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艺术魅力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jin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贵州精美绝伦的少数民族文化给美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展示了其独特的最为宝贵的人文价值和最为迷人的艺术魅力。此文特以“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现状与成果——贵州少数民族题材在美术创作中的动因及呈现——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人文价值及艺术魅力”为主线论述了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人文价值和艺术魅力,旨在如何做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人文价值;民族风情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还有什么比题材更重要呢?离开题材还有什么艺术学呢?如果题材不适合,一切才能都会浪费掉。”确实如此,好的题材提供是艺术创作的先决条件,也是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共同之韵髓。
  贵州地处我国大西南,以丰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原生态多民族风情、喀斯特地貌风光为特色,被誉为“多彩贵州”。贵州得天独厚的资源是美术创作的神奇沃土,也是全国美术家向往的写生创作天堂。
  一、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现状与成果
  近年来,中国美术家协会曾多次组织全国美协名家团体以及美术家个人自发到贵州黔东南进行采风、写生、创作,他们以贵州少数民族题材为主题创作了许多反映贵州风土人情的优秀美术作品,不少作品在各级各类的大展中屡获大奖和入展。
  (一)2015年9月22-30日“庆祝新中国成立66周年·‘多彩贵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在贵阳展出。此次展览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首次在贵州举办全国性的中国画作品展览。展览作品中陈贲的《黔山人家》、钟爱明的《春到苗乡》、徐家礼的《苗乡深处祥云起》等都是借中国画向贵州风貌、民俗致敬的典范。
  (二)2014年4月25日-5月4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七家单位联合主办的“七彩云南——中国美术作品展”与“多彩贵州——中国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作品中,中国画作品有叶浅予的《苗岭踏歌》,油画作品有谢东明的《欢乐家园》,版画作品有董克俊的《春返苗山》,水彩画有庞薰琹的《贵阳苗族芦笙舞》,等等,这些名家大作充分彰显了贵州少数民族题材在美术创作中独放光芒的艺术魅力。
  (三)在全国以及国际大展中,如在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赵竹的油画作品《元音》获得优秀奖。2015·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李国柱的中国画作品《春溢岜沙》从数以万计的作品中脱颖而出。
  综上所述,以贵州少数民族题材进行创作的美术作品,从多个方位角度全面地反映贵州地区的人文景观和各族人民生活,并在各级各类的大展中取得可喜的成果,这表明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深入千家万户,贵州的生态文化是被外界所吸引和向往。
  二、贵州少数民族题材在美术创作中的动因及呈现
  (一)神奇的自然生态环境
  开门见山是贵州的一大风景,伴水而行也是贵州的一大特色。山是水之家,水是山之魂。山与水相依相伴,为贵州缔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绿色家园。山的坚韧挺拔,水的婀娜委婉、刚柔直曲,在成就了贵州自然美学之大写意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山地上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迫使人类构筑起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的和谐关系,最终形成贵州人文精神底蕴。如贵州黔东南地区苗乡侗寨的民居依山而建,临溪而居,山中有林,林中有寨,构成了与天地对话、与自然和谐的景观。在贵州,青山、绿水、飞瀑、吊脚楼、鼓楼、风雨桥、古榕、梯田、水车等元素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天然要素,这些生命元素的组合,从而给美术家们创作了贵州苗乡侗寨风土人情的优秀美术作品。比如在2015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6周年·‘多彩贵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李雨恒的作品《黔山人家》、王锋的作品《云起家山》、伍英榕的作品《侗乡晨韵》等都是以贵州苗乡侗寨自然风光和民居建筑等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
  (二)多彩的人文民族风情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大体说来,汉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少数民族占三分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历史原因,民族与民族、村寨与村寨之间,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方面有许多不同并且各具特色,特别是贵州的黔东南地区被誉为“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赵竹的油画作品《元音》就是以贵州黔东南地区从江县岜沙村苗民一年一度的“芦笙节”场景为创作题材,准确、生动地表达了贵州从江县岜沙苗族文化精髓,并在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获得优秀奖;陈贲的作品《黔山人家》、邓永平的作品《三妯娌》、阮勇的作品《芦笙梦》等以贵州少数民族人物形象为题材进行创作且在2015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6周年·‘多彩贵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获得最高奖优秀奖。
  三、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人文价值及艺术魅力
  纵观新中国美术发展史,贵州在内的少数民族美术题材作品已经蔚然大观、卓然成林。这些少数民族美术题材作品展览的举办以及部分美术家的不懈努力,充分发挥了中国美术界的力量,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促进各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产生了积极深远的文化影响,受到了美术界的充分肯定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同时也展示了其独特的最为宝贵的人文价值和最为迷人的艺术魅力。
  (一)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随着新时代艺术市场的扩展与普及,美术作品已成为社会获取信息的间接与直观的媒介,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逾越的。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的美术作品,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是丰富少数民族文化要素的动态传承,是记录保护民族文化原生态的重要载体之一。
  (二)是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区域性特色的主要方式
  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含有一定的区域性特色的地域美学价值。各少数民族不同的风情、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审美情趣,构成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画卷。一幅好的美术作品,必然成为外界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的主要方式,更是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重要文化窗口。
  (三)是记录和保存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
  随着现代化生活的冲击,许多民族文化、民族美术形态已经逐步被现代化生活方式所取代而不再复生。美术作品具有再现、多维等特点,通过少数民族美术创作的艺术表现,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真实形态真实地记录下来,从而形成见证民族生存状态和生活文化的第一手图像文献。
  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的美术创作正如逶迤延绵的大山,让贵州这片土地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的同时,更像开掘出千百座自然古朴的酒窖,让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珍藏、发酵,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的美术家们就是饮着不同醇香的土酒在创作中尽显个性飞扬。同时,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成就,也推动了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繁荣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在少数民族美术创作领域的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论文在介绍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档案信息资源的特点,研究了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具备的条件,最后提出了实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议。 On the basi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文以建构学的学习和讨论为主线,来讨论中国式建构理论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转译及变造,最后通过对侗族风雨桥的研究进行一次本体与再现的实验性设计.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主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想,不同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变性、丰富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学生们的思维无拘无束,发言天马行空,常常会出现一些“意外”。这些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有些是难得的可加以利用的课堂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巧妙地利用这种“意外”,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要么幽默调侃,
期刊
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于光远先生因病于2013年9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在中国古代,鹿纹是一种图形和标志.从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开始,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创造出了许多丰富饱满的形象并赋予其吉祥的寓意.中国古典家具喜欢运用鹿纹装饰,因为鹿纹有
【摘要】解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服装艺术设计形式,具有时尚、前卫等特点。它兴起于20世纪中后期,拥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思想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内涵,对当代服装设计仍有重要影响。解构主义对表现设计师的独特风格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解构主义的基本内涵,又在此基础上从解构主义在服装图案设计中的运用、服装材料设计中的运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运用等方面,全面阐述了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海德格尔思想的意图在于探讨人类所遗忘的“思”,追问存在的思,澄清事物遮蔽的解蔽之思.澄明就是揭示遮蔽到无蔽的转换之思,在此转换过程中,就有对事物的由“显”入“隐”、
目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设施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下一步,应当从加大设施投入、加强人员培养、增强安全保密性等方面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