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谈疑云与中国关切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iangt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场从未如此接近,谈判也从未如此胶着。伊朗副外长称全面核协议已完成96%,但最终协议的签署却从原定的6月30日一延再延,甚至有可能延至7月13日。与对这个“最后期限”结果的解读相比,伊朗核谈判背后的疑云,以及其折射的国际地缘政治变局,意义更为深远也更具探讨价值。
  简单说,伊朗核谈现状不仅折射出中东格局的变迁、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美国国内的党争乃至美欧关系的裂痕,还有中国利益边界的拓展及外交介入中东的新尝试。

为何延期


  有关伊朗核问题的谈判始于2003年,参与方包括目前“最有权势”的世界大国(“安理会五常”加德国,即“P5 1”)与伊朗。在外界制裁压力越来越大的2013年,伊朗“温和保守派”鲁哈尼当选总统,并在当年11月与六大国达成一项“铀浓缩民用化换减轻制裁”的阶段性协议,但随后的谈判进入深水区。
  因未能在2014年11月达成协议,各方同意延期至2015年6月30日,结果还是要数度延期。究其原因,首先是技术层面问题不少—伊朗1.9万台离心机砍到多少合适,阿拉克重水反应堆是不是要改为轻水堆,福尔多铀浓缩加工厂该不该保留,外界多少年后取消制裁,等等。其次,现阶段的《核不扩散条约》既禁止非核武国制造和拥有核武,又承认缔约国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核技术军民两用的特性,使伊朗核活动处于灰色地带,便于其讨价还价。
  从全球核不扩散机制来看,伊朗核谈判的结果,很可能为“灰色地带”建立清晰的标准。也就是说,伊朗核谈判带有“开创性”特征,其结果也具有“标杆性”意义。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欧洲项目研究员科尔内留斯·阿德巴称,欧盟对伊朗核查的标准,应该作为更广泛的核不扩散努力的范例。他指出,虽然伊朗的案例有其特殊性,但为了强化全球核不扩散机制,欧盟应该把核查的“常规标准”提升到“伊朗水平”,即通过更严格的核活动监督,以期消除“灰色地带”。
  虽然历经多次延期,但一纸协议能否终结伊朗核问题,还存在诸多变数。奥巴马秉着“与敌人对话”的理念,入主白宫后即向伊朗抛出橄榄枝,以核谈判为切入点加大对伊外交投入。但美国国会并没有把“伊朗问题”简化为“伊核问题”。本轮谈判启动之初,就有多名国会议员扬言要对伊朗追加经济制裁。在美国逐渐进入总统选举“政治季”,共和党掌管参众两院的背景下,最终协议能否在国会顺利“过堂”,前景并不明朗。美国国会不在解除对伊制裁上松口,最终协议只会成为恶化美伊互信的新火种。
  7月5日,伊朗陆军司令艾哈迈德·礼萨·普尔达斯坦公开表示,无论伊朗和美国能否达成协议,美国都是伊朗的敌人。美国兰德公司学者斯科特·哈罗德表示,反对美国“霸权”是伊朗意识形态的支柱。也就是说,“反美”是伊朗政权合法性来源之一。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主席艾哈迈德·贾拉提曾说过:“如果亲美势力在伊朗掌权,那我们就不得不向一切说再见了。毕竟,反美主义是我们国家的主要特征。”就此而言,伊朗也不会把对美关系简化为核谈判问题。

核谈之外


  讨价还价十多年的伊朗核谈进程,最近几年表现出“加速度”,尤其是在今年3月达成了初步的框架协议,原因在核谈之外。
  有分析人士曾这样描述伊朗:这个国家渴望如韩国那样追求繁荣、受到尊重,但却变得像朝鲜那样孤立。这个对比虽不够准确,但也反映了伊朗的现实困境。伊朗集辽阔幅员、战略地位、人口规模、古老文明、自然资源于一身,具备成为地区主导国家的几乎所有潜质。无论何种政治势力主导伊朗,通过参与核谈解除国际制裁都是实现强国梦的前提。而且,中东的变局给伊朗带来了“突破”的机会。科尔内留斯·阿德巴表示,如果西方要解决叙利亚和伊拉克的问题、推动也门的转型,只有通过与德黑兰的公开对话才能做到。
  伊朗战略价值提升的另一面,是美国在中东影响力的式微。美国和伊朗从2013年在约旦安曼秘密接触开始,如今几乎达到了美国国务卿与伊朗外长定期会晤的程度。中东挑战如山,美国太需要伊朗了。美国外交分析人士戴维·罗特科普夫,甚至把奥巴马的外交称为“转身伊朗”,而非“转身亚太”。他今年初撰文称,在奥巴马离开白宫时,很可能没有哪个国家像伊朗那样获益如此多。法国驻美大使热拉尔·阿劳德,曾这样形容美国达成伊朗核协议的迫切心态:“我们希望达成协议,他们需要一份协议。”而且对于奥巴马来说,与成效难以量化的“亚太再平衡”相比,白纸黑字的伊朗核协议,更适合作为“政治遗产”。
  武器禁运问题曾是伊朗核谈陷入僵局的原因之一。俄外长拉夫罗夫对此的表态是“向伊朗提供武器以打击恐怖主义是非常合理的要求”。这与近年来俄伊两国接近不无关系。伦敦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俄罗斯及欧亚项目学者尼古拉·科扎罗夫认为,普京2012年重返克里姆林宫以来,俄伊关系进入了“新时代”,“俄罗斯与西方因乌克兰危机而导致的紧张,促使克里姆林宫强化了与伊朗的合作”。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也使其在发展对伊关系上有了更大的动力和更少的顾忌。科扎罗夫表示,德黑兰可能也把对俄关系作为核谈失败的备用计划。
  欧盟是伊核谈判的发起者,但与美国不同的是,欧盟及其部分成员国并未中断与伊朗之间的外交。科尔内留斯·阿德巴认为,针对伊朗的跨大西洋外交合作目前是成功的,但这种把焦点限定在核问题上的合作是不可持续的;与美国把解决核问题作为发展关系的先决条件不同,欧盟对伊政策应更具综合性,在更广的层面与伊朗接触。“核谈会限定欧盟与伊朗接触的氛围、范围与程度,但美欧在伊朗的利益并不由此界定。”

中国关切


  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教授高龙江(John W. Garver)在其专著《中国与伊朗:后帝国时代的古老伙伴》中,指出中国与伊朗经济和文化交流具有相当的延续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如今的中伊关系—一个利用历史纽带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中伊关系。他在2011年写道,一个陷入与美国对抗的、孤立的伊朗,给中国提供了扩大在中东影响力的独特机会,并能把美国军力困在波斯湾,使其更加难以转向太平洋。高龙江的观点在西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常被用来指责中国在伊核谈判中采取“拖延与削弱”战术的论据。不过,这种推论是对国际战略现实的误读。
  美中在中东影响力的确呈此消彼长的态势,但却与中国对伊朗关系的运作没有直接关系。而且,中东的变局折射的是中美在地区稳定、防扩散等问题上战略利益的逐渐接近。但追求相似利益手段上的差异,某种程度上给中国带来了外交挑战。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学者迈克尔·史文,把中国对伊政策比喻为“走钢丝”:一方面,中国寻求强化与德黑兰各个层面的双边关系,保护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另一方面,限制双边关系的发展程度,并在某些情况下跟随美国与西方对伊朗施压,使其在核项目上遵守国际标准。
  历史纽带无疑是中国与伊朗发展现实关系的正能量。正如斯科特·哈罗德所指出的,德黑兰不把中国视为像欧美那样爱管闲事的外部势力,中国与伊朗从未发生战争,也从未在伊朗表现出任何帝国企图。这才是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真正的“独特优势”。更为关键的是,在中国的战略视野中,伊朗问题绝不等同于伊朗核问题。对伊朗的关注,也符合中国重视地区支点国家的外交偏好。斯科特·哈罗德注意到,中国发展对伊关系有能源安全的考虑,但中伊经贸关系不局限于能源。“中国正在发展建设伊朗的铁路网络,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地区市场。”这些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意义更为深远。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语文老师要像师者,教给学生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要像朋友,解答他们人生的困惑,告诉他们人生总有美好的一面;要像法官,公正地辨别孩子的艰难与不容易,并且能够为了他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而鼓掌。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体现在方方面面,其发展规划也就体现在这些方面。  【关键词】语文教师 职业素养 发展规划     作为一名一直在教学一线奋斗着的高中语文教师,长久以来我总是很困惑
“赤水河左岸 庄园酱酒”青花郎和“中国郎·山谷光影秀”是郎酒“品质、品牌、品味”融合发展链条的两端,郎酒庄园已经形成了一个生产、销售、体验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品质体系  2021年3月19日晚上,古蔺二郎镇上,一场恢弘灿烂的光影秀,宣告了青花郎的全新蜕变。  一河两岸双明珠,茅台与郎酒,是赤水河畔历史最悠久、品质最尖端、社会认可度最高的酱香白酒。  过去,青花郎对自身的战略定位是“赤水河畔两大酱香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水位论证,从150米到175米,每隔5米都论证过。库区水污染,是当前三峡水库面临的最大问题。    “自宜昌而上入峡行……急流与滩石沿流皆是,改良此上流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其滩石应行爆开除去,于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汉口,上达重庆,可得而致。”  早在1918年,孙中山先生便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改良现存水路及运河”中,提出梯级
历史政治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杨光斌 本文节选自《政治学研究》2019年第5期  如果说作为立国价值的政治价值事关国家的方向和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体现着政治价值的政治制度就是如何将国家组织起来并去实现政治价值体系的组织原则与组织结构。我们常说的“四大发明”是技术上的或器物层面的,中国最伟大的发明应是最早建构起来的、将人类组织起来的一套官僚制度或者行政管理体制。西方人把
职业经理人在中国迎来发展机遇  美 《彭博商業周刊》8月2日  20世纪上半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第八任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对通用汽车内部推出了事业部制结构制度。自此,职业经理人时代来临了。  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占据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职业经理人制度在中国大陆的发展相对缓慢。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初创企业崛起并进入发展黄金期,职业经理人成为企业发展的“刚需”,相关制度在中国开始起步发展。  麦肯锡大
雷墨资深主笔  英语中有个成语叫“矿井里的金丝雀”,用来比喻危险来临的征兆。金丝雀对瓦斯极为敏感,在现代检测工具诞生前,煤矿工人下井时随身携带一只金丝雀。当井下瓦斯浓度达到危及人生命前,金丝雀就会死掉,提醒工人趕紧升井。  在目前的东北亚地缘政治中,也有这样一只“金丝雀”,那就是韩国。7月下旬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让韩国感受到了高频度、高强度的外交和安全压力。从这些与韩国直接相关的事件中,几乎可以看到
3月19日,一名男子骑滑板车经过显得冷清的曼哈顿时报广场  疫情向全球蔓延,美国全部州都被波及,而以纽约州确诊人数最多。截至美国东部时间3月21日5时,美国确诊病例总数20176例,占中国以外确诊总数的1.0%;死亡277例,占比为3.4%。  尽管特朗普已宣布国家紧急状态,而零售企业、制药企业、诊断行业、运输企业等的代表都在总统发布会上露面,显示出全面动员的积极迹象,但美国政府的前期应对却被普遍
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称《方案》)落地让海南再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都是近两年发布的重大国家战略,海南自贸港与粤港澳大湾区仅一海之隔,《方案》中也特别提出,“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  两地无论是资源优势还是目前经济发展情况,都有较大差异,如何实现联动发展,有值得探讨的空间。南风窗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
2007年1月4日,新年开市第一天,沪深大盘演绎了一出“冲高跳水”戏剧性的一幕。事实上,股市新年的“开门红”不过是2006年年末攻势的一种延续。  2005年6月6日,沪指无情的跌穿1000点整数大关,许小年的千点论一语成谶,市场惶恐万分;时隔一年半后,沪指一举荡平2500点,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稳稳定格在2675点,沪深股市年涨幅双双超过130%,并最终以全球涨幅第一,完美收官。  或许
广州人爱吃鱼,1978年,广州河鲜杂鱼市场率先放开。图为1980年代初,广州中山五路上密密相挨的大排档  计划经济,曾经是几代人的集体回忆。如今,它已经渐行渐远。这个变化是怎么发生的?票与证的日子  王伟1968年出生在珠三角的一个农村,他排行家里老二,也是唯一的儿子。一家七口人,计划经济时代过的是紧巴巴的日子。  珠三角农田肥沃,水源充足,但眼之所见的资源并非都能由自己主导。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