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相关因素及再手术方式分析

来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有关的部分因素,及对3种不同的再手术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分析长征医院骨科1999年1月~2004年12月,5 a间1 3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102例再手术的原因,并对性别、年龄、再手术间隔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结合分析的结果对3种再手术方式即髓核摘除术、扩大减压术和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再手术共102例(7.69%,102/1 327),其中多次再手术(2次或2次以上)有11例。再手术的主要病因椎间盘再突出58例、椎管相对狭窄或椎节不稳40例及术后椎间隙感染4例。47.06%(48例)再手术行单纯的髓核摘除;19.61%(20例)行全椎板减压;33.33%(34例)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16例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后1 a内(≤1 a)的再手术率显著高于1 a后(>1 a)的再手术率(P<0.0 001),尤其对伴有术后椎节不稳或椎管狭窄患者;再手术率与年龄有强相关性(P<0.0 001),35~49岁年龄段为再手术相对高发年龄。3种再手术方式对于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差别但无显著的差异(P=0.1 740);但对于减少多次再手术率有显著的差异,以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多次再手术率最低(P=0.049)。[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后1 a内为再手术的相对高发时段,而再手术的方式以减压植骨内固定临床效果相对较佳,椎间融合术可明显减少多次再手术率,临床应用呈逐年增加趋势。
其他文献
根据钱纳里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本文把中国大陆各省市区分为初级产品生产区域、工业化初级阶段区域、工业化中级阶段区域和工业化高级阶段区域。以此为区域框架,检验1978-200
目的:探讨启音开窍按摩法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为丰富临床护理人员及中风家庭成员护理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方
目的:观察一贯煎加味治疗肝肾阴虚型绝经前后诸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安今益片治疗,治疗组予一贯煎加味养肝疏肝
<正>清明时节,草长莺飞,寄托哀思、感怀生命,世代相承,成为国人仪式感很强的节日之一。3月30日,一场名为"生命教育与死亡辅导"的清明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这场讨论吸引了来自
世俗主义的兴起主要来源于神性的俗化、市场意识的启蒙和商业精神的发端这三方面。中世纪基督教内部思想体系的渐变为世俗主义的破土而出埋下了伏笔;基督教新财富观的确立、经
研究背景IgA肾病是世界范围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以青年男性多见,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无症状性蛋白尿,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其发病机制目前
本文首先研究了CO2气体保护焊焊丝化学镀铜液的各成分CuSO4.5H2O.H2SO4和 FeSO4.7H2O的浓度对镀层质量的影响,通过对比镀铜焊丝镀层的外观色泽,结合强度和耐蚀性得出镀铜液的最
<正>真武汤由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组成,原载于《伤寒论5》。该书82条曰:“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又该书316条曰:“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气虚血瘀、热毒伤络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
运用文献资料和归纳分析等方法,总结出我国体育传媒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体育传媒在媒介全球化过程中的发展方向:加强与国际传媒机构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媒介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