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出海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s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三一重工而言,龙年可谓开门红——成功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将这一被业界誉为“大象”的全球混凝土机械行业第一品牌收入麾下,圆了向文波的海外收购梦。
  2012年1月30日,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的消息传出,31日,三一重工(600031.Sh)公告证实传闻,这起发生于1月20日的收购曝光。
  根据《转让及购买协议》,隶属于三一重工的三一德国与中信基金共同获得了普茨迈斯特100%股权,包括普茨迈斯特创始人股东Karl Schlecht Stiftung99%的股权和Karl Schlecht Familienstiftung的1%股权。按照协议,三一德国将出资3.2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6.54亿元,收购普茨迈斯特90%股权。目前股权交割尚未完成。
  在收购普茨迈斯特之前,三一重工并无成功的海外并购案例。2008年,在收购意大利CIFA失手于同城对手中联重科之后,三一重工虽仍钟情于海外并购,但并没有找到更合适的收购对象。直至普茨迈斯特有意出售的消息传出,立刻吸引了包括三一重工、卡特彼勒、小松在内的工程机械行业龙头的目光。
  普茨迈斯特1958年成立,是全球最知名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创造并保持着液压柱塞泵领域多项世界纪录。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12 月31日,普茨迈斯特总资产为4.91亿欧元,净资产1.77亿欧元。2010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5亿欧元,净利润 150万欧元,预计2011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6亿欧元,净利润600万欧元。
  
  闪电式收购
  收购普茨迈斯特,三一重工一改往日高调做派,低调进行——甚至三一重工董事会大多数成员都不知情。
  2012年1月19月,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及总裁向文波前往德国。此时,三一重工的其他高层并不了解两位当家人德国之旅的真正意图,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梁稳根随即与普茨迈斯特达成了收购意向,签署了保密协议,而鉴于一些不能写进协议中的内容,双方以互赠手表作为见证。
  直到1月20日凌晨2:30,三一重工董事会成员被召集到三一集团公司党委楼一号会议室时,才明白前往德国的梁稳根和向文波原来已办了件大事。
  据一位接近三一重工的人士透露,整个协议签署加上董事会讨论通过,共耗费11个小时。赶在农历新年之前,三一重工已与普茨迈斯特达成协议,联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收购普茨迈斯特100%股权。“中信基金的加入则在更多层面上为三一重工的收购清除障碍。”
  千里马工程机械股份公司董事长杨义华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国家发改委早已将此次收购的“通行证”批给了中联重科,但奈何三一重工下手更快。
  按照《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因为三一德国的出资额为 3.24 亿欧元(折合人民币 26.54 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 13.5%,并未达到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也不构成关联交易和《章程》规定应由股东大会批准的标准,无须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三一重工能收购成功,“另一方面也与中联重科是否需要收购这个洋品牌有关”,杨义华分析说,与CIFA一样,普茨迈斯特同属欧洲企业,“两个‘孩子’之间有很多重合之处。收购并非中联重科最佳选择。”
  但坊间也流传另一种说法,2011年12月21日,中联重科应邀与普茨迈斯特首次接触,德方明确表达邀请中联重科参与并购竞标的意愿。次日,中联重科向湖南省发改委提交正式文件申报;12月23日凌晨,中联重科收到普茨迈斯特的正式邀标函,中联重科告知对方,公司已就收购事宜向省发改委及国家发改委提交申请,德方未提出异议。12月30日,中联重科收到国家发改委批复。次日,中联重科与普茨迈斯特签署相关保密协议——但中联重科最终未能完成收购。
  而上述接近三一重工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中联重科未能收购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联重科此时已经收购了CIFA,如果再吃下普茨迈斯特,中联重科很难通过欧洲的反垄断调查。
  
  国际化提前5到10年
  在三一重工看来,这次并购将会改写全球竞争格局。
  “这次并购是一个决定全球竞争格局的、决定三一行业领导地位的战略性并购,所以它价值连城。”向文波坦言,尽管三一重工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但是因为三一重工的主要市场仍在国内,出口额还不到整个销售的5%,所以在严格意义上,三一并不是一个世界级品牌。
  事实上,三一重工的液压件以及底盘均采购自海外,这亦是向文波在诸多场合表明,希望中国企业加快海外并购,弥补在关键零部件上的短板之初衷。
  杨义华指出,三一重工此次收购可以跃居高端技术领域。“拥有了高端技术和品牌,三一重工将与同行竞争者拉开差距。”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会长祁俊也认为,“虽然中国的工程机械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技术壁垒阻碍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更进一步发展。收购,无疑是规避障碍,打破壁垒的一条捷径。”
  而三一重工最直接的受益则体现在竞争格局中的地位。“通过此次收购,三一重工毫无争议地拥有或成为了一个世界级品牌。”向文波直言,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就算花200亿也值得”。然而幸运的是,正式的收购价格远低于三一重工心理价位。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原本梁稳根与向文波预计拿下普茨迈斯特需要50亿元人民币,然而令梁、向二人兴奋不已的是,对方开价仅为3亿欧元,最终三一重工购买90%股权只需付出3.24亿欧元,包括1.6亿欧元的债务、704亩的土地、12万平方米的建筑、净资产2.65亿欧元、总资产5.04亿欧元。
  尽管外界质疑普茨迈斯特负债累累,但这家企业54年的经营,已经是混凝土领域最值得信赖的品牌,加之其在全球布设的多个网点,可谓三一重工梦寐以求。
  资料显示,目前普茨迈斯特在美国、巴西、印度、西班牙、俄罗斯、韩国等国家设立了生产基地,在意大利、加拿大、阿根廷、马来西亚等50多个国家设立了营销网点。
  这些正是三一重工国际化进程中极力想完善的短板。
  “普茨迈斯特在全球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销售体系,这些东西都将成为三一国际化的一个支持。”向文波无时不刻地流露着欣喜,“这对三一国际化来讲,起码提前了5到10年。”
  2011年中期财报显示,三一重工实现海外收入为11.8亿元,占整体销售额的3.98%。显然,若是以三一重工目前的程度,要达到三一规划的“2015年实现海外销售占到整体销售的30%”,距离仍是遥远。
  
  行业并购潮涌?
  在海外并购之前,三一重工已把目光放在了中国以外的市场。国际化,这是继企业初创和股票上市之后的第三次创业,因为在董事长梁稳根看来,“如果不走出国门、不国际化,三一充其量不过是个大一点的‘个体户’而已。”
  按照其海外进程,三一重工已在德国、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建厂;2011年底还与印尼工业部签订投资协议,将投资2亿美元在印尼兴建产业园。
  布局遵循辐射原理——印尼的产业园辐射东盟国家的市场,德国工厂辐射欧洲市场,美国工厂辐射北美,巴西工厂辐射南美,印度和中国本土则对应着亚洲市场。
  据祁俊介绍说,前两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发展,受政策刺激作用出现了不正常的高速发展,现在则整个市场趋稳。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是企业必走之路。这其中,收购成为跨入世界工程机械排头兵的捷径。
  2008年收购意大利CIFA的中联重科已从中获益——CIFA已于2011年5月实现了盈利。
  与三一重工宣布收购普茨迈斯特的同日,柳工与波兰工程机械企业HSW签署《最终收购协议》,将其机械业务单位项目收入囊中。
  近日,有消息称,徐工机械也开始紧锣密鼓于欧洲混凝土机械老二——德国施维英。
  如收购达成,全球工程机械混凝土行业排头位置将均由中国企业把控。
  (本刊记者丁沙对本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北京市政府2月初表示,要实现住房公积金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消息一出引起各方关注,因为这意味着进城务工人群将全部纳入北京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包括传统意义上讲的农民工。  事实上,进城务工者可进入住房公积金制度,早在2005年北京就有规定,只是政策为非强制性,执行与否更多看企业意愿。近期住建部“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的意见得到国务院认可后,北京市政府率先应答,副市长陈刚将其表述为“
期刊
中国外需形势之严峻,从最新的出口统计可见一斑。  海关总署2月10日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出口增长-0.5%,为2009年12月以来首次负增长;年度出口增幅则从2010年的31.3%,降到了2011年的20.3%。2012年的增幅预测更可能只是个位数。  由此,回望近年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综言之呈以下特点:  一是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下降。20022011的前五年,中国货物出口对GDP增
期刊
欧盟自今年1月1日推行航空“碳税”至今,面临愈加激烈的反对声浪。  2月6日,中国民航总局明令禁止各航空公司未经批准加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中美俄印等20多个国家拟于2月下旬赴莫斯科商讨应对方案。  面对各方反应,欧盟气候行动司司长德贝克日前建议“有条件暂停”航空碳税新法规部分内容,理由是“未来建立的全球气候保护体系应胜过目前仅适用于欧盟的体系”。尽管如此,要在2013年正式征收碳税前做出改变,绝非
期刊
20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601988.SH;03988.HK,下称中行)迎来了百年庆典,作为中国唯一连续经营百年的商业银行,3个月前,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确定的世界29家系统性重要银行名单中,中行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中的唯一代表榜上有名。  这和中行较高的国际化和多元化有关。其2011年中报显示,中行海外资产总额(包括港澳台地区)为4128.21亿美元,占集团总资产比例为22.38%,税
期刊
2011年年中,“养老金入市”对于中国社会而言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而今却一跃成为全社会讨论的焦点。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早在2006年前后,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已开始呼吁关注养老金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关系。但遗憾的是这一观点难入公众视野,理解者也甚少。  直到2011年8月,一篇署名为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研究员田向阳、张磊的题为《中国401K计划研究:美国养老体系构建资本市场基石》的文章
期刊
中美作为“合作伙伴”,两国关系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富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双边关系之一。在这种关系中,每一方的决策都会影响对方并影响世界。要使这种影响对双方都有利,避免误判,两国领导人就需要不断加深了解,落实共识。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月13日开始访美,他2月14日在白宫与美国副总统拜登会谈时说,“我此访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推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我希望此访成为
期刊
渐入佳境的客运市场背后,中国的航空货运业再次陷入低谷。  来自中国民航局的数据显示,国内民航企业已连续3年实现高额盈利,其中2010年的净利润为351亿元,2011年的净利润为260亿元。  但数据也表明,航空公司的利润大量来自客运,货运业务仅在2010年实现盈利,此前已连续数年亏损,2011年又陷入亏损的窘境。  2011年,中国国航和东方航空相继成立了新国货航和新中货运航。三大航当中,南方航空
期刊
中国版“垃圾债”开闸似已可行。距离1月7日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仅月余,市场已传出证监会将推出高收益债券的消息。  高收益债券是信用等级低于投资级别的债券,又称垃圾债券(junk bond)。2月2日,中国证监会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召开高收益债券座谈会,会上传来的消息说,高收益债券发行上市办法已拟订上报,只等监管部门近期颁布;上海证券交易所日前已完成了债券固定收益平台和撮合系统的双边挂牌,并实现了跨系
期刊
“上市之后说分手”,是国内投行或PE常见的资本运作周期。但赵丙贤及其创立的“中国最早的投资银行性质的机构”之一的中证万融,却在做投行的过程中构建出了自己的资本谱系。  运作同仁堂科技(8069. HK)在港完成分拆上市,创下国内首例;运作沃华医药(002107.SZ)上市,并罕见地由投资客变身为控股方——中证万融走出了一条比较“另类”的道路。  与十年前频频现身媒体不同,赵丙贤近年来几乎从媒体视野
期刊
从一街之隔的中海油到中石化,抬脚便至。而从中海油CEO到中石化董事长的转身,傅成玉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  傅成玉似乎没忘记角色的转变。2012年初,他推掉了本刊记者的专访,理由是:“我答应你的时候是在中海油,现在我已经到中石化了。专访属于中海油的历史负债,我介绍王宜林给你。”  “这一年,老傅不容易。中海油、中石化两个企业的风格差别较大;他过去后,需要时间适应新环境。”一位熟知傅成玉的业内某资深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