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要义在于思考的深度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s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思考的深度也便没有理论的高度。理论的要义在于思想的深刻,任何人云亦云的学舌都不应进入严格意义上的理论层面。
  尤其是报纸理论专访,必须突出鲜明的个性特征,道他人所未道,解想知而未知。作为理论版编辑,笔者经常参看多家理论版文章,学到了不少东西,也看到一些不足,最突出的感受就是,不少的所谓理论文章,只能算是简单的图解,跟已听过千遍万遍的宣传没多大区别,所谓的编辑思想其实淡而又淡。这是理论的大忌,也是理论宣传的误区。
  有道是“理论是灰色的”,这种概括本身就决定了理论的不好读,但是很多理论话题却做到了例外,它们的很多理论文章都有让人爱不释手之功。例如《南方周末》做的一些理论话题,它所涉及的话题无论是大众层面的,还是相对生僻的,都能让你在一瞥之下,就有一种要阅读下去的欲望,让你非读下去不可,它的文章往往是一个整版,小小的标题,没有任何的装饰,把所有的版面都让给了文字,满满的,但读起来却没有丝毫的沉重,你会跟着作者的思路一路走来,一口气读完,还要不自觉地再三玩味。那是一种思想的力量,每一篇文章都能带给你一些思考和启悟,给你的是一片全新的思想空间。
  所以,理论文章是否可读,不在乎篇幅的短长,它的影响力和阅读效果完全取决于文章内容本身,因此,理论文章要做出影响、做出深度、做得读者想读,思想的独到是第一位的要素。也正因为如此,专访是应该最能体现深度的一个载体,但它的前提是,对要做的专题本身,理论编辑首先要拥有一个深刻而独到的视角。
  一、在千篇一律中寻找不同
  党报理论宣传,一般围绕一个时期党和政府宣传重点和中心工作去选题,雷同现象比较普遍,往往是看一家媒体的论说,几乎再没必要阅读第二家。这样的报道,编者不少劳心,而读者并不领情。在这样的情况下,理论宣传一定要避开一般意义上的就事论事,而必须独辟蹊径,在众多声音中以观点和深度取胜。
  比如,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思想解放大讨论的文章铺天盖地,名家大腕雄辩滔滔,但哪些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在新的形势和新的时代面前,思想解放到底更应该关注和做些什么,目前还有哪些障碍需要打破,影响思想进一步解放的关键在哪里?带着这样的思考,河南日报理论部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思路始终围绕着今天解放思想的重点究竟在哪里这根主线展开,层层推进,围绕“今天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的落脚点应该在什么地方?”“怎样看待社会上,包括学界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的观点和声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继续解放思想’的战略部署,其深层意义在哪里?今天解放思想应该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新一轮解放思想最根本的问题是实现人的解放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因素的解放,是解放思想中生产力要素解放的根本,那么,为什么实现人的因素的解放在解放思想中如此关键?”“新一轮解放思想开始以来,在有些地方的有些干部中,存在一种叫得响,做得少,甚至是只说不做的现象。口头上大喊解放,实际上保守依旧的现象并不是个别,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把解放思想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扎实有效?”“对思想解放向深度推进,进而有效推动生产力的解放的意见和建议”等几个方面展开采访,对理论的困惑和实践的误区都进行了较为透彻的论证分析,文章以《今天,我们该怎样解放思想》为题,在《河南日报·理论》版发出后,网上转载和评论纷纷,从多个角度给予较高评价。之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将该报有关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文章汇总整理,以《解放思想的风帆》为名结集出版,《今天,我们该怎样解放思想》一文,被作为唯一一篇外报稿件收编其中。
  二、在相同的问题中彰显独到
  一则要选取敢发春潮第一声的独到视角。相同的方针政策,在不同的地域落实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不同的人群中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媒体宣传的要义,在于能够找出当时当地的兴奋点和关注点,在人云亦云中发出独特的声音,表现出鲜明的“这一个”。比如,河南媒体对《中原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宣传。围绕《规划》这一主题,各家媒体可谓见仁见智,多角度、多侧面、多领域的专家谈,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所谈内容,多大同小异,出入无几。河南日报理论部别出心裁,分别邀请中原经济区规划所涉及的中部五省的社科院院长做文章,从各自的区域视角出发,谈《规划》实施对本地区的影响,对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科学发展的全方位拉动。同一话题,因表述个体的差异,呈现风格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从而带来视域的有别,表现在版面上当然也就是更多层面的多样化思考,带给读者的自然是一种全新的感觉。
  再则就是要在多种声音中,以观点取胜。比如,被各种媒体无数次述说过的道德问题,从理论层面上说,这种话题概念本身比较宏大,一般意义上去做,往往容易落入说教的俗套,而且较难避免大话套话。2006年3月,中央强调,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一石击水,一个时期,道德层面的话题纷纷见诸大小媒体。海量的聚焦中,如果没有角度的新颖和观点的深刻独到,要想赢得读者的认可,几乎没有可能。作为党报,围绕一个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舆论引导,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河南日报·理论》版决计组织一组“守卫我们的道德底线”系列专题,在策划之初就立意明确:从小处入手,以深刻取胜。遵从这一理念,该系列打破常规,以现实例证为切入点,让问题在鲜活的实事述说中活脱脱凸现,进而引出主题。以该系列的《公民道德:社会秩序的“软肋”》一文为例,文章从道德底线是一个令人惶恐的话题谈起,指出来自社会多个层面的道德出界现象让大家已无法回避,古人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论说似乎已不足以作为佐证。现实的昭示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随之带来思想道德水准的相应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许多,而坚守道德底线的问题反而显得相当严峻,这本身折射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现实生活中,道德滑坡问题为什么会如此普遍?信仰缺失的重构和道德自觉的重建从何着手?文章进而论述了“公民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论证了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最终取决于全体公民的道德自觉的观点。文章指出,只有全社会所有人的自觉坚守,我们才有理由享受社会的和谐、融洽与安宁。从更深的层面说明,造成我们时代最大的罪恶是大多数人的袖手旁观,而不只是少数人的残暴。也从一个侧面呼唤和强调,全社会所有公民道德自觉的急迫和必须。这种层层深入的论证,契合了大众的阅读需要,文章发出后,在业界和读者中都产生了较大反响,人大复印资料给予了全文转载。
  三、在宏大的问题中凸现细部
  一个时期的政策理论问题,往往包含多个方面的细部,媒体理论文章多限于一般层面上的解说,蜻蜓点水,大路话多。其实读者读与不读差别不大,往往是说的都已知道,不知道的几乎没说。这就要求理论专访要深入到问题的细部,抓住问题一路走下去:问题最要害的东西是什么,读者最关心的是什么,它对相关方面的影响是什么,具体操作中应该怎样做等等,总之,要围绕读者最想知而未知的问题,起到真正意义上的释疑解惑。
  如《河南日报·理论》版推出的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系列理论宣传文章,就始终注重了思考的深度和理论的高度,注重从读者关心的具体问题切入。例如2012年11月19日6版的《坚定道路自信 决不走老路邪路》一文。同是理论解读,该文就避免了一般意义上的概念解读,而是抓住其中的要点、重点、亮点和读者的关注点,在具体问题的理解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围绕中国道路的内在特质是什么;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应从哪些方面去理解;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深层含义在哪里;在我国基本进入小康社会,GDP位居世界第二的情况下,十八大报告为何依然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社会”,这种提法的现实针对性在哪里等这些读者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层的分析和论说。更多地侧重问题的延伸和拓展,深入到位,透彻而明晰,避免了大而全、大而空的泛泛之谈,使整篇文章更贴近读者、贴近实际,更有现实针对性,也因此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综上所述,理论文章是否做出了意义,评价的标准只有一个,这就是文章思想的独到和思考的深刻。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社)
  编校:郑 艳
其他文献
我1993年出版的专著《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2012年获得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而参加这届评奖的必须是2006~2010年出版的学术著作,所以,这次参评的版本是该书200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如果没有再版,可能这本书将永远失去评奖的机会,尽管学科内的评价很高。所以,虽然是高兴的,但没有一点激动,因为此前经历的两次评奖遭遇挥之不去。  《精神交往论》评奖的
期刊
【摘要】本文在媒介文本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当代时政期刊“主题内容”变迁,特别是“主题内容”中最显著的符号标志——“标题”内容变化特征的分析,提出中国当代时政期刊社会性演变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新闻生产社会学”为理论视角,通过对新闻制作框架理论中“意识形态”、“新闻价值”和“媒介意向性”三个层面的针对性剖析,揭示出中国当代时政期刊变化特征的社会性动因。  【关键词】主题内容;新闻制作;
期刊
【摘要】民间调解仪式通过电视呈现,在传递价值观、社会整合和城市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本文将以《新老娘舅》节目为例,从传播仪式观的视角对调解类电视节目的仪式传播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新老娘舅;电视调解;仪式观;仪式传播  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的重新调整和巨大变动,使得人们承受着比平稳时期更大的压力,同时,各种矛盾和困惑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而出现了社会人际关系的紧张、家庭危机增
期刊
【摘要】本文选取《江西日报》国庆56周年和国庆63周年的两组“十一”黄金周报道作出初步分析,认为其报道主题气势恢弘,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议题视角全面丰富,覆盖假日生活各方面。党报进一步创新节假日报道的议题设置和舆论引导要注重报道体裁的单一對议题设置效果造成损害;要避免报道时效性的滞后影响议题设置的力度;要防止报道完整性的缺失伤害议题设置的信度。  【关键词】党报节假日报道;议题设置;报道主题;议题
期刊
几个月前还对吴玉章奖懵懵懂懂,真没想到能获此殊荣。这份奖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点意外、也有惊喜,更是一份激励。感谢吴玉章基金会的辛勤工作,也感谢所有对此书做出贡献的师长和学友。  《新闻爱好者》得知我获奖的消息,立刻打电话让我写点感想或对本书的创作与内容作个简介,感谢他们的重视和对学术的尊重,我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也趁机整理一下头绪,写一写过去那些无法写进书稿和论文却已融入生命的苦乐与思考,不然,时
期刊
2011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是国家“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我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起步之年;这一年也为我省广大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肩负起历史使命,谱写时代华章的舞台。从推荐上来的参评作品就能看出,全省新闻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许多作品在省内外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如获得本届特等奖的河南日报长篇通讯《英雄不老》和获得特别奖的河南日报的《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加快
期刊
【摘要】性暴力是创伤性最大的人类经历之一,同时也因其具备的新闻价值而受到媒体的强烈关注,而如何正确报道性暴力事件在各国新闻界都是常说常新的话题。本文以若干中美性暴力事件报道为例进行探讨,并提出四个伦理原则:1.无知之幕的先行检验;2.“这不应当发生”的报道基调;3.满足知情权而非窥阴癖的细节考量;4.提供后续报道——个人和社群的痊愈过程。  【关键词】性暴力;新闻报道;伦理原则  2011年11月
期刊
【摘要】分众传播时代,媒体和受众都在不断发生分化,怎样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形成新闻宣传合力,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是舆论宣传工作面临的一道难题。在中原经济区报道中,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发挥全媒体优势,主动设置议题,着力凝聚共识,积极引导实践,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说服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对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具有很多启示意义。  【关键词】分众传播;舆论引导;全媒体;中原经济区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分众传播
期刊
从戊戌变法以后,宪政就一直是国内外报刊热衷探讨的问题。改良派人士在日本创办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不仅将西方的立宪制度条分缕析地介绍给国内读者,同时还将宪政文化作为一种国民常识进行普及和宣传。尽管革命派创办的《民报》对君主立宪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对于以宪法实施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这一点并没有太多的异议。辛亥革命的结束无疑也结束了清政府立宪实践的可能,但改良派人士在宪政文化建设中的努力并非毫无“遗产
期刊
新闻法规课是大学新闻传播系的选修课,长期以来,由于学生不重视、老师教学方法不得当,加之很多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从而导致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新闻法规课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显得尤其重要。在新闻法规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现在的大学生对理论课不感兴趣的现状,我们把“案例教学”运用到教学中,以“案”说“法”,力求把新闻法规教育切实普及下去,为他们未来的新闻报道起到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