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技术应用引领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w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高度发达的现在正迅速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学习以及思维方式,无形中对中职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目前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还不完善,与企业所需人才缺少内在联系,以往的课程体系无法与相关企业相衔接,要实现有效的“校企合作”,中职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将势在必行。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时刻“以技能培训为主,以人文学习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改革 微课 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62-01
  一、研究内容
  本文以中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现代学徒制进行课程改革,发挥信息化的引领作用,达到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学生综合技能的共同提升。根据信息化的形式特色,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多种信息化形式表现出来,并运用项目教学法引導学生深入理解各知识点。
  二、人才培养与创新改革
  (一)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各专业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依托企业在校办公、企业项目托管及师生共同参与企业实践等方式,教师与学生和企业员工分组建立学徒关系,共同完成生产实践。根据中职生的自身特点,创新一种切实可行的信息化教学形式,通过现场教学及学生手机视频学习达到预习和巩固知识点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二)培养“经验丰富”的大国工匠
  打造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大国“工匠精神”,积极引入企业在校办公,引入项目资源的同时引入企业管理方法及企业文化,不断转化教学思想和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在校办公企业实习到托管企业项目再到孵化自营项目来实现学生的创新创业梦。学习就是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模拟企业环境和实际项目,积累业务经验的同时,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文化氛围、管理氛围,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企业、工作乃至一个行业,从而增加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
  传统教学中理论加简单实操的教学方法很容易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所学知识,通过信息化的应用,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原有单调乏味的知识点与企业实际项目相融合,教师与企业专家针对岗位知识技能重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共同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教学标准与生产标准的三对接。
  (四)信息化引领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
  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将知识点碎片化并根据项目进行知识点的重组,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提升了学生参与项目制作的工作经验,同时也保障教师自身技能的不断更新。通过信息化的应用,将企业实际项目的制作流程和技术方法用VR、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体现,方便学生对技能理解的同时提升了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不断积累,打造了种类全、资源多的电子授课资源,方便教师高效、准确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
  (五)打造“行业精英”的师资团队
  教育之本在教师,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是一个专业生命力的保证。打造行业精英型师资培养模式,教师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在校办公企业的运营、以管理人员的身份配合企业开展社区服务、以独立经理人的身份完成企业项目的托管,借助企业和社会资源,提升教师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保驾护航。
  (六)创新创业的平台与保障
  开启“低成本”竞争的新模式,企业利用信息化课堂,将实际项目引进学校,依托学校场所、设备等资源,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同时在校完成人员的培养和选拔,即解决了其自身培养的高成本问题,又避免了录用人员时的盲目,可以通过学生在校的表现更准确的找到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员工。学生在培训后增强了自身技能,既符合企业用人标准又具备创业能力。
  (七)着眼互联网下的“未来教育”趋势
  未来教育不是指教育手段、教育技术、教育模式的变革,而是像互联网冲击传统行业那样,市场可以对生产资料进行追溯、评价等各方面都有痕迹。信息化的完善不再是由上而下,很可能是自下而上的评价,毕业生质量,市场对学校的认可就像淘宝买了件商品一样,针对学生教学过程及顶岗实习监管难,且反馈不及时的问题,集中企业行业优势资源,合作开发贯穿教学、自主学习、管理、评价全方位的互动式信息化资源,实现教育过程的全追溯,大幅提高学生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的同时,为“未来教育”做铺垫。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课程中重难点的教授,能达到知识点与课堂实训环节的相互衔接,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作者简介:
  肖磊(1988年1月-),男,汉族,天津人,软件工程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资源建设。
其他文献
【摘要】时代在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在知识技能,还是在个人能力方面的提升,都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为了完善教育教学水平,迎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国家和政府决定在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同时也在师范院校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素养。师范学院要结合本学院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创新出符合本院校的创新创业特色教育
期刊
【摘要】针对通信工程专业MATLAB与仿真课程在本科教学中出现的理论知识易懂而实践操作能力缺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以网络教学平台为工具,通过翻转课堂实现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教学模式的进行。  【关键词】翻转课堂 课程改革 通信仿真  【课题项目】河北
期刊
【摘要】近几年,高职院校中的各项实训室建设工作基本已建设完成,在基于产学研一体化实训教学功能上,大多可以达到生产实训的软件、硬件条件。为达到高职专业实训教学的目的,教学单位可以充分引入激励机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实训教学环节,掌握技能知识、提升职业素养。本文简述了激励机制的含义,重点探讨了激励教学在我校数字图文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摸索如何将激励机制融合到教学模式中去。  【關键词】激励机制 高职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医药市场对医药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医药商品学作为中职药剂营销专业的主修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医药营销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医药商品学涉及的药品内容繁多,知识点复杂难记,学生容易混淆,从而对本课程产生畏惧厌学情绪。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只注意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连贯性,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尝试在传统讲述方式LBL教学法的基础上,引入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期刊
【摘要】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是学生从课堂走向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和效率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和水平。很多学生在走向临床时往往会感觉到无力,无法有效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的转化为实践技能,久而久之,对临床产生了严重的畏惧感。因此,为了提高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的质量,帮助学生从“医学生”顺利走向“医生”,就需要教师根据中医内科学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
期刊
【摘要】本文从项目管理的理論出发,分析了目前项目管理技术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工作中应用的不足,以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明了项目管理技术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工作中能得到较好应用,可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后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工作应用项目管理技术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项目管理 校企联合 培养人才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
期刊
【摘要】结合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及发展需求,提出了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并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跟踪反馈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改革措施的探讨,以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保证毕业生输出质量。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 环境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X-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56-02  工程教育专业
期刊
【摘要】目前,“双语教学”已成为高等院校高频率使用的词汇之一,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质量工程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引起高等教育研究者、管理者和实践者的关注。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切入点,提出适用于应用型本科教学的“雅典式”教学模式并设计教学实验采集数据得出结论。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经管类课程 双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2017年校级项目科研成果;项目
期刊
【摘要】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高师院校辅导员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高师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师院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现状,提出可行性策略,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思政教育能力和效果。  【关键词】高师院校 辅导员 思政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73-0
期刊
【摘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的数学,要充分展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及其应用的过程,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而其中“数学的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是“数学文化”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数学文化应该走进数学课堂,融入日常的数学教学,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