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需要“新思想”的引领和支撑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18004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归功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归功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和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这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新实践产生和孕育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思想”既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又使党伟大的中国迈进世界舞台中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习近平领袖人物风范。
  关键词:新时代;新思想;新实践;新目标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1.046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1-0001-05
  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五年来治国理政成功实践的理论总结和路径,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落实十九大精神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思想指南。思想指南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是一篇闪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宏篇巨著,更是一篇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经典,我们必须学习好并领会其精神,付诸于新时代“四个伟大”的新实践。
  一、“四个伟大”是“新时代”和“新思想”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2]根本性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事实标志和依据,是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及领袖人物的理论自信和成熟推动的结果,是其十八大以来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进而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新思想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成功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本土化、时代化和民族化,并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大地上的第三次伟大飞跃。
  习近平同志于201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出任党的总书记,在出任总书记第2天,就发表了《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一文,在第3天,既11月17日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在讲话中明确阐释了明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线”。在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最伟大的中国梦。”又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伟大梦想的最初表述,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相连,既证明了十八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起点、逻辑起点,又是“四个伟大”思想的萌芽状态。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建设的新实践,取得了十九大报告所概括的“十个”方面的辉煌成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才科学提出了“四个伟大”,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个伟大”既是“新思想”的实践之源,又是指导新时代新实践的理论之根。
  在新时代要实现“四个伟大”的新实践,首要是弄清其科学涵义。“伟大斗争”是指在新时代实现任务的艰巨性、困难性及严峻性,它包括反腐斗争,党内思想斗争、意识形态斗争、国际反恐斗争、禁毒斗争等。“伟大工程”是指全面从严治党的党的建设,实质是指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伟大事业”是指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建设。“伟大梦想”是实现“两个百年”,特别是第二个百年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報告中把四个伟大融为一体,进而成为我们党在新时代的新实践。“四个伟大”不仅把我们党的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而且把我们党在十九大后要干的事凝练起来,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建设手段、目标、纲领的有机统一。
  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功实践,是提出和概括“四个伟大”的事实依据。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立足“四个伟大”的新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十八大以来“四个伟大”的新实践。如世界在2007年发生金融危机,习近平出任总书记时金融危机刚刚五年,世界经济下行,我国经济低迷,对这一严峻经济形势亟需理论回答和解决。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我国经济运行实际相结合,在2014年5月9日,于河南省调研考察时首次使用经济新常态概念,其理论特征是人们所熟知的“三期叠加”,即经济发展速度换档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怎样应对经济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对举措。目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此可见,经济新常态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两个基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容。经济新常态是对世界及我国2007年以来经济形势和发展大趋势的科学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科学解决和实践应对。自2012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的现实及我国经济走出低谷的巨大成就,证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实施“三去一补一降”措施的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3]在经济发展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新的动能的转换,经济结构的转变,新动力的形成、新经济体系的建构。事实已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真理性光芒。   这内在要求我们学习好、把握好、践行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把握报告创造性提出“四个伟大”及新思想理论真谛和实践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十九大报告中不但提出“四个伟大”,又科学阐释“四个伟大”内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辩证关系。在“四个伟大”关系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工程”地位和作用,要求用“伟大工程”助推其他三个伟大的胜利实现,把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推向新阶段。所以,我们要把党建“伟大工程”大文章写好,按十九大报告要求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好,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最终实现伟大梦想。伟大梦想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实现的宏伟梦想。因此说“四个伟大”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实践之根,又是践行新思想创新实践的平台。
  二、新发展理念是“新思想”实践化、实施化
  新时代是以新思想为引领、为动力、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标志和引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这个真理链条的中国化、习氏化。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理念在这个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造性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中国化、当代化、本土化和实施化。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执行新发展理念,在新时代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四个伟大”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4]新发展理念之所以称之为“新”和“科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是在经济危机条件下解决我国发展中难题的新理念。对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月4—6日,在重庆市调研考察中又做了新发展,在每个发展理念前面都加一个动词:即“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动共享”,并强调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和“红绿灯”。这把新发展理念在实践层面加以深化,告诫人们过去的发展理念仅适应以往经济运行的“旧常态”,已完全不适应金融危机条件及新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条件下的新常态。只有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才能解决经济发展模式、道路、动力、机制等问题,实现新的发展。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反复强调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因此说,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容,是其经济思想的亮点。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5]因为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问题提出的治本之策。新常态实际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情、国情和党情提出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推动“四个伟大”的新实践。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所说,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思路。新发展理念的价值是指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短板和强弱项,又告诫我们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来补上和解决发展中的短板。新发展理念说明再靠过去的高投入及破坏生态的发展已是一条不归路。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突出强调新发展理念,并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实践的唯一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既从“新思想”的高度阐释新发展理念,又明确了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推进“四个伟大”的新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这个思路与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完全一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了336项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就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不放手,多次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制定出台了1400多项改革大政方针,把改革引向了深化和全面、系统,实现了单一改革向全面改革,浅层改革向深入改革、摸石头过河改革向自觉理性改革的转换,防止了苏东国家在改革攻坚阶段改向、改路的悲剧,全面深化改革解决了过去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没有办成的大事,改革动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向新时代,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所以,十九大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更要贯彻实施新发展理念,打胜三个攻坚战,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用打胜三大攻坚战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看,新发展理念的地位重要、作用明显,新理念已有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新难题,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因为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动力已经失效,以往的经济结构已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特别是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情况下,经济中的供给和需求矛盾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供给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低端供给已严重过剩,并浪费了大量资源,高端产品供给严重不足,進而出现抢国外电饭堡及牛奶制品等现象。化解的唯一选择和举措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指引,按新发展理念要求推动经济发展,创新是新发展理念的“龙头”和“引领”,让新发展理念成为“指挥棒”和“红绿灯”,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功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功实践,已有力证明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性、可行性,新发展理念现已成功转化现实生产力,化解了经济新常态中的新矛盾,实现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景”这边“独好”,并进入新时代,开始向“强起来”的高度迈进。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沿着新发展理念描绘路径,用铁的事实让西方世界叫嚣的“中国经济崩盘论”、“失败论”等理论彻底破产,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向世人关注、认可的中国梦迈进,让中国方案实践化、制度化,使中国方案成为人类的制度文明的结果并作为中国式的贡献。   三、“新思想”回答新时代矛盾的新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遇到的问题会更新、矛盾会更大、任务更艰巨、情况更复杂、特点会更多样,“新思想”就要回答和应对这些新矛盾的新特点。如果抓不住新时代矛盾的新特点,其必然影响在新时代历史起点上推进“四个伟大”的新实践。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讲话中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会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7]这个科学结论既体现了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又能够坚持理论和实际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实践。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存在,坚持两个“最大”国情判断,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两个最大”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以来取得成功的最根本来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实践依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产生、孕育,并不仅仅是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他對从政多年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总结。习近平是我们党总书记中第一个有博士学位的第一人,又是思想政治专业,表明其具有厚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也是第一个从农村大队书记干到总书记第一人,经验丰富、阅历广泛。从习近平总书记从政经历看,每到关键节点上,都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并用两个“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精神鼓舞自己,由此打开工作新局面。如,习近平在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期间,经过调研使其深知,表面看是经济发展落后,实则是少数领导干部贪腐问题所致,为此就大刀阔斧地抓住领导干部多住房、多占房及贪腐问题,并有效加以解决促进了党风、政风、民风好转,进而带来了经济社会大发展,使工作出现一个大的飞跃。再如,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经过调研和分析,明确了重点问题是最广大农村还有处于贫困线以下的贫困户没有脱贫,不解决必然拖小康社会建设的后腿。这就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重点不解决小康社会根本无法建成。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抓住这个“重点”,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带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进程,使扶贫脱贫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运用“新思想”全面分析新时代的新矛盾及新特点,进而使十九大精神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只所以创立其新思想,是源于其能够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其掌握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又经历了“文革”及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并在不同层面主要领导岗位上任主要领导。因此理论坚定、观点占位高、结论视野广,所以能得出“新时代”和“新思想”的新结论、新判断,进而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运用新思想,分析和研判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后的新时代矛盾的新特点,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后,我国仍是当今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经过39年的改革开放,当下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已进入新时代,已远远不同于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改革之初的国情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经过近39年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所说,我国目前总体上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已处于世界第二的位次,目前与美国仅差7万亿美元。但由于社会主义矛盾的转变,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又出现了诸多新矛盾、新情况,现已进入新时代的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期、经济体制急剧转型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发展动力动能更换期,又加之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所导致的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和公平等社会矛盾、问题凸显、交织、甚至叠加,近而使新时代现阶段新矛盾成堆、困难成山。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还要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内在要求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认真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引发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并化解次要矛盾,既要解决党内贪腐矛盾的重点,促进党风、政风、民风的好转,还要解决经济中的深层次矛盾和特点,全力推进四个伟大新实践,使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实现十九大报告中所确立的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
  学习和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并不比十八大以来少,而且是责任更大、使命更重、工作更繁重、矛盾更尖锐。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十九大后要打胜“三大攻坚战”,即“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就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后出现的新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把“重大风险”放在首位,足见他已成熟于心,把握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规律及工作重点。这内在要求我们党及各级领导干部要立足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客观实际,运用新思想指导并推进工作,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时,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又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准备,朝最好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特别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特征、新矛盾、新方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牢牢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其新特点,抓住各项工作的重点,通过化解重点矛盾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发挥“四两拨千斤”带动、拉动、推动作用,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大发展,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新需求和新特点,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这样会有效拓展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和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的巨大创造力、领导力和影响力,使伟大国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经过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的伟大中国梦,让伟大中华民族真正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思想指引下赢得大发展,彰显习近平总书记领袖人物的巨大风采和理论指导力、影响力。
  参考文献
  [1][2][3][4][6][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6,16,31,21,15,15.
  [5]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33.
  [责任编辑:庞 达]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中线相等,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其逆命题也成立.这就是对称性.如线段中垂线定理,角平分线定理,平行线及圆的相关定理也都是可逆的.这也是反身性.但是,由于角平分线与高线和中线相比条件明显弱化(没有垂足,中点的具体直观性及其与边的直接联系),导致了Steiner-Lehmes定理证明的难度.但因此也引起数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人们潜心于该定理不同证法的探究及形式多样的引
摘要:习近平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全面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系列重要指示,思想强教、人才强教、改革强教、法治强教、外交强教成为其论述的主要内容。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着力于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树立人民群众的教育自信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对课程资源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物理实验教学课程资源又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物理实验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与途径,努力开发和有效利用实验教学课程资源。  【关键词】实验教学;课程资源;实验室;改革创新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学课程从过去的“教学大纲”转向现在的“课程标准”,它对课程目标、课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具有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无论课前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其实这些“意外”是学生独立思考后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因此,面对这些“意外”,我们应耐心聆听,进而灵活利用“意外”,激发学生活力,让“意外”演绎出独特的价值,提升学生创新性思维。一道原本可能归于平淡分析的位似问题,却引发了一次卓有成效的课堂研讨,也带
【摘 要】数学课堂要善于捕捉课堂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通过捕捉学生的疑惑需求和思维火花,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索。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从而使课堂在不可预约的精彩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意外;生成性资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不期而至的“意外”,若因为担心“意外”打扰我们的教学思路,使
【摘 要】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数学学习也离不开阅读。其实除教材外,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轻松快乐学习数学,从而提升数学素养,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基础。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数学;乐学  谈起数学课外阅读,我不禁思绪万千。  【生活小掠影】  去年7月初,我买了一套《数学帮帮忙》(共25本)数学绘本
【摘 要】“研学后教”是顺应课程教学改革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笔者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采取给学生创造机会、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努力创设展示的平台等措施使得师生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幸福课堂  幸福是什么?答案有千万个,我认为:幸福是一种心态。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
摘 要:陈秉公教授为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教育学的逻辑前提——“人是什么”,历经25年艰苦努力,建构了“主体人类学原理”知识体系,创新性地系统提出和论证了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理论。这项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新探索,其价值已超出25年前的预期,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教育学提供了“人性前提”,也为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人性前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人生哲学,为人类认识和掌握自己的命
温总理在世界读书日,谈体会时指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可见,读书活动意义重大。为此,我校结合本身实际,有效地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读书,在读书中深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读活书,拓宽学生读书的视野  郭沫若指出: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近年来
【摘 要】培养学生有效地做好英语笔记是积累的有效方法之一。教会学生适当记笔记、指导学生“记法得当”、指引学生“记有所用”、建立记笔记评价机制,以及杜绝学生的偷懒行为,汇聚成记英语笔记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记笔记;有效策略;英语教学  对于英语这门习得性的课程,很多初学者尤其是小学生在学习中表现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从何学起。面对这些困惑,笔者认为,做好英语笔记对英语的学习大有益处,因为它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