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病人,男,58岁.2003年4月17日因胆囊结石于外院行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现"撕裂胆总管",实施修补手术,术中"左右肝管分离"。
【机 构】
:
730030,兰州市,兰州军区肝胆外科中心解放军第一医院肝胆外科,730030,兰州市,兰州军区肝胆外科中心解放军第一医院肝胆外科,730030,兰州市,兰州军区肝胆外科中心解放军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人,男,58岁.2003年4月17日因胆囊结石于外院行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现"撕裂胆总管",实施修补手术,术中"左右肝管分离"。
其他文献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及其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于这类疾病传统的两大手术方式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微创外科的兴起,极大地拓宽了这类疾病的手术治疗方式.生存质量作为全面反映病人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可望全面、客观地评估治疗效果[1,2]。
现就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收治急性重症胆石性胰腺炎(ANGP)54例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指征分析如下。
目的 研究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思他宁对膀胱引流式犬胰腺移植后移植物Oddi括约肌(SO)和外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犬和膀胱引流式胰腺移植后犬应用思他宁前后进行SO测压,检测移植后犬应用思他宁前后尿中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和淀粉酶水平.结果正常犬SO有规律收缩,基础压为(18.5±2.8)mmHg,收缩频率为(9.7±1.5)次/min,收缩幅度为 (47.1±5.5)mmHg,动力指数为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此技术在我国也出现蓬勃发展之势.我院自2001年以来,成功施行了16例原位肝移植,现总结如下。
病人,男,36岁,B超科医生,因为自查B超发现肝脏有一低回声占位入院,无症状及体征,CT及MR检查显示,肝脏右前叶Ⅴ段和Ⅷ段交界偏Ⅷ段侧,有一长椭圆形低密影,约2.5 cm×2.0 cm×2.0 cm,包膜完整,距肝脏表面约3 cm,增强后无强化.病人无肝炎病史,AFP阴性,术前诊断考虑肝脏炎性假瘤可能性大,但是不除外恶性可能.手术切除病灶,病灶包膜完整,呈蚕豆状,切面呈黄白色,质地均匀.术后病理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评价使用自膨式覆膜金属支架(Wallstent)治疗肝移植术后不同类型的胆管狭窄的效果。自1991年1月到2004年7月加拿大蒙特利尔CHUM中心共完成306例原位肝移植手术,胆管重建采用胆总管对口吻合222例,胆肠吻合84例。术后100例(40%)经过ERCP或者经皮肝穿刺造影诊断有吻合口狭窄,其中21例(平均年龄57±5.6岁)进行胆管Wallstent支架治疗。结果分析示:明
在进展期胰腺癌术后早期阶段存活率的研究中,生存曲线被描绘为一条陡直曲线。该研究的目的在于鉴别胰腺癌术后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共研究37例病人,均经胰腺癌扩大根治术联合术中放疗治疗。通过Kaplan—Meier存活曲线来描绘累积存活曲线。假定有两条不同的曲线,另一条位于临界点以上,一条位于临界点以下,曲线的每一部分均用指数分来描绘。曲线中有3个参数,包括临界点、临界点下的高危率和临界点上的低危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轻、痛苦少、住院时间缩短等优点,已被广大病人和医师接受.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数目较少.1994年至2004年我院收住1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胆囊炎并结石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全部获得成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报告如下。
有研究证实,保护自身正常组织免受自身免疫破坏的机制同样被肿瘤组织用于清除企图攻击肿瘤细胞的活性淋巴细胞,这个机制可以参与逃避机体对恶性肿瘤的免疫监视.本研究探讨在胆囊癌组织浸润的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其凋亡状况,并探讨其在胆囊癌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