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督抚保题绿营武官的人事权

来源 :安徽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149099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督抚对绿营武官的保题制度错综复杂,本文试图对此分类梳理,以阐明督抚选用武官的职能与作用.本文以督抚的人事权能为标准,将各类保题行为归为非经制性保举、经制性保举和坐缺保举三大类.非经制性和经制性保举由督抚向皇帝和兵部推荐人才,选用权主要在皇帝和兵部,具体任何职或是否任职举主并不清楚;坐缺举用主要表现为题补和拔补千把,是针对具体缺位而保用人才,选用权主要在疆臣.在雍正到嘉庆百余年中,绿营题补缺的比例上升了10个百分点,这反映了清代督抚对绿营武官的题用权缓慢持续增长的趋势.
其他文献
在渤海之滨大连,蔚蓝色海水映衬下,沙滩上传来阵阵天籁般的歌声。原来这是中央统战部组织的云南、青海藏区村支书、主任参观团的学员们,结束了在北京、沈阳、大连为期10天的参观
陪年迈的父亲,在春天或秋天去趟德仲泡几天温泉,是自我走出校园,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想要了却的一个愿望。父亲已经77岁高龄,他的风湿性关节炎在他步入70岁后变得愈发严重,即使他靠着
那年春天,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拉着我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日喀则吉隆县驻地。紧接着,一匹驽马又驮着我,踏着冰雪把我送到了海拔仅2000多米的吉隆沟。吉隆沟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紧邻尼
有天,在网上搜索一些东西,准备作为礼品,送给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在搜到茶类项目时,突然发现从小当作生活必须品的某件东西,已经包装成为很精致的礼品和收藏品。这个东西就是“藏
五四时期留英学生的思想活动鲜见论者讨论。本文以留英学生1917年初创刊于上海的《太平洋》杂志为中心,讨论其同人群体及其文化思想和教育主张。作为留英学界的一股知识力量,
在西藏著名的桑耶寺南面,隔江相望的地方,是山南地区扎囊县朗色林村地界,建于帕竹地方政权时期的朗色林庄园就在这里。朗色林庄园是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一个缩影,它有着几百
处在狭长山谷中的尼巴村,东南面山腰上有一块半悬空的岩石,那就是全村的"信号石",只有那里才有手机信号。在"信号石"上,我拨通了唐卡画师赤列的电话。电波在重叠的大山的缝隙中,
"西藏财政支出的93%来自中央的转移支付,这意味着,西藏财政每花10元钱,就有9元多是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金,是我们这些财政干部应该而且必须做好的事情。
西藏高原,这个千山之宗、万水之源的高海拔地域,由于高寒缺氧,条件艰苦,发生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故事,也显得格外离奇怪异。笔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藏高原部队服役时,就曾经历了这