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其人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算来,结缘庄子已经60多年了。
  记得在我就读私塾的第6个年头,“四书”、《诗经》、《左传》、《史记》都读过了,塾师确定:从是日起,诵读《庄子》。那是一部扫叶山房民国十一年印行的四卷本,是父亲回祖居地河北大名探亲时,在邯郸书局买到的。
  不过,塾师讲解得并不细致,只是逐日地按照篇章领读一遍,提示僻字、难字读音,然后就要我们反复读,直到熟读成诵。真正把玩它的奇文胜义,体验到一些灵识妙悟,那还是中年以后的事。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月亮早已沉没下去,花开叶落说不清多少次了,敬爱的塾师已然骨朽形销;而“口诵心惟”的绿鬓少年,也已垂垂老矣。沧桑阅尽,但见白发三千,只有那部《庄子》,依然高踞案头,静静地像一件古玩,意态悠闲地朝夕同我对视。而庄子本人,更是一直活在我的心里,不时走进魂梦之中。
  A
  庄子生活在战国的中后期,那是一个极端动荡不宁的乱世。面对世界的荒谬、社会的黑暗、民生的疾苦,庄子并非迥隔尘凡,脱略世事,也不是“丧己于物,失性于俗”,同流合污;而是在与众生同游共处之中,坚持自我的价值取向,“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实现精神对现实的超越。
  作为人类思想史上首倡人的自由解放的伟大思想家,庄子视自由精神、独立人格、自然天性、逍遥境界为人生的终极价值。宇宙千般,人间万象,在庄子的视线内,物我限界泯除,时空阻滞化为乌有,大小不拘,久暂无碍,通天入地,变幻无穷。庄子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决定了他在封建统治者面前,不肯屈身作吏,覥颜事人;他完全没有飞黄腾达、荣宗耀祖、立功立德的期望。他所追求的只是真正的自由、自主;他的理想境界不过是做一只全靠自力、无恃无待的草泽里的野雉,走十步才啄到一口食物,走百步才能饮到一口水,尽管生计艰难,但它绝不冀求被畜养在笼子里。
  闻一多先生说:“庄子穷困了一生,也寂寞了一生,他不肯仕进,并挖苦权贵,他的言行里映射着他的潇洒与放达;然而,最终取代他毕生沉寂的,是永久的辉煌。”庄子开辟了一个自由放达的精神境界、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他心目中的尘垢之外的世界,不是天国,不是西方净土,而是自己的心灵世界。他的反对“人为物役”、“心为形役”,超然物外、潇洒出尘的丰标,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中,为后世文人所追逐与景仰。在这方面,他不仅超越于先秦诸子,填补了先秦思想的空白,而且为后世文人营造了一块淡泊名利、排除物欲、确保心灵自由放任的精神土壤。
  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继老子之后,开创了与正统儒家文化双峰对峙、相得益彰的另一个传统。如果说孔子具有十分执著的人生态度,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一种无穷的理性力量感染着后人的话;那么,庄子则是凭着他超脱的人生智慧以及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诗意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B
  庄子的思想、学问、功力,主要是作用于人的心灵层面与精神境界,也就是通过释放精神能量,陶冶、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教人忘怀得失,超越现实种种庸俗的计较。
  庄子明确地揭示了人生的有限性,从根本上阐释戒除贪欲,知足知止的道理。知足,是就得之于外而言,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索取,不会事事、处处与人攀比;一个人活得累,小部分原因是为了生存,大部分来源于攀比。知止,是从内在上讲,主动结止、不要,从而抑制贪求,抑制过高过强的物质欲望。一个人的追求应该是有限度的,必须适可而止;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贪得无厌,紧追不舍;否则,让名缰利锁盘踞在心头,遮蔽了双眼,那就会陷入迷途,导致身败名裂的悲剧下场。可是,世上的常情却与此相反:“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庄子曾慨乎其言:“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进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庄子哲学是艰难时世的产物,体现了应对乱世的生命智慧。庄子无意逃避现实,但也不取凌厉进击、战胜攻取的强者姿态,唯以坚守本性、维护自由为无上律令。他所探究的中心课题,是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如何在乱世、浊世、衰世中养性全生、摆脱困境,其中涵括了一代哲人对其所遭遇的种种痛苦的独特生命体验。“人世难逢开口笑”,“新鬼烦冤旧鬼哭”。这样,每逢灾祸频仍的时日,那些处于“倒悬”之境的士子,穷途失意的文人,或者虽曾春风得意、后来却屡经颠踬磨难而豁然开悟的“过来人”,几度沧桑历遍,世事从头数来,他们都会从《庄子》那些警策的教示中,获取灵魂的慰安、心理的平衡,为心灵创伤、命运挫折、生活苦难提供某种抚慰;它使许多身处困境的人群从中悟解到,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活下去,可以从另一种视角看待问题、观察事物,从而在逍遥畅游中,卸却种种负累,解脱重重羁绊。如果用医学术语来表述,是起到了一种“消结化瘀”、“疏肝理气”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不妨说,《庄子》是失意者的《圣经》。
  说到庄子的人生智慧,集中地体现于以生命为贵,以名位为轻,“完身养生”上。在先秦诸子中,体现了一种人生观、价值观的转换,体现了人类自身生命价值的认知和主体意识的觉醒。
  庄子的人生智慧,最有名的是他的“处于材与不材之间”的“散木情结”。鉴于人世间种种纷争,寻根究底,全在于求名用智,庄子反复强调韬光养晦、藏锋不露的生存智慧,主张退隐、藏锋、遁迹、避世,“自埋于民,自藏于畔”。庄子指出,德的失真是由于求名声,智的外露是在于争辩是非;名是人们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人们相互斗争的工具。这两者都是凶器,不可以将它们推行于世。庄子提倡即便才德出众,也要形同无知,大智若愚,像是无知的婴儿一样,“行贤而去自贤之行”,“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不居”。
  C
  在古代的思想家中,庄子的思维方式是至为独特的。它具有非概念、非逻辑性的审美特征。作为哲学元典,《庄子》很少运用逻辑论证、推理的形式来阐发固定的结论;而是采取形象的类比的思维方式,使你在特殊的具体的直观领悟中去把握真理。论者一般都把它概括为“直觉思维”,即不经过逻辑分析而直接体察事物的内在本质;也有的考虑到它的突破常规、冲决框范、不受时空限制,以想象、联想和逆向、侧向为基本特征,而以“非逻辑思维”、“意象思维”目之。   庄子是艺术家的气质,他并不重视外在客观性的知识,而看重主体内在的感受;不重视概念的分析、剖断,而看重实际生活的感受;不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述,而看重直觉的把悟。应该说,这类思维方式在先秦诸子中是独树一帜,独一无二的。闻一多先生说,庄子是“最真实的诗人”。就其直觉的、意象的、梦幻的、非逻辑性的思维方式,倒真的和诗人的思维方式有些相似,它使人想起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大串诗人来。
  《庄子》一书最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寓言”、“重言”、“卮言”形式与叙事策略。他特别擅长把某些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和所要表达的“道”,巧妙地糅合到一起,然后以说寓言、讲故事的形式把它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你难以将形象和哲理截然分割开来。其鲜明的特点:一是惯于运用虚构的手法,翘首天外,结想无端,所谓“皆空语无事实”。先秦诸子中,有的也经常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论事,但庄子笔下的寓言故事,多出自个人虚拟,凭空结撰,异想天开,靠的是大胆的形象创造和海阔天空、出神入化的狂想,玄虚幽邈,荒诞不经;二是庄子讲故事,往往并不明确点出所要说明的道理,不是靠着雄辩滔滔、逻辑推理,而是凭借特异的形象思维,通过有趣的人、奇突的事、“芒乎昧乎”的语言文字,自然地展现出来,说完了转身离去,或者袖手站在一旁,听任读者去恣意猜想;三是讲述的人物形象、离奇故事以及趣谈,具有模糊性、多义性,可以做多种阐释,留下广阔的思索空间,需要读者反复地玩味,才能领悟其深层含义;而且,随着视角的不同,读者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谓“一百个人读了,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在先秦诸子中,也是最有特色的;四是所讲述的内容,富有哲学意蕴,有些是人们习常见惯的事情,却含有深邃的道理。看了庄子那些“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寓言故事,又考虑到“小说”之名确是始见于《庄子》,我们会自然地联想到后世的小说作品。宋人黄震有言:庄子“眇来宇宙,戏薄世人,走弄百出,茫无定踪,固千世诙谐小说之祖也”。
  《庄子》是先秦时期一部高妙、精深的哲学名著,又是一本泽流万世、传之无穷的散文精品。面对《庄子》这部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化元典,宛如置身一座光华四射的迷宫。玄妙的哲理,雄辩的逻辑,超凡的意境,奇姿壮采的语言,令人颠倒迷离,眼花缭乱,意荡神摇,流连忘返,不禁叹为观止。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认定其为“天下第一奇书”,还把它同《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并列为“六大才子书”。
  现当代中国两位文学巨擘鲁迅与郭沫若先生,对于庄子的文学成就,也都给予极高的评价。鲁迅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重点放在当时。而郭沫若则着眼于后世,他说:“不仅晚周诸子莫能先,秦汉以来一部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他那思想的超脱精微,文辞的清拔恣肆,实在是古今无两”。
  如果把视线扩展到域外,那么,同样会列出一大串金光耀眼的名字:美国作家梭罗、英国作家王尔德、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墨西哥诗人帕斯、苏联时期文艺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这些大名鼎鼎的文学“大腕”,竟然都是庄子的崇拜者。
  D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那些发生在过去的时段,曾经被所谓“相斫书”或“断烂朝报”所大书特书的人和事,无论其为王朝递邅,列国争锋,还是祸起萧墙,沙场喋血,都在终古如斯的时序迁流中,随着历史帷幕的落下,统统收场了,除了一抹斜阳落照,几块断碣残碑,没有留下更多的身影,后世之人早已淡忘如遗。
  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智者关于社会、自然、人生,人性、心灵、命运等课题的思考与阐释,却仍然像磁石一般,强有力地吸引着千秋万代的后来人。庄子乃其佼佼者。当然,也无须讳言,同一切伟大的历史人物、伟大的思想学说一样,生活在两千三百年前的庄子及其哲学思想,充满着内在的矛盾,也存在着鲜明的历史局限性。
  西方一位哲人说过,伟大人物可以塑造一个时代;而一般的人只能被时代所塑造。无疑,庄子是伟大的,但他却既未能、也根本不想通过事功去影响社会、塑造时代;当然也谈不上“被时代所塑造”。他,只是自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我。他从来都不是公众人物,终其一生都与世俗观念相忤,未曾更不屑于为着那些身外之物而营谋、奔走;他的最高需求只是身心自由。应该说,他的一生,是过得足够的轻松自在,足够的自得自足,足够的从容潇洒的。
  现代著名学者钱宾四先生说过,“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往往有并无事业表现,而其人实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无论如何,这些人都是文化传统中的大人物,他们承前启后,从文化传统来讲,各有他们不可磨灭的意义和价值”。
  庄子正是如此。在苦涩的“人间世”,作超越的“逍遥游”;他在为后世创辟了一条回归生命本体的路径,开启了一扇走出生命“围城”的门户之后,便像清风、白云一般飘然而去。
  (责任编辑:王锦慧)
其他文献
“垮掉的一代”是美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一支文学派别,离经叛道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是其最显要标签。本文拟借由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深层剖析“垮掉派”作家的“垮掉
财务情况说明书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来说明书店业务经营和财务方面的情况,以及对本期和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和事项和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编写
霍尼韦尔公司在单一的保险单下,把传统的偶然的事和金融风险与外汇收支中某种货币的收支差结合起来。这对国际性的公司而言,会是一种新的趋势吗?当霍尼韦尔公司在单一保险单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组是全册最后一组,没有设训练重点,旨在通过教学对本学期的训练重点加深理解,综合运用,消化吸收。针对这些特点,应本着训练扎实,方法灵活,形式有趣的原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只“眼睛”——哈勃空间望远镜,它能极其清晰地看到遥远的星体或星云,不仅可以观察到几十亿光年以外的物体,还能由此了解几十亿年前发生的事情——天文学
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中,我们分别探讨了CRM(客户关系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宏观电子商务与CRM的联系与区别、CRM的设计从何开始以及呼叫中心在一个整合的CRM应用中的角色等话
世界最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Gran Telescopio Canarias不久前在西班牙加纳利群岛正式投入使用。即使不能从内部观察到GTC的奥秘,仅仅从外部来看也足以让人为之惊叹。GTC耗资1.8
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主要对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的思想进行了全方位比较,第一次为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论正名,也由此启发了自己的新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可以说,伊壁鸠鲁的
GENERALChina is a magnesium resources richcountry with world famous magnetitesource at Liaodong peninsula,carnalliteat Chaerhan Salt Lake in Qinghaiprovince,an
Fire Dynamics Simulator v3.0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and assess fire smoke transport and management in a realistic indoor sports center. An atrium fire test 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