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晚期发热艾滋病患者的对策。方法:以60例晚期发热艾滋病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1.01之间,将60例按照不同干预均分为2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组,采取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比较2组生存质量及总有效率。结果:2组对比生活质量各指标等评分、总有效率的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结论:临床综合护理晚期发热艾滋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即可改善患者病情,提升其生活质量,可做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晚期发热;艾滋病;对策
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当其病情发展至晚期时,机体免疫因疾病因素影响,多数呈明显降低趋势,且存在较高的潜在风险,如呼吸系统和口腔感染等,多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具體为体温多数>39℃,且长时间持续存在高热现象。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手段用于治疗艾滋病,而如何对患者发热症状予以有效控制,对于改善其病情和生活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60例晚期发热艾滋病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1.01之间,将60例按照不同干预均分为2组,即探讨了临床护理晚期发热艾滋病患者的对策,现做下述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以60例晚期发热艾滋病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1.01之间,将60例按照不同干预均分为2组。2组各项信息经统计软件处理:实验组病例统计男女比例、均龄分别为27/3、(43.2±5.2)岁,对比组病例统计男女比例、均龄分别为28/2、(43.5±5.1)岁,对比2组病例各项资料数据显示无较大差异,可研究对比,且P值>0.05。
1.2方法
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组,即按照患者发热情况,采取相应药物降热处理,并提供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等。采取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具体为:(1)心理疏导:患者发病后,若其症状较为明显,则会产生一系列严重负面情绪,甚至产生轻生、放弃治疗等想法。所以护士需对患者加强心理疏导,与其耐心交流和沟通,将疾病治疗有效案例、最新防治政策等告知患者,帮助其增强治疗信心,已确保顺利开展各项医疗和护理工作。(2)体温护理:注意对患者各症状予以密切观察,对于发生呼吸不畅、抽搐、精神恍惚者,需采用相应药物加以治疗;采取物理降温处理高热患者,对控制效果予以观察。注意补充水分和相应营养,以确保整个降温处理顺利完成。(3)家属支持:将艾滋病预防措施和相关知识详细介绍给患者及其家属,以确保其在患者情绪和病情管理中以正确身份积极参与,以提供良好家庭支持,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提供良好治疗环境等。
1.3评价指标
比较2组生存质量(工具采用SF-36量表,评估项目为4个功能因子,即物质、社会、心理、日常生活等功能,满分为100分。)及总有效率(评估要求:发热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发热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无效为发热症状无变化。)。
1.4分析数据
由统计人员对文中数据分析、处理、获取结论,工具为SPSS22.0软件,计量、计数等结果资料用、t检验差异大小,分别用“”和(%)表示结果,当P<0.05时,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
2.结果
2.1对比2组生活质量
表1数据中,2组对比生活质量各指标等评分的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
2.2对比2组总有效率
表2数据中,2组对比总有效率的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
3.讨论
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目前尚无可根治方案,所以无法安全攻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近几年该病症发生群体趋向于年轻化,且发病率呈不断增高的趋势。对于此类患者而言,晚期发热属于常见表现和症状,具有相对较高的潜在风险。通过对晚期发热的艾滋病患者采取临床综合护理措施加以干预,对于控制其发热症状尤为重要。临床护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家属支持、体温护理、心理疏导等,其中心理疏导,可确保顺利开展各项医疗操作,可增强患者治疗信心,重燃疾病治疗信心。在治疗发热时,对症降温处理尤为关键,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体温护理,则可对患者的体温予以有效控制,使 之逐渐趋向于正常。而家属支持则可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供患者接受治疗,可帮助其正确面对疾病,并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文结果显示,2组对比生活质量各指标等评分、总有效率的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可见,临床综合护理晚期发热艾滋病患者发挥着极大优势。
综上,临床综合护理晚期发热艾滋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即可改善患者病情,提升其生活质量,可做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于丹. 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6):272-273.
[2] 李琼. 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临床护理观察[J].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7,(5):146.
[3] 边婕. 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8):166-167.
[4] 余朝凤. 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临床护理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9,23(4):1884-1885.
[5] 杨丽芳. 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临床护理[J]. 健康之路,2018,12(10):483.
【关键词】临床护理;晚期发热;艾滋病;对策
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当其病情发展至晚期时,机体免疫因疾病因素影响,多数呈明显降低趋势,且存在较高的潜在风险,如呼吸系统和口腔感染等,多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具體为体温多数>39℃,且长时间持续存在高热现象。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手段用于治疗艾滋病,而如何对患者发热症状予以有效控制,对于改善其病情和生活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60例晚期发热艾滋病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1.01之间,将60例按照不同干预均分为2组,即探讨了临床护理晚期发热艾滋病患者的对策,现做下述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以60例晚期发热艾滋病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1.01之间,将60例按照不同干预均分为2组。2组各项信息经统计软件处理:实验组病例统计男女比例、均龄分别为27/3、(43.2±5.2)岁,对比组病例统计男女比例、均龄分别为28/2、(43.5±5.1)岁,对比2组病例各项资料数据显示无较大差异,可研究对比,且P值>0.05。
1.2方法
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组,即按照患者发热情况,采取相应药物降热处理,并提供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等。采取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具体为:(1)心理疏导:患者发病后,若其症状较为明显,则会产生一系列严重负面情绪,甚至产生轻生、放弃治疗等想法。所以护士需对患者加强心理疏导,与其耐心交流和沟通,将疾病治疗有效案例、最新防治政策等告知患者,帮助其增强治疗信心,已确保顺利开展各项医疗和护理工作。(2)体温护理:注意对患者各症状予以密切观察,对于发生呼吸不畅、抽搐、精神恍惚者,需采用相应药物加以治疗;采取物理降温处理高热患者,对控制效果予以观察。注意补充水分和相应营养,以确保整个降温处理顺利完成。(3)家属支持:将艾滋病预防措施和相关知识详细介绍给患者及其家属,以确保其在患者情绪和病情管理中以正确身份积极参与,以提供良好家庭支持,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提供良好治疗环境等。
1.3评价指标
比较2组生存质量(工具采用SF-36量表,评估项目为4个功能因子,即物质、社会、心理、日常生活等功能,满分为100分。)及总有效率(评估要求:发热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发热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无效为发热症状无变化。)。
1.4分析数据
由统计人员对文中数据分析、处理、获取结论,工具为SPSS22.0软件,计量、计数等结果资料用、t检验差异大小,分别用“”和(%)表示结果,当P<0.05时,统计显示差异明显较大。
2.结果
2.1对比2组生活质量
表1数据中,2组对比生活质量各指标等评分的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
2.2对比2组总有效率
表2数据中,2组对比总有效率的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
3.讨论
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目前尚无可根治方案,所以无法安全攻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近几年该病症发生群体趋向于年轻化,且发病率呈不断增高的趋势。对于此类患者而言,晚期发热属于常见表现和症状,具有相对较高的潜在风险。通过对晚期发热的艾滋病患者采取临床综合护理措施加以干预,对于控制其发热症状尤为重要。临床护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家属支持、体温护理、心理疏导等,其中心理疏导,可确保顺利开展各项医疗操作,可增强患者治疗信心,重燃疾病治疗信心。在治疗发热时,对症降温处理尤为关键,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体温护理,则可对患者的体温予以有效控制,使 之逐渐趋向于正常。而家属支持则可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供患者接受治疗,可帮助其正确面对疾病,并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文结果显示,2组对比生活质量各指标等评分、总有效率的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可见,临床综合护理晚期发热艾滋病患者发挥着极大优势。
综上,临床综合护理晚期发热艾滋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即可改善患者病情,提升其生活质量,可做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于丹. 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6):272-273.
[2] 李琼. 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临床护理观察[J].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7,(5):146.
[3] 边婕. 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8):166-167.
[4] 余朝凤. 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临床护理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9,23(4):1884-1885.
[5] 杨丽芳. 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临床护理[J]. 健康之路,2018,12(10):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