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资源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合初探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这种综合性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容包含自然、社会、历史、艺术、科学等多学科的整合,包含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与音乐、美术、科学、社会等学科沟通,让学生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重整合学科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的确,只有有效整合、熔铸各学科的内容,才能使综合性学习成为一道学生喜闻乐见的大餐。
  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现成的教材使用,也不应该有统一的现成的教材,那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显得格外重要。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的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人才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不同地区都有取之不尽和各具特色的语文资源。当地的自然环境、文物古迹、风俗民情、节日文化都独具魅力、各具神韵。学校、家庭、社区是学习的摇篮,图书、报刊、影视作品是语文学习的宝库。城镇有城镇的优势,乡村有乡村的长处。城镇文化气氛浓厚,乡村自然资源丰富,况且,城镇的学生向往广袤的大自然,乡村的学生新奇于城镇的繁华,可以凭借多种信息渠道加以互补。
  教师是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引导者。教师要有“大语文”教育观,要改变“课堂为中心,课文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行为,努力构建课堂内外衔接、校内外结合、学科间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与生活为伴;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走进社会,与社会对话。通过学生的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亲身体验,不断发展语文素养。
  学生是综合学习资源的直接开发者和受益者。语文无处不在,“生活处处皆学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尝试运用语文方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和社会,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具体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或组织、策划、协调和实施各种活动,尽可能的挖掘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在平时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着力渗透课程综合化的思想,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多种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中,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二、呵护好孩子们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不可缺少的首要问题。教师只有充分利用美术、手工课中的相关技能与活动作品的制作要求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有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学习效果。一位名师说:“当您上课时,孩子们没有认真听讲或者在搞小动作或者在打瞌睡时,亲爱的老师,千万不要忙着发脾气。一定要好好的从自身找找原因,是不是你的课太索然无味了,是不是你的课太让孩子们听不下去了。记住,他们还只是孩子。”可见培养孩子的语文兴趣多么重要。看着孩子们在汇报课上或害羞或专注的说着听着,我知道他们是快乐的。甚至下课时何清同学还轻轻地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又再上综合性学习课呀?”
  三、立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
  程少堂先生关于《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说:“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分支,其过程理应是听、说、读、写、思、问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紧绷“语文”这根弦,在教学中体现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放手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制作过程,作品所要传递的信息,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将句子意思表达完整,谈自己的真实感受。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整个活动中得到发展。使之散发出一股“语文味”。
  四、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语文相关的研究主题,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学习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自然、社会的广泛空间,提供了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因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实践性。教学中,我一般给学生一周的准备时间,让他们充分思考,动手操作,发现作品不足,大家商量修改完善作品,作品更趋于完美。
  五、平等对话,多元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所以,在评价时,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关注学生的现在,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注重学生学习的经过。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其评价手段不是量化评价,评价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要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强调的是学会,而非一定要学会。如开展“探寻月球的奥秘”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探索出多少月球的奥秘,解开多少月球之谜,而是让学生通过搜集、整理材料,徜徉于月球文化的殿堂,漫游于古诗文的王国,经历一次科学的探究、问话的洗礼。
  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应侧重于是否主动的发现问题,是否积极地通过课外阅读和搜集整理资料来探究问题,是否根据已有的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运用语文综合能力的表现如何,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如何等。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它始终贯穿着语文学习与实践,体现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其他文献
翻转课堂教学是新课改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碰撞的产物,对于提高高校教学效率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阐述了翻转课堂教学的定义和优势,探析了高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可行性,以及进行课
传统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之一。而当前村民自治制度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本文以传统宗族文化为视角,结合村民自治的现实情况,介绍广西的新型村域自治形式的新探索。
每当中国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总是会情不自禁的面朝国旗,庄严的,肃穆的,注视着中国国旗上升的全过程。在国旗升起的时候,在国歌奏响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会
自二十世纪80年代教会复堂以来,中国教会,尤其是城市教会,信徒人数快速增长.这是众肢体所喜闻乐见的,但随之而来的一个挑战便是:当教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出现了“瓶颈”——
清末新政中的教育革新,为教会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改变了教会学校在西学教育方面的垄断地位,竞争的压力促使各差会谋求更高效的发展.在机遇和挑战的双重刺激下
民国时期灾害频发,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尤以乡村社会受害最为严重。夏明方先生的《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详细描写了当时民国时期灾害对乡村社会各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在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显示了现代教育媒体最优化的功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
教会信徒流失,谁之过?对于这样的问题,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回答.笔者仅从自己的侍奉经历,来谈一谈造成信徒大量流失的几点主要原因.rn一、教会的问题rn1.传道人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的人格和情感魅力,对学生心灵上的影响是任何奖惩制度和道德箴言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理想、信念在教育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具备开朗、豁达、幽默的情怀;其次,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用自己积极向上的奋斗意志影响学生,尽量采用亲切的教学态度、幽默的教学语言,以利放松学生的心态,为增强学生的健康心理埋下伏笔。  教学应当从学生出发,加强与学生的情
广告专业的photoshop课程来说吧,photoshop课程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这是无可厚非的!photoshop课程设计的设计思想旨在强调学生的实际设计制作能力的培养与作品艺术创意灵感的发挥。除了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特效文字、经典范例的设计制作以外,还需要设计大量的项目让学生完成,以巩固学习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