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衣与冠礼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ob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今的社会生活差异很大,这些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其中,“衣”的概念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实例。
  古代所说的“衣”,是泛指从头到脚的全部装束。为了区别不同部位和作用的“衣”,人们便常在“衣”前再冠以一个词,如头衣、体衣、足衣等。
  头衣,又称元衣,顾名思义,它是指覆盖在头上的装束,即帽子。其还有许多具体的名称,如冠、冕、弁、帻等。
  “冠”既是各种头衣的总称,也专指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主要用于束拢住头发。古时的“冠”,形制很简单。它一般是由冠圈、冠梁两部分组成。冠圈套在发髻上,冠梁从前到后,压住头发。冠圈的两侧各有一条丝带,便于在下巴处系结,以使冠稳固地戴在头上。在冠的基础上,还衍生出许多名目的冠,如通天冠、进贤冠、远游冠等。
  “冕”在古代是贵族配戴的用于祭祀的头衣。“冕,大夫以上冠也。”(《说文解字》)它是由冠、冕板、冕旒等几部分组成的。
  “弁”是古代贵族配戴的一种比较尊贵的礼服帽子,有皮弁、爵弁等。
  “帻”,又称帻头、帧巾,是平民百姓日常配戴的头衣。这种头衣是罩在头部发髻上的一块方巾,要一直覆盖到前额。不过,帻的颜色在不同历史时期或朝代是不一致的。先秦时期,百姓多以黑帻覆头,故有“黔首”之称。古代一些朝代爆发的农民起义,如黄巾军、红巾军等,就是用黄色、红色帻巾覆头,以区别官军。
  头衣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视为是很神圣的装束,常代表一个人的尊严。按照礼仪制度的规定,凡成年男子必须戴冠。若应该戴而未戴头衣,或轻易摘去头衣,都会被视为无礼。即所谓“君子死,冠不免”。(《左传·哀公十五年》)
  我国自古以来,社会普遍认为步入成年是一个人一生的新起点和转折点。从此以后,他就将进入社会,学会自己的生活,更需要逐步懂得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所以子女长大成人,多被视为是人生的一一件大事。在古代社会中,当子女长到成人的年龄时,还要为他(她)举行专门的成年典礼。
  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虚岁)时,要举行“冠礼”,即加冠以示成年。古代的女子也有自己的成年典礼,是在十五岁(虚岁)时举行。届时将其头发盘起,再插入笄(簪子)加以固定,以示其成年,故称“笄礼”。只是由于我国古代社会盛行“男尊女卑”的思想,所以笄礼仪式远不及冠礼隆重。
  举行冠礼的场所,均选择在宗庙。这是因为宗庙里供奉着祖先和先人们的牌位,在此举行冠礼,意在告诉故去的亲人,家族内又有一位后代长大成人。
  冠礼的主持者是即将接受冠者的父亲。在举行冠礼前,受冠者的父亲要先进行占卜,以确定行礼的时间和参加儿子冠礼的来宾。而后就将举行冠礼的日期一一告知所邀请的来宾。
  到举行冠礼时,行礼的席位被安置在宗庙的阼阶(堂前东阶)北端。待来宾到后,受冠者被家人从东堂领出就席。然后由来宾为他梳头、挽髻,盘发后再用簪固定头发,最后用黑色的帛束发。
  之后,在父亲的主持下,请事先选定的一位来宾十分庄重地为他加冠,即将冠戴在他的头上。不过,加冠绝非简单地将冠戴在头上。根据《仪礼·士冠礼》的规定,冠礼的仪式主要是加冠。加冠共有三加,即始加、再加、三加。每一加要分别戴上不同的帽子。程序是先由授冠者将冠或者弁庄重地戴在受冠者的头上,并接受众人的祝贺,然后再摘掉,进入下一加或结束冠礼。三加所授的冠,有着不同寓意。
  始加,戴缁布冠。这是一种用黑色的帛制成的帽子,表示该男子从今以后可以治人、治家,即可以成家立业。
  再加,戴皮弁。这是一种用白鹿皮缝制而成的冠,表示该男子从今以后要为国家服兵役。
  三加,戴爵弁。这是一种形似爵状的冠,表示该男子从今以后可以进入宗庙参加祭祀祖先的活动。
  三加所授冠的寓意,不仅标志着受冠者已经长大成人,可以娶妻生子,组成自己的小家庭,更是在教育受冠者从今以后必须要承担对家庭和家族、对妻子儿女、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应该说,冠礼实际是对年轻人进行的一次人生教育,使他更加明确自己今后将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加冠之后,在场的家人和来宾要向受冠者敬酒,表示祝贺。然后,受冠者从西阶下,去拜见自己的母亲。之后,再回到受冠处,接受父母或来宾给他起的“字”。从此,除了名外,他还有了字。因此,古人有冠或字都标志着已经进入成年。“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下》)
  最后,受冠者身着礼服、礼帽。带着礼品,去拜见自己的兄弟姐妹。冠礼仪式遂告结束。
  如是诸侯行冠礼,则在三加之后还有四加,戴玄冕;若是帝王行冠礼,则还有五加,戴衮冕。
  冠礼上所授的冠,多属于礼帽,而非成年人日常生活中戴的头衣。不过,自从行冠礼后,受冠者就必须要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礼仪场合中戴各种与活动内容相符的头衣,这也是一种对他人礼貌和尊重的表示。
  冠礼自西周形成一套固定的仪式后,也被后代所沿袭。只是加冠的程序逐渐简化,有的朝代减为两加,甚至一加,但仪式依然隆重。对受冠者进行责任、义务教育的内容,世代相袭。直至今天在一些中学为年满18岁的学生举行成年仪式,也正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弘扬。(文章代码:0925)
  
  责任编辑 常汝先
其他文献
无论是急性肾(功能)衰竭,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都有可能发展到尿毒症。目前有效的常规治疗有两种,肾移植和血液透析。但前者因供体器官太少而极大受限,后者则因疗效并不太理想和花钱昂贵让人却步。难道就让生命凋零?    挽救50%病人的生命    急性肾衰竭一种严重炎性疾病,而且伴有多器官衰竭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人一般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采用连续肾替代疗法,即血液透析,但是也有55%~7
看似行动笨拙、重心前倾的孕妇,其实并不易失去平衡,更不会摔倒在地,这是由于神奇的进化过程所赐。哈佛大学人类学家凯瑟琳·惠特科姆发现,男性和女性的背部存在差异:女性的一个较低的腰椎呈楔形,男性的这个腰椎则更趋向于正方形;如果将身材尺寸这一因素考虑在内,女性的一个关键性髋关节通常要比男性大14%。这两个差异允许女性能够在负重增加的情况下保持身体平衡,同时也不会出现可能致残的背痛。那些“啤酒肚”男性则没
生物界中的种内相食现象很常见,种内相食是发生在同一物种间以本物种个体为食物的现象。引起种内相食的主要原因是种内斗争,当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变大,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为争夺栖所、配偶或其他生活条件,也常常会发生种内相食。    鸟类的种内相食    引起鸟类种内相食的主要原因是食物,食物对猛禽雏鸟的成活率影响很大。食物丰富时,雏鸟也许可以全部成活,食物短缺时,雏鸟之间就要产生激烈的竞争,往往只有一两只
从德意志到英格兰——欧姆定律“内花外香”    在1826~1827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用实验和理论确立了欧姆定律。  然而,在德国,只有费西内尔和斯威格尔等极少数科学家接受欧姆的发现,而绝大多数则反对欧姆的“歪理邪说”。例如,物理学家鲍尔就撰文煽动舆论,攻击欧姆的著作:“以虔诚眼光看待世界的人不要去读这本书,因为它纯粹是不可置信的欺骗,它的唯一目的是要亵渎自然的尊严。”  但是,在“曾经沧海”和
遥感考古技术是始于20世纪初的一种航空考古技术,伴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考古学的发展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有不少欧美考古学家通过在飞机或者热气球上进行航空拍摄,获取图片,然后通过对图片的分析来判定遗址的性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的不断进步使航空拍摄有了许多新的手段,同时高速发展的光学技术和电子技术为遥感考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近年来,遥感考古更是不断被考古学
建立人的遗传物质DNA数据库有两大作用。一是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以及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二是用于法律和个人识别,是鉴证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帮助侦破案件,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  但是,今天,英国犯罪嫌疑人DNA数据库却引起风波,原因在于,DNA数据库中黑人和白人的DNA数据有较大差异,是否保留儿童的DNA数据、保留公民个人的DNA数据的标准是什么,以及保留多长时间等,都引发了英国社会的广泛质疑
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27次全体会议于2007年12日至17日在西班牙巴伦西亚举行,发布了名为《气候变化2007》的第四份全球气候报告的第四部分——《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07》披露的事实让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真相有更多的了解。    气候变暖90%是人类的责任    IPCC早在2001年的第三份报告中就提出,有“新的、更坚实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全球变
在那遥远的古代,在那片曾经创造出灿烂无比的文明的大地上生活的人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开创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几千年后会成为整个世界都为之瞩目的盛事,更不会想到奥林匹克运动竟然还能给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带来巨额的经济利益,甚至还负担了民族振兴的重望。从一隅之地走向全世界,从一场献给神的运动会演变为滚滚财源,奥运会经历了一番曲折而痛苦的历程。    献给神的运动会    与今天奥运会相比,古代奥运会要简
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是由美国的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的阿迭·约纳特三位科学家所获得,他们的贡献在于“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要说清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并不容易,不妨这样说,就好比老板向你亮出张图纸,限你按时交差,你一看不要紧,上面写着的是天书一般的阿拉伯文。就在这紧要关头,突然冒出无数小工厂,内配流水线,精通双语的工人摩拳擦掌。你飞速复印来图纸,不出半小时,产
如今,手机正在变得越来越小,电视也变得越来越薄。在此过程中,被誉为气体“刻刀”的特种气体——高纯度三氟化氮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电子行业的功臣三氟化氮就被环保科学家认为是一种新的公害。科学家表示,三氟化氮可能是温室气体家族中的一条漏网之鱼,应列入《京都议定书》或者后续气候协议所规定的温室气体中,并严加监管。    谁是三氧化氮    大多数人也许对三氟化氮并不熟悉,但一定知道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