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小者大 慎微者著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较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我在探索高效课堂的实践中,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努力学习探索、尝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以期更好地指导和改善教学,这里谈几点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向学生借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的最理想途径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知。只有经过自我发现的过程,才可以理解得更深刻,并且更容易掌握其规律和联系。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但学业水平的差异给我的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带来一定的挑战。我意识到要把班上成绩优秀的学生发动起来,学习中将多出许多小老师,而且他们天天在一起,每天超过八个小时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相同或者相近的思维模式。在他们的相互帮助下,每个成员都更容易获得提高,所以必须将各层次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组建学习小组。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我都留给每个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且让问题尽可能在学习小组内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还可以与其他组交流讨论,组间也解决不了才提请老师点拨由全体小组讨论解决,配合着恰当的情境和合理的问题设置,也使我轻松许多,教学更高效,学生掌握情况更好。
  二、对集体施力,把小组打造成优秀的学习团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任务,大都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才能得以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个简单合作的缩影,我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碰到许多困难,如对提出问题后小组成员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或者小组成员都抢着表达自己的意见,谁也不听谁的;个别小组只有个别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只当自己是听众;还有小组可能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主要是学生对合作认识不够,教师指导不力。怎样才能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合作的问题呢?我主要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养成:
  1.初中物理学科中很多知识点的规律性和逻辑性较强,我在进行这些规律总结时采用分组讨论归纳的方式,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在小组合作学习汇报时,要求学生必须说:“我们觉得……”“我们小组认为……”避免说:“我觉得……”“我认为……”等,在实践中养成合作意识。
  3.引导组内学生自主合理分工,谁操作、谁记录、谁汇报、谁统筹……但成员分工又不一成不变,要求学生首先选择做好自己最拿手的,其次向同伴学习自己没把握的,最后通过多次学习巩固自己有困难的。使每位成员能感受并实践小组每个角色,体味其中的艰辛与收获,更要重点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1)每位成员都有义务确保其他成员掌握教学内容;(2)所有成员都完成学习任务后才算真正完成;(3)请求他人或老师帮助之前,要先请求小组其他所有成员的帮助。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会主动为别人排忧解难,会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知道怎样实现共同的计划,学会共同创造与分享……这样的小组才是一个优秀的学习团队。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离不开教师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只在于他们缺乏创新的引导而已。小组合作学习绝不仅仅是学生的事,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关注,需要适时给予学生指导。教师要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情境,周密设计合作学习中的任务,给予充分的时间,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1.哪些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关心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多少,但我们的教学内容并不都适合或者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备课初期我们就要考虑清楚哪些内容或某些内容的某些环节是真正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
  2.确认某一环节是否真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针对想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还要再次确认。考虑如果实施后能否达到你预期的效果?现在的课堂需要高效,没有时间也不允许低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所以能不能不用?
  3.最重要的就是该怎么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问题应该怎样提出?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如果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或者都不能准确回答,那这些问题的价值就不高。这次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设计几个问题?合作学习能给予多长时间?很多时候我们预设的时间并不能满足学生充分学习的需求,主要还是我们对学生会出现的其他情况估计不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又该如何点拨、引导?哪些小组的哪些成员又是特别需要关注和点拨的对象?关于各小组成员学习的效果又依据怎样的评价标准?要想小组合作学习更深入开展,可能是我们教师要更多,更充分的准备而已。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地位是平等的,同时学生间也是平等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只是分工不同,学生可以在平等的交流中充分展示自己,教师也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关注并完善实践中的一些细微之处,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量发挥出来。
  编辑 孙玲娟
其他文献
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从三年级开始就同等成为主科,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英语成绩在三科的分数比较中不是很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有很多,但英语学习最大的障碍就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少,使用率低。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英语好像高高在上,不“平易近人”,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极少。后来笔者对英语教学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为什么就不能用现实生活中的常识来解决英语的理解问题呢?把这个高高在上的东西拉到我们身
“取凉于扇,不若清风之徐来;  汲水于井,不若甘雨之时降。”  这是中国古代名著《小窗幽记》中的一句,意为:以扇子取凉,不如慢慢吹拂的清风;到井中汲水,不如天上及时降下的雨水。此句颇含深意。比如说做事,若三心二意则如“取凉于扇”,若能持之以恒则如“清风之徐来”;又如为人处世,处心积虑如“汲水于井”,泰然处之则如“时降之甘霖”。意言于种种,生发于处处,强求之不可为,不若顺其而自然成。  作为一名教育
摘 要:提问是语言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一个精准的提问能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更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从而影响他们对语言活动的兴趣。从以上现状着手,提出一些提高语言活动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意图优化提问质量,体现幼儿主动学习,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  关键词:语言活动;提问;有效性  一、提问有效性缺失的原因  1.问题过于简单、老套,缺乏思维的价值  如“是不是?”
在小学阶段,每个学期的语文课都会学习二十到三十多篇课文,这些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精挑细选的优秀文学作品,如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黄山奇石》《日月潭》《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草原》,描写人物高大形象的《童年的发现》《金色的鱼钩》《桥》《晏子使楚》《詹天佑》,借物表达情感的《白杨》《落花生》《桃花心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描写事物特点的说明文《鲸》《松鼠》,启迪学生思维的《矛和
摘 要:群文阅读不同于传统单篇式阅读方式,其更加注重的是学生阅读上的连贯性和自主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文字的归纳和分析能力,实现传统“在阅读”到“会阅读”模式的转变。简要论述了群文阅读的重要价值,并提出了几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方法。  关键词:群文阅读;价值;教学方法  群文阅读是建立在教材单元的基础之上,将教学单元内的多篇文章进行融汇整合,贯通成为一个整体目标,在此目标指引下对学生阅读理
批注是我国传统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者在阅读时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是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小学语文教学阅读中的批注发表些浅见。  一、感想式批注  一个人用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完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如,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精彩片段之后,不少学生在“好
人们常说:“栽树栽根,育人育心。”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位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健康型人才,班主任就应当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搭起一座用爱心构建的“桥梁”。  我是一位乡村教师,长期生活在农村。现在在一所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重庆璧山区丹凤九年制学校任教,在24年教学生涯中,我任了24年的班主任,我与我的学生接下了不懈之缘,深知爱心教育的重要。  “爱心”是润滑剂。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是我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英语教师口语技能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中小学课堂对于英语教师口语技能的要求在细节方面不尽相同,教师和教师培训者需着眼于其不同之处,有理有据、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展和培训,方能培养出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中小学合格师资。  关键词:义务教育;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口语;差别  随着2011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实
每个学生由于受到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成绩存在着差异。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存在后进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认真负责,特别是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更不能让他们掉队。教师要用爱心打动他们,用智慧启迪他们,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用“偏爱”开启后进生心灵的大门。  一、“爱”入其境,了解后进生  后进生的形成是有原因的,班主任需要与后进生进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
一次语文课,讲授课文《妈妈的爱》。这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用小诗的形式讲述了妈妈对孩子无私无尽的爱。在社会学校里,本课很好讲,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结合家长,或说或写,都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可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本篇课文无疑是在孩子受伤的心灵上撒盐,这篇无法绕开的课文着实难住了我。备课时我曾设想将文中的妈妈换位成学生的家长,奶奶、姥姥、姑姑、婶婶等亲人,但又推翻自己的设想,这些角色真的无法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