享了有关家办内部治理成本、人才及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家办的六大治理事项  新世界往往为创造了大量财富的高净值,向个人及其家族敞开大门。随着超高净值家族的资产日益复杂,新
期刊
摩根士丹利与蒙牛于2003年签订了一份对赌协议,在该对赌协议中,蒙牛胜出,其高管最终获得价值高达数10亿元的股票。但是,也有中国永乐与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对赌,永乐最终输掉控制权,被国美收购。  作为舶来品,“对赌”在引入中国后,却悄然变味。在签署对赌协议的双方中,公司若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一般只能签订不平等条约,即业绩补偿承诺和上市时间约定。于是,越来越多投融资双方对簿公堂的事件发生。  其中,
期刊
我在企业做了40年,2019年年底从央企退休,现在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和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的会长。  在上市公司协会的这2年里,我调研了上百家成功的上市公司,也一直在思考:这些公司打胜仗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成功的?  结合过去40年来的心得体会,总结为了以下5个方面,希望对企业发展有所助益。稳健经营  搞经营、做企业不是一日之功。做好一个企业可能需要10~20年的时间,把一个企业做到极
期刊
提到申洲国际,这家公司大家可能并不大熟悉。不过,此时此刻的耐克每卖出3双采用Flyknit面料的鞋子,就有2双是申洲国际生产的;彪马每卖出3件衣服,就有1件是由它制造的……  更神奇的是,在历史平均市盈率只有14倍的港股市场,申洲国际这家所谓夕阳产业的纺织制造企业获得了40倍的定价,而理论上更吸引人的腾讯和小米只有20倍。  为什么投资人会给出这样的定价?在近几年变幻莫测的经济大环境下,申洲国际的
期刊
用“××茅”形容一家企业,曾是对该企业的最高礼赞。  在2020年末到2021年初间,以大品类头部品牌为代表的“茅指数”,撑起了一轮又一轮“普天同涨”,成为资本市场的核心主线。但是,当你站上巅峰的那一刻,无论前后左右,都是下行的路,“××茅”如今也退出了市场主线位置。  作为茅台“本茅”,茅台也在近期盘中,走进年内最低点,股价下挫幅度超15%;“药茅”恒瑞医药股价下挫幅度超过40%;“家电茅”美的
期刊
覃流星专门安排了一天的时间接受《商界评论》的专访,为此还影响了他每天制作400个短视频的日常。  101名师工厂的总部位于朝外SOHO,從前台往里约30步便走到了创始人覃流星的办公室。那是一个有着巨大落地玻璃窗的宽敞房间,北京明媚的阳光夺窗而入,洒在书架前一张亮黄色的爱马仕橙的椅子上。  正是这张爱马仕橙的椅子,前一段时间火爆全网。  理财顾问廖恒悦、“地产酵母”孟玥臻、“运营之光”黄有璨、“演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