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堆叠,宜灵活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m52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挥之不去:徜徉于流转的四季,与自然对话,心灵会纯净安宁;遨游于书籍的海洋,与经典神交,思想会丰满深邃;驻足于感人的场景,与美好相拥,性情会豁达阳光……亲友团聚,欢快温馨;书画相伴,闲适舒展;运动竞技,热烈奔放……一帧帧撩心弦的画面,让我们沉醉、流连……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原文呈现
  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
  赵丽君
  展开记忆的画卷,美好的画面被编织成一帧桢镜头,让人流连忘返。【开篇点题,简洁明了,但与下文缺少自然过渡。】
  去年我和父母去爬山,时令已是深秋,但所见景物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放眼望去,满山满谷高高低低的枫树向我宣告着一个巨大的“绿”字。身着“绿装”的枫叶别有一番风姿:近看,微风拂来,片片枫叶随风撞击,噼里啪啦作响,像一双宽大的手在热烈地鼓掌;远看,枫林像一片深邃的大海,林涛汹涌,绿浪翻滚,依旧生机勃勃,没有丝毫凋落的迹象……【景物描写十分细致鲜明,能够生动表现出秋的生机。但结合全文会发现,全文的景物描写都堆叠在此,开篇环境描写笔墨太多,而后文应该重点描写的中心画面却一笔带过,给人一种过分铺垫而头重脚轻之感。】
  我被这满山的生机吸引着来到半山腰,早已气喘吁吁,身上沉重的背包,更是雪上加霜。这时,耳旁传来一个亲切的声音:“这位同学,要不把背包放在这儿,等回来再拿?”我扭头一看,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他穿着绿色的旧军装,腰板挺直,一双略为凹陷的眼睛炯炯有神,闪着慈爱的光。看到他身旁的许多包裹,我迟疑了一下,但还是把背包递了过去,问道:“多少钱?”“哎哟,你人不大,思想倒成熟!放心吧,免费的,不收钱。”说着,伸过来一条胳膊,只见,他那手臂上套着一个红袖章,上面赫然印着三个黄色的大字——执勤员。“哦,那谢谢您,大爷,我估计12点返回。”“行,没问题。不过,我可提醒你,要想登上山顶,可要加油啊!”老大爷关切的话语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勇气,我奋力向前奔去……【讲述主要人物与事件,以生动传神的外貌、语言、神态等刻画人物形象。但是与上文的景物描写缺少承接,人、事与景物分块描写,在行文上给人一种上下平行的割裂感。】
  在山顶吃完午饭后,我稍作休息,便开始下山。突然,一个声音又在耳边响起:“这位同学,你的背包在这呢!”我远远望去,那位老大爷正提着我的背包向我走来。突然,一声中气十足的“老冯”传了过来,只见他的身后,一个也是身着绿军装的老年人,拎着一个保温饭盒,嘴里不住地嘟囔:“都两点了,我看你还没有下山吃饭,便给你拿了上来。”老大爷接过饭盒,我注意到原先堆放在那里的包裹已被全部领走了。我提起背包,感激地说:“谢谢您,大爷,再见!”“不用谢。再见!”当我驻足,回过头时,远远地望见两位身着绿军装的老人站在枫树底下,和枫林的美景融为一体,不禁惊呼:好一幅优美的画面啊!【本段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点出文题中的画面,但最后的描写过于简单,缺乏画面感。结合全文来看,后半部分有些仓促,难以突出重点。】
  看到这儿,我露出欣慰的笑容,加快了前进的脚步……【结尾与开头一样简明清晰,但在回扣文题方面仍需加工。】
  【作者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第一高级中学高二16班学生】
  问题诊断
  此次写作,选择记叙文最为恰当。要求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写作,需要文章兼具真实感与画面感。本文结构完整,叙事清晰,语言流畅,描写丰富。但也存在瑕疵:一是文章叙事结构不够协调,前半部分描写十分细致,占用大量篇幅,而后文则略显潦草仓促,中心不够鲜明,给人虎头蛇尾之感;二是全文描写集中成片,本文的描写角度十分丰富,兼顾了人物与景物、正面与侧面,但是同类描写堆叠集中,阅读起来略微单调滞涩,在结构上也会显得简单生硬;三是文章语言细节仍需润色,文中人物的对话等可以稍加修饰,使其更具生活气息与真实感,另外,每段的衔接语句也应更加自然。
  升格策略
  可从以下几处进行修改:一是调整文章结构,突出文章主旨。通过精简或添加内容来协调全文结构,使全文布局更加匀称,文中老人身着绿军装这一要素并未充分运用,可以借此升华主旨,使文章主题更深刻突出;二是使描写灵活穿插。把景物描写灵活安排进事件发展的全程,人、事、景交叉融合,充分发挥景物描写的作用,增加文章的灵动性;三是润色文章语言,添加一些过渡性的语句,注重长短句的运用,使事情发展更流畅,通篇可再增加一些照应点题句。
  化蝶之作
  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
  冯竞仪
  轻拂岁月的尘埃,老人的军装一如深秋恒久不变的绿,何其鲜明。而那幅落满枫叶的画面编织成一帧桢镜头,让我流连忘返。
  那年深秋,我们去登山。漫山枫树并不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放眼望去,满山满谷高高低低的枫树,或张扬,或内敛,却无不高歌着一个巨大的“绿”字。
  伴着满山的生机,我背着沉重的背包,徒步行至半山腰。秋叶静美,身着“绿装”的枫叶别有一番风姿。“这位同学,要不把背包放在这儿,等回来再拿?”循声望去,是一位老大爷,鬓白如雪,腰板挺直,一身绿色的旧军装与满山林涛交相映衬,一双略为凹陷的眼睛在秋风中更是亮得灼人。
  看到他身旁有许多包裹,我迟疑了一下,攥着背包的手就这样停在半空,颇有些进退两难。他似看出了我的犹豫:“放心吧,免费的,不收钱。”说着,他伸过来一只手接过背包,那手臂上套着一个红袖章,是碧波环抱的山间唯一一抹暖色,上面赫然印着三个大字——执勤员。我不禁有些惭愧:“那多谢您了,老大爷,我大约12点返回。”“行,没问题。不过,要想登上山頂,可要加油啊!”我踏上通向山顶的征程,老大爷亲切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微风吹拂,片片枫叶随风舞动,噼里啪啦,像宽大的双手在热烈地鼓掌……
  下山时,我远远望去,存包的那里,包裹大多被领走了。“小同学,你的背包在这儿呢!”老大爷一眼便认出了我。这时,一声中气十足的“老冯”传了过来,只见他的身后,另一个老大爷,同样身着绿军装,抱着一个保温饭盒:“都两点了,我看你还没有下山吃饭,就给你拿上来了,都这个岁数了,也不注意身体。”轻声数落,眼底却满是关切……
  风又起,满山的树叶似在鸣奏,构筑成翠绿的拱顶,倚歌而和。我看见两人就那么说着,笑着。那些琐事,那些风霜,都化作了绿色军装上斑驳岁月的痕迹。深秋、枫叶、绿军装,定格成一幅永不褪色的画面,铭刻于我心间。许多年后,我定会忆起这幅画面中的人和事,那鲜明的绿,永远繁茂,永远青翠。
  近看,远看,枫林像一片深邃的大海,林涛汹涌,绿浪翻滚,透着勃勃生机,没有丝毫凋落的迹象……
  【作者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第一高级中学高二16班学生,指导老师:李金芝】
  升格点评
  修改之后的文章,段落结构上更加平衡,层次更加清晰,将原文开篇的景物描写拆散,重新组合,使其贯穿全文,突出其渲染烘托的作用;各类描写相互穿插,文章更加灵活生动;结尾也采用景物描写,意境更加深远。描写更加细化,在细节处进行了删改和添加,突出主线内容。对语言进行了修饰润色,使叙事更优美流畅,题文照应,过渡自然。
其他文献
“擺好姿势,伸个剪刀手,哎,对对对。再摆一个。”摄影师在一旁指挥着,镜头前的人不停变化着姿势。大多数人的形体动作中似乎总离不开一个几乎全球通用的手势——剪刀手。  孰不知,看似简简单单的动作背后却蕴藏着巨大的危险。前几日在网络上炒作最火的就是别有用心者可将照片中手指指纹复制下来。当看到这则消息时,我震惊了,并下意识地想到了自己家相册中的我的几张“剪刀手”照片,生怕自己的信息会被他人盗取。但网络上的
期刊
世事摇曳,风雨飘零,人生大概永不得圆满。崎岖路途中,难得删繁留简,难得淡然处之。人心若能如莲——安静绽放枝头,若能如水漏——源清明流向天际,便不枉走过这漫漫路途。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体味人生百态后,仍能以“也无风雨也无晴”对待自我人生经历。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人生得意、人生落魄,才会懂得不过是“飞鸿踏雪泥”。“乌台诗案”如何?“黄州定州”又如何?曾经能锦绣仕途,今亦能荷一锄头
期刊
近年来,很多网红景点、网红项目噱头搞得很足,在社交平台上大力搞宣传,但安全保障却不尽如人意。倘若能拿出搞宣传一样的劲头去搞安全,恐怕也不至于如此。  国内旅游业日渐恢复了,令人惊喜。但是一些地方景区游玩项目的安全隐患,令人惊心。最近,针对重庆万盛奥陶纪景区有人从索道坠入山谷一事,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旅局通报称,事故原因系工作人员拍摄视频时发生意外,经抢救无效身亡。  无论坠亡的是游客还是工作人员,
期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追求,新时代的我们,有自己心中的“星”。作为新时代的追星人,我们会选择,会学习,会思考,更会于芳华年代追优质星、树好榜样。   人类群星闪耀古今,面对众多明星,我们要理智选择,追优质之星。  何为优质之星?从“流量小花”到中国女排,从“奶油小生”到军事专家,从娱乐明星到科研人才……当代年轻人重新定义了“偶像”这个神秘而又神圣的词汇。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到中流击水的改革
期刊
解题技巧  结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结构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设置结构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梳理结构思路不仅仅是一个重要考点,更重要的是只有把握住它,才有可能真正掌握文本,为进一步赏析文本做好铺垫。  一、设问方式  1.间接式提问
期刊
针对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宏志中学被指扔掉学生外卖一事,9月22日,微信公众号“亳州市教育局”发布通报称:经查,网上反映问题属实。9月20日17时左右,有快递员将该校8名学生点的外卖送到学校门岗。由于学校规定外卖食品不得进入校园,18时许,该校保安将学生所点外卖扔进了垃圾桶。该校处理学生外卖行为简单粗暴,实属不当。教育部门已责成学校领导对该保安进行批评教育,并向学生及家长赔礼道歉,按价赔偿学生外卖损失
期刊
见过学生向老师敬礼,那么见过学生列队向老师的汽车敬礼吗?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在四川乐至中学,当有车进入校门时,学生们90度鞠躬并大声喊“老师好”,此举引来广泛质疑。后来,学校和当地教育部门回应称,这是学校“感恩教育”的一部分,学生们也是“自愿参与”。  (选自“红网”2020年11月21日)  素材解读  1.走偏的感恩教育。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无可厚非,但是,把学生向老师的汽车敬礼这种东西当作“
期刊
“‘砰’的一声!我还以为是电动自行车撞到了大门,出去一看,是有人丢了一个包裹进来,打开发现,里面竟是3万元现金……”浙江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政府门卫保安崔师傅遇到这么一件“怪事”。仔细一找,他看到包裹里面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给国家防疫情和搞建设”,署名“匿名老人”。这才恍然大悟。  老人的做法实在暖心,寥寥数字让人们感受到了高尚大义。匿名老人为国家捐款值得赞扬,而更应赞扬的是这匿名背后崇高的“家
期刊
话题同探讨  王老师:同学们,在记叙文写作中,细节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技法。下面谁来谈谈对细节描写的理解?  王雨晴: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犹如人体的细胞。  林芮:真正感动人的往往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点缀在这些事物中的一些不可或缺的细节。这些细节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美”的因子。  沈益:有的文章,运用细节前后照应,使感人的细节分布在文中,最后汇聚起来
期刊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凌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零下20摄氏度的寒冷中,人们用火热的心情迎接一位熟悉的“天外来客”。经历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怀揣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一趟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一次智慧与勇气兼备的无畏探险。  嫦娥五号的每一步都标注着攻坚克难的勇气。嫦娥五号全身都充满亮点,但这些亮点在成功之前都是难点和挑战。如此复杂困难的太空探索计划,即便目标是带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