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海的焦墨山水说开去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te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海
  初中海,号一道,斋号弘堂,一九五六年生于山东,现为『一道北京画馆』(初中海艺术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初中海山水书法工作室导师,黄宾虹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出版有绘画专集《一道山水》《初中海画集》《初中海画册》《一道焦墨山水》和《大道至简——一道山水》《大道有形——一道焦墨山水》,书法专集《初中海书法集》、《初中海草书千字文》。出版理论著作《一道论画》《一道论焦墨》《一道论焦墨要旨论略》《大道·大雅·黄宾虹》《一道论道初中海教学论稿》。
  绘画与书法作品和理论文章先后在《美术》《美术观察》《中国画观察》《国画家》《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信息报》《收藏》《中国收藏》等几十家专业媒体和主流杂志作专题发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众多栏目多次予以专题采访报道。
  对于当下的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许多有识之士都有一个“通感”,就是不耐看,禁不起仔细打量和端详,缺乏可读性。对此我认为症结有二:一是格调低,二是笔墨差。感慨之余,我对症下药开出八字“药方”—— 正本清源,贴近文脉。
  初中海的焦墨山水,让我眼前一亮,画得有“意思”,很有他自己的个性。元人黄大痴说: “画不过意思而已。”这话说得非常朴实也很有内涵。一个“意(意思)”字道出了中国画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它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精神特性的追求。唐人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宋代的郭若虚说: “得自天机,出于灵府”,黄修复讲究“情高”、“格逸”,大米主张“山水心匠”,小米强调“心画”,清初的苦瓜和尚说:“夫画者,从于心也者”,说的都是英雄所见略同的话。中国山水画,它不是大自然山水的“照相机”式的“再现”,而是画家“胸中丘壑”的笔墨“表现”。清人唐志契在他的《绘事微言》中有一段话: “苏州画论理,松江画论笔。理之所在,如高下大小适宜,向背安放不失,此法家准绳也;笔之所在,如丰神秀逸,韵致清婉,此士大夫趣味也。”讲“笔”,“士大夫趣味”,正是初中海焦墨山水的“意”之所在。
  一提到焦墨,让人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我前面所提及的张璪了。他在当时很擅长画山水和松石,画史称: “张员外树石,气韵俱盛,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旷古绝今,未之有也”,只可惜我们这些后人没有眼福,他的画迹只是见于文字记载却没有流传下来。他尤其擅于画松树,据说可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 ,一为枯枝,生枝则润含春泽,枯枝则惨同秋色。”这种枯枝,应该是焦渴之墨。北宋人画山水,也是“多用焦墨”,其中的代表人物是范宽。南宋的马远,也喜欢用焦墨画树石。元明时期,“元四家”中的倪云林爱用渴笔淡墨,丰神秀逸,有一种红尘散仙的潇洒。其后有新安画派,其中以最为黄宾虹所称道的梅花古衲渐江、垢道人程邃为代表,这一派的许多画家都喜欢用焦墨。黄宾虹晚年画了许多非常精彩的焦墨山水。初中海的焦墨山水,从黄宾虹起步,一路上行,追溯古法,甚至于远古时期古老的彩陶上漆黑的纹饰,他都有一番苦心的揣摩和思索。他的画儿,有“本”有“源”,可以说是本固源远,所以才能取得今天这样的艺术成就,独树一帜于当代画坛。
  关于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我总是强调一点,它是通过笔墨来表现自然,而绝对不是通过自然表现笔墨。笔墨,对于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绘画而言,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完全可以说一幅绘画的笔墨韵味,正是中国画有别于西方绘画的独一无二的“标签”。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初中海的焦墨山水对于长期以来只是更多地关注“画什么”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怎么画”的当代画坛而言,确实是一座风景殊胜的高峰。自古以来,以书入画就是中国画范畴内的一个非常特别的命题。唐代的张彦远是第一个率先提出并大力肯定这个命题的人物,他说:“书画一理,画着必知书,明八法而通六法,乃笔势笔趣之转运。”而后,从北宋苏轼、文同、米芾等这些大文人们参与绘画开始大力倡导,到元初的赵孟頫大张旗鼓地高举“书画同源”的旗帜,再到清代咸丰同治以后,碑派书法大兴,出现了一大批以书入画的画家,比如当时非常有名气的赵之谦、何绍基、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大名家。这些人都是功力极其深厚的书法家,在绘画创作中都使用了苍劲古朴的金石笔法,达到了一种老而弥辣而又格外耐人寻味的笔墨境界。以书入画,画含书趣,脱略形似,抒写心性,讲究笔墨情趣,追求神韵,画重内美,这就是初中海焦墨山水的“殊胜”之处,其“士大夫趣味”之所在。他能够以自己几十年的书法功力,用饱含着书法意趣的笔法在画面上一笔一笔地“写”出来,那么老辣、那么遒媚、那么沉着、那么凝重、那么古拙的繁富而又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笔线之间虚的和实的、疏的和密的,疾的和涩的、奇的和正的等等诸多方面的对比、铺陈,构造出自己的“心象”山水。大家都清楚,“骨法用笔”是绘画六法中的第二要法,中国绘画艺术可以说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开始,线型艺术便为最主要的艺术语言,这个艺术规律沿着历史的长河一直到今天也依然没有过时。初中海焦墨山水中的书法意味浓郁的线条,非常有特色。只用焦墨,不用水,但是他的线条却能够呈现出浓、黑、枯、干、竭这些丰富的墨色变化,呈现着一种干裂秋风润含春泽的笔墨审美,体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中华民族精神,正如黄宾虹所说的“国画民族性,非笔墨之中无所见”,这样的笔墨在当代画坛来讲是很少见的。
  “艺必以道为归”,道技一体,以道御艺,是中国画最本质的艺术特质。中国画的笔墨,绝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手法,其更重要的意义是它体现着一个画家的生命境界和他的人生气象,体现着一个画家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文脉的守护与传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在的中国画最缺的是什么?是文化;现在的画家最缺的是什么?是学养。中国画博大精深,是一门综合性特别强的艺术门类,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要想让自己的艺术之树常青,就必须要培养、塑造自己的文化品格,“贴近文脉”是每一位有志向的画家所必须要做足的“功课”。
  初中海的焦墨山水具有很浓的书卷气,他是一个可以沉下心来读书、写字、画画、研究学问的人,他的画儿通过一种独特的笔墨表达出了他自己所赋予山水的那种独特感受,在一种难见人烟远离喧嚣的画面之中所蕴涵着的简远、清谧、幽淡、天真的意境呈现出一种既古典又现代、既传承又创新、既出世又入世、既虚无缥缈又仿佛触手可及的浑然一体的文化心理结构,由此来说,我所开出的“正本清源,贴近文脉”的八字“药方”,初中海不仅是心有默契而且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我看现在的绘画圈子中“习艺者而未见道者比比然也”,显然初中海是一个另类,一个有着明确艺术方向并坚定地向前走的另类,就好比当年寂寞的黄宾虹。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主任,原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其他文献
在中国文化馆首届年会上,广州市文化馆作为“2014年全国优秀文化馆”登上领奖台。从群星璀璨的全国“群星奖”比赛,到举世瞩目的“广州亚运会”;从中外宾客云集的国际合唱节,到大街小巷的基层文化活动。这个仅40余人的单位,每年都组织近百场全市示范性公共文化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公益培训,创作和辅导大量文化作品,担负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任,演绎着羊城百姓精彩纷呈的文化故事。  第一次来广州市文化馆的人
期刊
江平镇地处北部湾西畔,被誉为广西东兴市的“东大门”,是全国重点镇、广西特色文化名镇,第一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重点建制镇,是我国海洋民族—— 京族唯一的聚居地。江平镇文化广播电视站是服务于江平镇人民群众综合性的公共文化机构。于2001年东兴市机构改革后,由原江平镇文化站和江平镇广播电视站合并而成,全站共有干部职工6人。办公地点位于江平镇政府后文化健身广场东侧,办公庭
期刊
在距县城20公里、离南丽湖风景区不远的一个空旷的山坡上,文笔峰突兀地耸立着,方圆百里之内,此峰一柱擎天,没有古木参天,没有太多豪华的庙宇殿堂,没有碑亭廊苑,就连能够证明年代久远的残存瓦片或断壁残垣都不曾寻见,文笔峰宛若一只文静的小天鹅,默默地点缀着琼崖锦绣山河。  攀登文笔峰的过程,可以身临其境,一步一景,步移景换,你仿佛在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大气而写意,有想象的空间,有耐人寻味的意境。拾级而上,
期刊
孟海平一直通过艺术构建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精神世界里,他活得很快乐。他爱好艺术,喜欢群众文化,追求快乐创作,快乐生活。他要用舞台上信马由缰的率性自然来替代生活中的条规戒律。这种姿态注定他是孤独的。然而,正是这种孤独,让他拥有了自我意识,拥有了思考空间,独树一帜,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之路,独领风骚。  孟海平用作品安身立命。2014年12月17日,榆林市第十七届群星奖参赛作品汇报演出刚一结束,操劳四个
期刊
山西省襄垣县文化馆前身为“襄垣县民教馆”,成立于1945年2月,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设活动厅室10个,各业务门类齐全,是全县开展社会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和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公共文化场所。  襄垣县文化馆于1990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先进文化馆”,1993年荣获全国标准文化馆殊荣,2004年、2008年、2011年连续三次被文化部评为全国一级文化馆。  近
期刊
两江交汇,汉水之滨,矗立着这样一座丝竹不辍、弦歌不绝的百姓乐园——江汉区文化馆。江汉区文化馆始建于1951年2月,2004年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并先后获得湖北省十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武汉市基层公共文化优质服务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居一方而思众乐,承一担而尽其责”,作为江汉地区最接地气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单位,江汉区文化馆始终秉承“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宗旨,表现江汉风
期刊
中国人烹调善用油,蒸、煮、煎、炸,不管烹饪手法如何变化,都离不开“油”,在油的调和以及油与火的高温催化下,食物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它的香味,刺激着食客的味觉和视觉神经。为了追求各种不同的口感,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尝试着用不同的工艺来提炼动物和植物中的油脂。  初有文字时,并无“油”字,早时称油为“膏”或“脂”,指的是从动物身上提取出来的油脂。据 《周礼·天官·应人》中记载:“凡用禽兽,春行羔豚,膳膏香
期刊
禾杠舞的起源和演变  禾杠舞起源于江西省宜黄县,宜黄县地处山区,常有猛兽出没,为了安全,农民上山砍柴习惯结伴而行,于是渐渐发展出一种独特的邀伴方式,即用镰刀敲打禾杠形成固定节奏作为信号吆喝同伴上山,农民们用镰刀按照“咯咯七咯七咯七”的节奏敲打禾杠,挨家挨户游走,听到信号的农民便知有人相邀砍柴,于是也拿起自家的镰刀、禾杠,加入队伍,就这样,禾杠舞伴奏中最基础的节奏诞生了。  久而久之,这种吆喝式的敲
期刊
翻开朱强的履历,他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学艺之人,仅有的一点从艺基础知识是他年少时在县办文艺班学习半年和西安音乐学院进修学习一年中获得的。在他看来,“世上无难事”,他常说:“我们是群文工作者,技不如人艺不超群,何以指导别人、辅导他人呢?”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刻苦钻研的朱强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多面手”的群众文化工作者。  刻苦钻研勤耕耘,群文园地创佳绩  朱强,陕西省吴起县文化馆馆长、研究馆员,中国
期刊
回视近三十年来的书法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许多书法家成名之后纷纷陷入技法观和学养观相争持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手上功夫好的书法家轻视有文化的书家,有文化的书家小觑手上功夫好的书家,间或有技法和学养都过关的书家,也多是没有艺术思想的泛泛之辈。就在这两种观点激烈相互攻讦的时候,林涛先生经过冷静的思考,提出了技法、学养、书学思想三者相统一的新观点。林先生在他的《岁月墨痕》序言中进而指出: “书法创作审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