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岱的名士之雅、痴人之真与遗民之痛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ts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湖心亭看雪》出自张岱随笔小品文集《陶庵梦忆》。《陶庵梦忆》是张岱入清后追忆晚明的旧事旧物之作。展卷而览,尺幅之中牢笼了百态世相,方物风情、奇人异技 、娱乐游戏......宛若一幅幅晚明的社会市井风俗画。 虽事碎、人杂、篇散,却兼得名士之风流与市井之真趣,藏之有故国之思、蜀黎麦秀之悲矣。
  关键词:张岱;湖心亭看雪
  一、名士之雅
  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写张岱作为名士的高雅。张岱的名士之雅,首先体现在对事件与时间的选择上。世人眼中,西湖之美,在它的百丈湖光山色,在它的三千繁华春光。而张岱眼中,西湖之美,在大雪三日之后,人鸟俱绝之时,无踪迹、无声息,尘世的喧嚣都被覆于清冽的白雪之下,湖被山围、山被雪盖,自构成一个独立于外的清静世界。张岱选择去湖心亭“看雪”,而不是“赏雪”,可见他并非附庸风雅之辈,而是真心喜爱西湖雪景。非但如此,他还要在夜色的笼罩下,更定之时方才去。“久之,两声暂歇,宾主嗒然,茗冷灯残,形骸忽废,故知善言未发者无过孟子。”(《四书遇》)大抵夜气之下,万物得以脱去白昼的喧嚣与诸累,还原生命纯任自然的本真状态。
  张岱的名士之雅,还体现在对于出行行具的选择上。“且其行无辙迹,止无所根。”(晋棘《据船赋》),舟,既自由,又孤独,名士悠游岁月、任情山水,万千心绪都可以放诸在一叶偏舟之上。张岱置身小舟之上,本就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文人山水情结,眼前所见又是天地、山水茫茫一色,尽头处似乎是未尽的虚无,天地的俱寂又让人失去了对时间的掌控,一切都处于虚空的境界之中。在这样一种境界中,张岱超脱于外,同天地共观自身:惟“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立于小舟之上的张岱在想些什么呢?是如苏轼所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前赤壁赋》) 还是如庄子所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知北游》)但不论何种,张岱的内在心境必定与此种外在之境产生了交流与共鸣。
  二、痴人之真
  文章的下半段,由景转而写人,着重表现张岱作为痴人的真情。张岱与人交往,自陈“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陶庵梦忆》)深情、真气,既是张岱承袭自魏晋风流以来的名士风度的外在表现,亦是他集晚明徐渭“尚情”、三袁“独抒性灵”以及钟谭“师心”之大成的结果。
  金陵客于湖中偶遇张岱,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足见金陵客偶遇同道之人的不胜意外与惊喜之情,不及寒暄,就迫不及待地“拉余同饮”。金陵客虽面目不详,但真情率性却在一言一动中昭然若现。本可成就一段“相逢何必曾相识”,“天涯明月共此时”的知交佳话,张岱却疏于交流,只是問其姓氏,“强饮三大白而别”。或许此行张岱的目的只为“看雪”,不为人事;又或许发觉携童子于湖心亭煮酒的金陵客虽是风雅之人,却并不能了解自己的“痴情”。“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喃喃一句道出了实情:张岱只是在通过金陵客投射自己的个性与情感态度,“痴”的不是金陵客,真正“痴”的人是张岱自己才对,而“痴”之一字,所蕴含的情感态度是“情不知何所起,一往而情深”的。不被理解、不被接受,却不改变、不妥协,宁愿孤芳自赏着;而“痴”的对象便是这茫茫阔大的冰雪之景。卒章而显志,或许在行舟湖上之时,张岱大意早已定下:独抱冰雪操守!
  三、遗民之痛
  湖心亭看雪之日虽然是崇祯五年(1632年)、张岱年三十五之事,但《陶庵梦忆》写成之时,张岱已经五十有余,落笔之时,已经是国破家亡。过去,张岱是繁华尘世的贵公子,是纵情山水的倜傥逍遥子,如今“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室不敢与接。”《梦忆·序》)人生落差竟至如此!无怪张岱言及少壮侬华时,不胜身世唏嘘之感,自谓恍如隔世梦境:“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梦忆·序》)追忆前尘往事,已经是满纸辛酸,不胜嗟叹!更何况明亡所加诸在他精神上的种种苦痛:除国破家亡的哀痛外,还有未能以死殉节的悔痛。明亡之际,张岱知己好友相继绝食而亡,以死殉节。国既亡,“死”是全忠义,“生”是失气节,然而张岱活下来了,尽管他是因《石匮书》未成,不能自绝,但他的内心却没有因为这个理由而得到释然与解脱,他的活是“苟活”,他的生是“生殉”,“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琅嬛文集》)让他既见弃于国,见弃于世,又见弃于内心的名士气节。精神上的漂泊无依使张岱越发想念在晚明度过的美好时光,他执着着这一方故国旧地,想要在繁华旧梦中寻得精神的皈依,“今余僦居他氏已二十三载,梦中犹在故居。旧役小傒,今已白头,梦中仍是总角,夙习未除,故态难脱。”(《西湖梦寻·自序》) 绍兴的灯景、西湖的香市、扬州的清明、金山的竞渡 ,那是怎样的使人留恋啊!但前尘往事,终究成为“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梦,“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恐其是梦。”因而他的追忆之作越是描绘故国繁华,越是著着故国之梦难寻的苍凉和遗民之痛难解的悲凉。
  参考文献:
  [1]张岱.陶梦庵忆 西湖梦寻[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姜光斗.论张岱的散文特色[J].无锡南洋学院院报,2008(3).
  [3]张则桐.“一往深情”:张岱散文情感底蕴论[J].浙江社会科学,1999(3).
  [4]周新民,杨诏棋.从《湖心亭看雪》观照张岱的审美趣味及其文化心态[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2).
其他文献
1rn这是十月末的一天,周末刚过.rn我醒来的时候是十二点五十七分,没人打扰,手机也没响,自然醒.我一直觉得睡到自然醒 是人应该遵从的生活状态.可大多数人被困在一只只时钟里,
摘要:中国的艺术设计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严格来说却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算起,学习的人数随着国内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一度增长。文化是艺术教育的土壤,艺术设计教学所培养的人才更多的是需要培养从内而外感知、创造的能力。本文意在通过对人文知识、精神、情感这几个方面具体分析,探寻人文意义在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人文;艺术设计;教学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通过间接能量测定值与经验能量估算值比较,为重症神经疾病病人提供合理能量供给依据。方法:纳入40例机械通气治疗的神经疾病危重症病人,采用间接能量测定法获得能量值,
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还可以使知识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诱发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美术保持密切联系、享受美术、用美术美化人生的前提”。
目的:对采用眼部低流量氧治疗高海拔地区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76例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摘要:美术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审美教育和审美修养的重要途径。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阶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兴趣是初中生美术学习内在动力的观点,阐述兴趣对中学生美术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美术教育;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的源泉,是中学
1rn我首先注意到的是一匹红色的马.它沿着铁轨,一直在奔跑.棕红色的马鬃像彩带一样迎风飘扬,马蹄的嗒嗒声惊扰起一阵阵的尘土.我的视线一直跟着它,我这才发现,它似乎在跟我兜
枣庄学院  摘要:长期以来,中日两国文学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但由于两国地理风土、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差异,各自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风格。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中日文学的总体特色进行了概括总结,明晰了两国文学在文学观、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两国文化底蕴的理解。  关键词:中日文学;特色;比较  众所周知,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